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四阿哥胤禛即位便用令箭放了胤祥?原因你看懂了吗?_阿哥_丰台_四爷

在《雍正王朝》里,决定京城大局的有两支军队力量,这是四爷雍正皇位能否坐稳的关键!

一是负责京城防务的步军统领衙门,守卫北京皇城九门。这支力量的军事长官叫九门提督,品级虽不高,但却是关键性的实权人物,掌握着北京城的兵权。

二是京城近郊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负责在北京外围拱卫京畿。这支军事力量,以备调动,而随时驰援京城。若率兵勤王,可以压倒九门提督掌管的北京兵力。

康熙帝驾崩了!四阿哥胤禛受命继位,八爷党岂会甘心?最后关键时刻,狗急了也会跳墙,兄弟已争红了眼,一着不慎,便会酿成血染宫门,控制不住局面就是一场腥风血雨.....

康熙帝撒手人寰,各方鬼怪浮出水面,朝局风云变幻。老爷子这一死,没人镇得住皇子们了,暗潮纷纷涌到了明面上。

在康熙帝驾崩的那个惊风密雨的夜晚,所有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激烈的皇位争斗达到了白热化。

一夜之隔,命运就是天壤之别。决定谁是天子,谁是阶下囚,就在今夜。

当时争夺皇位的两派:一派是“八爷党”,首领是八阿哥胤禩,拥有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以及朝臣支持,八爷党在朝内朝外党羽遍布,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八爷党先支持八阿哥未果,后集体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

另一派则是冷面王爷四阿哥胤禛,他这方有十三阿哥胤祥、隆科多、年羹尧的支持,可惜十三阿哥被康熙帝一直囚禁在宗人府,手握重兵的年羹尧远在西北,可谓势单力薄,处境凶险莫测!把希望全压在九门提督隆科多身上?万一隆科多倒戈,如何是好?

展开全文

就像邬思道所言,如果没有军事力量支撑,就算皇上(康熙帝)将大位传给四爷,四爷恐怕也坐不住啊!

康熙帝驾崩咽气那一刻,康熙帝明明说的是传位于四阿哥胤禛,可为什么九阿哥十阿哥非要故意狡辩说康熙帝说的是十四阿哥?一旁的八阿哥,见势也在推波助澜,试图混淆视听,搅乱局势。总之,就是不承认四阿哥是继承人。

康熙帝尸骨未寒,一个个皇子在老爹床前,剑拔弩张,步步紧逼。说白了,八爷党就是要耍赖耍横了!什么传位不传位?老子可以不认?都这个时候了,就要看谁的拳头大了!

此时,四爷雍正帝皇位不稳,他的几个兄弟也都不服,蠢蠢欲动。

从当时形势看,八爷党的十四阿哥在西北手握几十万大军,在外握有兵权,在内还有八阿哥的势力,且京郊外的丰台大营主帅也是八爷党的心腹,京郊两营兵力不在四爷控制之内。

雍正帝在京的胜算筹码,只有一个九门提督隆科多,而且在当时谁也不敢打包票说隆科多毫无二心,毕竟在巨大诱惑面前,人往往最是人心难测。

一旦京郊丰台大营进京助八爷党夺位,怎么办?一旦西北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提兵夺位,怎么办?一旦八爷党内外呼应,来个鼓动朝臣势力,怎么办?

怎们办?这一点四爷和邬思道早就想到了,也是整个计划最关键的一部分。

此时的四爷雍正帝,必须要找一个帮手,而且是必须完全靠得住的,因为四爷不能冒险,这样才能打破自己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十三爷胤祥,正好是带过多年兵的阿哥,在军中素有威望,戍卫京城的丰台大营又多是十三爷的旧部,让十三阿哥胤祥出来,可以顺利接管丰台大营。

再加上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力量,四爷雍正帝就掌握了内外兵权,稳操胜券。一旦发生冲突和叛乱,手中兵权就能迅速控制住乱局。

按照四爷和邬思道商议的运筹谋划,有这么十分关键的几步:

1、放虎出笼,十三夺帅。四爷获得传位消息后,立即速命人手执金牌令箭,放出被圈禁的十三阿哥,并由十三阿哥这只“卧虎”亲往丰台大营夺取兵权,随后率兵进驻京师勤王,以保证四爷顺利登基。

2、密令心腹,制衡十四。四爷提前密令在西北的心腹大将、手握重兵的年羹尧,密切监视也在西北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兵力动向,制衡十四阿哥,以防其率兵夺位。

3、封锁京城,困死八爷。九门提督隆科多,封锁京城九门,任何不得出入,全城戒严,进入一级戒备状态,防止八爷党和城外势力内外勾结,保证大清帝国最高权力平安顺利交接。

在内大臣张廷玉命令下,九门提督隆科多顺利取来正大光明牌匾后的传位遗旨,当众宣读: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着传位于四阿哥胤禛,钦此!”

八爷党个个被困皇城,连城门都出不去,搬不来救兵,也串联不了朝臣,寄予厚望的救兵丰台大营又被十三爷夺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四爷坐上九五大位!

在内外皆失利的情况下,八爷党基本上输掉了一切,雍正的兄弟们纵有万般不服,也不得不一个个跪下参拜新皇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