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大韩这个玩家有前途!_轻骑_大韩_济南

轻骑大韩这个玩家有前途!

(作者:锐圆)

最近参访了轻骑大韩公司,和公司的领导进行了一些交流,有些感想,在此和车友同业分享一下。

轻骑大韩是一个中韩合资公司,公司建立以后,目前推广的重点产品有GV300S、GV650、坦影250、大脚攀爬者250,马上就会推出一款GV300R,工厂定位是一款Streamliner(流线型)的Road - Intercity(城市到城市)的休旅巡航车型,设计感很足,是由韩方派驻的首席设计师郑敏独立完成的。

这几年的市场表现看,“一个人”设计的车,比“一伙人”设计的车更有味道,更风格化,颜值会更高,审美协调性和完整性也更好,“一伙人”设计的车大概率会中庸化,甚至平庸化,大家的意见都重要,都要体现,势必如此。GV300R是轻骑大韩上半年的重点产品,下半年会出一款复古风格150踏板,可能用“轻骑”的品牌,GV系列用的是“HYOSUNG”品牌,原本的中文译名是“晓星”,但是被抢注了,《商标法》执行中出现了悖论式的结果,暂无办法,所以目前只能叫“骁胜”。

关于产品,4月工厂会正式发布,相关的信息会逐渐披露,请大家关注,我这里聊一下对这个企业的一些看法,对他们的可能性做一些想象,对与不对,大家自行体会。

一、轻骑大韩逐步调整到位了

这是一个定性的描述,之前这几年,他们一直在调整中,“济南轻骑”的历史经历很复杂,但原先的体制是地方国营,曾经是上市公司,“轻骑大韩”和“轻骑标致”是“济南轻骑”与外方的合资企业,“济南轻骑”燃油摩托车核心资产和业务都并入“轻骑大韩”了。这几年,在兵装的指导下,济南轻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从组织架构、人员结构和成本有了巨大改善,同时进行了新产业布局。这个对济南轻骑及轻骑大韩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近两三年,轻骑大韩有利润了,这在N年前不可想象。现在他们有能力投入技术和产品了,这一点和他们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就更有信心了,这一点很重要!一般人不理解,但有同样经历的企业知道意味着什么。

二、“轻骑大韩”是中国摩托车合资企业的2.0版

1.0版是嘉陵本田、建设雅马哈、轻骑铃木、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算是1.5版。1.0版的特点是中方都有独立的品牌和合资品牌并存,1.5版从合资初期就把中方的品牌雪藏了,但总体上目前中方的品牌都式微了,日方的话语权很强,技术资源和产品资源基本上掌握日方手中。这里面的利弊得失很复杂,一句话讲不完。

为什么说轻骑大韩是2.0版,因为双方基本上很对等,属于谁也离不开谁。1.0版过去有国家产业政策硬性捆绑,以后怎么发展就不知道了;但是轻骑大韩属于真正的互补,韩方收购了HYOSUNG。

HYOSUNG有技术,有人才,也有相当的国际经验,怎么评价他们的市场能量,这个下面再细说,但他们已经在本土空壳化了,有上肢没下肢,这和日本企业完全不同。中方也有技术,研发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工程工艺层面的能力都很强,产能就不说了,市场运营也不说了。

顺便提一句,欧洲的老牌摩托车也很多,“有上肢没下肢”的占了相当比重,欧美都存在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怎么整合这些资源?需要智慧,需要实力,也需要欧洲的配合。

三、该如何认知HYOSUNG的技术水平?

客观地讲,从汽车摩托车制造水平来说,韩国是不如日本的,日本在这个领域可以说集大成了。在摩托车领域,日本是韩国的老师,是中国台湾的老师,也是中国的老师,不仅是生产企业的老师,也是消费者的启蒙老师,日本产品的标准也是中国老百姓选车的标准,这一点很让欧系捉急,但没有办法。

同样客观地说,在学习老师的成绩方面,韩国、台湾地区比我们学得好一些,你可以说他们对日本亦步亦趋,但机械制造行业亦步亦趋可能不是缺点而是优点。

我们中国(大陆地区)从一开始是构想“市场换技术”,但实操过程中,不论汽车还是摩托车,市场是交出去了,技术换来多少?是个大哉问,其中不乏个别甚至多个企业从心态上成了光顾数钱的纯股东。

从文化、历史层面讲,我们可能也不情愿诚心诚意拜别人做老师,当然老师面对家底此之大的中国也没意愿教学生。

韩国学日本学得最好,汽车也是这样,韩国的很多产业就是直接从日本承接过来的,有些产业青出于蓝胜于蓝。

大韩给轻骑带来的核心技术,市场可见的就是HYOSUNG的六款发动机,一款125的单缸水冷发动机,再就是五款V型双缸的125、250、300、350、650发动机。在日本没有更新更好的V缸机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这几款V缸机的技术水准在国内市场应该就是顶流的。这两款发动机都被国内同行copy了,我们中国人在“格物”方面功夫一流,我们“学习”都习惯对着别人的产品学习,拆开高仿,拼起来能响能用就ok。

在轻骑的合资体系内,有丰富的欧洲技术的踏板车发动机资源,排量覆盖125CC、150CC、200CC、250CC、300CC、400CC,未来将在轻骑体系内实现发动机的自供。

大韩除了发动机技术,他们的产品正向开发、生产制造等学得比较扎实,GV300S、GV650都是合资以后推出的产品,仅就设计而言,成熟度是相当高的,GV300R更体现出了韩国设计师对摩托车风格和技术的统括能力。

如何认知“轻骑大韩”韩方的技术水平呢?一是从宏观角度看,韩国制造曾经高过我们,现在韩国汽车没有太多优势了,起码性价比不高了,也就是说“轻骑大韩”不可能像日系品牌那样让一部分中国用户无条件追崇,把日本造当信仰,所以“轻骑大韩”必须靠自己认真做事。从微观层面看,轻骑大韩的产品在风格化、精致度、可靠性方面,还是比较优秀的,价格也比较亲民,这些竞争力,在一定时间内还是有优势的,调整到位以后的轻骑大韩是要发力的。

四、轻骑大韩还有什么家底?

轻骑辉煌过,也低潮过。目前,从资本层面和干部管理层面看,“济南轻骑”是兵装下的二级企业,“济南轻骑”又拥有“轻骑标致”和“轻骑大韩”两个合资企业。

轻骑大韩在整合以后,继承了济南轻骑动力制造这部分核心资产,大家可能不知道,就汽油机生产能力而言,轻骑长期为美国水星公司代工,年生产能力以排量计可能是中国摩托车行业内最高的。

此外轻骑大韩产品出口日韩、美国、欧洲、南美及亚洲等地,践行了以引领中国摩托车行业前进,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己任。

近几年,轻骑标致和轻骑大韩的效益都不错,济南轻骑也通过艰苦的谈判让合资伙伴愿意并积极地支持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正在购置新的精密装备,建设无人车间,整体提升自己的工业制造水平和能力。

另外,通过竞争上岗,轻骑保留了一批成熟的技工,这在今天愈发是宝贵资源。

轻骑产业平台,有标致、HYOSUNG、轻骑等著名品牌,在兵装这个强大国企的背景下,肯定会纵横捭阖,相互配合的。据悉,轻骑标致和轻骑大韩将在发动机资源上实现共享,以后说到轻骑,可能既有“辣椒”、“芫荽”、“葱头”,还有搅拌以后的“老虎菜”……

纵观四十年,轻骑的坎坷一言难尽;横望八万里,轻骑手握很多资源,调整集聚到位以后,前程可期!

轻骑到了再出发的时候了,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