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比赛规则是怎样的?围棋的基本规则有哪些_棋子_围棋_棋盘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围棋规则 棋子 围棋 棋盘

本文目录

  • 围棋比赛规则是怎样的
  • 围棋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 围棋的比赛规则
  • 围棋的基本规则
  • 围棋规则
  • 围棋规则是怎样的
  • 围棋的规则是什么
  • 围棋规则有哪些

围棋比赛规则是怎样的

1、围棋分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通常都是由两个人各选一个颜色来进行对弈,下棋的顺序为黑先白后,双方每回合只能下一次。
2、棋子只能在棋盘固定的点上落子,并且棋子落定以后,不能再向其他的位置进行移动,在棋局进行期间,任何一方都可以放弃这一回合的下子权。
3、围棋采用了数子法的方式来决定胜负,棋局结束之后,先将双方在棋盘中的死子全部清除,然后计算其中一方的活子数量。具体判断胜负的标准是以棋局总点数的一半,也就是1801/2点来进行计算,只要其中一方的活子中的总和大于这个点数,就算作获胜,而如果小于这个点数,则算作失败。
4、在一场棋局中,如果双方都已经确认着子完毕,并且没有其他意见后,则代表棋局结束。如果在
对弈的过程中,有一方提前认输,就代表着棋局结束,判另一方获得胜利。

围棋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围棋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导语:  围棋,是一种古代中国人发明的两人进行的棋类游戏,又叫“木狐狸”。后又传入日本等国家。中国古时有“弈”、“手谈”等多种称谓,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在英语中称为“go”,是从日语而来的。围棋流行于亚太,覆盖世界范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 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第1条 围棋的棋具

  1、棋盘

  棋盘由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形成361个交叉点,简称为“点”。

  棋盘整体形状以及每个格子纵、横向相比,横向稍短,通常为每格2.4厘米:2.3厘米。

  在棋盘上标有九个小圆点,称作“星”。中央的星又称“天元”。

  2、棋子

  棋子分黑白两色,形状为扁圆形体。

  棋子的数量应能保证顺利终局。正式比赛以黑181、白180子为宜。

   第2条 围棋的下法

  1、 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

  2、 空枰开局。

  3、 黑先白后,交替着一子于棋盘的点上。

  4、棋子下定后,不再向其他点移动。

  5、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第3条 棋子的气

  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

  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这些棋子就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此处的气便不存在。棋子如失去所有的气,就不能在棋盘上存在。

   第4条提子

  把无气之子清理出棋盘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种:

  1、 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2、 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第5条 禁着点

  棋盘上的任何一点,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如图2的A点都是黑方的禁着点。

   第6条 禁止全局同形

  着子后不得使对方重复面临曾出现过的局面。

   第7条 终局

  1、 棋局下到双方一致确认着子完毕时,为终局。

  2、 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时,为终局。

  3、 双方连续使用虚着,为终局。

   第8条 活棋与死棋

  1、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

  2、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

   第9条 计算胜负

  着子完毕的棋局,采用数子法计算胜负。将双方死子清理出盘外后,对任意一方的活棋和活棋围住的点以子为单位进行计数。 双方活棋之间的空点各得一半。

  棋盘总点数的一半180.5点为归本数。一方总得点数超过此数为胜,等于此数为和,小于此数为负。 采用贴子方式的围棋竞赛,另行制定胜负标准。

;

围棋的比赛规则

关于围棋的比赛规则

  导语:黑棋的第一手应下在右上角。 此礼仪来源于日本,黑棋的一手棋如果是占角的话,则应下在右上角,把距离对方右手最近的左上角留给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围棋的比赛规则,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围棋的比赛规则

   围棋规则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凡是都有它的一些规则,游戏已不能例外。试想一下,如若游戏没有了规则,那么怎么判断输赢,有该怎么去玩。所以说规则很重要,那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围棋的规则吧!

   一、开局

  先由一方握若干白子暂不示人。另一方出示一颗黑子,表示“奇数则己方执黑,反之执白”,

  出示两颗黑子则表示“偶数则己方执黑,反之执白”。第一方公示手握白子之数,先后手自然确定。

   二、比赛

  1.棋手不准有任何妨碍对方思考的行为。

  2.比赛途中如发现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动,在双方意见一致的前提下,应将移动之子挪回原处。无法确认原处时,允许挪子于双方一致认可的点。如果双方无论如何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裁判长可根据移动之子对棋局进行对局前猜先时。

  3.比赛中和暂停时,当局者不准与其他人议论该局,不准查阅有关资料。

  4.比赛中禁止参赛者与其他人谈论与本局有关或与本队有关的内容。实属必要的谈话,应经裁判长许可并在

  5.比赛终局后,棋手有整理好棋具并按规定退场的义务。

   三、终局

  1.棋局下到双方一致确认着子完毕时,为终局。

  2.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时,为终局。

  3.双方连续使用虚着,为终局。

   四、计算胜负

  着子完毕的棋局,采用数子法汁算胜负。将双方死子清理出盘外后,对任意一方的活棋和活棋围住的点以子为单位进行计数。

  双方活棋之间的空点各得一半。

  黑白双方各自应当占多少交叉点呢?前面已经讲过围棋全盘共有361个交叉点,按理平分黑白双方各占一半,应为l80又1/2个交叉点。也就是说黑白各占l80又1/2子则是和棋。但是因为黑方先行走棋,可以抢到盘上好点,从而占得一定的便宜。为此经过对上千盘对局的综合计算,黑棋可以得到七个交叉点多一点的便宜。所以中国围棋规则规定在终局数子后黑棋必须贴还给白棋3手子,使双方都不至于吃亏。于是胜负的数字就成了。

  黑棋=180.5+3.75=184.25子。

  白棋=180.5-3.75=176.75子。

  由于盘上不可能出现一方占有0.25个交叉点的可能,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和棋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只有在盘面上出现三劫连环时,才可判为和棋。

  让子棋的还子有特殊规定。让子最少者为“让先”,相当让一子,是较弱方执黑先下,到局终计算胜负时不用贴还2.75子,即黑181子作为胜半子。其次有让二子、三子、四子九子的-这类

  让子棋由黑棋先在盘上摆上所受的子,再由白棋先行。计算时黑棋只贴还让子数目的一半。如让三子棋黑棋只要贴还1专子,这样,黑只要180.5+1.5=l82子。白棋则要179子就成了和棋。

  其他让子的计算依此类推。

   围棋术语

  当你在看别人下围棋或者在电视上看围棋比赛时,是否常常会听到一些你听不明白的话呢?其实那就是围棋的一些专业术语,它是为了围棋棋手在下围棋时方便交流的。下面我就为您介绍一些围棋术语吧!

   基本术语

  气: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单独一个棋子的气数不超过四气,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棋子则可以有四气以上。在对方棋子的活路上落子紧迫,称为“紧气”。

  提:无气的棋子要被提子,拿离棋盘。提吃对方的棋子,称为“提子”。

  目:棋盘上,被一方棋子所围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地:活棋所包围的目数和活棋本身之总和,称为“地”。

  空:用棋子围成的地域。

  劫:双方可以轮流提取对方棋子的情况。围棋规则规定,打劫时,被提取的一方不能直接提回,必须在其他地方找劫材使对方应一手之后方可提回。

;

围棋的基本规则

关于围棋的基本规则

  围棋,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围棋的基本规则,希望大家喜欢!

  1、棋盘

  棋盘上有纵横各十九条等距,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361个交叉点。 棋盘上标有九个圆点,称为星位,中央星位特称天元。 下法 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棋子下在棋盘的点上。棋子下定后,不得向其他点移动。 双方轮流下子,允许任一方放弃下子权。

  2、棋子的气

  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便相互构成一个整体。气也一并计算。 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就会被提起。 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 提子分二种: 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 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禁着点 棋盘上任何一点,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棋子,这个点叫禁着点,禁止下子。 终局 棋局下到双方一致确认着子完毕,为终局。 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为终局。

  3、活棋和死棋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不能避免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

  计算胜负 双方下子完毕的棋局,计算胜负采用数子法。 先将双方死子全部清理出盘外,然后对一方的活棋(包括活棋围住的点)以子为单位进行计数。 双方活棋之间的空点各得一半,一个点即为一子。 胜负的基准以棋局总点数的一半 180又1/2 点为归本子数。凡一方活棋与所属空点的总和大于此数者为胜,小于此数者为负,等于此数者为和。

  采用数目方式的棋局,胜负以数目计算。

  4、围棋下法的基本规则:

  围棋通常由两个人进行对局,对局时一方执黑棋,另一方执白棋。

  围棋应从空棋盘开始对局。

  在现代围棋对局中,执黑棋的一方应先下子,执白棋的一方随后下子。

  围棋对局时,双方应该轮流在棋盘上下子,每方每次只能在棋盘上下一个子。

  棋子下在棋盘上之后就再也不能移动,直至终局。

  对局双方可自由地在棋盘上下子,并根据己方的意愿相互围地,直至终局。

  终局计算胜负时,围得地多者胜。

  5、围棋的棋具:

  棋子:棋子分为黑棋和白棋,黑子181个,白子180个。棋子呈圆形。中国一般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日本、韩国则常用两面凸的棋子。中国云南所产的“云子”为历来的弈者所青睐,迄今已有五百馀年的历史。较为珍贵的棋子材料有贝壳、玛瑙等。对弈时双方每人使用一种颜色。每一个棋子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大小之分。

  棋盘:围棋盘由19条横线19条竖线组成,共361个交叉点,最外边的线称为边线。为了便于识别棋子的位置,棋盘上划了九个点,术语称做“星”,中央的星点又称为“天元”。棋盘可分为“角”、“边”以及“中腹”。现今的棋盘则有19×19、13×13、9×9,较为普遍,另外还有一些是较罕见的15×15、17×17。正式比赛所用棋盘为19×19,其他作为教学和练习辅助。

  棋钟:正式的比赛中可以使用棋钟对选手的时间进行限制。非正式的对局中一般不使用棋钟。

  6、行棋规则:

  1.棋子要下在棋盘的边线之内(看19×19棋盘图),边线之外的棋子无效。

  2.棋盘是由横线和竖线组成的,横竖相交的地方叫做交叉点,棋子只能落在交叉点上。

  3.拿黑子的一方先行,双方交替落子。任何一方不可以连续下两手,否则判负。

  4.每一个棋子落在棋盘上之后,都不可以移动,叫做“落子无悔”。除非“气尽”被提掉。凡是移动棋子或毁坏棋形,可以按照规则惩罚。

  7、拓展:围棋相关术语

  尖: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处行棋称为“尖”。由于尖的步调较小,人们也习惯地称它为“小尖”。

  长:“长”是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已有棋子继续向前延伸行棋。“长”一般用于与对方接触交战的时候,便于将己方的子连成一片,更好地攻击对方。

  立:“立”与“长”有着微妙的差别,“立”主要指向紧靠着自己原有的棋盘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边线方向的行棋。

  挡:“挡”的意思也就是直接阻挡对方侵入自己的地域或防止对方棋子冲出包围时,用己方棋子紧靠住对方的棋子的行棋方法。挡的作用也就是含义中所说的两点,一是阻止对方破自己的空,二是防止己方包围住的对方棋子冲出。

  并:“并”就是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旁边的一线路上紧挨着下子。

  顶:“顶”就是顶撞对方的棋子的着法,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对方棋子行棋方向的棋子的头上下子。顶的特点是结实、厚重、具有先手意义。顶的形式很多,有尖顶、鼻顶等。

  爬:“爬”是指一方的棋子在对方的压迫下,沿着边上低位,也就是一线或二线的位置上长。爬可以用于做活、连络、占地、搜根等。

  关:“关”是指与自己在棋盘上的原有棋子隔一路行棋。

  冲:“冲”是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原有的棋子向对方的“关”形中间的空交叉点处行棋,这就叫“冲”。“冲”经常是运用自己强的一面去阻击对方,将对方的棋分成两块,以利于寻找机会消灭对方。

  跳:跳的形状与“关”形是相同的,都是在与原有棋子隔一路的位置上行棋。但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关是含有向宽阔地带或中腹扩展的意味,而“跳”则一般用于双方对局彼此接触交战的时候,为逃出己方的棋子或者追杀对方薄弱的棋最常用到它。

  飞:“小飞”,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日”字形的对角交叉点处行棋。“大飞”。它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目”字形的对角交叉点处行棋。“象步飞”是在原有棋子的呈“田”字形状的对角空交叉点处行棋。“超大飞“是指比”大飞“更向前一格的位置行棋。

  镇:镇是一方的棋子行在另一方向中腹关起的位置,这手棋叫“镇”。

  挂:“挂”也称挂角,是布局常用的行棋方法。挂就是在布局时,一方已有一子占角的情况下,另一方在其附近相差一、二路的位置上行棋,挂是为破坏对方完全占有角部而与对方分占角部的主要行棋方法。在三线上行棋的挂,叫“低挂”,在四线上行棋的挂,一般叫“高挂”。

  夹:“夹”是对局的一方用两子将另一方的棋子夹在中间的行棋方法。“反夹”,是指当一方棋子被另一方夹住时,被夹的一方从对方棋的另一侧再夹对方一手棋。

  断:“断”是直接切开对方棋与棋之间的连络,使对方的棋分散开的行棋方法。

  跨:跨是对局的一方在有周围棋子援助的情况下,将己方的棋插到对方小飞的棋形中。“空”是指围成的地域。

  虎:指的是在原来棋盘上呈尖形二子基础上,再下一着,使之构成“品”字形状。虎,还包含有虎口;双虎等术语。虎是用来使棋盘上己方的棋子连络,也是为了防止对方的棋子切断己方连络的手段,有时也作用在活棋中,由于虎状的棋子弹性丰富,适用于作眼,所以在活棋中经常被采用。

  虎口:就是虎形的三子由三面围拢中的空着的那个交叉点,虎口朝上方也就是朝中央则叫上虎,虎口朝下,确切地说朝边角则叫下虎。

  双虎:就是由三个棋子构成两个断点,三子呈连续小尖状,(△)使其下一着棋可同时形成两个虎口。

  挤:“挤”是从原来就有的己方棋子出发,继续向敌子集中的地方插进去,使对方原本连结的棋形出现断点或别的毛病,也就是促使对方补棋,有先手的意思。

  拆:“拆”就是以棋盘原有的己方棋子为参照在三线或四线上向左或向右间隔若干路开拆一着。拆子的距离间隔一路为拆一,间隔二路为拆二,间隔三路为拆三。拆常常用于扩张地域或谋得己方根据地,也有时用在扩大地域、求己方根据地和搜取对方根据时同用。

  逼:“逼”是对敌方构成威胁的着法,大多数用于夺取对方做活的根据地。

  封:“封”是指封锁敌方棋子向外部发展的着法。它的功能是防止对方棋子向中央发展。“封”还可以说是封锁住对方棋子的出路。在攻击中常用。

  点:点的作用一来可破坏对方眼位;二来可以用来窥视对方的断点或“薄弱环节”,以达到借机促使对方棋形尽早固定,以免将来多变的作用。同时,也是在对方阵势中,作试探。最后,侵略对方的阵地,从深处入手,非常严厉。点还有一种说法是指棋盘上的具体交叉点。如:好点、要点等。

  压:在己方有子力配合的情况下,将棋下在对方棋子的上面,主要作用是压制对方,扩张自己的外势。

  扳:双方棋子相互靠紧时,一方从斜线上向对方兜头下一子,以阻止对方的棋子出路的着法。因扳的方向不同,有内扳、外扳、上扳、下扳之分。在一方扳时,对方还有反扳、连扳的着法。

  托:指在边角地带,紧挨着对方棋子的下边落子。具有占地、连络、攻击、腾挪、试应手等多种意义。

  退:在双方棋子接触时,将被对方挡住前进去路的子向己方退回一步的着法。

  刺:在对方的断点、虎口附近或相当薄弱之处下一子,下一步能立即获得利益或分断对方。

  碰:在无己方棋子接应时,紧靠着对方的棋子旁边下一子,称为碰。

  靠:在有己方棋子作策应的’情况下,紧贴对方棋子旁边下一子。

  搭:在己方棋子与对方棋子间隔一路的情况下,紧贴对方棋子的两侧下一子的着法。也称作“搭靠”。

  接:将可能被对方分断的棋子连接成一体的着法。

  粘:指将被对方“打吃”的棋子与己方的其它棋子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着法。

  挖:在对方相隔一路的棋子中间下一子的着法。通常用在能够分断对方棋子的场合下。

  打:也称打吃。在对方棋子只有两口气时,再下一子,使其仅剩一口气的状态。

  双打:下一子同时打吃对方两边的棋子,形成两者必得其一的着法。

  提:下一子,使对方的棋子立即呈现无气被吃状态,随即把被吃的死棋从棋盘上提取掉。

  征:也称作“征子”,是围棋中吃棋子的一种方法,俗称“拐羊头”。被“征吃”一方的棋子因只有一口气,若没有己方棋子接应,即使逃出,对方可按预定的行棋次序继续紧气追杀,最终会将其全部吃掉。

  扑:故意在对方的虎口中送一子,迫使对方吃子而其自紧一气的着法。在双方对杀中常用来紧气和破眼。

  挺:也称挺头。防止己方的棋被对方扳住头而向前挺出的着法。

  贴:指紧随其后贴住对方棋子下子的着法,俗称“后推车”。

  枷:将对方的棋子虚罩在己方的势力范围之内,使其无法继续长气和逃出的着法。

  渡:在棋盘三路以下的边线上,能使己方两部分棋子取得连络的着法。

  拐:双方棋子相互接触时,改变行棋方向,并挡住对方前进方向的走法。

  团:将棋走成空三角或凝形的着法。通常在特定的场合下采用。

  罩:在距对方孤棋外部较远处下子,将对方的棋子远远地笼罩起来,以威胁其安全的着法。

  倒扑:也称倒包。在对方虎口内下一子打吃对方,如对方提吃,仍可再吃掉对方若干棋子的着法。

  肩冲:在对方棋子的斜上方成“尖”形的位置上下一子。除用于削减对方的势力外,还可以用于扩展己方的势力。

  玉柱:在角部或边上原有一子的基础上再下立一子的着法。用于加强己方的形势或稳固己方地域。

  双飞燕:布局中常用的着法之一。当一方先占星位后,另一方分别在两边小飞挂,对其进行夹击。因棋形如同飞燕展翅,故而得名。

  纽十字:对局双方将棋子走成互相绞断的“十字”形状。

  打入:直接深入对方控制的势力范围,以达到破空或攻击对方目的的着法。

  分投:指在对方势力范围的中央一带下子,并且左右均留有开拆的余地。一般情况下,分投的棋子多数选择下在三线。

  打劫:双方可以轮流提取对方棋子的情况。围棋规则规定,打劫时,被提取的一方不能直接提回,必须在其他地方找劫材使对方应一手之后方可提回。

  腾挪:腾挪就是在对方棋子多,强的时候用的手筋,可用靠、挤、断等连续招法,使自己的棋子有生根之地。

  定式:古今中外的棋手,经过多次对弈实践,对于角上着子,逐渐形成的一些被公认比较妥善的程式,最终形成双方大体安定、利益均等的棋形,即通常所说的“起手式”。

  布局:棋局一开始,双方抢占要点,布置阵势,准备进入中盘战斗,这一阶段叫布局。

  中盘:也称为中局,指双方在布局之后,从短兵相接开始,进行全局性地域争夺的作战阶段。

  收官:也称官子,是指一局棋的最后阶段,经过中盘战斗,双方领地大体确定,尚有部分空位可以下子,这时称为“收官”。

  目:棋盘上,被一方棋子所围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先手:下一着棋后,第二着能起到攻击、杀死对方或削减对方地域的作用,迫使对方不得不应,称为先手。

  后手:在对方下子后,不得不应一着棋进行防御,以致被对方获得它投的权利,称为后手。己方下子后,如果对方不应也可称此着为后手。

  棋品:中国古代依照当时区别官阶等级的“九品中正制”,把棋手的等级也分成了“九品”。从一品到九品的名称分别是: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

;

围棋规则

围棋规则大全2017

  中国大陆围棋规则是数子法,日本围棋规则和韩国围棋规则是数目法,中国台湾应氏围棋规则(应氏规则)和智运围棋规则(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采用的是计点制度。一盘棋用三种规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一般是相同的。下面具体看看相应的围棋规则都有哪些吧!

  一 中国规则、日本规则、应氏规则

  1、中国规则

  中国规则的终局判定方法是“子空皆地法”。顾名思义,就是“我的活子,和我围的空,最后都算是我的地盘。”

  首先需要明白一点的是,中国规则终局判定胜负时是没有“目”的概念的。我们下棋时判断形势所说的“黑方x目,白方y目”,是一种简化的判断方式,因为黑白双方的手数相同或者黑多1步,所以当判断形势的时候没有必要把活子也算进去,双方各自减掉各自的棋子,最后就留下“子空皆地”中的“地”。有的同学至今还没有明白为什么形势判断的时候对方的死子要被点两次,其本质是对方的死子是不能被算作“子空皆地”中的“子”中的,从对方领地中减掉等效于加到本方领地中。

  分先棋中,为了平衡黑白胜率,2002年中国围棋协会将规则中的贴子(注意这里用的词语是“贴子”而并非“贴目”)从黑贴2又3/4子调整到黑贴3又3/4子(我们俗称的“7目半”也只是一个等效的概念,是为了方便计算,实际上数子的时候没有“目”的概念)。也就是说,将棋盘上361个交叉点一分为二是180.5个交叉点,那么黑棋需要180.5+3.75=184.25个交叉点才能获胜,同理白方需要180.5-3.75=176.75个交叉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当黑棋数子结果为185子的时候,结果为“黑胜3/4子(即0.75子)”。需要说明的是,当棋盘上出现一个有眼双活时,最后的公气算作每方半子,所以当黑棋数出184子加上这半子的时候,实际结果是184.5子,超出了184.25子的“获胜线”,所以最终结果是“黑胜1/4子”。

  不贴子的让子棋,由于黑方在棋局开始前已经放置了n个棋子,这n个棋子起到了相应的价值,但其本身所占的交叉点的价值需要黑白对分,所以需要将这n个棋子的一半还给白方,俗称“还子”。以让6子为例,数子后需要给白方加上3子。如果白方最后数出178子,则最终结果为181子,白胜181-180.5=0.5即半子。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规则的让子棋,如果所让棋子数n为偶数的时候,即便双方所围目数相同,也是不可能存在和棋的(存在双活除外)。而我们有时候下指导棋时出现和棋,要么是使用的日本规则,要么是将两种规则混淆或是不经意间将二者进行了等价或换算。这一点,在我们熟悉日本规则后会有更好的理解。

  2、日本规则

  日本规则的终局判定方法是“数目法”。其意义是,只有围出的领地算作最后的领地,用来围出领地的棋子不算领地,而被提掉的棋子和最后的死子,都需要回填到本方领地中,最后目数多的一方获胜。这也是为什么提掉的棋子需要放在本方棋盒的棋盖里,因为终局判断胜负的时候,每1颗死子都要“消耗掉”对方领地中的.1个交叉点。

  弈城围棋上使用的就是日本规则,但由于都是电脑自动点目,同学们对日本规则的数目方法还是不太熟悉,这里在小棋盘上举一个例子。

  分先棋中,目前日韩采用的贴目规则是黑贴6目半,即黑棋如果盘面比白棋领先7目,则黑胜半目。

  日本规则终局“整地”后,棋子都会被排得方方正正,以便计算目数。

  日本规则的让子棋则更加直观,由于活子和单官都被视作“没有价值的棋子”,所以终局时只需比较双方领地目数即可。

  另外,以前的日本规则是不需要收单官的,曾经因为收单官的问题也闹出过一些风波,我们将在后文中详细介绍。

  3、应氏规则

  应氏规则为中国台湾应氏集团前董事长应昌期先生所创,也遵循“子空皆地”的原则。判定胜负时每个交叉点都被称为“点”,分先棋中黑方贴8点,价值等同于中国规则中的“3又3/4子”。

  同时,应氏规则遵循“提证死活”原则,通俗一点说就是“用能不能提掉来判断棋的死活,最后能提掉的棋就是死的,最后提不掉的棋就是活的”。所以,在应氏规则中棋手可以选择“自填满”,这样一来,“涨牯牛”的棋形是可以被当做一枚劫材来使用的(如图)。

  应氏规则中的涨牯牛:实战中白方可根据需要寻找A位劫材,然后角上3子一同被自动提掉后此步招法完成;黑方如果需做活角部,则需要在A位补棋。

  应氏规则中,棋手采用应氏棋具,黑白双方皆180枚棋子。终局时,双方提子和死子归还到棋盒中,然后白方在黑方领地中填上4颗棋子,表示“贴8点”(1颗棋子可解析为占对手领地1点加少占己方领地1点,共2点,故4颗棋子共8点),若有延时罚点则根据情况(关于罚点的具体解释参考后文),若黑方罚2点,则白方再将1颗棋子放入黑方领地。关于应氏填满计点规则,下面将给出详细例子。

  本局取材于第七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决赛五番胜负第四局,由中国棋手范廷钰三段(时)执黑对韩国棋手朴廷桓九段,图1为终局画面。

  清除死子后,白方在黑方领地中填4颗棋子代表“黑贴8点”;本局中黑方延时1次,罚2点,白方需往黑方领地中填1子,白方延时2次,罚4点,黑方需要在白方领地中填2子。

  贴点和罚点确认完毕后,双方各自将棋盒中的180颗棋子先往本方领地填,如果领地用完而棋子没有填完,则填入对方领地,如图3右上角标记所示。最后黑方空出3个交叉点,白方剩余2子无处可填,所以黑方以3+2=5点优势获胜。通俗地说,当360颗棋子按照规则填入棋盘后,最后空出来的那1点位于哪一方领地,则哪一方获胜。

  目前采用应氏规则的比赛有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陈毅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应氏杯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应氏杯中国大学生围棋锦标赛等。

  二、用时规则

  1、包干制

  业余比赛中普遍采用的是包干制的用时规则,即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则立即判负。特别指出的是,中国规则中,通常最后的单官也需要在本方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也会被判超时。

  2、读秒制

  即便比赛中不会使用这个规则,但同学们对读秒也应当熟悉,目前网络上的对局都是采用读秒制。绝大多数职业比赛都是采用读秒制的用时规则,这里简单介绍下两种常见的读秒方式。

  第一种读秒制就是大家在网络上常用的读秒方式,超过基本时限后进入读秒,每超过读秒时限则用掉一次保留时间,如果在最后一次保留时间时限内还未落子即超时。中国职业棋战中最多采用的是60秒的读秒,如一些世界大赛采用的是每方3小时基本时限+5次60秒读秒,中国围棋甲级联赛非快棋台次采用的是每方2小时40分钟基本时限+5次60秒读秒。韩国近年来为了加快比赛节奏并增强比赛观赏性,规定时限越来越短,以40秒读秒为主。即便如此,日本依旧保持着优良传统,三大头衔战的决定战还是采用每方8小时,10次60秒读秒的两日制比赛制度;临近第一天比赛结束前,裁判会宣布下一手为“封手”,即将落子的棋手须将下一手写在棋谱上,放入信封,打好封条,第二天续弈时再公布此手棋着点,这样做可以避免某一方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根据对手的招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第二种读秒制是电视快棋赛中常用的读秒方式,本赛季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快棋台次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即30秒1步,10次60秒保留。这种规则乍一看可能无法理解,怎么又有30秒,又有60秒?这里我们需要详细解释一下:每步棋需要在30秒内完成,如果30秒内没有落子,则使用一次60秒的延时,即便这60秒延时没有被充分利用(如只用了5秒),则剩下的时间也不会再下一步棋时补偿,而是开始下一次的30秒倒计时;当10次60秒延时机会全部用完,则之后每步棋必须在30秒内完成,否则超时判负。

  3、应氏规则(延时罚点制)

  应氏规则在用时上的一大原则是“时间就是目”,当对局者用时超过基本时限后,允许延时,但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基本方法是,每次延时将被罚掉2点(等价于中国规则中的1子,日本规则中的2目),换取基本时限的1/6。

  第一届至第七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用时规则是每方基本时限是3小时30分钟,超出基本时限后,棋手可罚掉2点换取35分钟的延时,最多可罚3次共计6点,共换取1小时45分钟的延时,所以每方最多可使用5小时15分钟,超出这个时限则判负。从第八届比赛开始用时规则略有调整,每方基本时限3小时,之后每罚2点换取20分钟延时,最多可罚2次共计4点,超过3小时40分钟后判负。

  到今年为止已经举办了25届的应氏杯中国大学生围棋锦标赛采用的是“迷你型”延时罚点制,每方基本时限1小时12分钟,之后每罚2点换取12分钟延时,最多可罚3次共计6点。而更加以交流为重的应氏杯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采用的是“袖珍型”延时罚点制,每方基本时限1小时,之后可罚2点换取10分钟延时,但只能罚1次共计2点,超过70分钟后立即判负。

  应氏规则及其延时罚点制已在大学生比赛中被广泛采纳。

  4、定时限步制

  这种用时制度在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中比较普遍,围棋比赛中在亚洲极为少见,而在欧洲各国的围棋比赛上被普遍使用。定时限步制也是读秒制的一种演变,比较常见的有每方60分钟基本时限后进入第一轮定时限步,5分钟时限内须完成20步着手(读秒一方须下完20颗棋子),20步完成后进入下一轮定时限步,5分钟之内须完成30步着手,之后为以5分钟40步的时限循环下去,直至终局。

;

围棋规则是怎样的

围棋的基本规则规定:对局者一方执黑子先行(让子棋除外),另一方执白子,双方轮流交替下一子到棋盘的交叉点上(已有棋子的交叉点不能下子,禁着点不能下子),棋子下定后不允许再挪动位置。这一点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双方行棋的过程中,运用吃子、打劫、作活、围地等技术直至终局,所谓终局就是棋盘上每一个交叉点的归属均已完全确定下来。
围棋对局中正确的拿子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夹住棋子,准确地将棋子轻轻放在棋盘的交叉点上,业余棋手当中,有些人习惯于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棋子,这种姿势很不正确,不能登大雅之堂。
棋至终局后,怎样计算胜负呢?怎样判定谁输谁赢呢?简单地说围棋中的胜负可以概括为:谁围的地域大谁就是胜者;反之,就是败者。
围棋盘上共有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一盘棋的胜负就是由对局双方所占据的交叉点的多少所决定的。更精确地说就是由双方活棋所占据的地域的大小来决定的。一个交叉点为一子,每方以一百八十又二分之一子为归本数,超过此数者为胜,不足此数者为负。
在围棋对局中,棋子在棋盘上是依赖“气”来生存的,若想学会如何吃子就必须先了解“气”。“气”是围棋基本术语之一,是指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
在对棋子的“气”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就可以学习如何“吃子”了。
“吃子”作为围棋术语,也可称“提子”。在实战对局中,一方将另一方的一个或多个棋子紧紧包围,使其所有的气数被全部堵住(即其所有紧紧相邻的交叉点全部被占有),随后将无气的棋子从棋盘上拿掉,就叫“吃子”。
没有“气”的棋子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允许在棋盘上存在,一旦棋盘上的棋子处于无气状态,即可提掉。
一、气:围棋术语之一。是指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
二、吃子:围棋术语之一。
也可称“提子”在实战对局中,一方将另一方的一个或多个棋子紧紧包围,使其所有的气数全部被占有,随后将无气的棋子从棋盘上拿掉,叫“吃子”。
棋子只有在无气的情况下才可以被提掉。
三、“打”,当对局一方下子后把对方一子或者若干棋子包围成仅剩一口“气”的状态,如对方置之不理,再下一着即可将被围的棋子提取,这着棋称为“打”。
“打”与“吃”有本质的区别,“打”行在“吃”的前面,是吃掉对方棋子的先行步骤,“打”使对方棋子仅剩一口气,“吃”使对方棋子气数变为零,并随即提去
围棋的规则规定有些地方是不能下子的,围棋术语也叫“禁着点”。那么,什么地方不让“下子”呢?由于各种规则的不同,这个问题较为复杂,而且还关系到劫材问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作为初学者只要明白什么地方不应该下子便可以了。
凡是要下的棋子,周围没有气,又不能吃掉对方子的地方,都叫“禁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下在此处不产生任何意义,却反而吃亏的地方,都叫“禁着点”。
我们知道,棋子的“气”是棋子在棋盘上赖以生存的条件,一个子只要有气,就可以不被提去。一块棋假若有两个“眼”就能够永远在棋盘中生存、发展,属于这块棋的所有棋子都将作为“活子”对待。所以说,围棋艺术暗示着“生与死”的搏杀。
什么是“眼”呢?“眼”是围棋术语之一,也称“真眼”“整眼”,是指由多个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空交叉点。
由多个棋子连接组合在一起的一块棋,假若有了两个眼,就可称作“活棋”,“活棋”是永远不可能被提掉的棋。
还有些时候,一块棋的“眼”很大,只要在“大眼”中某一处放一子即可使棋变成两个眼,即使置之不理,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在活棋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叫“双活”也称“共活”、“公活”,双方互围的棋子均无两个眼,形成彼此不能杀死对方的局面,双方都算活棋,称为“双活”。
在围棋中,棋盘上的棋子有活棋和死棋之分,前一课讲了活棋,现在我们讲一讲死棋。
所谓死棋就是在对局过程中的一方的一块棋被对方的棋子包围住,被围的棋没有两个眼以供作活,也就是说,棋盘上任何一块棋到最后迟早总是要被对方提掉或终局时拿掉的棋子,称这为死棋
在对局中出现死棋可以将其提掉,也可以不提,而到了终局后再把死棋从棋盘上拿掉,以计算胜负。棋盘上的死棋是先提掉还是待终局时拿掉要视情况而定。如不提掉对方被围的棋子便威胁到已方的生存或使对方被围的棋逃脱,则应提掉对方的死棋,反之,等终局时拿掉就可以
围棋术语有
长 关 冲 跳 尖
飞 镇 挂 夹 断
跨 空 虎 刺 托
退 碰 压 爬 接
顶 并 扳 挡 双
挤 立 拆 逼 封
点 凌霜剑 2008-07-23 21:40 检举

围棋的规则是什么

围棋的规则是:

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因为黑方先走占了便宜,所以人为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子。

另外,要想在围棋对局中成功地完成“吃子”,发动进攻作战的一方,就必须掌握一些在局部战斗中“吃子”的基本技巧。

例如抱吃,是把对方的棋子往自己棋子多的地方赶,像怀抱一样把对方的子圈起来;门吃,是找到对方的断点,像门一样把对方的棋关在里面;征子,是从两边连续打吃,使对方只剩一口气,直到最后把对方都吃掉;此外还有双吃、枷吃、扑吃等技巧。

围棋的部分术语:

1、尖:在己方原有棋子的斜上或斜下一路处行棋称为“尖”。由于尖的步调较小,人们也习惯地称它为“小尖”。

2、长:“长”是指紧靠着自己在棋盘上已有棋子继续向前延伸行棋。“长”一般用于与对方接触交战的时候,便于将己方的子连成一片,更好地攻击对方。

3、立:“立”与“长”有着微妙的差别,“立”主要指向紧靠着自己原有的棋盘上的棋子方向向下或向边线方向的行棋。

围棋规则有哪些

  围棋,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最考棋力的是盲棋,誉为“棋类之首”。那么,围棋的规则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围棋的规则,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 棋盘

  棋盘由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形成361个交叉点,简称为“点”。

  棋盘整体形状以及每个格子纵、横向相比,横向稍短,通常为每格2.4厘米×2.3厘米。

  在棋盘上标有九个小圆点,称作“星”。中央的星又称“天元”。

  2、棋子

  棋子分黑白两色,形状为扁圆形体。

  棋子的数量应能保证顺利终局。正式比赛以黑181、白180子为宜。

  第2条围棋的下法

  1、 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

  2、 空枰开局。

  3、 黑先白后,交替着一子于棋盘的点上。

  4、 棋子下定后,不再向其他点移动。

  5、 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第3条棋子的气

  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

  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这些棋子就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此处的气便不存在。棋子如失去所有的气,就不能在棋盘上存在。

  第4条提子

  把无气之子清理出棋盘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种:

  1、 下子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2、 下子后,双方棋子都呈无气状态,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之子。

  第5条禁着点

  棋盘上的任何一点,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

  第6条禁止全局同形

  着子后不得使对方重复面临曾出现过的局面。

  第7条终局

  1、 棋局下到双方一致确认着子完毕时,为终局。

  2、 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时,为终局。

  3、 双方连续使用虚着,为终局。

  第8条活棋与死棋

  1、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

  2、 终局时,经双方确认,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

  第9条计算胜负

  着子完毕的棋局,采用数子法计算胜负。将双方死子清理出盘外后,对任意一方的活棋和活棋围住的点以子为单位进行计数。

  双方活棋之间的空点各得一半。

  棋盘总点数的一半180.5点为归本数。一方总得点数超过此数为胜,等于此数为和,小于此数为负。

  采用贴子方式的围棋竞赛,另行制定胜负标准(在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上围棋比赛采用的是《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