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美国的狠人小萨勒曼,烧了美国后院!背刺美元,他活的很精彩_沙特_伊朗_美国

引言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破除旧的事物,就无法建立新的事物,这一句话对于沙特如今的王位更迭同样适用。

在2022年,沙特内阁改组,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被任命为首相,成为沙特事实上的统治者。

至此,沙特持续了六十多年的兄终弟及制终于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一、结束兄终弟及制,开启沙特新篇章

沙特家族最初的发迹地是在内志高原的德拉伊耶,其经历过两次统治和两次灭国,而如今的沙特是伊本沙特建立的王国。

1902年,在历经数次纷争后,流亡的沙特重返利雅得,并在新一任族长伊本·沙特的领导下,攻占了利雅得,由此,沙特第三王国建立。

此后,伊本·沙特带领王国征战,占领了阿拉伯半岛的大半地区,并于1923年建立了沙特阿拉伯王国,也就是我们现在口中的沙特。

展开全文

在第三王国建立之初,伊本·沙特曾采用部落联姻的和平手段来扩张势力,他先后迎娶了四十多名女子,生育了众多子女,以至于如今沙特的王室成员规模庞大,仅王子就有五千余位。

众多王室成员,背后家族势力庞大,且形成了以王子们为中心的各个外戚集团,面对这种形势,王位交接尤需谨慎。

于是,为了安抚各方势力,伊本·沙特采用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王位的传承只在兄弟间进行而非子嗣,并且最终王位花落哪家兄弟,需要由嫡系子孙组成的委员会投票选出。

但是,伊本·沙特的子女过多,许多国王在继位的时候已是风烛残年,精力不足,无力管理国家。

而伊本·沙特的第25个儿子,即现在的沙特国王萨勒曼,在等到自己能继承王位后,已经八十多岁了,而伊本·沙特当时最年轻的儿子,在萨勒曼之后将继承王位的穆克林也已经七十岁了。

顽固的兄终弟及制、垂垂老矣的继承人,这样下去,沙特未来难料,于是萨勒曼决定打破这一切。

萨勒曼在登基三个月后,就对外宣布废黜穆克林的王储之位,原因是穆克林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决定放弃继承王位。

而萨勒曼真正属意的继承人是自己的小儿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也就是我们简称的小萨勒曼。

一开始,萨勒曼立自己的侄子为王储,立小萨勒曼为副王储,但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等诸多大权全交给了小萨勒曼。

后来,萨勒曼干脆废了自己的侄子,直接立小萨勒曼为王储。

立子嗣而不立兄弟,这显然违背了沙特王国一直以来的继承制,得罪了整个王室。于是,为了安抚众人,萨勒曼宣布,在小萨勒曼之后,直系后裔不得再担任国王或王储。

2022年,沙特进行内阁改组,小萨勒曼成为首相,成为沙特事实上的统治者。

于是,在父亲的一手铺路下,小萨勒曼顺利继位。

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儿子,有萨拉曼的私心,有形势所迫,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沙特这个国家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沙特带来了变局中的转机。

而小萨勒曼一直以来的表现似乎也不枉费萨勒曼一番苦心。

二、大刀阔斧开展改革,力求国内新气象

在沙特实现改革,带来新气象,首先要加强中央权力,去除部落势力。

沙特在多数人看来是君主制国家,统治者也就是国王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权力。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比起国家,沙特更像是一个巨大的部落联盟。

从沙特的建国史,我们可以发现,部落是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本·沙特通过联姻或者征战融合的部落,以及众王室成员分属的部落,这些部落势力在沙特王国占据重要地位。

沙特每一任国王的继位,其后面都代表着相应部落的利益。

举个例子,这种形式就像是一个社团中定时轮换的轮值社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办起事来需要成员们买账,成员们不配合,也没有办法,显而易见,在这种状况下的国王权力是很小的。

萨拉曼在立小萨勒曼为王储后,父子联合,对沙特高层进行了一番清洗。

在2017年,小萨勒曼正式发起反腐行动,拉开权力巩固的帷幕。

在反腐行动中,小萨勒曼先后抓或扣押了几十名王子和官员。在他们其中,较为出名的是王子瓦利德。瓦利德拥有巨额财富,且人脉广大,他并未将此次反腐行动放在眼里。然而,他也被抓并关进监狱。

有消息称,瓦利德在监狱里受尽折磨,最后交了650亿美元才被释放。当他再次公开露相时,面容憔悴不堪。

小萨勒曼的目的很直接,他要求这些王子和官员,要么放弃手中的权力,要么就缴纳资金,不然就只能老老实实呆在监狱里。最终,借由三次反腐行动,小萨勒曼顺利洗牌沙特高层,并且筹集到数千亿美元。

在反腐行动中,比较有趣的是,美国对于小萨勒曼的行为颇为不满,谴责小萨勒曼在搞集权。而联系一下王子们的留学背景,美国这一态度值得揣摩。

在沙特,多数王子都有留学经历,而小萨勒曼则是在国内学校就读。美国如此不满的态度不禁使人怀疑,被洗牌的王子或官员中可能有与美国关系匪浅的人存在,而反腐行动拆除了美国在沙特的情报网。

经此一役,沙特的权力集中起来,所没收的资产也可用于国家建设。

其次,小萨勒曼也积极开展财政改革,以推动2030愿景。

他将将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从财政部门剥离,之后又将沙特的央行从董事会中剔除,致力于将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打造为2030愿景的经济助力。

另外,小萨勒曼也决定宗教去极端化,积极放宽宗教限制,计划开展女性解放计划,逐渐提高女性在就业中的比例。

沙特的国教是逊尼派的瓦哈比派,但是,该教派较极端,与不少极端组织有关联,这一关联为沙特带来不少麻烦,甚至影响到沙特的国际信用。

在国内,此教派腐朽落后,不利于国内发展,例如,它禁止女性工作。因此,宗教去极端化是必须的。

在女性解放方面,小萨勒曼积极开展女性解放计划。

受宗教影响,沙特的多数女性无法外出工作,这些女性学历不低,却只能在家当全职太太。

但是,沙特的劳动力却面临紧缺态势。

于是,小萨勒曼执政后,不断改善女性地位,并力求发挥女性劳动力价值。

如今,沙特女性不同于以往,她们可以去考驾照、去驾车、去体育场观赛、去国外旅游、去从事体育运动甚至参军。女性地位获得改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小萨拉曼在年轻人中的支持度。

三、积极推动国家转型,打造沙特2030愿景

小萨勒曼的政治生涯中一项重要规划,即2030愿景,这一计划旨在通过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吸引外国投资来减少沙特对石油收入的依赖,推动沙特转型。

沙特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必须的。

沙特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但除了石油,沙特再没有其他资源。

正是因为拥有石油,沙特王室才能凭借石油带来的滚滚财源,维持自己明显落后于时代的政治体制。

但石油总有被淘汰或被开采干净那一天,失去石油带来的稳定财源,沙特王室的统治就很难维持下去,派内矛盾、教内矛盾、教外矛盾、地区强权、大国角力等任何一个威胁,都有可能把沙特打入深渊。

沙特对石油过度依赖,油价一旦波动将对沙特造成重大影响,比如2016年国际油价下跌,引发沙特严重的财政危机。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沙特的石油与美元高度绑定,一旦美元霸权崩溃,沙特将面临灭顶之灾,波及范围不仅在经济领域,还将涉及政治甚至军事层面。

而且沙特地理位置特殊,一旦事态有变,美国可凭自身实力脱身,沙特则注定被抛弃,甚至成为美国的替罪羊,遭到反美势力、敌对势力的报复与清算。

因此该项计划的提出,对沙特至关重要。

在这项计划中,小萨勒曼提出沙特不应只依赖于石油产业,要注重非石油产业的发展,注重私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旅游休闲、金融投资等非油气产业,以达到沙特2030年不再依赖于石油的目标。

这份“经济愿景”还提出要降低对民众的补贴,提高国内燃油、用电、用水价格,增加以消费税为主的收入。这种经济多元化、发展私营经济、削减过高福利的经济改革思路,获得了沙特国内和国际舆论的好评与肯定。

四、坚持本国利益至上,务实对外政策

在对外政策上,小萨勒曼一改往日沙特外交政策,关注本国利益,强调战略自主。

面对美国,沙特不再惟命是从。

小萨勒曼担任王储后,最初是亲美的,不过这种态度只维持在前任领导者时期,当然也不排除小萨勒曼披着亲美外皮发展自身的可能性。

因为在拜登上台后,小萨勒曼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他不再让沙特依附于美国生存,而是强调沙特在世界上自立自强。

小萨勒曼先后表达出加入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的意愿,也提出想加入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据资料显示,沙特的“2030年愿景”已经与中国对接。

这几个组织基本上都有中俄两国的存在,而美国和中俄的关系众所周知。

小萨勒曼提出加入意愿,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不想再对美国惟命是从,甚至因为美国抛弃本国利益。

面对伊朗,摒弃旧恨,为了沙特当前的发展,积极复交。

沙特与伊朗的矛盾由来已久。

经济上,沙特和伊朗都是石油生产大国,双方存在能源竞争关系。

在地域上,两国都是政治强国,均希望夺取地区领导权,成为中东地区霸主,因此长期将对方视为头号竞争对手。

宗教上,伊朗和沙特分属伊斯兰的两大教派,什叶派和逊尼派。历史上的几次纷争都是宗教引起。

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推翻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而霍梅尼的思想体系中,最重要是对逊尼派教义持否定态度,但霍梅尼政权却将此思想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包括沙特在内的海湾国家作为首要输出对象,沙伊两国关系逐渐趋于紧张。

1980至1988两伊战争,沙特选择支持伊拉克试图压制伊朗可能出现的对外扩张,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1987年7月,在沙特麦加参与朝觐的四百名教徒在冲突中丧生,其中包括275名伊朗人,伊朗方面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愤怒的伊朗民众冲进了沙特大使馆造成一名沙特外交官丧生。

1988年4月,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三年后,1991年3月才恢复外交关系。

好景不长,进入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随着老对手萨达姆的倒台,伊朗在海湾地区强势崛起,不断发展的核计划也被沙特视为巨大威胁。

2011年,中东剧变以来,双方在也门、黎巴嫩等国家展开代理人战争致使双方冲突日趋加剧。

2016年,新年伊始,在沙特处决一名持不同政治看法的什叶派神职人员后,伊朗的抗议者冲进沙特大使馆。两国之间本已紧张的关系全面断裂,陷入冰点。

随后,沙特宣布断交。

沙特与伊朗在也门的争斗导致沙特国防开支居高不下,仅战场耗资就超过六千亿美元,而伊朗同样因冲突导致地区处境不利,高额战争开资极大挤占民生投入。

沙特与伊朗两败俱伤,美国却大获其利。

2022年,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波动,沙特能源经济受到影响。

但美国为了进一步制裁俄罗斯多次借卡舒吉事件敲诈沙特,促使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提高原油产量,此举无疑是对沙特经济利益的严重侵犯。

此外,美军在2021年8月仓促撤离阿富汗,同年年底撤出伊拉克。

这一举措让沙特等海湾国家引以为戒,逐渐感知到美国在中东地区战略收缩态势,并意识到美国所提供的安全保障似乎只是画饼充饥。

再加上2030愿景的实施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于是,为了国家的现实利益,沙特与伊朗复交。

结语

回看小萨勒曼的政治举措,可以发现他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具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例如,他在愿景2030提到的超级城市,脑洞巨大。另一方面,他又十分务实,注重本国利益,在外交政策上颇为现实。

但不得不说,小萨勒曼为沙特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他不同于以往统治者,果断且敢于实施,沙特未来将会如何尤未可知。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全球大变局下的中东与美国》

《中东国家通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