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一生简介?陈胜简介_项羽_秦国_蒙恬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章邯简介 项羽 秦国 蒙恬

本文目录

  • 项羽一生简介
  • 陈胜简介
  • 蒙恬跟章邯谁更厉害你怎么看
  • 项羽,韩信,彭越,英布,章邯谁更厉害
  • 秦灭六国时的名将众多,但是14年后与项羽对阵的居然是章邯这种不入流的小角色,那些名将都哪去了
  • 秦时明月,掩日是如何知道章邯在梦中被杀的

项羽一生简介

项羽(西楚霸王,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 的代表人物。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展开了数年的“楚汉之争”。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为刘邦指挥诸侯六十万联军所败,突围至乌江后,自刎而死。

陈胜简介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节制。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藉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章邯既在荥阳获胜,乘胜猛扑陈县,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为叛徒庄贾杀害。此后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县,处死庄贾,但张楚政权已不复存在。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蒙恬跟章邯谁更厉害你怎么看

蒙恬是秦始皇与二世初登位时秦国的著名将领,而章邯则是二世至秦国灭亡时期对抗各路起义军的秦军将领。那么下面我就三点给这两位分个高低:

从古人的眼光

我们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可以看到有蒙恬列传,而章邯并没有,我相信还是有原因的,至少在司马迁眼里章邯还不够格。因此,在古人眼中,我认为章邯的能力还是要逊于蒙恬。

从对抗的对象

蒙恬一直率领着秦国三十万大军对抗匈奴,而匈奴在当时可以说是北方各国头疼的对象,这也是为什么各国修筑长城的主要原因。而我们看历史上可以以防守对抗匈奴的李牧也是列入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中,而蒙恬更是威震匈奴,收复了失地。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於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而连六国起义军都打不赢的章邯,我觉得跟蒙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论领军打仗能力,我认为蒙恬略胜一筹。

从气节来说

蒙恬在被二世赐死的时候,有过一段话: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说的很明白,蒙恬可以反,但是为了蒙氏家族以及先王的名声,还有对秦国的忠心,最后还是选择了自杀。

而章邯在被项羽打败后,因为被二世斥责,又因为赵高专权,得不到信任,跟司马欣商量后,在起义军的劝降下,干脆就投降了项羽。

因此,当论气节,章邯也比不过蒙恬。

结语

蒙恬从古人眼光、领军打仗、气节三个方面都领先章邯,那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项羽,韩信,彭越,英布,章邯谁更厉害

个人觉得如果论智力的话:韩信》项羽》章邯》彭越》英布。

论武力人话:项羽》韩信》章邯》彭越》英布。

项羽其实跟吕布一个性质,只不过智商比吕布高一点。

真正厉害是兵仙韩信,讨伐众诸侯、诛杀项羽,一次比一次精彩。

在冷兵器时代,脑子是关键,个人再牛B,也难敌智商,所以垓下之战,就是如此,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最还是给十面埋伏给玩死。

章邯可以跟项羽打,彭越和英布以前是项羽的部下,之后投降汉军。

秦灭六国时的名将众多,但是14年后与项羽对阵的居然是章邯这种不入流的小角色,那些名将都哪去了

秦王政在铲除嫪毐叛乱,解决相国吕不韦的职务之后,独掌大权,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开始了秦灭六国的军事行动,这一行动差不多持续了十年时间,直到公元前221年,秦才统一天下,在此期间,秦国名将辈出、将星灿烂。

那么秦统一天下的十年间有哪些名将呢?

有十大名将,分别是:王翦、王贲、李信、杨端和、桓齮、内史腾、羌瘣、蒙恬、辛胜、王离等十人。

1、王翦

秦灭六国,王翦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名将,他在秦国的活动轨道大概是在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20的40年时间中,王翦最著名的战绩莫过于秦灭六国之战,王翦率军攻灭了六国中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赵国和楚国,打败了两个最强劲的对手-李牧和项燕。

王翦

王翦灭亡赵国时,遇到了赵国名将李牧,李牧的军事才能不亚于王翦,双方对峙了一年多,王翦仍然不能打败李牧,要知道当时秦国的国力完全是辗压赵国,但是有李牧在,王翦就是灭亡不了赵国,后来王翦利用反间计才迫使赵国换掉并杀死了李牧,然后几个月后,王翦就灭亡了赵国。

王翦另一个著名战役就是灭亡楚国,他向秦始皇要求用60万大军,用了一年时间,以消耗战消磨楚国的实力与斗志,最终打败了楚国名将项燕,灭亡了楚国,王翦灭赵和灭楚是秦灭六国中最难的两场战争,王翦灭楚后,还率军攻打了百越之地。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翦激流勇退,应该是告老还乡了,要知道他在秦国的活动时间都有40年,公元前221年时,王翦至少是60岁以上,他应该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的几年中去世了。

王贲

2、王贲

王贲是王翦的儿子,是秦灭六国中的第二大功臣,他的才能仅次于王翦,王翦灭楚时,王贲跟随参战,夺取了楚国十几座城池,王贲独自率军作为主将灭亡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魏国、齐国、燕国,同时还消灭了赵国的残余势力公子赵嘉。

王贲灭亡魏国,是利用挖渠引黄河之水淹没大梁城才灭亡魏国的,灭亡燕国是与李信一起参战的,灭亡齐国时,齐国几乎毫无抵抗之力,王贲最后出现在史书中的时间是公元前219年,这一年秦统一天下已经2年多了,当时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到琅邪,之后王贲不再出现在史书中。

如果王翦在秦统一天下时有60多岁,那王贲应该在40多岁到50岁左右,他应该在统一的秦朝政府还担任过官职,然后在任上去世或者跟他父亲王翦一样告老还乡,秦朝末年,王贲应该去世了,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儿子王离已经担当大任了。

李信

3、李信

李信也是秦国名将,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先,早年多以副将身份跟随其他将领参战,李信参与了灭亡赵国的战争,率领一支军队参与攻打赵国,李信还参与了灭亡燕国,先是攻入了燕国都城,后来跟王贲一起灭亡了燕国。李信还跟王贲一起攻入了齐国。

李信最著名的战役应该是与王翦争战,王翦说灭楚要60万人,李信说只要20万就够了,最终秦始皇先让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打楚国。李信攻楚是先胜后败,孤军深入攻入楚国鄢郢,准备与蒙恬会师,结果被楚将项燕尾随,李信被打个大入,被攻破两个军营,被楚军杀死七个都尉,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虽然攻楚失败,李信仍然算得上秦国名将,李信后来在史书中没有记载,李信攻楚失败,秦始皇也没处罚他,李信的年龄应该与秦始皇差不多,秦始皇去世的时候,李信也差不多去世了,在秦末反秦起义中没有李信的记载。

4、杨端和

史书上关于杨端和的记载主要有两场战役,一是公元前238年,杨端和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了衍氏。二是公元前236年,杨端和与王翦、桓齮一起攻打邺,夺取了九座城池,并且史书中关于杨端和参与的战役,没有战败的记载,算得上是秦国名将了。

桓齮

5、桓齮

历史上关于桓齮和樊於期是不是同一个人是有争议,个人认为应该不是一个人,桓齮与王翦及杨端和曾经攻打邺,夺取九座城池,桓齮便驻守在邺地。公元前234年,桓齮攻打赵国平阳、武城,打败并斩杀赵将扈辄,斩杀十万赵军,立下大功。

公元前233年,桓齮再次攻打赵国,这次赵国将领是李牧,桓齮被李牧打败,后来桓齮跟随王翦攻打赵国,再次遇到李牧,此战桓齮战败被李牧所杀。虽然战死沙场,但死在李牧手上,桓齮也算是名将了。

6、内史腾

内史是官员,腾是人名,这是一个叫腾的内史,姓氏不知道,内史相当于首都市长,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独自率军攻打韩国,俘虏了韩王安,灭亡了韩国,并将韩地设置为秦国的一个郡,这就是颍川郡,内史腾是第一个灭亡东方一国的将领,也是秦国名将。

内史腾

7、羌瘣

羌瘣参与了灭亡赵国的战争,跟随王翦一起对赵国作战,独自率领一支秦军出井陉,攻打赵国,李牧被杀后,羌瘣与王翦共同率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最终成功灭亡赵国,羌瘣也是秦国名将之一。

8、蒙恬

蒙恬参与灭亡楚国和齐国的战争,当时只是作为军中将领,并非主将,蒙恬与李信一起参与攻楚,但以失败告终,后来蒙恬与王贲一起参与攻齐,成功灭亡齐国,秦国统一天下之后,蒙恬还受到秦始皇的命令率领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将匈奴从整个河套地区赶走,直到驱逐到七百里之外的蒙古高原上去,从此蒙恬作为边军主将,镇守北境。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联合李斯、胡亥一起篡改了诏书,拟一封假诏书逼扶苏和蒙恬自杀,扶苏立即自杀了,但蒙恬申请复议,被下了监狱,后来还是被逼自杀,蒙恬的兄长蒙毅也一同被害,蒙恬、蒙毅与秦始皇死于同一年,都是公元前210年。

蒙恬

9、辛胜

辛胜是秦国名将,曾率军攻打燕国,后来留守中山,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女儿叫辛追,辛追后来嫁给了西汉长沙国相利苍,辛追就是1972年考古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主人。

10、王离

王离是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他的爷爷与父亲都是秦国著名将领,有这样的家庭出身,多少会影响到王离的成长,王离也许参与了秦灭六国的战争,但没有事迹,后来王离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与官职,成为秦国的将军,在秦末时期,成为蒙恬的副将,蒙恬被逼死后,王离接管了蒙恬的军队,成为三十万长城军团的主将。

秦末天下大乱时,王离率军平叛,但是战绩不佳,也许王离只是将三代,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在反秦战争中,王离败给了刘邦,后来又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打败并俘虏,王离是王翦的孙子,王翦早年杀死了项羽的爷爷项燕,项羽俘虏了王离,肯定会杀了他。

王离

到了秦始皇去世的公元前210年时,秦国十大名将中,王翦、王贲、李信、杨端和、桓齮、内史腾、羌瘣、辛胜应该已经去世了,只有蒙恬与王离还活着,但蒙恬却没有死在反秦义军手中,被赵高、胡亥、李斯合谋害死,也就是十大名将只有一个王离在世,还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俘虏杀死。

秦国在统一天下后,还发动了北击匈奴和南征百越的战争,北击匈奴主要是蒙恬、王离参与的,南征百越主要是屠睢、任嚣、赵佗等将领,屠睢征百超有五十万大军,兵分九路,这里面肯定有相当多有实战经验的将领,这批人都留在了百越之地,也就是今天的两广地区,没有参与中原的战乱,赵佗后来还建立了南越国。

章邯

参与中原战乱的主要是蒙恬与王离的长城军团,再加上临时拼凑起来的以章邯为首的囚徒军团,章邯在当时只是九卿之一的少府,相当于皇帝的私人财政总管,但是章邯却表现出超常的军事能力,打败了陈胜,杀死了项梁,在巨鹿之战时,章邯的囚徒军团与王离的长城军团联合起来,对抗整个天下的反秦义军,但是一战被项羽为首的反秦义军打残。

为什么秦末秦朝没有名将了?

1、秦国及秦朝都是军功爵位制,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和升官机会,军功得有战争,秦统一天下后,只有北击匈奴和南征百越两战,不像战国末年,是不停地战争,所以军功很少,没法提拔将领,都是老一辈的将领,但这一批老一辈的将领在秦统一天下后,都已经老了,又经过秦朝的15年时间,大多凋零去世了,所以就没有名将了

秦军将领

2、南征百越耗费了秦朝50万以上的兵力,这批军队都是有实战经验的,但都留在了百越之地,大大消耗了秦军的实力,也带了不少将领,导致中原缺少将领了,其实军队中最重要的就是基层将官,秦朝百万军队一半都留在百越,这个损失是很大的。

3、秦始皇去世后,秦朝上层统治阶层陷入了内斗与残酷地清洗,蒙恬、蒙毅、冯劫、冯去疾、李斯、扶苏以及秦始皇所有子女都被杀害,这其中也杀了不少将领,导致将领严重缺少,等到秦末天下大乱时,赵高乱政,蒙蔽秦二世胡亥,打击异己,又打击了一批人,反复斗争之下,能够带兵打仗的将领就没人了,只有章邯这样的文官上战场了。

秦时明月,掩日是如何知道章邯在梦中被杀的

掩日知道章邯在梦中被杀?这话从何处说起,难道你说的是所说的是最近秦迷们在聊的一个话题,说什么章邯并没有偶遇掩日的刺杀,只是过量的饮用醉生梦死之后自己朦朦胧胧的进入梦境,在梦境中品尝了一下罗网千蛛噬梦并面临了掩日刺杀的危机。

说真的章邯确实是过度饮用了过量的醉生梦死(这种酒就算不过量饮用可能也很容易醉,不然也不会有醉生梦死的说法),这主要得益于有两大美女作陪和他自己放松了戒备(这也很难怪,王离毕竟是帝国的上将军,他和章邯是同一阵营,他不相信王离敢让帝国影密卫的首领死在自己的军营),这样一来一去之间不喝多也怪了。另外王离官拜大将军,他不停的劝酒,纵使章邯贵为影密卫的首领不给面子怕是拉不下脸来。

另外醉生梦死这个酒在《秦时明月》中并没有过多的介绍,只知道它是一种很奇怪的酒,常人难有机会品尝。从字面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的醉生就是醉了没事,依然可以活着;所谓的梦死就是梦里死,做梦死的意思。醉生梦死合起来就是这个酒喝醉了没事,但是不能做梦,一做梦就会面临死亡或者梦到自己死亡。

其实像章邯这样的人是不会做梦的,他常年做护卫工作,已经修炼到了两种境界(不然秦王也不会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给此人,要知道影密卫是秦王最贴身的保障,也是秦王的最后一道保障),一种心细如麻的境界,就算细微的变动都难逃他的法眼‘一种是从不懈怠的境界,对他来说睡着了也是醒着的,就算是自己熟睡,小有风吹草动也会让自己惊醒。由此章邯这种常年从事保卫工作的超级人物应该是不会做梦的,纵使有醉生梦死的辅助也很难让其做梦。要知道高科技的测谎仪也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效,更不用说小小的醉生梦死了。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章邯真的做梦了,他在梦里见到了罗网的杀手掩日,短暂的交谈之后两人开始厮杀,厮杀的过程中陪酒的绝色佳人赶到将章邯叫醒,从此梦结束章邯没事,而后这个绝色佳人开始了一番对醉生梦死(酒)的介绍。不过这种可能性有点不可能,要知道酒毕竟是酒,不可能花掉两集(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中的一集,然后在花点秦时明月之沧海横流中的一集)去详细介绍一番吧。

码字不易,关注,收藏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期待各位看官留下精彩的评论,也希望我能成为你们的朋友,大家一起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学习,成长。更多精彩的内容期待你的再次到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