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狂徒,当街摔死两岁婴儿被捕后冷漠说愿赔偿家属,结局如何?_孩子_李某_减刑

他出生在北京的部委大院,幼年因在祖辈身边长大,性格乖张自私,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因此,他少年时期就进过少管所,青年时又是拘留所的常客,最后把青春留在监狱了。

在此期间,他也曾一度向往正常的生活,试图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然而终究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出狱还不到一年时间,便惹下大祸被判处无期徒刑。

他就是曾经震惊全国的摔童案元凶韩磊。

韩磊,1974年出生在北京丰台区的航空大院,当时的部委大院已经不似早年那样封闭,但依旧是大部分体制内职工以及一些革命后代,生活条件都是北京城里的中上游。

不过,韩磊的家庭在这个院子里是个特别的存在,他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如果放在大院外他们属于高薪人群,但是相较于大院内那些干部家庭,韩磊家又稍逊一筹。

所以,在这个相对较为封闭的圈子里,韩磊的家庭有些不合群,甚至可以说格格不入。这也为他后来性格的养成埋下了伏笔。

展开全文

韩磊刚出生不久,父亲就被调到山区参加“三线工程”建设,母亲工作也比较繁忙,只能把他交给老人照顾。

老人溺爱孩子,觉得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委屈了他,所以韩磊无论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会尽量满足,这让他从小就学得很自私。

再加上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爱的缺失让韩磊变得敏感且脾气暴躁,大院里的孩子不知深浅总是笑话他没爸爸。慢慢地,韩磊内心的自卑就转变成了暴力,动不动就跟小孩子打架。

就这样,在大院里长大的韩磊几乎没什么朋友,直到8岁以后父母才相继回到北京,但此时的韩磊已经变得骄纵任性,在学校也经常跟同学打架。

父母起初也严厉地打骂过,可每次韩磊都会埋怨他们什么之前不闻不问,现在又回来管他,父母每次也是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继续娇惯着,觉得孩子长大些也许会懂事。

但是他们不知道很多事情从一开始方向就错了,韩磊14岁那年因为家里的自行车被偷了,就干脆出去偷别人的自行车,被抓之后还理直气壮毫不悔改。

不过,因为他还未成年,并没有受到严厉处罚,只是被送进了工读学校,说白了其实就是少改所。

然而,在这里根本他根本学不到知识,也几乎遇不到好人,只能认识到比他性格还恶劣的孩子。所以,韩磊不仅没有得到正向教育,反而觉得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离开工读学校后,韩磊认识的“社会”朋友就越来越多,打架斗殴的事情也频繁发生,管片民警没有不认识他的。

18岁那年,他又因为在公交车上与人发生口角,结果大打出手被拘留了10天。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在从小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孩子,没有正确引导,走歪路一点也不奇怪。

后来,好不容易挨到高中毕业,韩磊没考不上大学就开始在社会上游荡,成了北京人眼里的“街溜子”,每天就琢磨着偷鸡摸狗的事儿。

1996年,韩磊跟伙同他人盗窃了一辆价值40多万的小轿车,转手就卖了3万多块钱,没几天就挥霍一空。

在那个年代40多万已经算是豪车,警察很快抓到了韩磊,对于犯罪事实他供认不讳,正巧当年全国严打,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

自小就经常小偷小摸的韩磊没想到偷辆车能判这么重,这是他第一次体会到犯罪的代价,但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代价对他根本没用。

韩磊入狱后,他父亲就办了停薪留职,之后开始跟着韩磊的外公做生意,一家人也搬出了航空大院,他们那时候对韩磊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毕竟他还有个考上大学的姐姐。

而狱中的韩磊在绝望中渐渐开始悔不当初,虽然看不到希望但他开始努力琢磨减刑。1999年,因为表现良好,韩磊获得减刑机会,从无期变成20年有期徒刑,这让他雀跃不已。

然而得意就容易忘形,2003年韩磊在狱中再度作乱,当时他在没有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强行闯入亲情电话室,抢夺其他犯人的电话并将监管民警打倒在地,最后被多名狱警制服,事后韩磊又增加了一年刑期。

不过,这次后韩磊似乎突然醒悟了,他觉得自己不能把后半生都搭在监狱里,随后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开始读书考试。

其实,韩磊曾经也打算做个文艺青年,虽然学习不好但是很喜欢写文章,甚至还曾被出版社看上过,只是当得知需要拿3万块的出版费时,韩磊父亲认为对方是个骗子一口否决,韩磊为此还跟父亲大吵了一架,这件事也间接成为了他去偷车的诱因。

这下在监狱里,韩磊听说可以通过参加自考来减刑,心里便又燃起了希望。皇天不负苦心人,最终韩磊拿下了包括心理学、汉语言文学等在内的五个文凭。

2010年,韩磊在狱中又拿了两次嘉奖,被评定为宽管一级,监狱还为他打了四次减刑报告。

2011年,韩磊又得到了第五次减刑机会,终于在2012年10月韩磊服刑16年后被释放,出狱那天还有不少昔日好友来接他。

出狱后,韩磊一时之间也找不到营生,便想到了继续靠文字谋生,于是便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写成了一部小说《昔我往矣》,还拿给出版社希望能正式出版。

后来,他无意间听朋友说起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吃的东西却越来越不放心了,韩磊便萌生了做绿色养殖的念头。

为此,他特地跑到郊区去养羊,虽然的确是绿色养殖但是却不符合市场发展,很快又赔得血本无归。

无奈之下,韩磊在朋友的帮助下又开始做废品回收,虽然总是被嘲笑是“收破烂的”,但是韩磊瞄准了自己长大的部委大院,充分利用多年的发小关系,渐渐的还真折腾出了点儿样子。

2013年7月23日这天,韩磊刚刚签了一个大单,这单生意要是做成了他也就算走上正路了,他的人生也就逆袭了,但可惜的是人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

最终,他还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那天晚上韩磊很开心,叫了几个好友到一处大排档吃饭喝酒,此时的韩磊觉得自己终于能挺起腰杆说话了,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快速膨胀,说话做事也极度嚣张。

酒足饭饱后,其他几人有事先行离开,但韩磊依旧觉得喝的不够尽兴,又拉上未离开的李某要再去KTV喝一场,当时已经8点多,北京的KTV、酒吧开始热闹起来,李某开车绕了好几圈都没找到车位。

好不容易在一个公交站台附近发现一个空车位,李某赶紧把车开了过去,结果看见一个女人推着婴儿车站在空位上,原本已经非常急躁的李某打开车窗对女子大喊让她把车挪开自己要停车。

女人见对方如此不客气也不示弱,反驳道这是公共区域凭什么他说要停车自己就要让?

李某正要还嘴,转身见副驾驶的韩磊打开车门就冲了下去,随后俩人发生激烈争吵,还没说几句韩磊就甩了女人两个巴掌,女人还手却根本不是对手,立马就被韩磊扯到路边殴打,李某见状赶忙下车,可是他却不是去劝架,而是帮着韩磊对女人大打出手。

韩磊抽出手转头就看见了婴儿车里熟睡的孩子,他毫不犹豫地伸手抱起孩子举过头顶从两米多的高度将孩子狠狠摔在地上。

这一幕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女人发出绝望的嘶吼,李某也吓得浑身一震,之前误会是夫妻吵架看热闹的路人也纷纷围了过来,场面混乱至极。

韩磊见状知道闯了大祸,赶忙拉上李某打算开车逃跑,女人则奋力拉住后位车门,但终究无济于事,油门轰响路人也不敢阻拦,韩磊就这样和李某一起逃之夭夭了。

与此同时,婴儿躺在地上脸色惨白几乎快没了呼吸,女人绝望的呼喊着请求大家帮她报警,路人纷纷拿出手机拨打报警和急救电话,有人提醒她这边严重堵车急救车也未必来得及,前面不远就是旧宫医院让她赶紧抱孩子去。

女人抱起孩子拼尽全身力气朝医院跑去,旧宫医院经过初步诊断发现孩子伤势非常严重,紧急转往天坛医院。

到达在天坛医院后,经过全面检查发现,婴儿已经出现了弥漫性脑损伤,随后被送进ICU,期间多次进行心肺复苏,家人们在医院不停祈祷。

然而在经过长达50多个小时的抢救后,这个2岁的小生命还是不幸离开了人世,父母绝望的哭声响彻医院走廊。

在此期间,7·23北京女童被摔案也迅速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民众对于韩磊这样暴虐豪无人性的行为无比愤慨,强烈要求杀人偿命,女婴家属也表示绝对要追究到底。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警方第二天就在韩磊家中将人缉拿归案,婴儿确认死亡后的第二天,开车的李某也投案自首,并坦白了事发当天的全部经过。

事实已经很明显了,但韩磊依旧态度嚣张,一副无所谓的架势,声称自己喝醉了酒什么都不知道,当时只是觉得有东西挡了他们停车很愤怒,想摔的是车里的东西根本不知道那是个孩子。

看到他如此狡辩,警方告诉他孩子被他摔死了,韩磊竟然也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愿意赔偿孩子家属”,看着他如此嚣张又冷漠,警方也是愤怒不已。

韩磊自己冷漠狡辩就算了,没想到在法庭上,律师也帮着韩磊脱罪。他不断强调韩磊醉酒,意识不清醒,不知道车里是孩子,妄图通过诡辩来减轻罪行。

不过,狡辩始终是狡辩,敌不过事实。最终,韩磊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此结果,韩磊表示不服,当庭提及上诉,坚称自己没有主观故意。

一审判决结果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而韩磊的上诉也进一步激发了民愤,在等待二审开庭的几个月里,面对记者的采访韩磊的态度飘忽不定,一会儿大喊冤枉,一会儿说自己并非故意,一会儿又要求死说自己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但他此时无论说什么都无济于事。

2013年11月,韩磊摔婴案二审开庭,韩磊提供的所谓证据被一一驳回,在清晰的监控画面面前,他被问得哑口无言,终审维持原判,韩磊被判处死刑。

2014年10月31日,是韩磊被执行死刑的日子,前一天他与母亲和姐姐见了最后一面,他哭着和母亲忏悔但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而韩磊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叹息道,小时候对孩子关心太少,等想要管教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韩磊上次出狱后家里给他收拾出来一个房间,但是韩磊几乎没怎么住过,以后他们也不打算再保留这个房间了。

行刑当天,韩磊问狱警要了两次烟,很快就抽完了,紧张得浑身僵硬,嘴里还不停念叨都是酒害的,就不应该醉酒啊。

在狱警为他整理衣着的时候,韩磊还曾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经法庭验明正身后,韩磊被带往刑场去赎他自己的罪过。

一次情绪失控的泄愤,毁掉了两个家庭的未来,可悲又可恨。但细细想来,韩磊走到这一步,与他的原生家庭和后天教育都息息相关。

缺失爱的家庭养不出纯良温厚的孩子,没有管教的家庭也教育不出四好青年。这也给了大众深刻的反思,如何去养育一个孩子,如何培养一个孩子成材,才是一个家庭的重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