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压身,没钱不配结婚?_彩礼_万元_结婚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彩礼 不配 结婚 彩礼 万元 结婚

中国商报(唐砚 胡美静 记者 彭婷婷)“城市房价太高,农村彩礼太高,哪个都结不起。”在北京某企业工作的大龄青年王鹏(化名)遭遇了婚恋的两难选择。而在回应朋友“找农村媳妇”的建议时,他更犯愁了。

近年来,高价彩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近期公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高价彩礼”再次被点名。

彩礼是指婚姻关系当事人一方(主要指男方)及其亲属依据习俗向对方(主要指女方)及其亲属给付的钱物。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纳征”自古有之,这一婚俗原本寄托着家人、亲友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但在“彩礼”前冠以“高价”两个字以后,传统婚俗就变成了婚礼不可承受之“重 ”,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谈婚色变”。

中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地区彩礼居高不下,往往还带有地域“行情”:“我们这儿彩礼十万元起”“我们这儿一般二三十万元”“有车有房是标配”……彩礼数额越来越大,结婚的附加条件也越来越多。

高价彩礼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近年来,高价彩礼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1、“没钱不配结婚”?农村地区更甚

“这几年,彩礼的确一直在涨,一个农村男孩想要结婚更是不容易。”来自河南禹州的婚庆服务从业者曹先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以禹州为例,之前彩礼十万八万就可以了,最近这两三年有向20万元冲击的趋势,这20万元要分不同的形式给女方,比如订婚时就先给六万六或八万八,到结婚前再另给10万元。而且男方在县城有房是标配,小县城的首付在20万元左右,再加上置办婚宴、婚礼仪式等的花费5万元左右,算下来结个婚至少得花50万元。”曹先生说。

曹先生的说法并非个例。今年五一准备举办婚礼的小丽(化名)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我的彩礼是20万元,主要参照当地(河南)的‘行情’。另外,彩礼作为新婚家庭的启动资金,父母还是希望我们以后的生活更有保障些,而且彩礼也是考验对方结婚诚意与态度的一种方式。但据我了解,不是所有父母都会把彩礼全额返还。”

展开全文

近日,中国商报官方微博以“你怎么看待结婚的彩礼问题”为题发起投票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看能力条件,只要双方协商好,彩礼百万也不奇怪”的占比达42%;选择“几万块钱还是要给的,适当的彩礼值得提倡”的占比达32%,这两项投票占比最高。而选择“如果双方愿意,没彩礼也无伤大雅,感情最重要”的占比仅为19%。

投票调查结果。

此外,赠送汽车、珠宝首饰、名贵烟酒、家电家具等附加彩礼的也比较多,甚至比“直接彩礼”要高出数倍。按照当前我国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计算,彩礼总金额要花费一个家庭5年以上的积蓄。

大数据分析显示,男方除了要以现金或存折方式赠与女方“直接彩礼”外,往往还要以实物形式赠送女方“附加彩礼”。

高价彩礼也滋生出诸多乱象:“16岁少女被父母以26万元彩礼许人后出逃,被男方带回途中报警”“江西某地不含车房彩礼超过38万元”“莆田农村出现结婚彩礼高达200万元的天价”……

彩礼的数额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但不得强行索要财物,否则就可能涉嫌违法。

“法律并不禁止基于民间习俗给付彩礼,但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在司法实践中,借婚姻索取财物的案件通常会涉及高价彩礼以及借结婚骗取财物问题。对此需及时加以制止,否则很可能会助长借婚姻非法获利的行为,损害男女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孟博认为,开展高价彩礼治理,倡导正确的婚恋观,极有必要,且意义重大。

2、问题根源在哪儿?或囿于习俗、攀比、诱惑等

高价彩礼的背后包含婚姻观念、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多重复杂因素。

或因“图吉利”“攀比之风”“彰显女儿地位”等心理,抑或是想“将嫁女所得的彩礼用于给儿子娶媳妇”,区域性彩礼金额的“底线”被越拉越高,大众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陷入了非理性的恶性循环。

婚庆从业者曹先生对此颇有感触:“农村地区的高价彩礼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有大量女青年到大城市工作而不再返乡,适婚女性减少、乡村男女比例失衡、亲戚朋友之间的攀比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彩礼的‘行情’。”

此外,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面对的诱惑、攀比也越来越多。

“个别自媒体账号等的误导、误读,让沉溺于此的年轻人认为,豪车别墅、年入百万是生活的常态,几十万元的彩礼已脱离生活现实,却让不少普通女性觉得理所当然。当然,也有个别家庭的原因,有的索要高额彩礼是为了给女方的弟弟留娶老婆的本钱。”曹先生说。

全国各地彩礼礼金情况对比。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性别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马春华表示,婚礼市场上各类商家利用人们“讲面子”、搞攀比的心理,在婚礼规模、仪式包装等方面不断细化,进行商业诱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彩礼乱象。

被现实障碍所困,“忧婚族”不在少数。“结不起了这婚。”一位北漂王洋(化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房子是结婚的首要条件,对于工薪族而言,北上广的房买得起的不多……当然,有钱的另说。

中国人一向追求安居乐业,婚房已成为当下一些人眼中结婚的标配,而房产压力却成为青年人选择婚姻时的一大障碍。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一项针对北京青年的调查显示:在有恋爱对象而未婚的青年中,双方均无房产的比例为64.62%;在影响结婚意愿的原因中,青年人选择“结婚的经济成本太高”的占46%。

“结婚?彩礼、酒席、房、车、孩子……哪一个都能把我难倒。”“以前恐婚,现在恐恋爱”“不想因为彩礼闹得不愉快,怕他不护着我,也怕婚后不幸福”……结婚成本高,婚后生活压力大,致使不少年轻人“谈婚色变”。

结婚成本高,婚后生活压力大,不少年轻人“谈婚色变”。(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3、移风易俗结“新”婚

事实上,针对“天价彩礼”、婚礼恶俗闹剧等问题,央地积极开展相关改革。农业农村部2月21日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地方上也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且成效喜人。甘肃定西日前公布了治理高价彩礼行动方案的实施情况。该行动自2022年6月启动实施以来,定西70%的出嫁方彩礼钱控制在5万元以内,比该行动实施前下降了10.9%。

江西吉安遂川县戴家埔乡召集各村30名适龄未婚女青年召开座谈会,集体签订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移风易俗承诺书”;江苏沭阳县倡议,未婚女青年拒绝高价彩礼,把勤俭持家、艰苦创业作为见证爱情、砥砺人生的必修课,营造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湖南江永县培训农村妇女干部等当“新媒婆”,弘扬婚俗新风……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各式新兴消费的崛起,许多年轻人开始摒弃重复式、浪费式的婚俗消费,倾向于选择更加实用、更加个性化的衍生消费,比如家庭化的蜜月旅行等。

“我们结婚当时就没提彩礼、嫁妆什么的,没那么多讲究,父母给我俩一人一个‘万里挑一’的红包10001元,讨个吉利。然后,我们就带着双方父母,一起去青海来了个旅行结婚,差不多花费了5万元。再有就是请亲戚朋友吃了个饭,花费2万元左右,没有举办婚礼,也没有其他额外的开支。”来自北京的90后文文(化名)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结婚嘛,人好就行,不需要注重外在形式。

流动新婚课堂、“零彩礼”集体婚礼、彩车巡游……真正让人羡慕的婚礼,并不在于彩礼的厚度、车队的长度、酒席的额度,而是那一份携手相伴的真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