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雄踞河北如日中天,为何却突然消亡?原因主要有2个_的人_涿州_辽东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义,打起了反隋的旗帜。在众多起义者中,有一个名叫窦建德的人,他出生于公元573年,号称是东汉大司空窦融的后代。不过实际上,窦建德的祖辈都是农民,世代在农村务农。窦建德年轻时重视信义,也特别重视承诺,跟其他人相处时也很仗义。有一次,窦建德的同乡死了父母,因为家庭贫困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他听说此事时正在耕地,叹息了一番后直接放下农活,给那个同乡送去了一些财物。

古人普遍认为,人死之后一定要入土为安,死无葬身之地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凄惨的事情。窦建德帮同乡安葬父母的事情,被传播出去后,很快就得到了乡邻的敬重。等到窦建德父亲去世时,过来送葬的乡邻加起来能有上千人。期间有人送了丧礼,窦建德全部退还,没有收下一点好处。公元611年,隋朝因攻打高丽,在国内大肆招募士兵。窦建德因此进入部队,随后被任命为二百人长。

不久之后,山东地区出现水灾,百姓们被迫流离失所。窦建德同县有一个名叫孙安祖的人,他的房屋和财产都被汹涌而来的洪水冲走了,老婆和孩子也因为没有饭吃饿死了。县令觉得孙安祖非常骁勇,想把他送进部队里面。孙安祖不愿意当兵,于是以家庭贫穷为理由拒绝入伍服役。县令为此勃然大怒,让人狠狠打了他一顿。孙安祖也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人,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死了县令,随后他疯狂逃跑,投奔到了窦建德的手下。

展开全文

紧接着山东又闹起了饥荒,窦建德对孙安祖说,当年文皇帝执政时,天下富裕而又兴旺,但是派遣了上百万人去攻打辽东,结果被高丽人打得大败。现如今发生了水灾,老百姓穷得都没有办法过日子了,皇帝还不体恤老百姓,非要亲自到辽东督战。这样下去很容易制造动乱,大丈夫顶天立地,只要不死就应该建功立业,不能去做仓皇逃窜的俘虏。随后,窦建德带着孙祖安招募了几百个不愿意东征的人,一起落草为寇。

窦建德等人躲进高鸡泊,公然违背朝廷命令,成了通缉犯,其家人接连遇害。后来,窦建德带着手下去投奔蓨县人高士达。公元616年,涿州通守带领一万多兵马,到高鸡泊地区讨伐窦建德等人。高士达知道自己的谋略不如窦建德,于是将他任命为军司马,把手中的军权都转交到了窦建德手中。此后,窦建德用计打败涿州通守,除了俘虏大量敌军之外,还获得了一千多匹战马。

窦建德领兵作战后,陆续打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人,然后建国称王。此时的窦建德雄踞河北,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这样一个趁乱崛起的豪雄,为何却突然消亡?原因主要有2个。第一,窦建德后期容易听信谗言,他手下有一个叫宋正的人,总是站出来直言劝谏,在军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后来,窦建德因为听信谗言,狠心将其杀害,大家把这事儿当成教训,不敢再对窦建德进献忠言。

第二,死要面子。窦建德援助郑国王世充,对抗唐朝李世民的时候,因为指挥不当多次失利。窦建德的手下凌敬认为,应该渡过黄河北上,去攻打怀州河阳,用迂回的方式,帮助王世充度过危机。窦建德却认为,祭酒凌敬只是一个书生,没有必要听他的建议。窦建德的夫人觉得祭酒凌敬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出面劝告,结果窦建德却说:打仗不是女人改过问的事情,郑国现在危在旦夕,急需我们救援。如果碰到困难就逃跑,天下人会以为我们说话不算数。最终,窦建德因为一意孤行,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