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使用方法?艾灸的功效与作用_艾灸_穴位_作用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艾灸 艾灸 穴位 作用

本文目录

  • 艾灸的使用方法
  •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 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 艾灸有哪些方法需要注意哪些
  •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及禁忌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 艾灸方法 有哪些艾灸方法
  • 艾灸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作用
  • 艾灸的操作方法 艾灸怎么操作

艾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 是一种 中医 的医疗手法,那它的具 体操 作手法是什么?又有哪些特点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艾条灸的 使用方法 及 注意事项

  艾条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大致可分为 穴位 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

  1、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个穴位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 烧伤 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如 痛经 ,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 血液 循环。

  如 肩周炎 ,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

  如腹部受凉、 腹泻 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祛肾寒。

  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以 养生 补阴。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2)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软后备用。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点燃。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常用家庭温和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艾灸 经验 :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位。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放在受者**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家庭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2.在头面、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哪些人不适合艾灸疗法?

  当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证,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艾灸,比如大醉大怒大惊大喜过劳过饱时禁灸, 皮肤过敏 者、孕妇、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艾灸,有热 性病 、阴虚阳亢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施灸。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现 头晕 、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等症状也就是晕灸时,应立即停止施灸,开窗通风。如遇温度过高有热烫感,应及时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离,以免灼伤。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1、首先,艾灸有温经驱寒的作用,通过燃烧艾条,能够对身体的各个穴位起到刺激,驱赶体内的寒症,起到运行气血的作用,效果十分显著。
2、其次,艾灸能够行气通络,它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不孕症、扭挫伤等作用。
3、再者,艾灸还有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4、艾灸的功效多,效果明显,但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产生不适,因此,在进行艾灸时应该到专用的地方进行指导。
更多关于艾灸的功效与作用,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d533c8161583656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最适合女性养生,是因为在中医 文化 里,男性属阳,女性属阴,女性多有寒证,以及气血不足、经络不畅等症状,如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胃痛,这些都是由于寒凉引起的亚健康问题。而艾草是纯阳植物,点燃艾草在人体特定的部位上施以灸治,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 方法 。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疗法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2、驱寒逐湿,消淤散结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正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推荐阅读:中医艾灸的作用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更多的人体正气,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

  4、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5、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6、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二、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推荐阅读:中医养生 中医艾灸有哪些好处?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有哪些方法需要注意哪些

艾灸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 历史 ,其治疗效果已为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迷。现阶段认为是通过局部刺激、经络调节、免疫调节、药理作用,综合共同发挥整体治疗作用。

我们常用的艾灸法有:

艾卷灸 包括: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我们临床上用灸法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而选择灸法使用的。常见的有瘢痕灸、无瘢痕灸、温灸器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实按灸、新铺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瘢痕灸又名为化脓灸 ,即就是灸至施灸部位形成化脓状态。方法就是将施灸腧穴部位涂上少量的大蒜汁,主要是增减粘附能力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置于腧穴上,点燃艾炷进行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燃尽后除去灰烬后,再继续灸一壮艾炷燃尽为止。此法灸就是火烧灼皮肤,所以会产生剧痛,如果在施灸过程中产生的疼痛难以忍受,可以轻轻在腧穴周围拍打,以缓解疼痛。正常情况下约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伤口,5~6周左右,灸伤部位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形成瘢痕。 此种灸法只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 等慢性疾病。



即就是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至发疱灸。

首先将所有要灸的腧穴部位涂上少量的凡士林。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再放置另一艾炷继续灸。一般应灸部位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宜。因为不能烧伤皮肤,所以称为无瘢痕灸,灸部位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此法适用于虚寒性疾病。

一般可以选择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等,器皿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加盖扣好,即可放置于腧穴或要灸部位,进行熨灸,直接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宜。 此法具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间接灸也叫作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方法就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

选一块新鲜老姜,沿姜的纤维纵向切取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大小可以根据穴位大小和艾炷的大小而定,在姜片的中间用牙签或三角棱针穿刺小孔。后放置于腧穴部位,再将大小相等的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待灸的局部有灼痛感时,微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继续灸,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灸完后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是为了防止皮肤被灼伤,还能更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也可以采用隔姜行化脓灸法,对某些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必须掌握好灸法和辩证法才能运用。



可以运用隔蒜和隔蒜泥两种方法施灸。

是临床上常用的灸法,

方法:取患者仰卧并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的细白盐适量,炒至温热,放置于肚脐中与脐平。如果患者的肚脐凹陷不明显,可以先在脐部周围湿一圈,再放入食盐。如果需要隔其他药物施灸,先填入其他药物的膏或粉末,再放盐。然后放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微有烫热感,即可更换艾炷。为了避免食盐受热后爆裂烫伤皮肤,可以在脐部放上一片薄姜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壮,急性病症可以多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用牙签或针刺无数小孔,放在应该灸的腧穴上,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为止。此法用于治疗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愈者。



这种灸法要非常掌握灸法才能运用自如。此法是运用雷火神针叠加10层纱布放在应该灸2的穴位上。然后将点燃的一端直接按在穴位上,稍留1~2秒钟,提起,吹去灰,再按,重复几次,纱布热了,不需要吹火。此法的功效是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调理各种痛症和寒性疖肿。

新铺灸是有传统的长龙灸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它吸取了隔姜灸。隔药灸的精华。将传统的姜片改成用姜泥,加十余种中药,艾绒中又加中药,共同发挥作用,芳香遍体,活血通经络。疗效非常佳。此种方法可以治疗 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症、背肌筋膜炎、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等症,疗效十分见效。



艾灸,在民间有很多采用,特别是一些 养生 馆推行的艾灸中医 养生 保健。但是当你选择艾灸后你知道会有哪些灸后反应吗?我们一起来聊聊。

1,艾灸后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就好比我们与敌人发生枪战交火一样,加深了仇恨的反应。我们的身体就好像是一个国家,在一个大家庭里有正邪两派之分的存在,大 社会 里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完全把邪气压杀灭绝。那么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间谍已经潜伏在其中很久,间谍不会轻易易举的乖乖被发现被捕被杀掉或被驱逐出境。所以当他掌握了所有信息后就免不了有行动向他的国家把信息输送出去;当被正方发现后想用正确的方法瓦解他的思想交出间谍的信息时,那么间谍就采取顽强抵抗的方式抵抗。这时如果身体的正气不足,而邪气顽强抵抗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正反抵抗的反应出现。当正气十分旺盛时,邪气就抵抗不了正气而慢慢被瓦解了。就是我们常说的运用艾灸,体内慢慢累积了旺盛的抵抗能力后,疾病就会逐渐被赶出来体外。



2,艾灸后出现失眠 如果是初次艾灸后出现失眠的现象,这是一种反应,患者有很疲乏或嗜睡等现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症状减少或是精力充沛,是艾灸后好收到的好效果。

由于艾灸是用火熏灸,如果在施灸过程中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外,在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我们人体有些部位是不能施灸的。如下;



总结:艾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既方便又能有最佳的治疗效果,是人们喜欢接受的一种方法,也是人们直接灸的好方式;当时在你没有掌握好艾灸技术和方法时,最好是不要随便运用,用好了能治病,用不好了反而加重疾病病情。欢迎点评转发帮助更多的人。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那么艾灸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的作用一:通经活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艾灸的作用二:行气活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三:祛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艾灸的作用四: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艾灸的作用五: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

  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艾灸的作用六:防病保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及禁忌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1、艾灸的功效有温经散寒(温煦人体经络,祛除体内寒邪)、升阳举陷(升提机体的阳气,以托举下陷的脏器)以及消瘀散结(消除瘀血散出结块)和拔毒泄热(拔出毒邪而泄热邪)等。作用为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禁忌为极度疲劳、过饥、过饱禁灸等。

2、艾灸功效为温经散寒,升阳举陷,消瘀散结和拔毒泄热。艾灸具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3、凡暴露在外的部位都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和下腹部,还有男女的乳头以及会阴部等不要施灸。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极度疲劳和过饥、过饱以及大汗淋漓等情况都不适宜艾灸。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 方法 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3、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4、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5、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防病保健

  艾灸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

  6、延年益寿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7、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艾灸方法 有哪些艾灸方法

1、艾灸的方法与其使用的材料相关,包括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四种方式。

2、艾灸主要是以艾叶为原材料,使用灸法治疗疾病一种方法使用艾柱的灸法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3、直接灸是指将艾绒碾成细小颗粒状,放在皮肤上直接燃烧。间接灸是隔着某些东西,比如隔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隔蒜灸。艾条灸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类。悬起灸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实按灸的主要是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实按的方法,或者绑在针柄上进行温针灸,以及把艾条放在艾盒内做成温灸器熏灸。

艾灸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作用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艾灸的操作方法 艾灸怎么操作

1、首先我们要知道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个大的类型。直接灸是将艾炷放在人的皮肤上面,点燃以后直接进行艾灸的方法。

2、因为直接灸多数会在皮肤上形成水疱和疤痕,所以直接就又叫做化脓灸或者叫着肤灸。

3、除了直接灸之外,第二个大类型叫做间接灸。间接灸主要分为艾条灸、针上加灸和温灸器灸这三个类型。那么艾条灸最简单,就是采用艾条一端点燃,吹红以后在需要艾灸的穴位上方3-5公分,进行回转动作,艾灸局部的一个过程。

4、针上加灸是在针刺穴位以后,将小段的艾条点燃,插在针灸针的尾部进行艾灸。温灸器灸是将小段艾条点燃以后,放置在专用的艾灸盒内,然后把艾灸盒放在人体穴位上进行艾灸。这种方法通常是用于腹部和背部比较平坦的部位来进行艾灸。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