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莹颖父亲打算卖房,悲凉_女儿_自己的_有个

【01】

留美学者章莹颖的遭遇,一直是全网关注的热点之一。

有人会说,她的父母痛苦死了,不要再蹭她的流量了。可是,你如果了解了她家人的处境和面临的难题,大概就明白他们希望大众关注了。

章莹颖的案子虽然了结了,但是她家庭的痛苦还远远没有解决。甚至,她父亲打算卖掉住房还债!

章爸爸无限伤感地说,凶手去年已经判了终身监禁,但女儿还没有带回来,连根头发丝都没有看见。

章莹颖的遗体到现在依然没有着落,而且家人需要的民事赔偿也还是未知数。

在案子审判结束后,他们在美国设立了莹颖基金会,把募捐到的费用拿出3万美元投入基金会,为以后有类似遭遇的华人留学生和其家人做了准备。

伊利诺伊大学是华人留学生的聚集地,所以,需要这样的救助。

展开全文

可是,章莹颖家里其实经济条件特别紧张。

她当初之所以不愿住在学校的高级单人公寓,而出去跟人合租,钱,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她就是在赶往租房子的路上,遭遇了变态杀人凶手。

而她的家人回到国内,经济条件依然很差。

家里的生计,主要靠其父亲章荣高一个人支撑。他是某电业公司的司机,一个月收入2000多块钱。章莹颖的妈妈身体不好,打零工。

接受采访时,他这样描述家庭状况:我一个月有2200多工资。她妈妈没有工作,在家里帮着带孩子。我儿子在一家餐馆当学徒,基本上也没有收入。全家五口的生活开支加上外债都指着我了。总共欠了60多万的外债,打算把房子卖了还债。

【02】

章家其实是很普通的家庭,打官司其实让他们不堪重负了。

章荣高去感谢警探林宇辉,作为回报,林警官把自己的稿费等收入一万元捐给他,还有一万元捐款是其他爱心人士所赠。

林宇辉应该是很清楚他们家的窘迫程度!

章爸爸说:带回来一部分,她的房间现在是我在睡,一睁开眼,都是我女儿,快活不下去了,胸口一直都疼,也查不出来啥毛病。

回来之后,章莹颖父亲还有个很纠结的事情,当时女儿出去留学他支持,但是妻子并不同意。所以,他会说是自己害了女儿,女儿不出国留学,就不会有这事。

去年接受鲁豫采访时,他就老泪纵横,让人特别心酸。如果媒体给予足够关注,或许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更多帮助。

他说的心口疼查不出来原因,其实是心理原因,抑郁情绪在躯体上的表现。他的内驱数字5,本来是挺开朗的人,爱说爱笑,但是经历此番打击,一下子沉重了沧桑了!

章莹颖的弟弟在家也不那么爱说话了。全家人一直都笼罩在一种忧伤的气氛中。这属于应激创伤的后遗症。虽然章家添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可是依然凄婉的样子。

这件事对章莹颖的家人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有个关于佛陀的故事是这样的:他带着弟子到城里去,不慎脚上扎了钉子,他坐下来把钉子拔出来,一下子流出来的血,让弟子心疼。

于是,这个弟子开始诅咒这个钉子,他抱怨路上怎么有钉子。

佛陀说,我的脚上扎了钉子,我们已经中了一箭;你的抱怨恼怒,让我们中了第二箭!

遇到不幸的事件,我们的身体已经中箭了;不良的情绪,是我们身体中的第二支箭!

这就是《两支箭》的故事!

对于我们来说,中箭了,本该去治疗;可我们却不管它,反而让自己痛上加痛!这就是一般人遇到不幸时的心路历程。

章莹颖父母不停地后悔,埋怨自己当初不该支持女儿出国留学。可是,事情已经不可挽回,再伤心也于事无补。他们要做的,不单是揪出凶手争取自己的权利,更要放在心上的是情绪的调整!

逝者已矣,活者的人更艰难!

因为心理压力巨大,难以走出痛苦的阴影。章荣高想要卖掉房子还债,另一方面自己老两口搬出去住,不跟儿媳住一起。

这样,小夫妻俩可能就会淡化伤痛,日子能好过点。他们有个小孩,而小孩是有活力有能量的新鲜状态,对于大人情绪的改善,应该有积极作用。

这个想法应该说很好,人不能一下子沉浸在阴影里一直不走出来。

日子还要过,还要过好,章莹颖希望的也应该是他的父母弟弟能够正常享受生活,而不是因为她的离去一蹶不振,浪费好好的日子。

对于忧伤,人们终归还是要淡忘,沉入内心,否则活着该是多么疲累无意义!

【03】

章荣高有个给女儿立碑的心愿,找到女儿遗体,他们原打算在老家给莹颖立一个墓,可是没看到女儿,这个心愿到现在也没完成。

章莹颖的身体是被分成了好几块,送进了私人垃圾填埋场。在那里,垃圾是经过层层压缩填埋起来,所以很难寻找。

章家人这个愿望想要实现,真的很难啊。所以,他们更要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才更有可能坚持下去,等到女儿的身体的回归!

他们夫妻俩针对这样事件的伤痛,演化到了不能听别人说“女儿”这个词语,只要听到这个词就会勾起一系列的后悔无奈伤感!

在他们这儿“女儿”这个词,是个高度敏感词语。

从心理学来说,这叫做心理僵化!

心理僵化就是因为我们人类的语言所形成的各种关系框架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行为。

在人们试图回避,抑制或者消除不必要的经验时,会导致本来希望避免的经验的频率和强度激增。

也就是说,他们说不能听到“女儿”这个词,其实是一种回避,反倒更加深他们的痛苦。所以,这样的回避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恶化人们的情绪,让人们内心更可怜。

越抗拒某样东西,事实是在强化它对我们的影响,顺其自然忘掉,反倒能不受伤害。

它来他就来,它走它就走,刻意纠结不可取!

要想健康地活着,就要修正这样的认识,接纳女儿已经离开的事实。并且要知道,没有女儿,自己还是要好好活着。

希望他们明白这个道理,不沉湎于痛苦之中!

无论是遭遇失恋、失业、离婚,或者是其他的不幸,要接纳自己的不足,承认失败。

然后查找原因,提升自己!

这是从根上解决问题的路子,试图回避抑制或者消除不良情绪,会让痛苦更深地袭击我们。如同佛陀说的第二支箭!

接不接这支箭,只看我们的心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