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名将蒙恬之死_蒙恬_秦国_始皇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蒙恬 秦国 名将 蒙恬 秦国 始皇

在秦国统一世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武将。他们的代表之一是秦国将军蒙恬。

蒙氏家族住在蒙山脚下,是当地著名的大家族。蒙家兄弟也各个英勇善战,远近有名。战国时期,诸侯分裂,七雄争霸。世界上所有的家庭都看到了机会,想要一个荣耀和财富。当时,蒙氏家族的族长蒙恬的祖父蒙骜投靠了秦国的国君秦昭王。蒙骜出色的军事素质很快就被秦昭王注意到,他在领兵作战中几乎没有失败过。为了表彰他的成就,秦昭王被封为上卿。在父亲的影响下,儿子蒙武也成为了秦国的将军,赢得了秦国君主的信任,并与秦国将军王坚一起摧毁了楚国。

蒙恬出生在这样一个武将家庭,受到祖父和父亲的教导,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决心为国家效力。蒙恬并没有因为家境显赫而放松,反而严格要求自己,熟读兵书,发怒图强。甚至跟着父亲和祖父去战场学习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蒙恬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武将,受到秦王胜政的赏识,立为将军攻打齐国。

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军攻打齐国。他没有轻视敌人,而是稳步战斗。他利用所学的兵法,最终打破了齐国。蒙恬受到秦王赢政的表彰被封为内史。蒙恬的弟弟蒙毅也很有才华,官至上卿。蒙氏家族的地位在朝廷中不可动摇。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承担了秦始皇委托的重要任务。他带领30万人北上追击匈奴,打败匈奴后,征用民夫修建长城抵抗匈奴。在蒙恬守卫边境的过程中,匈奴屡战屡败。后来,只要越过边境听到蒙将军的名声,就会自动退兵,这显示了蒙恬的名声。

展开全文

然而,这样一位忠诚、爱国、善于战斗的秦国武将,最终的结局却非常悲惨,只能在监狱里服毒自杀。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让我们一一揭开。

蒙氏家族确实受到了极大的重用,秦始皇从未怀疑过蒙恬和蒙毅,甚至把他最精锐的30万军队托付给了蒙恬。如果这样的军队造反,后果是不可估量的。此外,秦始皇天生多疑,常常怀疑众臣。但秦始皇对蒙恬毫无怀疑,把军队交给了他。俗话说,士为知己死。面对君王如此深厚的礼遇,从小受过忠君爱国教育的蒙恬,确实回报了秦始皇。为什么秦始皇在这样的君臣关系下命令蒙恬服毒自杀?这里要说一个人,那就是宦官赵高。

秦始皇一直信任蒙恬,但为皇帝服务的太监赵高恨蒙氏家族,蒙氏兄弟最终死于赵高的之手。他们是如何得罪赵高的?这就要从赵高犯大错开始说起。赵高当宦官时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懈怠。然而,老虎不可避免地会小睡一会儿。赵高仍然犯了重罪。作为一名执法人员,孟毅并没有因为赵高滔天的权力而原谅他。相反,赵高被依法判处死刑。尽管秦始皇最终赦免了赵高,但赵高和蒙氏家族之间的梁子却结下了。虽然蒙氏家族获得了皇帝宠,但赵高一直在暗暗等待报复的机会。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旅行中病倒,病情越来越严重。秦始皇知道自己的大限即将到来,于是起草了册立扶苏的诏书。赵高担心扶苏继位后地位不保,更忌惮长期与蒙氏兄弟积怨,于是联合丞相李斯篡改了诏书内容,立胡亥为帝,并将扶苏和蒙恬处死。

接到赵高私自篡改的伪遗诏后,蒙恬心里五味杂陈,此时蒙恬手握重兵,完全可以起兵南下,拼一下自己的未来。但从小忠君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不敢轻举妄动,起兵造反又会带来生灵涂炭的灾难,于是蒙恬念着秦始皇平日的恩情,请求复议。然而,蒙恬不知道秦始皇早就驾鹤西去了。弟弟蒙毅也被赵高杀害了。最后申请复议失败后,蒙恬只能哀叹服毒自杀,秦国一代名将陨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