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一(己亥杂诗 龚自珍其一的意思是)_杂诗_万马齐喑_风雷

本文目录

  • 己亥杂诗 龚自珍其一的意思是
  • 己亥杂诗古诗其一,借什么赞美了什么
  • 己亥杂诗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 己亥杂诗第一首
  • 己亥杂诗 其一,翻译
  • 《己亥杂诗》(其一)译文
  • 己亥杂诗(其一)是什么
  • 已亥杂诗其一古诗的意思全解上

己亥杂诗 龚自珍其一的意思是

译文:我写作是书籍是为了关注自身内心,求得悟解,达到圣贤,无奈诗的语言有如夜间的泉水,难以控制。我已经完成了上百卷诗作,现在南渡过江,定还要写出续集,并且把诗编上年月。

原文:

《己亥杂诗其一》

清代:龚自珍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扩展资料:

“观心”是佛家用语,指关照内心,求得悟解。如果只是“观心”而不著书立说,自然是毫无风险——这在今天也是一样,即使“思想有罪”,不说出来也没事。然而对龚自珍来说,他的灵感、他的思想、他的见解,总是如泉水喷涌而出,无法抑制,这是他的痛苦所在,也是光荣所在。

龚自珍主张变法维新,作诗写文针砭时弊、抨击衰世,因而不断受到打击。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辞官回家,作了一系列诗咏事明志,即为“己亥杂诗”。本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一首。

龚自珍辞官回乡,并没有打算就此沉寂。他的想法在这首诗中表达得很明显:已经写成了白卷文章,如今返乡,还要再出续集。《己亥杂诗》的第一首就有如此气魄,实在是令人神往不已。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315首,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 ,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 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古诗其一,借什么赞美了什么

己亥杂诗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大型组诗,其一的内容是: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

“卮言”,卮言(卮不灌酒就空仰着,灌满酒就倾斜,没有一成不变的常态,如同说话没有主见或定见,后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辞。

著书立说的人比不上眼观鼻、鼻观心的沉默大贤德,因为内心总是无法平静,各种想法层出不穷,无法制止,其实也很无奈——这真是读书人的凡尔赛。
我虽然写了上百卷著作,如今我要南返故乡,还想继续写一点编成续集,一起编排上年号背景这些再出版。

所以龚自珍其实就是借这首其一,说明自己为什么被排挤出京,回老家了,在路上还要创作——因为忍不住啊,正好也想再写些东西,集合成册,作为自己生平的自注。

己亥杂诗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己亥杂诗

  诗人: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解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要是这么大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是像疾风迅雷般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死气沉沉现实社会。第二层,诗人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诗人认为这样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艺术境界。诗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名句。诗人用奇特想象表现了他热烈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风雷”、新生机,一扫笼罩九州沉闷和迟滞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将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将来。

  扩展:

  创作背景

  龚自珍久在京城,冷署闲曹,才高豪迈,遭受时忌,因父亲年逾七旬,又叔父文恭公适任礼部堂上官,例当引避,于是乞养归四月廿三日,辞官南归,离开北京,七月九日抵达杭州家中。后往苏州府昆山县,料理羽埁山馆,以安顿家小。九月十五日,北上迎接已离京的妻小,至河北省固安县迎候。十一月二十二日,携妻何吉云,子橙(昌匏)、陶(念匏),女阿辛等南返,十二月二十六日(1840年1月30日),到达羽球山馆,后一直定居于此。在南来北往的.大半年时间里,作者写下三百一十五首绝句,取名《己亥杂诗》。第二年道光二十年(1840),作者写下《与吴虹生书(十二)》论及这组诗的写作过程和内容,说:“弟去年出都日,忽破诗戒,每作诗一首,以逆旅鸡毛笔书于帐簿纸,投一破簏中,往返九千里,至腊月二十六日抵海西别墅(即羽埁山馆),发簏数之,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中有留别京国之诗,有关津乞食之诗,有忆虹生之诗,有过袁浦纪奇遇之诗。刻无抄胥,然必欲抄一全分寄君读之,则别来十阅月之心迹,乃至一坐卧、一饮食,历历如绘。”吴昌绶《定盦先生年谱》说:“途中杂记行程,兼述旧事得绝句三百十五首,题曰《己亥杂诗》,平生出处、著述、交游,借以考见。”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有《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第一首

己亥杂诗(其一)
龚自珍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说明】作者以大量事实,深刻地指出造成国破民穷的根源在于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者。他们不发展工农业生产,一味残酷压榨农民,使得整个国家经济陷于崩溃。整首诗字里行间充满愤怒的控诉。
【解释】①论--讲究,提倡。盐铁--指制盐冶铁。筹--筹划,治理。河--泛指水利运输。②独倚--单单依靠。东南--东南各省。这句说:单单依靠着东南沿海一带的赋税。使得民不聊生。③这句说:官府本来规定每亩地交三升粮,由于层层盘剥,老百姓得交一斗粮。④屠牛--宰牛。栽禾--种庄稼。这句说:(这样一来,农民破产,纷纷出卖耕牛,)屠牛行业兴旺,怎么不胜过种田呢?

己亥杂诗 其一,翻译

《己亥杂诗》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度重抖擞,不拘一格降知人才。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真希望能帮到你!

《己亥杂诗》(其一)译文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原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

赏析: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己亥杂诗(其一)是什么

《己亥杂诗》(其一)全文是: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

释义:

写作虽然比不上“内心观照”来得高明,无奈诗的语言有如夜间的泉水,难以控制;我已经完成了上百卷诗作,现在南渡过江,定还要写出续集,并且把诗编上年月。

己亥杂诗共315首,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龚自珍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

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扩展资料:

《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

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名篇: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释义:

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释义: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百度百科-己亥杂诗

已亥杂诗其一古诗的意思全解上

《已亥杂诗》应该是《己亥杂诗》,这里的“己亥”指的是清代道光十九年。《己亥杂诗》其一的原文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此诗重点字词的解释是:九州:指中国。生气:活力,生机,生命力。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死气沉沉。喑:哑。究:终究、毕竟。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把此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九州内生机勃勃要靠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振作精神,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这首诗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最突出的一首诗,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作者就眼前赛神会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联系到“天公”、“风雷”进行构思,表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十分压抑,社会一片死寂的“万马齐喑”的现实。这一现实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唤着巨大的变革风雷的到来,期待着生气勃勃的新局面的出现。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坏旧世界,缔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种多样,不应嵌在一个框子里。这首诗的重心,前半提出了“生气”问题,后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

己亥杂诗其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