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社区治理 民宿老板当微网格长_惠民_社区_治理

温江区公平街道惠民社区10年来发展民宿近百家

参与社区治理 民宿老板当微网格长

民宿产业在农民集中安置区蓬勃发展。

“来惠民社区做民宿5年多了,这里的变化,我是见证人。”2月22日,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惠民社区“小情调”民宿老板肖龙告诉记者。惠民社区内有温江“老牌”农民集中安置区,过去10年民宿产业在这片“沃土”蓬勃发展,从一家民宿逐步发展到近百家民宿。从去年开始,惠民社区依托“微网实格”治理机制,发动民宿老板担任微网格长,不断提升社区精准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

惠民社区有28条街巷。走进飞龙巷,干净整洁的小巷道路、朴素淡雅的青瓦白墙、橙黄相间的休闲座椅、创意十足的墙体彩绘、错落有致的花草绿植让人耳目一新。翻看20年前的“对比照”,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同一条巷子。判若两“巷”的直观感受来自于民宿产业的导入,各家各户的房屋结构、墙面、装修大变,越来越“洋气”,也来自于惠民社区依托“微网实格”治理机制取得的治理实效。

“我们社区安置居民有1000多户,除了4个院落小区,其它都是开敞式的,巷子特别多,这为大家利用自家房屋出租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惠民社区党委书记官蓉告诉记者:“过去20年,惠民社区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头几年,居民的房屋基本都自用,但后来逐步对外出租做经营。”

从自用到出租,转变的“根”在哪里?官蓉说:“主要和四川农业大学有关。”2010年,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落户公平街道惠民社区,并逐步发展到2.3万名师生的规模。“川农大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会。居民的房屋挨着学校几百米远,一下成了市面上的‘香饽饽’,居民纷纷将房屋出租,做餐饮,做民宿、酒店的都有,目前整个社区各类商家近500家。”

记者了解到,近500家商户中有近100家从事民宿产业,“小情调”便是其中之一。从2013年第一家民宿——墨染在惠民社区开业开始,10年间这里的民宿已近百家。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民宿在惠民社区飞速发展鼓了居民荷包,提升了居民房屋品质,但“后遗症”也逐步显现,表现为公共区域的环境秩序“走下坡路”,绿化杂乱、路沿石破损都大大拉低了街巷品质。

近年来,惠民社区实施了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对飞龙巷、飞龙二巷等民宿主题巷子进行“微创手术”,建起了微绿地、小游园,破损公共设施进行了更换,街巷颜值有了明显提升。民宿老板作为“新惠民人”,在街巷打造过程中,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参与打造“微网实格”机制实施以来,惠民社区动员民宿老板担任微网格长,成为治理的“主人翁”,肖龙便是其中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微网实格’总体要求,把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做实做细,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实现从‘做实网格’到‘做优网格’的进阶提升,让居民和商家都切身感受到治理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官蓉表示。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玥林 社区供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