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中兴、唐武宗的政绩、官僚体制的近代化,其政治根基所在_会昌_文宗_朝廷

全文共1496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我们所知道的唐代,最早的时候,就是贞观和开元盛世,

那个时候,大唐的实力很强,

经济也很发达。

其政局安定,文化灿烂,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最光辉的一页。然而,安史之乱,却让大唐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八年的时间,战火席卷了大半个大唐,大唐从鼎盛的时代,变成了动荡的年代。到了中后期,

虽然唐朝勉强平息了安史之乱,

但也没能恢复到鼎盛时期。

唐代以后的政绩也很不错,但是和唐代前期的繁荣昌盛比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今日,我们将谈谈唐武宗会昌中兴之事。

唐武宗李炎接管了一片混乱不堪的局面,不过他在巩固皇权、强化相权的同时,

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官制比以前更为现代,因此被称为“新政”。

会昌时期的这些变革,为唐末年增添了一抹光彩,使唐代出现了一段辉煌的时期,

同时也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会昌时期实行的官制,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全文

一、强化政治变革,铲除宦官,巩固皇权

1、任用李德裕以巩固宰相权力

唐武宗继穆宗、敬宗、文宗后继位,而三代帝王则是将唐宪宗元、中兴建立起来的江山都给糟蹋了。文宗时期的甘露之乱,

使宦官势力日益壮大。

武宗为了削弱太监的力量,

加大了丞相的权柄,任命李德裕为丞相。宪宗宰相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在政治上的运用日益成熟。

他和唐武宗齐心协力,

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外征回纥,内平泽潞,废黜冗员。这些都使唐代社会安定,政治和经济发展迅速。

2、铲除太监组织

唐文宗死前,朝廷一直处于太监的掌控之中。文宗的储君之位,被仇士良、鱼弘志发现后,伪造了一道废太子为陈王,立李炎为太弟,文宗等人虽然愤怒,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李炎也因此登上了武宗之位,不过他也是一代帝王,

与李德裕合作,将太监仇士良贬为内侍监,会昌三年,他被革职归国。

唐武宗利用这些手段,

轻易地瓦解了执掌三朝的太监势力,

为他会昌中兴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政治上的开明和严明的法律

1、削减冗员以减轻财务压力

因为朝廷里的官员太多,财政压力很大。会昌四年,唐武宗在李德裕的授意下,裁撤了两千余名官员。

这样一来,官员们的工作效率就会提升,贿赂的事情就会少很多。朝延一片繁荣,

官场比之前更加稳固和有效。

为了提高综合素质,给他们提供高薪,让他们不用再冒生命危险,

这让有才华的大臣们可以集中精力处理政务,

也可以将多余的人排除在外,让整个朝廷变得更加的干净。

2、严惩贪官

据史书记载,唐武宗于开成五年二月八日大赦天下,但犯下滔天罪行、贪污受贿的罪大恶极者,一律不得释放。

可见武宗治贪之心。

在公元814年,宰相李德裕发起了一场反腐运动,对内外的文武百官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若是有三十条绸缎,一律处死。武宗时期,这一套严刑逼供,

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朝廷里没有人敢贪污,政局清明,

经济发展迅速。唐武宗时期,除上述体制外,还设置了监察制度,严厉禁止官吏利用种种机会谋取私利。

唐武宗时期,朝廷会专门调查婚丧嫁娶之类的民间事务,防止官员借机破坏朝纲。

在唐武宗的一系列改革中,

唐末年的一系列变革,

彻底改变了历代帝王的昏庸,在这种清新的风气下,大唐的政治和经济得到了迅速而稳定的发展。同时,严禁官员参加宴会,杜绝了唐代的奢侈。

为了让朝廷更加的干净,让平民们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

他们还特意的进行了一些改革。武宗之前,官职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做官,所以唐武宗才会下这么大的功夫。

从而改变了官场上的风气,

让公平、透明成为了朝廷的一种新风尚。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来提升自己的仕途,以及对新进士的考取。

因此,但凡有了仕途的人,都会认真地看待,给朝廷带来了一种新的朝局。会昌中兴之所以能够建立,是因为有了最强的武宗改革。

参考文献:《唐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