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最优最快服好务 奋力竞进增长极_登记_不动产_服务

2022年以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围绕“作风能力建设年”主题,开展创“四型机关”“七查七做”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锻造干部队伍作风、提升履职能力,以最优最快的服务助力群众便利和企业发展。2022年营商环境财产登记考核排名全省第3,不动产登记工作经验并被《中国自然资源报》刊发宣传。

一、内拓外联,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是融圈入群“跨域办”。

与武汉、鄂州、襄阳等12个市州建立了不动产登记联动机制,实现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共享、“跨市通办”;与九江、昆明、驻马店等地实现“跨省通办”,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异地办理不动产登记“多地跑”“往返跑”等问题。

二是服务延伸“就近办”。

将不动产登记服务向外延伸,将6类不动产登记事项下放至4个城区政务中心,为不动产权利人提供就近登记服务,并实现“全城通办”;设立22个金融延伸服务点共159个网点,实现贷款办理与抵押登记无缝对接;联合市域内3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立34个开发企业延伸服务点,为新建商品房项目提供“交房即交证”服务,惠及住户9955户。

三是多方协作“一窗办”。

实行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工作机制,协同住建、税务等部门,将与不动产过户相关的登记、交易、纳税、水电气过户等多部门10件事纳入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窗通办”。

二、提速增效,让数据“多跑路”

一是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

二是打造“黄云登·时速达”品牌。

聚焦企业群众需求,开展个性化订制,不断拓宽服务广度,推出“查询云自助”“抵押云登记”“交房云办证”等7类“云登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不动产登记自助服务,被《人民网》等多家网站、日报宣传。

三是探索登记信息可视化查询改革。

积极探索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改革,彻底改变以往查询模式和房地产交易信息不对称等被动局面,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更智能查询平台,也为法人、自然人查找房地产源提供了更安全便捷渠道,获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通报表扬,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三、便民服务,千方百计解决“办证难”

一是探索宗地分割,破解融资难。

积极探索不动产宗地分割与合并登记政策与改革方法研究,破解“宗地一经划定,原则上不得分割”政策约束,通过研究政策为9家企业办理宗地分割(合并)登记,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条件。

二是压缩办理时限,破解发证难。

展开全文

将一般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企业抵押登记承诺时限压缩至4小时;企业转移登记90分钟办结;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个人存量房转移登记、个人抵押登记等个人高频事项17种业务1小时办结;手续齐全的小微企业即来即办,对抵押注销、查封、异议等46种业务类型登记即时办结。较国家规定时限要求“一般登记及抵押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压减80%,跑出黄石不动产登记新速度。

三是设立非公证继承专区,破解继承难。

在全省率先开展非公证继承不动产登记服务并设立服务专区,针对由于年代久远、相关制度不健全等历史原因,造成群众在提交亲属关系、死亡证明等材料出现“取证难”的客观现象,推出“告知承诺制”,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申请适用告知承诺制,免于提供相应资料。同时,针对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第二顺位继承人无需到场,无需提交第二顺序继承人材料,在保障非公证继承登记合法合规进行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办理非公证继承不动产登记769起,为群众节省公证费约400余万元。

四是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破解沟通难。

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办事过程中的“急难愁盼”,听“难点”、疏“堵点”,果断建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群众办事遇上的“疑难杂症”找“药方”,为企业群众提供兜底服务。

编辑:王芷卿

审核:杨安国

终审:曹祥庆

发布: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