“常治州宁”筑牢百姓幸福基石_常州市_治理_社会

□ 本报记者 万小珍

通讯员 朱帅 马剑 徐维庆

日前,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联合瞭望智库发布“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结果。常州从100个地级及以上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11个最终入选的地级市之一。

幸福感的背后是安全感。常州连续四届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创成“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省唯一连续三次捧得“长安杯”。自2020年承担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以来,全市各级各单位用足“绣花”功夫,坚持“一核”统领、“三城”同创、“五化”并进,全力打造“常治州宁”社会治理新模式,筑牢百姓幸福基石,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

政治统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城市体量和经济指标,还在于能给人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市域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解决重大矛盾风险的资源力量和统筹能力,是防止风险外溢扩散上行的重要关口。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常州市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委员会暨平安常州建设领导小组,将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建设纳入“532”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党政综合考核体系,系统梳理全国工作指引和全省部署要求,把70项指标分解为600余项具体任务,构建起党组织统领的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常州在全省率先推行社会治理创新重点项目绩效管理模式,开展“试点攻坚年”提升、“强基础、补短板、扬优势”八大专项、“强基础、提质效、迎大考”八大专项等行动,有效解决群租房安全管理、学生安全安心接送等一批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问题。

全面整治“沉疴旧疾”,实现片区“舒筋展骨”,最大限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市域社会治理效能。常州市探索实施社会治理创新重点项目97个,遴选发布社会治理优秀案例111个,市域风险专业化共治模式被新华社内参推介,见义勇为、崇德向善、以法隆德、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典型经验在全国性专题会议(研讨班)上交流推广,21项做法被中央政法委载体推介。

“五化”并进,全方位防范社会风险矛盾

突出“小快灵”立法——出台《关于推行使用公筷公勺的决定》,过程仅用5个月,推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餐桌安全问题;

突出“小切口”立法——出台《常州市租赁住房安全管理条例》,从多个方面对群租房乱象进行约束;

突出“小成果”立法——出台《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将多年来天目湖保护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纳入法治化轨道,使天目湖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被立法保护的县级饮用水源地……

近三年,常州发挥市域立法周期较短、形式灵活的特点,制定《常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常州市城市绿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7部,修订《常州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常州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3部,制定《常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常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8部,实现精准有效法治供给,推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全链条发力。

展开全文

法治化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智能化则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强大引擎。常州市研发运行社会治理风险研判分析系统,推进智辅决策、智防风险、智强监管、智优服务,加强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加快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翻阅《常州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三年形成系统完备的“基座+平台+场景”架构,建成60个以上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跨单一需求的“多跨示范场景”,基本形成“全域感知、全程协同、全时响应”的市域治理网络,此举成为常州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新招”。

法治化、网格化、智能化、项目化、协同化“五化”并进,是常州市域社会治理的主要推进方法。常州市把网格化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基础支撑,把项目化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把协同化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统筹政府、市场、社会等力量资源,努力使市域成为社会风险矛盾的“终点站”。

“三城”同创,协力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五一村,每个人都是幸福五一的“筑梦人”。“海归”朱晓青会定期在村里的文体活动室开办中英故事会;隔壁心理咨询师的董宇枫利用自己主修的心理学知识,带着前来咨询的村民做起“沙盘游戏”;“合伙人”常州市天成安全评价有限公司化身村内工业企业的“安全管家”,为村内68家企业排查隐患300多起,建立整改闭环……

借助第三方力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五一村的“乡村治理合伙人”应运而生。12家共建单位和五一村共同参与村公益活动、专业服务,共同开展乡村治理。

戚墅堰街道携手“社会治理合伙人”一路奔跑。作为“社会治理合伙人”之一的常州市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在街道8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家中装上了智能水表。如果12小时内水表读数低于0.01立方米,就会启动预警报警系统。街道指挥中心一体化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向老人对应的网格员“派单”,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核实等方式了解空巢老人现状,实现“智”理破题“养老难”。

从“单打独斗”到社会协同,从传统粗放到共治共享,近年来,常州各级各单位条块联动、优势互补,盘活有效资源,辐射带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逐步形成。

横向构建起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好善治指挥链。常州,平安城、阳光城、活力城“三城”同创的发展愿景跃然纸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