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南俊路上的“开闽三王祠”值得你来_泉州_家训_固始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祠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纪念先祖和凝聚宗亲情谊的作用。

位于泉州市区南俊路71号的 “开闽三王祠”,历来是海内外王氏裔孙寻根谒祖之大宗祠,被列入福建初中乡士教材,并授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侨乡名祠” 等称号。

01

关于“开闽三王祠”

五代、宋时期王氏三兄弟因有德于民,市区先后建专祠祭祀,后俱遭兵燹。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三王后裔择地于承天寺西侧自建祖祠,即今“开闽三王祠”。

岁月沦桑,星移物换。1999年春,由海内外王氏捐资逾百万元,以“修旧如旧”原则重建,现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 是一座悬山式、燕尾脊、穿鬦架构的砖木建筑。

展开全文

祖祠的整体布局庄重肃穆。主祠墙体由闽南独有出砖入石砌成,主祠外石埕绿树成荫,西侧画廊, 嵌有青石影雕“五代闽国史画”12幅,再现三王历史功绩,南面新建“开闽亭”,矗立开闽三王纪念碑,纪念先祖入闽的丰功伟业。

02

构件古朴精美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汉斌宗长 亲自为宗祠题写“开闽三王祠”墨宝,并制金匾悬挂于大门入口处。

附属建筑有垂花埕围大门、画廊、上下护厝,面向花厅等,工匠们 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艺术表现手法,精雕细琢,使整体建筑古色古香,是典型的闽南古建筑力作。

而三王祠至今 仍保存许多价值极高的历代石雕、木刻等古建筑构件及文物:主祠灯梁及灯梁杠的木雕狮子、梁柱木雕纹饰及斗拱花木构件等。

主祠正门额以青石横刻篆书“开闽三王祠”,左右石柱楹联“太原望族源三晋,固始义师靖八闽”。

厅堂中央雕花坐龛金碧辉煌,龛内供奉王潮,王审邽、王审知雕像。

厅前梁挂新加坡前总统王鼎昌题赠“开闽第一”匾额,后梁悬挂宋书法家米芾手迹“一本三宗”及台湾知名人士王金平题赠“光前裕后”等匾额。

03

为闽谋福的“开闽三王”

“开闽三王”即王潮、王审邽、王审知,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光启元年(885年),从河南固始率义军入闽。

886年受命于民,引兵围泉州于同年8月攻克泉州,并作为后来进军福州统一全闽的根据地。三王在世,治闽计40余年, 广施德政,廉洁自律,“省刑惜费”,仁爱百姓,广纳贤才,重教兴学,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经济、文化、商贸、海交的政策和措施,为当时及宋元时期福建和泉州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在开闽三王入闽1133周年纪念暨春祭活动上,依托开闽三王祠而建的 家训馆、福建省开闽三王文化研究院、义诊部同时揭牌。

在家训馆,第一项主题即是族规、家训,此外还展有10多幅来自泉州、福州、福清、政和等地及有名望的王氏家族的家训、祖训、勉读诗。

另外20多幅历代王氏名人中,对后世影响较深远、有成就的王氏子孙事迹,也被一一展示。这其中有文人,有政界人士,有抗战英雄等。

开闽三王祠不仅仅是祭祀追思先人的场所,更是加强对外交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开闽三王的后人,希望 通过优秀家训、家风的传承,代代弘扬传统美德,助力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新风尚。

*部分文字来源:泉州三王祠

文旅清风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古城的老街旧巷,四处是唐宋风韵、风格独特的闽南建筑,这些古老建筑承载了泉州千年的文化,深藏着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故事。其中,不少历史名人同时也是当时有口皆碑的清官廉吏。

泉州文旅集团纪委(监察专员办)精心打造“文旅清风”栏目,介绍泉州历史上的清官廉吏,推出发生在泉州古城街巷的清廉故事,与大家共同领略世遗泉州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编辑 | none

摄影 | 小赖

审核 | 柠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