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敲棋子落灯花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11小题 约 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_灯花_棋子_诗人

本文目录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11小题 约 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
  • 古诗词阅读 约客
  • 闲敲棋子落灯花全诗
  • 读《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品味“敲”“落”两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后面题: 水仙子·夜雨徐再思①一声梧叶一声
  • 闲敲棋子落灯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思而优2016语文答案46页名著阅读
  •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约客 阅读答案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暮春即事(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11小题 约 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

10.C
11.
诗歌塑造了一位“约客”客人不至,无事可做,只能在摇曳灯下闲敲棋子。貌似闲逸,实则内心寂寞,心情烦躁不安的主人公形象。 

古诗词阅读 约客

1.[寂静 诗人内心的焦躁 2.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3.C 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满意请采纳

闲敲棋子落灯花全诗

约客
赵师秀 〔宋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
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
  “黄梅时节家家雨。”作品开篇首先点明了时令,“黄梅时节”,也就是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接着用“家家雨”三个字写出了“黄梅时节”的特别之处,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画,每一家每一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这句中,诗人以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聋的蛙鸣,反衬出了一种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静的美。蛙声愈是此起彼伏,愈是震耳欲聋,就越突出了夏夜的寂静,这就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以动写静。
  “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闲敲棋子落灯花”是全诗的诗眼,使诗歌陡然生辉。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诗人独自静静地敲着棋子,看着满桌的灯花,友人久等不至,虽然使他不耐烦,但诗人的心绪却于这一刹那脱离了等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寻到了独得之乐。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读《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品味“敲”“落”两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约不来过夜半”就是这种情和景的契合。作为由景到情的过渡,此句虽是叙写友人失约,但是,诗中却寓含了诗人几多的期盼与焦虑、几多的失望与遗憾。 “闲敲棋子落灯花”,一“敲”字用得更为精妙,再用一“闲”字加以修饰,这一细节更是让人们十分真切地读出了诗人内心几多的无聊与无奈、几多的烦躁与不安、几多的茫然与失落、几多的孤寂与闷倦。透过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茫茫雨夜中,寂寞小屋内,摇曳的灯光下,形单影只的诗人枯坐桌前,无聊地把玩棋子而又茫然无奈的情景。一个重情重义而又孤寂惆怅者的形象便凸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实中有虚,写友人失约薄情,诗人守信重义,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对友人的淡淡的责备,只是由于有前两句清新恬静、和谐美妙的乡村之景的渲染,才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又是那么的坦然和平静,对友人的责备又是那么的轻描淡写。
“闲敲棋子落灯花”,是写人物的举动,更是抒写人物的心情。“闲敲棋子”这一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时寂寞、无聊的心情。尤其是此中著一“闲”字,顿使境界全出。唯其“闲”,此人物才能细察并绘出“黄梅时节”这撩人愁绪之景;唯其“闲”,此人物方可独坐敲棋,聊以自遣。这句诗在“闲敲棋子”后继之以“落灯花”3字,用来照应“过夜半”,进一步衬托人物的心情,也恰到好处。能被下意识的“敲棋”动作所轻易震落的灯花,自然是因灯芯久燃所结成的,这就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闲敲棋子震落灯花这个艺术细节,使全诗更为蕴藉含蓄,有无穷的韵味……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后面题: 水仙子·夜雨徐再思①一声梧叶一声

【小题1】B
【小题2】C
E
【小题3】内容不同:①时令不同:赵诗写的是黄梅时节,而本曲是秋夜;
②地点不同:赵诗写的是在自己家里,而本曲写的则是客居驿馆。
③情境不同:赵诗写约客未至,而本曲则写诗人客居孤馆,举目无亲,只能和自己下棋来消磨时光。(3分)
情感不同:赵诗---诗人内心稍有着急、失落,但不乏闲逸之感(1分);本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及因不得志而备受冷落的伤感(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中,明显是对原诗句理解的错误。三更归梦三更后,应该是写诗人归家的好梦似是被风雨声惊醒,于是便再也睡不着,万千思绪都到心头。而不是诗人在半夜回到家。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从理解诗句的角度去看,C项中写故乡的人在思念他这流浪千里的人。E项是深夜里想在家中坐,难道这不应该说这是远行人吗?所以这两项是符合答案的选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为诗歌综合考查试题,涉及诗歌情感和手法。比较不同,先看内容上的赵诗写黄梅时节家家雨,是写黄梅时节,而本诗写一声梧叶一声秋,是写秋季。表达地点,赵诗写自己家中等朋友到来,而本诗写客居他乡。情境是赵诗写约客不到,而本诗写客居孤馆时行为。情感上看,赵诗写的是闲适之情,而本诗写的是旅居他乡的愁苦、伤感、落寞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闲敲棋子落灯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敲”字写出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诗人百无聊奈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躁(或失落、无奈)的心境。

思而优2016语文答案46页名著阅读

思而优教育·语文信息卷 1.(1)闲敲棋子落灯花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4)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5)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2.窒息 挑衅 销声匿迹 人迹罕至 3.B(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罪行)。(错因:缺少宾语) 4.略 5.(1)传统报刊阅读率逐年下降,数字媒介阅读率增长迅猛(逐年上升),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1分)。因为传统报刊阅读不如数字媒介阅读方便、快捷,而且数字媒介阅读获得了很多青少年的青睐(1分)。 (2)碎片化阅读导致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习惯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答到其中两点即可给2分) 6.C (停止。A感激/领会;B祸患/担心;D从前/家乡) 7.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了,丰厚的俸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8.见利忘义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9.B (是比喻不是拟人,也并不是开门见山而是设喻生动引出中心论点) 10.D(没有正反两个角度) 11.首先提出“拥有青春的人更应该视自己为一颗等待完美切出的钻石”的观点;接着将木头、璞玉和钻石进行对比(对比论证),突出“拥有青春的人”所应具有的人生态度;然后提出“即便我们永远做不了一颗钻石,也并不妨碍我们将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成一颗钻石”的观点,最后列举桂纶镁不断挑战自我,终于让她的事业呈现出不同的切面,赢得了特立独行不同质的赞誉的事例进行事实论证。(共4层,答错一层扣1分,扣完为止) 12.(4分) 示例:“不会被战胜”指潜力是无限的,要勇于挖掘自己(1分),如钻石的多面如桂纶镁电影里演的多个角色(1分);“屡屡战胜而被战胜”,指不断挑战自我,发现新的自我又战胜旧我,从而走向成功(1分),如桂纶镁演完一个角色又挑战下一个角色(1分)。 13.(3分)A(不是伏笔,是铺垫) 14.(4分)一切的困厄苦痛包括:祖父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我姐姐的孩子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我弟弟婚姻破裂,母亲为他操心;母亲也多病,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一点1分) 15. (4分) (1)文章第⑧段的“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与第②段中的“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突出中心。(2)“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与“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突出中心。(3)“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与“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照应,使情节完整,
结构严谨,突出中心。(回答两处得满分) 16.(4分)含义:指母亲因为年老体衰,对子女的照顾越来越力不从心,也指母亲对子女付出一生的无私的爱。(2分,意思同即可)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与文章结尾呼应(1分);赞颂母亲的伟大,流露出作者感激,崇敬之情,突出中心。 (1分) 17.两大危机:一是国内党争激烈,一是国外强敌入侵的危险(或者一是低跟党和高跟党勾心斗角,二是受到不来夫斯库帝国入侵的战争威胁);文段曲折地讽刺和揭露了英国两个政党争斗不休和与法国之间连年征战的社会现实。 18.飞岛国。(1分,此答案错,后面答案以错误论处) 在飞岛国里,格列佛在游历中发现了国王勒皮他采用残忍手段来统治自己领土和属国;参观了拉格多科学院,看到科学家们进行很多荒唐可笑的科学研究,比如在黄瓜里提取阳光;离开拉格多科学院,去了巫人岛,看到那里的长官懂得召唤鬼魂,他还会见了已故的历史名人;后来他还游历了拉格奈格王国,遇到长生不老的人,还与死去的鬼魂对话。(3分)(能写到其中两个情节即可,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扣分) 附加题(10分) 1.(2分)(1)正、刚才 (2)点蜡烛照(每词1分) 2.(3分)(童子)把袋子翻出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3.(2分)童子惊:老鼠的突然死亡;苏子叹:人可以降服万物却被老鼠欺骗。 4.(3分)通过写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狡猾逃脱的日常小事,来说明人须集中精神,发挥智力,方能役万物,否则猝不及防,会被狡猾的动物欺骗的道理。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来。(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空空的一无所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以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最终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2分)

  A、祈祷(qí) 亢奋(kàng) 鲜为人知(xiān)

  B、花圃(fǔ) 脑髓(suǐ) 回环曲折(qū)

  C、哺育(bǔ) 遒劲(qiú) 潜心贯注(qián)

  D、阴霾(mái)归省(shěng)叱咤风云(chì)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2分)

  A、逞能 仰幕 相德益彰 石破天惊

  B、无垠 巴望 家喻户晓 迫不急待

  C、怪诞 静穆 永往直前 知足安命

  D、冗杂 惬意 语无伦次 义愤填膺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有错误的是( ) (2分)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罕:稀少。

  B、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谷:穷尽,指困境。

  C、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 觑:看。

  D、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虞:料想;猜度。

  4、不是句中加点词语近义词的是( ) (2分)

  A、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 同窗:同学

  B、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踌躇:彷徨

  C、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娴熟:熟练

  D、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让它们无需互相妒忌。妒忌:嫉妒

  5、作品、作家、国籍完全正确的是( ) (2分)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美国 B、《最后一课》―莫泊桑―法国

  C、《观舞记》―林海音―中国  D、《社戏》―鲁 迅―中国

  6、默写。(10分)

  ⑴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分)

  ⑵为了突出“口技者”表演失火、救火场面的精湛技艺,原文从侧面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口技》)(2分)

  ⑶未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为邓林。(《夸父逐日》)(2分)

  ⑷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2分)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2分)

  7、仿写:(2分)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且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我喜欢斑羚,因为在种群面临灭绝的时刻,它们能够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生命为下一代开辟生存的道路;我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共9分)

  ⑴在你阅读过的下列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任选一个角度简略说说理由。(60字以内,4分)

  《童年》《鲁滨孙漂流记》

  ⑵请你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介绍你所知道的当地节日风俗习惯。(不超过150字)(5分)

   二、阅读与理解(共4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伤仲永》,完成9~12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在横线上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共4分,各1分)

  (1)世隶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___________________

  (3)称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______ (4)受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借旁近与之 夸父与日逐走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C、又七年,还自扬州 屠自后断其股

  D、于舅家见之 但当涉猪,见往事耳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4分,各2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方仲永作诗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充分说明了___________。(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阅读《珍珠鸟》,完成13~16题。(共14分)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苗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3、“我”做了哪些事使珍珠鸟与“我”“一点点熟悉了”?(4分)

  答:

  14、画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5、文中用了一系列动词描写胆子大了的“小家伙”“落在我的书桌上”的动作。请依次写下来(重复的不必写),并说说作者这样写,表现出珍珠鸟怎样的特点?(4分)

  动词有:

  特点是:

  16、从全文看,开头的“真好!”实际上是针对什么说的?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句话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好!

  阅读《门边有个位置》,完成17~20题。(共12分)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④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⑤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⑥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⑦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⑧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⑨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选自《北京晚报》2007.4.23,作者查一路,有改动)

  17、从全文看,题目中的“位置”既指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2分)

  18、引用原文语句来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19、为什么要写老人的话?(2分)

  答:

  20、读罢全文,你有怎样的感受?作为文中“儿子”的同龄人,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些什么?(共80字左右)(5分)

  答:

   三、作文(共50分)

  在你的心中,有些东西总会让你难忘,或是让你珍惜、让你深思、让你感动。这是为什么呢?请你选择一个角度,把在你心中留下印记的人、景或事件生动具体地描述下来。

  要求:

  1、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注意书写工整、清楚、准确。

   答案

  1、C

  2、D

  3、D

  4、B

  5、D

  6、答案:(1)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道渴而死 弃其杖 (4)闲敲棋子落灯花 (5)凭君传语报平安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里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不倒扣。

  7、答案示例:我喜欢华南虎,因为在被困于铁笼内时,它仰天长啸,表达出不羁的灵魂。评分标准:本题共2分。动物名称占1分,喜欢其理由占1分。(“理由”必须符合本段文字的内涵——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且带给人类深刻的启迪)

  8、(1)答案示例:鲁滨孙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理想,他的百折不挠、意志坚强的性格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评分标准:本题共3分。小说人物名称占1分,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任意一个角度说理由占2分。(“理由”部分;角度明确而单一、字数符合要求各1分) (2)略

  9、答案:(1)属于(2)通“攀”,牵,引(3)相当(4)承受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每小题1分。

  10、答案:C 评分标准:本题2分。

  11、答案:(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每小题各2分。(1)句意正确占1分,“就”、“文理”的翻译各占0.5分。(2)句意正确占1分,省略的主语、“卒”各占0.5分。

  12、答案:(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泯然众人(矣) 后天受教育的重要(或:后天教育对一个讲人是否成材是至关重要的。再或:后天教育对成材的重要性) 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空1分。

  13、答案要点:①用吊兰盖鸟笼 ②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一个要点2分。

  14、答案:①描写了珍珠雏鸟体形的可爱。 ②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15、答案:动词有:挨近 蹦 俯下 喝 偏 瞧 跑到 跳动 啄 特点是:娇憨可爱(或;顽皮可爱、淘气可爱) 评分标准:本题4分。“动词”占2分,其中依次填写动词1分,够七个动词给1分(即:少两个以内不扣分;少三个以上扣1分);“特点”占2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或:人与动物间的信赖创造出了和谐) 评分标准:本题2分。围绕“信赖”占1分,填写出的句子与“真好”连贯占1分。

  17、饮水机在门口摆放的位置 一个人内心里装着别人的地方 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空1分。

  18、答案示例:①“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②这句话写出“我”怕儿子说话太随便伤害了送水工、想用不引人注意的方式提醒儿子的心理,③表明“我”是一个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人。 评分标准:本题3分,引用原文占1分,作分析占1分,由此归纳出“我”的为人占1分。

  19、①交代了故事的结局;②从侧面衬托出“我”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③点明了中心:你心里有别人的位置,别人也会把你放在心上。 评分标准:本题2分,答出任意两个要点得2分,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

  20、答案示例: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人应该有一颗体察别人难处的同情心。 作为同龄人,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做事情,不能再用苛刻的语言伤人心了! 评分标准:本题4分。“感受”占2分,对“儿子”说的话占1分,字数符合要求占1分。(“感受”只要符合文章的主旨即可;“对儿子说的话”应该是积极方面的)

约客 阅读答案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最后一句赏析: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之“闲”,应当仿佛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诗人也便应是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愿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暮春即事(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


小题1:这首诗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封建时代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到书桌上,杨花轻扬飘入砚池。这是动景,为后面两句小窗读周易的静景作铺垫映衬。这里以静意观动景,以动景达静意,给人一种悠闲喜悦之感。
小题2:不相同。“闲坐小窗”之“闲”是一种悠闲喜悦之情;“闲敲棋子”之“闲”似闲不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躁不安。


小题1:
试题分析:题目对赏析的角度规定得很明确。首先要分清诗中哪是“动”,哪是“静”,再思考其关系:是动静结合,还是以动衬静,或是以静衬动;再想清楚这么写的效果或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首诗主要是写诗人在静心读书,因此,“闲”中有读书之乐,第二首诗主要是写诗人约客不至,因此“闲”中却有等人不至的烦躁或失落,是外闲内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