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战争年代是让传奇人物诞生的年代,无数豪杰在革命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并留下了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
抗战爆发以后,有不少的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其中就有这么一位年轻人,他叫李振军,是后来的武警部队政委。
在艰苦的革命工作中,他目睹并且发掘了董存瑞、郭瑞卿等战斗英雄的事迹。在建国以后他官至省委书记,更为奇妙的是他还娶了贺龙元帅的女儿,成为了元帅的女婿,这样传奇的经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振军
一、奔赴革命
1920年,李振军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在这座文化古城生长的他从小便对于知识有着强烈的追求与渴望。他的家庭算得上的书香门第,父亲作为清朝末期的最后一届秀才,对于儿子的文化水平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李振军识字的时间也就较早,识字的速度也快,在父亲指导下,其小学、中学的成绩都十分的优秀。本想着日子平静,李振军也许能够在家乡边念书过个安稳的日子。
但是,在李振军念中学不久之后,日军侵华战争竟忽然全面爆发。
在中学学习的李振军年纪虽小,但他每日接受父亲的教育深知家国大义的道理。每日虽照常上课,但是却没有一时能够按捺住投身革命的想法,从白天到夜晚,只要能获得与前线消息相关的报纸,他便要看个不停。
国家危在旦夕,国之不存,民将焉附。随着前线不断传来噩耗,满腔热血的李振军清晰意识到日寇一日不除,他便无法在这学堂里继续安心学习,心中不由得燃起了携笔从戎的想法。
展开全文
直到1938年,抗战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李振军每日关注前线消息的同时看清了局势的进展,一方面国军节节败退,日寇肆虐,山河不再。另外一边,共产党带领的八路军与新四军在敌后战场遍地开花。
基于此,满腔热血的他也在课上暗暗打定了主意:前往延安,投身革命。
中学放学以后,一回到家,李振军便迫不及待地向父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李振军父亲虽然是前清秀才但同时也是十分深明大义的,见到儿子有这番远大抱负自然是高兴不已。稍微思索一番,他便想起了自己的故友徐特立。
徐特立是李振军父亲的故交,两个人都是前清的秀才。但是最为关键的是徐特立是毛主席的老师,有他引荐自然是放心不少。
而正巧徐特立刚回乡不久,李振军父亲得知后,很快领着李振军来到徐特立的家里。两人一番寒暄后,很快说明了来意。徐特立是个有着进步思想的前清秀才,见到故人的孩子有如此抱负,他自然也是十分高兴的,当即写下一封推荐书信让李振军带信前往延安。
自此,十七岁的李振军便正式奔赴延安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来到延安的李振军很快就加入了共产党,由于他的文化基础不错,且思想进步,他便继续进行学习,他先后在陕北公学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进行学习,结业以后便被安排留校从事政治工作任务,以帮助组织培养出更多军事、政治方面的精英人才。
直到1942年,李振军才离开学校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任职,担任抗三团代理教导员的工作。在晋察冀一分区任职不久,李振军便遇到了其革命岁月中的第一个挑战。
冀中军区是隶属八路军的一个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其军区下属五个军区,最强盛时期有四十四个县,八百万人,六点三万的部队,被日军称为“八路的兵站”。
1942年5月,日军为摧毁这一军区发动了五一扫荡行动,李振军所在部队被敌人团团包围,敌众我寡之下,如何突围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难题,急中生智下,李振军换上便服掩埋枪支试图假扮百姓突围,不幸的是在突围途中依然被日伪军所俘虏。
一同被俘虏的还有同团的王洗凡,敌人日夜威逼利诱,耐不了皮肉之苦的王洗凡倒戈叛变,而李振军却是没有丝毫松口的样子,由于身着便服,敌人无法确认其身份又问不出有用的消息,李振军被关进了战俘营,随后又被送往辽宁阜新煤矿做苦力。
在这期间,李振军当然没有放弃逃脱想法,干活的时候他便仔细观察煤矿地形以及看守人员的值班更替情况,此外,他发挥了在大学的政治工作经验,秘密发动在矿内苦力们,策划一场起义运动。
劳工们在这煤矿里面过着极为艰难的日子,整日吃不好睡不好,更是不知何日才能回家,早就对这帮日本人咬牙切齿了,李振军等人的到来很快就成为了他们的主心骨,于是他们白天干活,晚上便秘密地商议着如何逃脱。
1943年,经过数月的准备,李振军发觉到日伪军守备的松懈,正是脱逃的最好时机,他迅速组织起了所有的苦力一起暴动。
日伪军根本没想到这些平日里顺从的苦力会突然暴起,一时之间煤矿看守大乱,李振军借着暴动带领着众人逃脱了魔爪,而后他便是马不停蹄地回到队伍,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回到了根据地。
回到组织之后的李振军经过一年的审查,在确定其没有变节之后,1944年,李振军获批回到了革命工作之中。1945年,抗战结束。不久之后内战爆发。
李振军在这一时期先后担任多项职务,在平津战役与辽沈战役中,他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取得了歼灭国军十一师和狙击国军十三军的胜利。
在而后的渡江战役和赣南战役中,胆识过人的李振军率部全歼敌二十三军和敌十七军的战斗,成功解放了赣西南的二十三座县城。在这之后,李振军又先后参与了长沙起义国民党部队的改编工作以及广西剿匪的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战绩。
尤其是其在广西剿匪工作中表现极为的优异。
广西的地势复杂,高山绵延,国军残余力量分散,而当地民众多有私自藏枪自保的现象为剿匪增添了不少的难度。
李振军在恶劣的环境下毅然接下任务,在残酷的战斗环境中身体多处负伤,最终历时两年,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过人的胆识,他出色地完成了剿匪的任务,为其光辉的革命史又添上了亮眼的一笔。
三、他是英雄的伯乐
李振军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长期负责政工方面的工作,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的研究十分深入,加之其慧眼识英雄,许许多多的英雄典型都是又李振军发现并且大力宣传的,如董存瑞、郭俊卿、黄祖示、欧阳海等等。
1948年,李振军是东北野战军十一纵队32师96团的政委,董存瑞正是他的兵。早在董存瑞于隆化战斗中因舍身炸碉堡的壮举牺牲之前,李振军就对这个兵有着深刻的印象,他还特地夸赞董存瑞作为班长训练有方,而董存瑞的回复却让李振军十分感慨。
董存瑞回应道:去年的战斗有太多的战友牺牲了,我只是想把兵训练得再厉害一点,让战士们能够奋勇杀敌也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
1982年,中国人民武警部队成立以后,
李振军
担任了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委,第一任专职政治委员。
1948年,隆化战斗发起,32师在进攻隆化中学时遭遇负隅顽抗的敌军,桥头堡久攻而不下,为了战斗的胜利,第六连第六班班长董存瑞手举炸药舍身炸毁敌人的桥头堡,这一幕被身在前线团指挥所的李振军看得清清楚楚,尽管战斗胜利了,董存瑞却永远离开了。
战役结束以后,身为政委的李振军迅速在团内召开党委会,大力宣传董存瑞的英勇举动,一面将董存瑞的事迹上报,终于在各方努力下,英雄董存瑞的形象永远流传在了人民的心中。
在1950年,李振军担任军政部秘书长,突然收到下属反应有一位战士非要女医生来看病,李振军十分疑惑不解地说道:“医生看病一视同仁,又有什么男女之分呢?”尽管心存疑惑,但为了伤员的病情,他还是迅速安排了女医生给小战士看病。
就在看病不久之后,李振军才从医生口中得知这个小战士竟然是个女儿身。她叫做郭瑞卿,家乡被日寇铁蹄践踏,为给父亲报仇,她毅然剃去头发,男扮女装长达五年之久。在这五年期间,她甚至没有脱下衣服睡过觉,从来没有与他人一起上过厕所。
尽管郭俊卿是一位女性,但是她的英勇却是全团官兵都见识过的,她常年在战争的最前方冲杀,与敌人肉搏,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男性。这一事迹,让李振军大为感慨与震惊,敏锐的李振军当即意识到了这个郭俊卿可谓是“当代花木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
郭俊卿
而眼下,正值全国战斗英雄的模范表彰期间,他当即在军中战斗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中当场提名了郭俊卿,并且写下诗句:“隐姓埋名为革命,血雨腥风铸俊卿,人民世纪花木兰,英模会上举世惊。”让郭俊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当代花木兰。
李振军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他善于发现队伍中的典型战斗英雄,通过这些英雄的事迹来加强部队内部的政治思想,从而将部队的思想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四、当过省委书记,妻子是少将
1955年,新中国基本上解决了国内外的战事,进入了经济的建设阶段,李振军在这一时期被授予了上校的军衔。在这之后,李振军在广州军区任职,先后担任过多项等职位,在1960年,他晋升为大校。
值得一提的是李振军在七十年代担任湖南省的省委书记,湘潭大学由李振军兼任校长,在其领导下,湘潭大学发展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一度被确定为全国的重点大学。
此外,李振军在湖南任职期间,为湖南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2年,中国人民武警部队成立以后,
李振军
担任了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委,第一任专职政治委员。
李振军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工作多年,他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他任职武警部队政委时期,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更是一丁点都没有落下,他开创性地提出:武警需要做到文武双全,要求各级武警领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留住人才。
为此,他还特别书写条幅:“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于勉励武警部队的现代化人才体系建设。
在婚姻生活方面,李振军的发妻早逝,多年的辛苦工作让李振军的身体每况日下,党组织十分不放心他无人照料独自生活。
在邓颖超的介绍撮合下,李振军结识了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对彼此留下了十分不错的印象,加之二人都有过丧偶的经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之后,两人在1978年举办了婚礼。
为人所惊叹的是,李振军在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年龄问题从部队中退休,而
他的妻子贺捷生仍然长期在部队从事军事的研究与宣传,并且在1996年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
倘若李振军可以晚上几年退休,参加1988年的授勋,那么他是有很大可能被授予将军军衔的。
也就是说,这对夫妻差一点就是夫妻将军了。
2008年,李振军因病在北京辞世。他的一生不论是在抗日战场上亦或是在新中国的基层建设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晚年的李振军仍然心系祖国与人民,坚持着为党和人民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自白诗中所写:“匆匆步入古稀年,历经沧桑志未寒。奉献余势补万一,乐观世事看真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