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开拓者_提升机_电控_系统

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开拓者

人物速写

“其实和设备打交道就跟医院大夫看病一样,人和大夫可以交流,设备和大夫却不能交流,就得凭借自己的经验一步步判断是哪儿坏了。我希望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3月31日,在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公司熊旭东技能大师工作室,谈及自己的工作,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公司机电科提升机电控班班长熊旭东向记者吐露心声。

今年45岁的熊旭东,已经做了26年矿井维修电工。他勤学本领,苦练技能,早早就成为了技术骨干;他热心技改,每个月都会拿出一两项小革小改成果;他技艺高超,处理了数不清的电气设备故障。他是出色的师傅,带出一个个优秀的徒弟;他是负责的班长,带领全班共同进步;他是矿山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开拓者,一个以工匠情怀奋斗在普通岗位上的人。

自学成才

成为矿山技术大拿

在唐山矿业分公司机电科提升电控班的熊旭东创新工作室里,9台液晶大屏幕上显示着9个井共11套提升机电控系统的运行状态。这是该公司在2019年构思,2020年初步投入使用的唐山矿提升机电控系统远程监控平台,该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的远程监测、诊断、操作和维修,可以让维修人员不用下井就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提升机的故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这也是目前在开滦集团乃至全省唯一一台煤矿提升机电控系统远程监控平台。

熊旭东更换电路板元器件

这套平台的诞生离不开熊旭东的“较劲”。“有一次看新闻的时候,我看到某设备公司不论世界各地的设备出现故障都可以实现远程通讯,就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们不能也做一个类似的系统呢?”于是,他开始了自学之路。通过购买专业书籍、网络学习等方式,他学习了网络通讯、数据传输、图像处理等相关知识。熊旭东说:“我觉得只要有想法,就要去实践,不要怕困难。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就是喜欢钻研。”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套系统,并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与支持。熊旭东告诉记者:“之前没有这套系统时,当提升机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必须去现场维修,这就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风险。比如维修人员可能无法第一时间赶到,下井需要穿戴上专业的装备,通常井上到达现场最快也需要40分钟左右,罐笼内被困人员在里面随时有危险;并且现场人员可能无法准确描述出现场情况,这就影响维修人员准确判断解决故障。这套系统对我们来说是如虎添翼,不仅能快速观察到现场情况,准确判断出故障,还能及时发现现场维修所需要的元器件,在去现场维修时就可以提前准备好需要的工具、零件携带,而且还可以以此作为案例给徒弟们做现场培训,清晰直观,并且通过现场录像回放,判断出一些可能会随时出现,却也容易稍纵即逝在现场难以捕捉的故障。”

展开全文

熊旭东带徒弟们检修编码器

“咱也不会干别的,就是认准了技术这一条路。”上世纪九十年代,熊旭东走出校门进入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干起了矿井维修电工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已经坚守了26年,熟悉着每一个设备运动的声音和温度。

“我从19岁进入煤矿干维修电工,那时候师傅就跟我说,做一个产业工人,就得靠技术生存。那时候我就立志,一定要钻研好技术。”学习就成为了熊旭东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工作实践经验和应对矿井电气设备故障的能力,他就在工作中虚心向老工人、老师傅学习,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他们对工作的认真态度,特别是实际操作技能方面更是勤学多问,很快就成为班里的干活好手。

有一次,十号井提升机安全回路中断,载满人的罐笼停在距离下井口60米的位置。熊旭东接到电话后,顾不上吃饭,冒着大雨奔向故障现场。他通过查看监控画面,锁定故障范围,在PLC控制柜内找到一个接触不良的开关。处理完故障之后,提升机立刻恢复正常运行,整个过程只有20分钟。

同去的工友和一旁的绞车司机都啧啧称奇:提升机的图纸有好几百页,上面的每个点都可能发生故障,查找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大伙儿认为监控画面显示的断点才是故障根源,没想到熊旭东却把目标锁定在受其影响的另一个点上。对此,熊旭东只是淡然一笑:“这就是经验吧。”

不畏艰难

为职工安全保驾护航

一直以来,安全生产都是煤矿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都会投入极大的精力去保障。随着煤矿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熊旭东也积极运用所学,在保障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矿井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熊旭东观察滚筒运行情况

2017年,在国家新版《煤矿安全规程》施行后,原来的电控系统保护装置试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规程要求。为保证矿井的正常运行,熊旭东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困扰安全生产的这一瓶颈难题。”他经过反复学习规程和相关规定,并和各矿同行进行广泛交流后,先后编写了《机电科提升机电控系统保护装置试验方法》《机电科提升机电控系统保护装置试验方法流程注释》《机电科提升机电控系统保护装置试验小卡片》等,并利用检修空余时间在车房内自编自导拍摄了提升机电控系统保护装置试验方法视频影片。一系列简洁实用、规范有效的操作方法,得到了集团公司相关领导的肯定,集团公司还专门组织召开了现场会进行推广应用。

2020年正月初五的晚上,八号井调节柜整流脉冲主板出现故障,不能正常提升。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影响矿山的生产安全。熊旭东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经过检查他发现是主板出现了问题需要更换,虽然有备用的主板却没有程序,需要厂家现场输入。当时厂家所在地因为疫情正在封控期间,无法及时提供服务。熊旭东冷静地分析了情况,他想起自己曾经模拟过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虽然没有实际操作过,但他有信心能够成功,决定自己动手。

熊旭东传授检修工艺

“时间拉长一分,危险就多一分,别人能等我等不了。”于是他通过远程通讯,请厂家将需要输入的程序发送过来。根据自己的自学模拟上传经验和知识,熊旭东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仿真器,编写了一个适合主板的程序,并将其上传到主板上,小心翼翼地将主板安装到调节柜里。“整个过程我都捏了一把汗,因为这个程序属于厂家的‘保密技术’,不能轻易外露,厂家发送过来的程序不能修改、查看和下载,只能一次性上传。当时经过测试,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我才松了一口气。”被困的工友被成功解救,熊旭东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了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

熊旭东深知,矿井提升的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容小觑。他在规范提升机电控系统十大保护试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自行制作完成了提升机安全保护监测及试验装置,通过增加语音、灯光指示和保护试验转换开关三大功能,有效提高了电控系统做保护试验时的安全系数,大大缩短了试验时间,避免了员工每天更改程序造成试验时间过长,发生误操作的安全隐患。目前,该公司9个提升井年可节约试验时间2400多小时。

2017年以来,熊旭东先后完成了8项较大科技攻关改造项目,6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其中,《提升机安全保护监测及试验装置》《井口推车机闭锁保护装置》分获第二届开滦职工发明创意大赛金奖和银奖;他针对现有提升机电控系统存在技术的缺陷,成功研制的《矿井提升机箕斗防托保护装置》,已全部安装在公司的主井系统上,该装置为集团公司首创,填补了提升机电控系统保护装置的空白,并在开滦集团第三届职工发明创意大赛获得金奖。

“各个岗位上的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只能不断学习和认真钻研才能走在前面。”参加工作26年来,公司提升机电控系统不断更新换代,从当初的继电器控制到如今的PLC控制。熊旭东意识到,学习是应对挑战的最佳策略。他买来书籍,自学编程原理及PLC的应用、维护,又进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班学习,并经常在家练习使用相关软件。为了研究提升机系统程序,熊旭东利用业余时间,花了8000元购买了笔记本电脑和仿真器,面对全部是英文版的电控程序编程软件,他只能逐个单词地查找英语词典,把汉语翻译抄在笔记本上,边学边练,最终能熟练掌握煤矿提升机系统控制理论、调整方法、疑难故障处理。

勤学苦练使熊旭东创造了自己的奇迹,八号井链车进行液压自动化控制改造时,他为PLC编制操控程序,并设计了整套设备的电器部件位置。一段时间以后,八号井提升机电控系统出现故障,工友们全都一筹莫展,熊旭东出人意料地以触温法查出了故障所在,就连在场的厂家技术人员也赞叹不已。

甘为人梯 匠心师徒传承

经验丰富、能力出众、荣誉加身,熊旭东却从未沾沾自喜,而是怀着一颗谦虚谨慎的心,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项工作。熊旭东引领创新团队先后完成了《8号井全数字提升机转子变频调速电控系统》等重点技改创新项目52项,其中12项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5项技术革新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累计创效1200余万元。

熊旭东检查直流电机

作为煤矿的技术“大拿”,熊旭东领衔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被评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河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唐山市优秀职工创新工作室”。

“一个人技术再高,个人能力终究有限。教会更多的人,技术才能真正传承下去。”对于熊旭东而言,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他每周为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培训,为电控技术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能快速提升新成立班组员工的技术水平,熊旭东创建了一个集专业技能学习,技术交流分享和科技创新于一身的微信公众号。包含各种提升机自动化控制技术、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查找处理流程、常用的编程软件以及各种图纸、设备参数等。公众号内容定期进行更新,可以使每个人都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自2014年以来,培养出了开滦集团劳动模范2人,技术状元6名,技术能手16名,唐山矿公司技术状元10名,有46人次在公司及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进入到前十名。

熊旭东有好几个徒弟,最小的20岁出头,年龄大一些的30岁左右。刚和他结为师徒时,几个年轻人对他都有点儿害怕。有的徒弟背后叫他“黑脸包公”,有的徒弟半开玩笑地说:“师傅,我们看见你就害怕,一见面你就‘审’我们,答错了就得挨说,我们‘压力山大’。”相处时间长了,徒弟们渐渐理解了熊旭东的苦心,也习惯了他的提问方式。

杜伟是熊旭东的得意弟子,也是挨他批评最多的人。学习制作配电箱、为PLC编写程序时,熊旭东一点儿提示也不给他们,让他们放手去做,遇到问题再来问自己。“谁也不是天生啥都会,我是让他们自己摸索,这样才能学得更扎实,”熊旭东说,“徒弟学得越好我越高兴,他们学得越好,我就越不能放松,因为我只有让自己更强,才配给他们当师傅。”

在他的帮助下,如今的杜伟也在一步步地成长。先后获得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河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国资委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冀青之星等荣誉称号。熊旭东也被同事们尊称为“大师导师”。机电科提升电控班也成为集团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的班组。

勤奋、刻苦、敬业、奉献,这就是熊旭东,一个井下维修电工的工匠情怀。

(据河北工人报 文、图/记者赵伟龙 通讯员郝蕊 庞英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