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三江营烈士魂归故里_烈士_江都_亲人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三江 故里 烈士 烈士 江都 亲人

“清明祭英烈 云端寄哀思”清明祭扫活动现场。

□ 本报记者 刘 春

4月4日上午10点,春雨霏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三江营革命烈士陵园内,正在举行“清明祭英烈 云端寄哀思”清明祭扫活动,烈属代表、功臣代表、退役军人代表等百余人现场缅怀烈士。其中,就有近两年来刚刚找到的三江营烈士张震、高华政的亲属。

江都区烈士陵园管理处副主任李正明告诉记者,在江都这片红色热土上,有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1180多人,其中包括牺牲在三江营的67位烈士。

扬子江、淮河入江口处夹江以及扬中市太平江,这三江汇聚之地,得名三江营。1949年4月8日晚至9日晨,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60师179团打响解放江都的战斗。江都解放后,冲锋号再度响起,战士们又投身渡江战役,留下的是67名用鲜血为他们铺路的战友。他们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三江营石碑上,但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有限,烈士们的更多信息没能留下来,身份无从考证,牺牲在三江营,不知魂归何处。

74年来,江都人民始终牵挂着这67位烈士,为他们寻找亲属,帮助他们“回家”。“我的手机号码是13952709001,现在也是三江营烈士寻亲活动的‘寻亲热线’。”寻亲志愿者顾建春是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寻找三江营烈士亲属“第一人”。他是听着三江营英烈故事长大的,同时也曾是一名军人,“帮助这些烈士回到家乡,是我的光荣使命!”最近一段时间,顾建春的手机被打“爆”了,不断有烈士亲属来电咨询线索。

2021年3月,江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为三江营67位烈士“寻亲”活动,顾建春是主要牵头人之一,迄今已找到11位三江营烈士的亲人,同时也为在江都其他地方牺牲的4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今年2月的一天,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镇袁家沟村刘洪喜烈士衣冠冢前,烈士的侄子刘希章深鞠一躬,大声喊道:“叔,三江营来人啦!”刘希章今年也已73岁,在江都区找到他们之前,刘希章一家一直不知道叔叔葬身何处。他激动地说:“我们终于可以接叔叔回家了,我们想念他啊!”

同期找到的还有三江营烈士赵洪信的亲人。2月16日,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王宪颖与顾建春一起,来到赵洪信的家乡沾化区下洼镇北陈村。他们见到了赵洪信的堂弟赵洪民。“洪信堂哥是俺父亲一手拉扯大的,我们从小一块长大。”赵洪民一直珍藏着赵洪信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顺着这条寻亲线索,我们有了更多头绪!”顾建春欣喜地说,他们正在联络烈士张玉明和荆慎祥的亲人。据他们亲人手里珍藏的烈士讣闻记载,烈士埋葬地点为江都县高桥村。经考证,烈士埋葬地应为现在的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1949年属当时的江都县代管。

“看到烈士的亲人来到三江营祭奠,我感到特别欣慰。”顾建春说。在顾建春的手机里,“三江营烈士全国寻亲团”的微信群被置顶,群内有近30名成员,包括烈士亲属、志愿者、地方史研究者等。近期,这个群内不断有好消息传出。

虽有不少成果,但寻找更多烈士的亲人依然困难重重。“不少寻找因线索中断、信息有误等原因,无奈只能以遗憾而告终。”江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赵钊说,“事虽难,做则必成。让烈士回家这项事业,我们定会一直做下去!”江都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3年来,通过成立工作专班细化责任,建立史志、户籍、大数据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寻亲机制,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已共计寻找到98位烈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