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现代”级驱逐舰,更多登岛作战细节曝光,共五个阶段_火力_作战_支援

★ 一场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是中国军事力量可能面临的现实,但两栖登陆作战又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作战样式,强大的海上对岸火力压制必不可少。在中国海军缺乏专用火力支援舰的情况下,中国海军的“现代”级驱逐舰是否可以扮演起相应的角色?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 中国海军“现代”级驱逐舰“泰州”舰

对陆火力支援是战舰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的炮舰就给防守的清军造成很大损失。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英法舰队对塞瓦斯托波尔进行的炮击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命运。一战中,协约国军队在达达尼尔海峡的登陆行动中,舰炮的对岸火力压制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到了二战,特别是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舰炮对登陆兵力的火力支援作用更加突出。美军把大批坦克登陆舰改装为火力支援舰,对滩头的日军造成重大杀伤,为美军顺利夺控关键岛屿、歼灭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战结束后,在朝鲜战争中,火力支援舰也有不错的发挥。到了海湾战争,美国海军临时改装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成为史上最强大的火力支援舰,一枚406毫米炮弹可以装填近1吨炸药,足以让伊拉克军队的海岸防御阵地成为一片火海。尽管海湾战争后,因为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需求减少,火力支援舰基本淡出了很多国家海军的视野,但对于中国海军来讲,情况却并非如此。国家尚未统一的现实和台湾岛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能够用于两栖登陆作战的火力支援舰是一种刚需。

■ 对于两栖登陆作战来说,海上的对岸火力支援十分重要

展开全文

事实上,现代登陆作战一般分先期作战阶段、集结上船阶段、海上航渡阶段、突击上岸阶段、巩固扩大登陆场这五个阶段。

先期作战阶段和突击上岸阶段均需要对防御方火力进行摧毁和压制。先期作战阶段有三项主要作战任务,而预先火力准备就是其中之一。预先火力准备通常由弹道导弹、远程火箭炮和飞机实施。在预先火力准备后,一般应摧毁防御方近2/3的固定火力和高价值目标。经过预先火力准备后,一些坚固、分散的目标和机动火力将可能幸存,这些战术火力对登陆部队突击上岸仍会产生极大威胁,这就需要有强大的直接火力准备和登陆部队上岸后的火力支援。直接火力准备一般分空中直接火力准备和海上直接火力准备。海上直接火力准备后转入对登陆部队的火力支援,对防御方剩余火力阵地、滩头工事、零散火力点进行主动或应召压制和清除。

对直接火力准备和火力支援来说,海上机动火力支援平台的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在现代战场条件下,专门研制单一功能的火力支援舰又是过时的思维,而抽调主力舰来执行对岸火力压制任务,不但削弱了本就有限的舰队资源,实际上也未必能够很好地胜任。如何解决切实的军事需求和有限的军事资源之间的矛盾?在4艘“现代”级驱逐舰的特殊光环已经退去的今天,对它们的角色进行重新考虑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思考。

■ 改装之后的中国海军“杭州”舰(舷号136)

4艘“现代”级驱逐舰曾是20年前中国海军吨位最大、最强的水面舰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4艘“现代”级在中国海军中的光环也在逐渐褪色。“现代”级驱逐舰的舰空导弹反导作战能力实际上只比“海红旗”7高一些,单臂发射装置装填时间长达12~14秒,抗饱和攻击能力比较差,远不如054A型护卫舰上垂直发射的“红旗”16。“现代”级原本的设计定位只是一种中型导弹舰,真实用途是攻击美军“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巡洋舰,以破坏美军防空网为反舰导弹开辟通道,并担任侦察—打击群的侦察舰,所以虽然装备有一架卡25反潜直升机,但反潜作战能力仍然低于054A。

不过,中国海军并未放弃“现代”级驱逐舰,这不仅是因为“现代”级驱逐舰的舰体还有20年寿命,更重要的是其大吨位有很大的价值。

2014年底,136号“杭州”舰停航,被拖入船厂拆除舰上设备,用前后各2组8单元“红旗”16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取代了“施基利”舰空导弹系统的单臂发射架,备弹量则从48枚减少到32枚。舰上还增加了1座十八联装“红旗”10近程舰空导弹发射架,整体防空能力大大提高。舰桥两侧的“白蛉”导弹发射架被拆除,换为国产的“鹰击”12超声速反舰导弹。

■ 美国海军“科罗纳多”号火力支援舰

除此之外,该舰的雷达电子设备、电子对抗设备等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装,后桅改为大型四脚格子桅,安装X波段的364型两坐标搜索雷达,AK-630M型近防炮的“三角旗”火控雷达也换成了国产349A型火控雷达,3座“瓦伊加奇河”导航雷达被拆除,AK-130型主炮原装的“狮子”218炮控雷达被换成国产344型炮控雷达,舰首用于主炮的辅助瞄准IBY-2光电探头也被拆除,原装的“矿物质”综合雷达系统也会被国产366型雷达系统取代。

“杭州”舰的改装在2017年内基本结束。之后,“福州”舰也按照“杭州”舰的标准进行了改造,“泰州”舰和“宁波”舰则迟迟未见动静。

一方面,由于“泰州”舰和“宁波”舰的舰龄较短,而且是按照956EM技术标准进行建造的,综合作战水平比956A/E型的“福州”舰和“杭州”舰有所提高,不经改装尚能一用。956EM换装了更先进的SIGMA-E作战与情报控制系统,由9台多功能双层彩色显示台组成,整个系统整合了武器系统(包括声呐、雷达、光电、舰舰导弹、舰空导弹、舰炮)的各种传感器和导航、气象系统。为了确保956EM能与中国国产的水面舰C4I系统实施必要的数据链交换和情报整合,SIGMA-E指挥、情报控制系统使用了国产GJB289A数据总线,软件系统能够运用Linux工作系统,C/C++高水平语言,软件同时与IEEE12201.1和STD-498国际标准兼容。因此就与中国海军作战体系的融合度而言,“泰州”和“宁波”两舰较之改造前的“福州”舰和“杭州”舰有着一定的天然优越性。

■ 国产63式107毫米火箭炮

另一方面,可能与中国海军对4艘“现代”级驱逐舰的使用有着重新考虑有关。从“杭州”“福州”两舰的改装情况来看,中国海军对“现代”级的整体改装思路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以最少的成本获得能再用十几年的多用途驱逐舰。改装完成后的“杭州”舰整体作战效能逊于052C/D型导弹驱逐舰以及055型的万吨级驱逐舰,综合作战效能和054A型导弹护卫舰区别不大(反舰略强,反潜不如)。虽然考虑到054A型只有4000吨出头儿的满载排水量,排水量近8000吨的“现代”级在现代化升级后被称为“大号054A”似乎是一种并不高的评价,但是如果以两栖登陆作战体系中火力支援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4艘“现代”级驱逐舰,事情或许就要另当别论了。

美国《两栖作战联合条令2001》上对两栖作战的作战模式进行了分类,大体包含两栖突击、两栖攻击、两栖撤退、两栖佯攻、两栖交战与危机处理等。两栖作战是多军种或多兵种联合行动,是我海军完成反“台独”军事斗争、东海南海岛礁维权、保交护航、海外撤侨等多样化使命任务的重要军事行动类型。从本质上讲,两栖作战极富挑战性。作为各军兵种的结合,既可能发挥各方的长处,也可能集中各方的短处;既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面对敌方顽强的防御抵抗。

■ 中国海军“九江”号导弹护卫舰

历史证明,在敌方发起反击之前,迅速恢复战斗建制、组织强有力的纵深攻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没有港口设施情况下装(卸)载人员、装备,所带来的后勤保障问题使作战计划和实施非常复杂。尽管有诸多困难,历史上在冲突中要取得胜利,实施两栖作战、在敌岸登陆一支两栖合成部队仍然是主要方式之一。

两栖作战依托的支撑力量主要包括登陆力量、航渡输送力量、火力支援力量和后勤保障力量等。海上火力支援力量在两栖作战的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在先头部队作战阶段,实施火力杀伤、火力干扰、火力封锁、火力压制和火力欺骗,保障先头部队登上海滩;在部队登陆后,我方舰艇进行水面机动,支援登陆部队,通过密集火力(拦阻火力和压制火力)对机动中的地面部队进行直接支援;在持续和后续的岸上作战阶段,登陆部队已在岸上立足,应逐步在岸上建立有机的火力支援体系,强化总体支援火力,如应召射击、纵深射击和反击。

与传统的近海、近岸防御作战力量相比,海上火力支援力量属于进攻性力量;与争夺制空权、制海权的作战力量相比,海上火力支援更注重发展对岸上和陆上目标的侦察、打击和评估能力。

■ “九江”舰上的1座50管火箭炮特写

海上火力支援武器装备重点强调四个方面要素:持续能力、灵活性、反应时间和经济性。

持续能力:回顾二战及后续80年来发生的两栖作战,几乎每场都依托了海上火力支援,并贯穿战争或战斗始末;灵活性:两栖作战具有诸多不可预见性,强调根据战场局势进行战术的灵活调整;反应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反应时间决定了战场胜负,对地面部队的火力请求作出及时反应具有重要作用;经济性:路上目标易守难攻,两栖作战的各类消耗很难精确预计,需要采用命中概率高、突防能力强的高精度低成本弹药来提高效费比。

事实上,火力支援舰的作战模式有以下几种:预先诸元装定打击,即将已知目标参数输入火控系统执行打击任务;探测打击,即利用本舰的多个探测通道设备发现目标,锁定后进行打击;应召打击,即通过登陆兵的召唤,从数据链或其他无线通信手段得到目标参数后实施支援打击。由于拥有完善的舰载系统和宽大的舰体空间,并能提供足够的射击稳定性,“现代”级驱逐舰能够充分发挥AK130舰炮的火力效能。

■ “九江”号火力支援舰的火箭炮进行海上发射

当然,“现代”级作为火力支援舰的价值不只是取决于AK130舰炮。

一方面,作为排水量近8000吨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级体现了典型的苏制舰艇抗毁伤能力强的设计特点。其舰体采用高强度钢制造,增加了抗打击能力,注重舰艇本身的生存能力,15个横隔壁形成16个水密舱段,如果被反舰导弹击中,即使任意相邻三舱进水,“现代”级驱逐舰依然可进行战斗,不至于被击沉。强悍的抗毁伤性能对于一艘对岸火力支援舰是至关重要的。

■ “现代”级驱逐舰的AK130双管130毫米舰炮特写。在进行对岸火力支援时,一艘“现代”级的舰炮火力相当于一个陆军152/155毫米炮兵营

另一方面,956型“现代”级驱逐舰作战能力相对均衡,在防空和反舰性能上达到了苏联驱逐舰的最高水平,并拥有一定的反潜能力,这尤以改进型的956EM“泰州”舰和“宁波”舰为代表。不过,在经过现代化升级后,2艘956A/E型舰“杭州”(136)舰和“福州”(137)舰的性能已经更上一层楼,不但移植了一部分054A型的作战系统(主要是作战指挥系统和32个VLS垂发单元的“红旗”16区域防空导弹,这一垂发装置也能发射鱼8反潜导弹),反舰导弹也由3M80E更换为国产的“鹰击”12,这使其单舰作战能力更为强大。

作为火力支援舰,“现代”级不但拥有强大的自卫和抗毁伤能力,而且还能够为整个登陆船团提供掩护。这是极为关键的,可以节省出宝贵的一线驱逐舰兵力,用于舰队作战,另外,从两栖登陆作战的角度来看,它需要的海上火力支援实际上是一个点面结合、呈梯次配置的火力体系——在战术运用上是伴随登陆兵编队航行,在登陆兵突击上岸之前对登陆点进行覆盖式直接火力准备,对登陆兵上岸后所遇到的火力点进行应召打击和延伸打击(也就是舰载火箭炮的覆盖性射击对敌地表和地下人员及武器进行毁伤,而残留的顽固火力点则由大口径身管式舰炮进行清除)。

■ 改装后的中国海军“现代”级驱逐舰“杭州”舰

就实战性而言,虽然在经过“九江”舰的尝试后,中国海军最终放弃了发展这类专用火力支援舰的方案,但思路实际上转到了另一个更为务实的、变通的方向。中国海军在改建“九江”舰的同时,还研制了远程火力支援武器系统集装箱标准模块。这种模块的好处在于可以将一个远程火力系统全部集成在数个标准集装箱内,战时可快速吊装至众多民用船只,形成海上火力支援武器系统。

早期版本的舰载集装箱式远程火箭炮模块采用PHL-03式300毫米火箭炮的相关技术,该型火箭炮于2003年9月完成陆军装备定型委员会的定型。因PHL-03式300毫米火箭炮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稳定和制导能力,因此对平台的要求相较于122毫米火箭炮要低得多,较适合装载于民用船只上。在我海军的“世昌”号国防动员船上,300毫米的“远火”模块化舰载型火箭炮就曾惊鸿一现,而在2017年的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北方工业公司也曾展出过舰载型SR5模块化火箭炮。

■ 在“世昌”号国防动员船上进行测试的300毫米模块化舰载火箭炮

不过,民用船只与舰载集装箱模块化火箭炮的结合,实际上只解决了一个海上火力机动平台的问题,要将其真正整合成一个有效的海上对岸火力支援体系,还有赖于完善的指挥控制系统支撑。而“现代”级恰恰能够提供这样的资源,事实上具备了成为中国海军实施大规模复杂两栖登陆战役核心结点的可行性。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舰载武器杂志2022年05期《啸海扬波 ——中国海军“现代”级驱逐舰两栖战角色探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