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翻译(《己亥杂诗》的意思及翻译是什么)_万马齐喑_杂诗_风雷

本文目录

  • 《己亥杂诗》的意思及翻译是什么
  • 《已亥杂诗》的原文及其翻译
  • 己亥杂诗原文 翻译
  • 《己亥杂诗》的翻译
  • 已亥杂诗的古诗翻译
  • 已亥杂诗的怎么翻译

《己亥杂诗》的意思及翻译是什么

己亥杂诗诗意: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共有《己亥杂诗》315首,多咏怀和讽刺之作,写于已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

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已亥杂诗》的原文及其翻译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他说,“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求文学之美,岂不在斯”(《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指出儒学、政事和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下面是我整理的《已亥杂诗》的原文及其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翻译: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作者生平:

书香门第

龚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父龚丽正,字至极,号学路。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母亲段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

年少有成

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仕途不顺

1813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龚自珍应会试落选,28岁的龚自珍会试落选,在京师与魏源一起师事今文学家刘逢禄,研读《公羊春秋》。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龚自珍会试再度落第,以举人挑选为内阁中书。

从1821年(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其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以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1829年(道光九年),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他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

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

1839年(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离京。9月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两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

执教兴学: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三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但1841年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

己亥杂诗原文 翻译

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扩展资料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以及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收录,七年级下册(2017版)还有一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的翻译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已被编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5. 究: 终究,毕竟。
6. 重:重新。 
7.降:降生
译文:  
因为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在拘守一定规格后降下更多的人才。

已亥杂诗的古诗翻译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已亥杂诗的怎么翻译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人材 一作:人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降:降生,降临。▲
创作背景
  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即是其中一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