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图是怎么绘制的,能保证不走错吗?网友:古人比卫星厉害!_地图_山川_绘图

绘制地图是一件繁复往作的苦差事,不仅要将区域内的所有山川河流地貌都考虑进去,还要保证绘制的准确性。现代绘图方法基本依靠于人造卫星等高科技的协助,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然而大家是否也同样好奇:古代是怎么绘制地图的呢?准确性能保障么,古人按照这份地图出远门会不会走错路?

中国古代帝国版图盛广,至少都在数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皇帝不可能派绘制人员用脚步丈量边境吧?不过大家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古代没有高科技,不代表古代没有高智慧!绘制地图是有特殊技巧的,接下来小解就带大家一起领略古人的大智慧!

以地理状况为依据划分区域,这种方式是古代绘图使用最普遍的方式。它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将县城设在地图中心;再把县域辖区内的主要山川相对于县城的大致方位描绘出来;最后把村镇和道路填充到山川中间就完成了。

当然,这些山川的走向、方位还是需要绘图人去挨个落实的,也就是用脚去走出来的,不过由于古代没有定位技术,古人只依照自己的感觉去理解方位,不免会产生误差,并且随着地图范围的扩大,这种误差会越积累越多。

航线当然是水运、海运的航线,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们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分析其原理:首先在地图中间画上京杭大运河,在运河的首端画上北京;然后绘图人坐着轮渡从北京一路往南,将沿途的城市和山川地貌记录下来,画在运河两侧;最后当绘图人到达杭州时,在地图的末端画上杭州即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方向感,缺点是只有长度够长而宽度不够宽。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以绘图人的主观印象出发的,接下来介绍一种以客观条件为主的绘图方式。

展开全文

俗话说“兵贵神速”,在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场上,熟悉作战环境、能够及时调兵遣将,是胜利的重要因素,所以帝王对待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必须采用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方式来绘图,这就衍生出了客观比例法。

其实比例法和现代的比例尺是相似的,就是在地图里绘制上满满的固定比例的方格,一个小格代表固定的里程,也就是所谓的比例尺,比如1:10000,即图上的一个小格就代表十公里。然后根据实际方位、实际距离将城镇和地貌填充到方格上,地图就完成了。不过这种方式对于精度的要求性是很高的。

据此,不少网友指出,虽然现代地图绘制简单多了,利用高科技就可以精准实现,但是若需要今人去现场用脚步丈量,我们会去吗?我们会有古人那种不辞辛劳、严谨治图的毅力和精神吗?从这方面说,古人比卫星还要厉害啊!

参考书目:《中国古地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