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德裕为抵抗宦官专权做出过哪些事迹?一生辗转于天南海北的李德裕,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李德_宦官_会昌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李德裕 李德 宦官 会昌

唐代李德裕为抵抗宦官专权做出过哪些事迹

宦官专权,是唐王朝一大毒瘤。宦官在外勾结藩镇,在内扰乱朝政,陷害忠良,贪污受贿,甚至左右皇帝,无恶不作。李德裕对宦官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极力反对宦官专权。

李德裕对宦官的抑制,得到武宗的支持。会昌二年,李德裕有意削弱宦官执掌的枢密使的权力,他在没有通过枢密使情况下,便下达关于减少禁军的诏令,这不禁引起大宦官仇士良的不满,扬言减少禁军粮饷,必引发军士哗变,仇士良的叫嚣遭到武宗怒斥才停息。李德裕在武宗的支持下,迫使仇士良节节后退,会昌四午,武宗以仇士良作恶多端,诏令削去其官爵,藉没其家财,此举给宦官集团以沉重打击。

一生辗转于天南海北的李德裕,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中元年(847年),李唐王朝又一次出现了皇位的更迭,这次新登基的皇帝则是李忱,即唐宣宗。而也就是在唐宣宗登基后不久,名臣李德裕便遭到了贬黜。不同于此前任何一次的贬黜,这次贬黜则成为了李德裕的人生终点。

史载,李德裕最终在大中三年(849年)的十二月,于珠崖郡病逝,时年六十三岁。

而这位中晚唐名臣的落幕,似乎成为了唐王朝最终败落的一个预示,因为自这之后,直到唐朝灭亡,再也没有宰相能够同李德裕相提并论。

纵观这位名臣的一生我们便能发现,李德裕的一生充斥着颠沛流离。

这中间,受“牛李党争”的影响,李德裕多次入朝都以失败而告终,以至于,长期奔走于各地。直到唐武宗李炎继位,李德裕才得以坐镇长安。但对于李德裕来讲,安稳的时间并不长久,唐武宗离世唐宣宗继位后,李德裕旋即便被贬往天涯海角。

可见,李德裕的一生始终辗转于天南海北。可即便如此,李德裕却不失为一代名臣。

以至于,《旧唐书》曾这样评价李德裕“论政事,则萧、曹避席”而这句评价的意思则是,李德裕议论起政事,连汉代的萧何、曹参都要避让。史书对李德裕的这一评价,日后则演变成为了著名的词语典故“萧曹避席”

而后世则多用此词来形容政治才干超群的人。

诚然,李德裕的一生始终辗转于各地,但即便如此,李德裕每到一地或是每做一事,总能做到尽善尽美。

对此,史书则用了“料敌制胜”这个词来形容李德裕的能力。

而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德裕则成为了中晚唐时期的一代名臣。

历史上的李德裕,因其父为宪宗朝宰相的原因,所以仕途较为顺利。直到唐宪宗离世唐穆宗继位,李德裕则身在翰林。而与李德裕同在翰林的则是著名的元稹、李绅等人。

但就在李德裕看似平缓的仕途背后,危机实际上已经开始初见端倪。这是因为,“牛李党争”已经于此时悄然展开。当时,李逢吉为引牛僧孺入朝,便奏疏迫使李德裕出任浙西观察使。

这也就促成了李德裕人生的第一次颠簸。

据史料的记载,李德裕在浙西期间“凡旧俗之害民者,悉革其弊”此外,李德裕还聚拢当地军心,在节省府库开支的同时,将剩余财物全部供给军队,使军士毫无怨言。以至于,李德裕出镇浙西期间“数年之间,弊风顿革”

可见,李德裕在浙西之时,将浙西治理的可谓井井有条。但此时的李德裕实际上一直想要回到朝堂一展宏图,奈何此时的朝堂偏偏被“牛党”占据,以至于,李德裕在浙西一呆便是八年之久。

唐敬宗离世唐文宗继位后,李德裕又迎来了一次入朝的大好机会。当时,元和朝的宰相裴度曾向文宗举荐李德裕,望拜其为宰相。但就在此时,“牛党”的李宗闵,因惧怕李德裕得到大用,于是便勾结宦官先李德裕一步主掌大权。以至于,李德裕只得于第二年再次出任地方,而此次的目的地则是剑南西川。

同对浙西的治理一样,李德裕到达西川之后,旋即便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才能。史载,李德裕出镇西川期间,不断加强唐王朝的边防力量。

这期间李德裕修缮关卡、完善武备,使得西川之地得以稳定。

援引《旧唐书》的记载则是“其在蜀也,西拒吐蕃,南平蛮、蜒。数年之内,夜犬不惊”

可见,李德裕的才能早在会昌辅政前便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奈何武宗继位前,朝局近乎被“牛党”通盘掌握。

李德裕在出任西川期间,曾一度被唐文宗调回长安。奈何唐文宗本人优柔寡断,以至于,李德裕在回到长安后不久,旋即又被外放。

而在唐文宗在位的后期,李德裕曾两次出镇浙西,一次出镇淮南。直到开成五年(839年),文宗病逝武宗继位,李德裕的才得以再次回到长安,而

武宗一朝至此也成为李德裕一生最为高光的时刻。

历史上的这段时期,李德裕不再向此前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那样,来回辗转于浙西、淮南以及西川等地,而是继任武宗朝的宰相,这一任便是六年之久。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李德裕平泽潞、击回纥,期间用兵皆由李德裕一人运筹帷幄。而在内政的治理上,李德裕则协助武宗推行了诸多改革。《剑桥中国隋唐史》曾这样评价李德裕,其认为这一时期的唐朝之所以能够渡过难关,同李德裕的努力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

综上所述,武宗离世后李德裕踏上了其人生最后一次颠簸之旅,而这次的目的地则是天涯海角,以至于,其最终亡故于任上。

纵观李德裕的一生我们能够发现,在李德裕数十年的仕途生涯中,他曾三次出镇浙西、一次出镇西川、一次出镇淮南,而在武宗朝其则位居人臣之首。史书评价李德裕“所历征镇,以政绩闻”而后来武宗朝李德裕的一系列操作也表明,李德裕在当时完全是一个力挽狂澜的存在。

不得不说的是,李德裕的一生是充斥着悲剧色彩的,其怀才不遇的经历使得其注定无法为唐朝,贡献自己所有的精力。以至于,其最终结局是亡于当时的天涯海角。

而将李德裕的一生放大我们则能发现,其背后所展现的则是唐朝内部的争斗不止。试想一下,面对如此争斗不止的情况,即便有十个李德裕恐怕也难以挽救日薄西山的唐王朝。 

备受后世推崇的李德裕,究竟是因为做了什么事

公元850年,大中十三年,曾为大唐宰相的李德裕,于珠崖郡亡故。对于这位晚唐名臣的亡故,史料中并没有透露太多的细节。

以至于,史料仅是以“己末,崖州司户李德裕卒”这寥寥数笔来记录李德裕的亡故。

可即便如此,李德裕在死后却备受后世推崇。

其中,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评价李德裕“唐之相臣能大有为者,狄仁杰而外,德裕而已。”

梁启超先生则将李德裕列入“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的行列。而在李德裕生活的年代,当时的晚唐诗人李商隐更是赞誉其为“万古良相”可见,中晚唐时期的宰相李德裕,始终都是后世推崇的一个对象。

历史上唐武宗李炎继位后不久,旋即便将李德裕由外镇调回长安为相。正是唐武宗的这一举动,使得李德裕得以在中晚唐这个舞台上,充分施展自身的才能。而李德裕在武宗一朝施展才能的结果,便是促成了唐武宗一朝的中兴,即“会昌中兴”

以至于,《新唐书》评价称“武宗用一李德裕,遂成其功烈”而当我们回顾史料也能发现,李德裕所以如此受后世推崇,恰巧也同其会昌辅政期间的作为有最直接的关系。

唐武宗在位的时期,北方草原的回纥已经走向了衰亡,这样的情况对于当时的唐王朝来讲,可谓是一件幸事。因为,回纥的衰亡使得唐朝北方的边患压力骤减。但在回纥衰亡之际,一些问题也开始初见端倪,即回纥的残部当时大量聚集在唐朝边境。

最开始的时候,李德裕建议武宗以“聊济资粮,徐观其变”的方法安抚回纥残部。

而当回纥野心暴露,试图以公主要挟唐朝之际,唐武宗则令李德裕为“处分代北诸军,固关防”而后面的结果则是,在李德裕的一系列操作下,回纥残部被彻底击败。

除了打击回纥之外,会昌辅政期间的李德裕,还曾助唐武宗解决了当时泽潞镇的叛乱。唐武宗会昌三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故,其侄刘稹欲效仿“河朔三镇”实行割据。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除李德裕以外的群臣,全都认为朝廷应承认其割据。

恰在此时,

李德裕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指出了要点“朝廷若又因而授之,则四方诸镇谁不思效其所为,天子威令不复行矣!”可见,李德裕在看待泽潞镇意图割据时,其政治眼光要更为独到一些

。而在应对泽潞叛乱的过程中,李德裕更是亲力亲为,并使当时的泽潞镇无法依仗“河朔三镇”后面的历史也表明,李德裕助武宗平定泽潞一事,使得李唐皇室的权威得以复振。

根据史料的记载,李德裕“自开成五年东回纥至天德,至会昌四年八月平泽潞,首尾五年,其筹度机宜,选用将帅,军中书诏,奏请云和,皆独决于德裕,诸相无预焉。”换言之,唐武宗在位时期不论是打击回纥还是平定泽潞,近乎全是李德裕运筹帷幄的结果。

以至于,在战事平息之后,李德裕因功“进封卫国公,三千户。”继而以此来嘉奖李德裕。

历史上唐武宗一朝,相较于其它中晚唐皇帝在位时期,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宦官势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曾明确指出“唐自肃宗以来,内竖不得专政者,仅见于会昌朝。”要知道自中唐以来,宦官一来掌握着神策军,再者便是通过监军使的方式干预地方军政。

而历史上武宗朝,所以能够出现宦官势力被遏制的情况,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武宗与李德裕的齐心协力。

唐武宗继位之后,虽然大力加封拥立其登上皇位的宦官,但实则采取了冷淡的方式应对宦官。而李德裕所采取的方式,则更为直接,即逐步削夺宦官监军的权力完成对宦官的遏制。

这样的方法,不同于此前唐文宗在位时期的激进策略,也不同于日后宣宗朝消极的应对方法,李德裕的做法则直指要害。

而也正是在唐武宗与李德裕的协作之下,唐武宗一朝始终未能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

此外,李德裕在会昌辅政期间,还助武宗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革新意味的变革。这中间,唐武宗在位的时期,先后推行了裁撤冗官、令僧侣还俗等政令,而李德裕则是这些政令坚定不移的支持者。虽然,这些政令到了唐宣宗在位时期,全部都被恢复。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变革的政令,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试想一下,如果唐武宗在位的时间更久一些的话,在李德辅佐下,中晚唐的颓势说不定能够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历史上李德裕在会昌辅政期间,所展现出的才干,可以说是李德裕能够备受后世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李德裕的名声大振,虽然有“时势造英雄”的意味在其中。但不能否认的是,李德裕在会昌辅政时,每遇到要事,总是可以洞悉到其中利害得失,并采取与之相对的措施。

而《旧唐书》在评价其一生的时候也称其为“一代奇才”只不过,令人觉得惋惜的是,中晚唐的颓势已非个人能够逆转。

可即便如此,李德裕在辅佐唐武宗的这段时间里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要知道,

李德裕入朝辅政的历史时期,朋党之争、藩镇之乱以及宦官专权等问题,实际上已经如犬牙般交织在一起。面对如此景象,李德裕仅用了数年的时间,便使唐王朝为之一振,如此作为自然会备受后世推崇。

所以说,后世对李德裕的种种赞誉完全合乎情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