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16军政委,后来担任吉林省委书记,1980年被开除党籍_吉林_沈阳军区_六军

解放军第十六军正式成立于1949年,是由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的一部分、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以及相关的随营学校改编而成。十六军成立后,在军长尹先炳的带领下参加了解放西南的战斗,后续经过整编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不过,十六军在朝鲜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时任军长的尹先炳与政委陈云开都犯了错误,后来两人都被开除了党籍。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也曾在十六军工作过,并且身居要职,担任了十六军的政委,他的名字叫王淮湘。相比尹先炳以及陈云开,王淮湘后来担任的职务更高,不过,他们的结局都极其相似,王淮湘后来也被开除了党籍。那么,王淮湘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解放战争时期,王淮湘主要在东北战斗,参加了辽沈战役,见证了东北全境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王淮湘参加了抗美援朝,并留在东北军区工作。客观来说,抗美援朝时期,王淮湘还立下了一件大功。

当时王淮湘担任了中朝联军敌后游击支队第二支队支队长,在朝鲜战场上主要负责宣传以及侦察敌情的工作,为志愿军总部提供情报。在第三次战役爆发前,金日成与朝鲜第5军团的指挥官方虎山失去联系,情况非常紧急。后来金日成正是通过王淮湘的电台,才与深入敌后的方虎山取得了联系,为第三次战役做好了准备。

展开全文

1952年,王淮湘奉命回国,此后他进入沈阳军区的前身东北军区工作,陆续担任了东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以及沈阳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授衔时,王淮湘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王淮湘被任命为十六军的副政委,1963年,他晋升为十六军的政委。1964年,王淮湘晋升为少将军衔。

十六军的驻地在吉林,王淮湘也主要在吉林工作。时间很快就来到十年特殊时期,当时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武斗”现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为了稳定社会形势,很多地方都实行了“军管”,成立了军管委员会,地方的主要事务改为军队管理。那段时期,十六军也参与了地方的管理工作,作为十六军的政委,王淮湘在吉林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

1968年,吉林省革委会成立后,王淮湘成为革委会的第一任主任,这个职务相当于吉林省委书记与省长“一肩挑”,全面主持地方的日常工作。此后不久,王淮湘又担任了沈阳军区副政委以及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吉林省委书记)等职务,是那段时期吉林省的高级干部。

不过,在主持吉林省工作期间,王淮湘却犯了错误,他与“四人帮”走得很近,执行了很多与“四人帮”的政策。比如,当时王淮湘在吉林重提“大跃进”的口号,而“大跃进”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被证明是错误的。同时,粉碎“四人帮”后,王淮湘阻止对“四人帮”的揭批运动,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1977年2月,上级把王淮湘调离了吉林,让他前往武汉军区,担任了武汉军区的副政委,1977年12月,相关部门宣布对王淮湘隔离审查。审查中,又查出王淮湘在吉林工作期间制造了一部分冤假错案,使得很多干部受到不公平对待。1980年,相关部门宣布开除王淮湘的党籍,此后王淮湘过着平淡的生活,于2013年离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