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博古的结局
- 李德,博古,王明在遵义会议之后怎么样了
- 王明,博古,李德、周恩来等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有责任,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他们都受到了什么样处罚了
- 王明 博古 李德 陈独秀这些人的结局和命运怎么样啊
- 湘江惨败把红军推到了生死存亡边缘,周恩来与李德和博古彻底决裂
- 博古和李德在军事上指挥的错误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 博古、李德怎么死的
- 李德的结局如何
- 李德是唯一一个走完长征的外国人,那么他最后的结局怎样
博古的结局
1946年4月8日,博古、王若飞等乘美国运输机回延安向中央汇报请示。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机包括叶挺将军等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博古(1907年5月14日-1946年4月8日),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字则民,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博古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领导创办了《解放日报》。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在博古领导下,党的新闻出版大军学马列、勤读书、钻研业务的好风尚在他以身作则的带动下逐步形成。
博古生前译有《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卡尔·马克思》等等,为在全党范围内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作了重要贡献。
个人生活
博古少年时家境清贫。其父不得不将城中耆英里的祖遗老宅卖掉,租借族人秦琢如家宅(今崇宁路一百十二号)居住。秦宅宽敞,始建于清光绪末年。秦邦宪家租住的是其家宅第三进三间平屋,面积为八十九平方米,石库墙门后背装饰有砖刻“进德修业”四字。
李德,博古,王明在遵义会议之后怎么样了
前两人都还在中央工作.
王明不知道.byebye 了啊
最终结局是:死了
王明,博古,李德、周恩来等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有责任,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他们都受到了什么样处罚了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直接责任人是博古、周恩来、李德(奥托.布劳恩,1900—1974),当时被称为“三人团”,按西方习惯称之为“三驾马车”。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面对一嫩、一软俩搭档,他成了军事指挥“一把手”。战略上“碉堡对碉堡”,战术上“短促突击”,都出自李德。博古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只不过是首创个新短语,他不懂军事,对李德言听计从。周恩来带领南昌起义军队在广东溃败后受到处分,早没了对张国焘拍桌子的锐气。“三人团”商量事情极其诡秘,没有文字记录,外人只有李德的翻译伍修权在场。哪些责任要周恩来负,至今并不清楚,但按三人分工,他是军事最高负责人。博古是政治方面,李德是军事方面,王明当时在莫斯科指挥国内战斗,有苏共支持,所以大量的党员,干部支持王明。1931年到1934年间王明等人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推行教条主义、“左”倾冒险主义,使中国革命事业遭到严重危害。1935年1月遵义会议批评了这种错误,结束了他们在中共中央的统治。遵义会议上,博古作了初步检讨,承认五次反 “围剿”失败;李德在遵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的权利。周恩来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会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至此,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组织整顿工作大体完成。
王明 博古 李德 陈独秀这些人的结局和命运怎么样啊
王明:1974年3月27日病逝于莫斯科;
博古:1945年4月8日,从重庆返回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于山西兴县黑茶山;
李德:1974年病死;
陈独秀:1942年5月27日于四川江津病逝。
湘江惨败把红军推到了生死存亡边缘,周恩来与李德和博古彻底决裂
遵义会议前后,在中共中央和红军内部,发生了一场决定红军和中国命运的斗争,结果就是 毛主席 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在这一过程中, 周恩来 对确立 毛主席 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1933年1月 ,博古等人一到根据地,便放了两把火——批“罗明路线”,反“邓、毛、谢、古”。这两把火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各项工作中得以全面推行。
1934年 底,博古成立了由他本人、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权力机构“三人团”,处置红军战略转移的一切军政事宜。 10 月初,中央苏区核心区域 兴国、宁都、石城 一线相继失陷,第五次反“围剿”败局已定。 10月10日 下午,中央红军不得不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12月1日 ,红军一路血战,连续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兵员折损过半,由出发时的 8.7 万人锐减到 3 万余人。军中怨声四起,博古方寸已乱,在一筹莫展中一度欲引咎自戕,被闻讯赶来的 周恩来 等人劝阻。
湘江惨败把红军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周恩来 承担了实际的领导和指挥责任,开始对博古、李德执行的“左”倾军事路线怀疑、抵制和批评。
如何摆脱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挽救红军,挽救革命?此时的周恩来、朱德不约而同地想到了 毛泽东 。
1934年12月12日 ,中共中央在通道临时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毛主席 力主放弃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提议得到了张闻天、王稼祥和周恩来的支持。
会议上, 毛主席 尖锐指出,继续开向湘鄂西,将葬送整个红军。只有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才能摆脱困境,挽救红军。但李德坚持不改变红军行进路线,和 毛主席 争吵起来。
此时, 周恩来 作为会议主持人和红军军事行动的具体指挥者,他的表态至关重要。他紧锁着浓眉沉默着,成千上万红军战士倒在血泊中的画面,不时浮现在他的眼前,使他内心深处涌起无限的愧疚。他站起来,用坚定的语气说:“ 毛泽东 的意见是对的,当前,我们必须改变进军方向,西入贵州,红军才有一条生路。”
李德一听就火了,对 周恩来 大声说:“ 毛泽东 否定我的提议,你还支持他!”
周恩来 竭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劝说:“李德同志,我们的决策要面对现实。情况变了,应跟着改变嘛!”
“你们不执行原定计划,胆小!右倾!怕死!”李德更加生气了。
一向镇定自若的 周恩来 也激动了:“李德同志,你态度好一点。”
李德见 周恩来 坚决支持 毛主席 ,最后,只好表示保留个人意见,到了贵州再开会讨论。
1935年1月7日 ,红军占领了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失败教训,统一思想,争取红军的光明前途,中央政治局会议就要在这里召开了。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 周恩来 做了许多工作。他一面调动兵力警戒在遵义的周围,一面为会议准备军事报告。
天亮了, 周恩来 在朱德、刘伯承后面,第三个到了会场,看着他那疲惫的样子,朱德说:“昨晚你一定又没睡觉。”刘伯承也说:“你那间屋子,等于虚设,我看你几乎没有进屋睡觉。” 周恩来 笑着回答:“要睡的,开完会我一定好好睡一觉。”
遵义会议,从1935年1月15日开到17日,一共举行了三天。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红军军团首长,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李德作为红军顾问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博古对自己的错误轻描淡写,事事强调客观原因,为军事失败做辩护。而 周恩来 则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上战略战术的错误。并从军事指挥执行者的角度做了自我检讨,承担了责任。
最后, 周恩来 主动请求中央撤换他本人的职务,同时推荐 毛泽东 出来指挥红军作战。 周恩来 的态度,最终使党内最高领导核心“三人团”解体。
1935年3月4日 ,军委决定设立“前敌司令部”,朱德为司令员, 毛泽东 为政治委员。
周恩来 在遵义会议的态度,举足轻重。 毛主席 曾感慨道:“如果周恩来不同意,这个会开不起来。恩来同志起了重要作用。“( 月满山 )
博古和李德在军事上指挥的错误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丢弃毛主席的游击战思想,敌强我弱的直接对抗,消耗了红军,根据地被严重压缩和包围,不突围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无奈之下,被迫战略转移,突围长征。
博古(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字则民,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博古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领导创办了《解放日报》。
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推行过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后期翻译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对全党普及和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1946年4月8日,博古、王若飞等乘美国运输机回延安向中央汇报请示。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机包括叶挺将军等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李德(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
李德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1900年9月28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32年春被苏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将经费交付佐尔格。
奥托·布劳恩是在当年秋天到达上海的,在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由于共产国际驻华军事代表兼中共中央总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迟迟未到上海,所以 “从第一天起”,奥托·布劳恩“就不得不作出军事上的判断和建议”,开始参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
博古、李德怎么死的
SB李德死得太晚了,当时就应该找个人给暗杀了!博古也是哈拉,死有余辜,还连累了那么多同志跟他一起失事死一对大SB
李德的结局如何
李德在1939年6月回到了苏联,一直在文学出版社工作,后来也没有再回到中国。他在中国一共有两任妻子,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再见过他们,李德最后于1974年八月在前民主德国病逝。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在1900年出生于德国,在一战爆发后,也加入了军队,后来不幸被俄军俘虏,十月革命之后又加入了苏联红军,回到德国以后参加了工人运动被捕。两年之后他越狱逃回苏联,重新加入苏联红军,在1932年因为护送经费来到了上海。
当时因为顾顺章的叛变导致损失惨重,总负责人博古不懂军事这方面的知识,后来就申请让李德留在了中央苏区。在这里他受到了非常高的待遇,为了能让他的生活起居舒适一些,组织上特地给他派去一名翻译,还有专门为他做饭的厨师。
李德对于中国的国情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指挥,导致红军此次损失惨重,主席和他的意见不同,后来又一次李德还向主席发脾气,最后因为他的错误指挥,让苏区的形式越来越差,最后迫不得已才开始了长征。
红军长征的背景:
在日本加紧侵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时候,高举着抗日旗帜的中国共产党,本应根据国内阶级关系剧烈变动的新情况,进一步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以抗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然而,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的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却在革命的生死关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使红军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王明“左”倾错误推行的恶果,是鄂豫皖、湘鄂西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和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相继失败,红军遭受惨重损失,部队的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失败,改变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大格局,影响了其他苏区,使长征由局部演变为全局性的战略转移。
李德是唯一一个走完长征的外国人,那么他最后的结局怎样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1933年初,李德来到苏区。临时负责人博古对李德十分依赖和支持,把第五次反围剿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李德。
李德教条式发号施令。采用堡垒战术,要“实施短促突击”,以保证“不丢失根据地一寸土地”。对前方情况颇为了解的战士很不赞成李德的“地图指挥”,但博古却十分器重李德。这使李德有恃无恐。
1934年10月初,第五次反围剿由于李德、博古实行单纯防御路线而最终失败。
1934年10月10日晚,开始实行战略大转移。转移之初,李德、博古强令到湘西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经过激烈斗争,改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黔北进军。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14日,李德“列席”会议。只在会场边入口处,给他和伍修权各留了一个空座位。
转移途中,李特极力阻止北上,李德喝道:“你必须去,一定要去!北上是正确的方针,不经同意,任何人都不许擅自把部队拉走!”那时敢于以这种方式和李特对抗的只有李德。事传开后,指战员对李德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
1939年8月28日清晨,李德搭乘飞机飞回莫斯科。李德长达6年的中国之行就此画上句号。
李德在苏联度过了15年。1953年斯大林逝世,翌年,李德获准离开莫斯科,回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