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祖籍在哪个省(李氏文化的发源地在那)_河南_李氏_陇西

本文目录

  • 李氏文化的发源地在那
  • 姓李的人的祖先叫什么
  • 李姓的发源地
  • 李氏的祖籍是那里祖先是谁
  • 谁知道“李”这个姓的渊源,源自哪里谁有李氏族谱阿
  • 李姓祖籍在哪个省呢
  • 李氏发源地

李氏文化的发源地在那

  是在河南鹿邑。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李姓进入入台湾。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姓李的人的祖先叫什么

李姓祖先叫李利贞。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扩展资料

李姓名人:

1,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箭法出众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2,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后战败投降匈奴。

李姓的发源地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河南鹿邑是李姓的发源地,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迁徙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其后代分出两支,一支在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为陇西房;一支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西南),为赵郡房。后来,陇西房又分为三十九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三组。两汉、三国时期,李姓人又在许多地方开辟出新的聚居点。西汉时,李姓有徙居今山东、江西者。到东汉、三国时,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向东北发展至今辽宁一带,向西北发展至今宁夏一带,如东南发展至今江苏,向南发展至今广东、湖南、湖北,向西南发展至今云南。十六国时,先后出现了两个李姓政权——大成国和西凉国,提高了李姓声望。隋唐时期,李姓随陈化父子入闽留居当地,子孙散处龙溪、漳浦诸县。武周时因避祸,宗室李姓部分人从长安、洛阳逃到比较安静的江南定居。“安史之乱”时,又有一批李姓人逃往江南避难。随后,李光弼因平定“安史之乱”出镇徐州,进封临淮王,徙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从此形成金陵李氏,后分衍于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唐宣宗时,因“牛李党争”,李派首领李德裕被贬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琼山东南)司户,子孙有部分人留居当地,成为最早徙居海南的李姓人。唐末至五代年间,河南一些李姓人随王潮兄弟入闽,定居于莆田、晋江,后又分支宁化、上杭、邵武、清流等地,进而又向西发展,分布于广东、广西一些地方。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特别是宋代“靖康之变”后,中原人大规模南迁,有的追随宋高宗赵构,有的则自找去处,总的流向是长江以南地区。迁徙江南的李姓人,以寓居浙江、江苏者为多,其次还有迁至上海、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者。明清时,李姓已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除大陆地区外,李姓还是少数在海外形成大族的姓氏,如在越南,自1009年起,李姓朝廷历八主二百一十六年,李姓人口急剧扩充,成为越南的大姓。在朝鲜,自1392年起,李氏朝鲜历二十七王五百一十九年,至到日本侵占为止。李姓发展为朝鲜第二大姓。目前李姓人口列全国第一位。

李氏的祖籍是那里祖先是谁

李姓
祖籍: 陇西
祖宗: 利真 郡望: 陇西郡
分类: 以官为氏
李姓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超过8700万人。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几乎遍及全世界。根据古资料显示,李姓是嬴(ying)姓颛顼(zhuan xu)的后裔,先为理姓(大理石的理)。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一大姓。
商朝末年因避难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县定居。为了感激逃难时有木子(一种木本植物的果实)充饥及躲避殷纣王的追缉,改为李姓。
李姓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从东汉开始,李姓陆续迁徙西南,分布于四川、广西一带。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在长江以南仅分布部分地区。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了将近300年,李姓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朝李家皇室子孙众多,另外,凡有功于唐朝的人,均被赐与李姓,这样大大扩充了李姓人口。经过唐朝的大发展之后,李姓开始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于唐高宗年间进入福建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不少李姓因避战乱迁往南方;第三次从唐末黄巢大起义到五代,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李姓自长安、河南等地方直接进入福建、广东等地。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大成、西凉、凉、吴、魏 、唐、楚、后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顺等政权。
另外,李姓历代人才辈出。春秋时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渊,李世民、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五代词人李煜;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名将李显忠;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文学家李梦阳、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

谁知道“李”这个姓的渊源,源自哪里谁有李氏族谱阿

  一、姓氏源流
  李姓源出有三:
  1、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作了尧帝的理官(相等于现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理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理姓家族将面临灭族之灾。在这种情况下,理徵有一儿子叫利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难。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3、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姓的祖根所在地是河南省鹿邑县,也是老子的故乡。
  二、迁徙分布
  纵观历史,李姓人氏大体形成两大系源。一支在陇西,即今甘肃省境,一支在赵郡,即今河北省境。以这两支为主,形成了中国李姓的源流,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据《李氏族谱》记载,在陇西这一源系中,出了李渊一家。他们建立唐王朝之后,随唐王朝的强盛,李姓也日趋强盛。源于赵郡的那一源系,繁衍情况更甚,在不几代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高居张、王、刘、赵诸大姓之上。以后,河北这支李姓家族,先后分成三组,西到山西,东到山东、安徽,南到河南、湖广,扩迁到更大的范围。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三、历史名人
  李 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
  经》。
  李 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
  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
  神。
  李世民:唐太宗,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
  仙“。
  李 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
  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
  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四、李姓的分布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1个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9%。
  在今日中国,李姓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北、四川、东北三大块。具体从其绝对人口数量在全国的分布来说,又集中于河南、四川、山东三省,这3省的李姓人口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29%。其中,河南一省的李姓就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8%,是李姓人口最多的省;四川李姓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1%,排在第二位;山东李姓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8.3%,排在第三位。其次分布于河北(6.7%)、广东(5.8%)、湖南(5.6%)、湖北(4.9%)四省,这4省的李姓人口合占全国李姓人口的23%。另外,东北三省的李姓人口也占了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
  从李姓人口在当地各姓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来说,河南省也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占该省总人口的10.2%。李姓是中国西南、华北地区最常见的姓氏。在中国云南、四川中部、河北、河南、山西、甘肃西南、青海西部、山东 山东北部、吉林、黑龙江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9.2%以上。在四川东部、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北部、江西西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大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总人口的6.9-9.2%。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大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广西南部、海南、新疆北部、甘肃西部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为2.3-6.9%。其他地方的李姓所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则在此比例之下。
  五、第一人口大姓
  (北京新华电)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在他的著作《中国姓氏》一书中指出,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当代李姓人口已达9500余万,为中国第一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7.9%。
  其研究同时证实:如果加上少数民族中的李姓和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1亿,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
  袁义达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中国李姓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12个。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从春秋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李耳开始,战国水利专家李冰、秦朝政治家李斯、西汉名将李广、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胜枚举。
  袁义达和他的合作研究者张诚同时指出:汉族李姓的渊源主要来自三大支:嬴姓、姬姓和外族的改性。根据历史考证,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并发展为国中第一大姓。

李姓祖籍在哪个省呢

李姓祖籍在河南省的一个直管县,为9500万李姓人口的发源地。其中就鹿邑县这个省直管县,是9500万李姓人口的重要发源地。

李姓祖籍概括

河南古称中原,省会郑州,简称豫,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截至2016年底,河南共下辖20个县级市、85个县。

首先李姓来说,据2010年统计结果显示,李姓人口超过9500万,为中国第一大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国家。

这一路上契和氏携幼子理利贞依靠摘路旁树上李子充饥才得生存。由此一是为了感谢李子活命之恩,二是出于改姓避难的考虑,所以易理为李,理利贞改姓为李利贞。李利贞被尊称为李姓始祖,而河南省鹿邑县自然成为了李姓的发源地。

李氏发源地

河南鹿邑是李姓的发源地,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李姓在中国的重庆、四川、云南、青海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历代名人有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李姓人口众多,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所以李姓声威显赫。历史教授钱文忠指出,李姓在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的李姓人有60多个。

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 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译音分别有Li、Lee及Lay等,而澳门则有Lee、Li及Lei等。Li为汉语拼音,Lee及Lay为粤语拼音,而Lei则为葡萄牙语译音。李姓历代名人极其多,如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