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的简介(年轻时饱受战火困扰的黄旭华,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_核潜艇_中国_研制

本文目录

  • 年轻时饱受战火困扰的黄旭华,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
  • 被称为“核潜艇之父“的是谁
  • 黄旭华的主要贡献
  • 黄旭华的人生事迹对大学生成长有什么启示
  • 黄旭华的简介 关于黄旭华简介
  • 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对于如今的中国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 黄旭华已将自己所获的奖金几乎全部捐献,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有哪些
  • 对于自己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黄旭华本人是如何评价的

年轻时饱受战火困扰的黄旭华,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

黄旭华是在1924年出生在广东海丰县的,他的家庭是一个乡村医生,他在1938年的时候去了广东揭西的一个中学去上学,后来发生抗日战争以后,本来黄旭华是打算和大哥去广西桂林读书的,但是因为发生战争的原因,结果没有去成,后来终于在1941年夏天的时候,经过两个月的行程,终于在桂林中学入学读书了,而就在桂林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名字从黄少强改成了黄旭华,改这个名字也是有特殊意义的,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旭日荣华,有朝一日可以替国家服务。

1944年的时候黄旭华后来来到了重庆一所大学里面学习,在1945年的时候,黄旭华进入了当时中央大学的航空系,后来又考上了国立的交通大学,1949年的时候黄旭华开始在上海的招商局开始工作,1954年的时候,黄旭华被派去参加当时苏联援助中国建造船只的一些工作,1958年的时候,黄旭华被调到了北京的海军部门,然后去参与一些核潜艇的研究工作,在1961年的时候,黄旭华开始担任副总工程师,1966年的时候,黄旭华就开始进入了研究一线,他和一大批技术人员感到了当时还是一片荒岛的葫芦岛开始一线的研究工作。

1976年的时,1970年的时候经过很长时间的一段研究,黄旭华和和他的团队人员终于主持设计了第1艘核潜艇,正式加入到了海军的序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机点。1983年的时候黄旭华被任命为我国核潜艇的总设计师,而这个就是我们中国的第1代核潜艇。

1988年的时候,我们中国第1代核潜艇的试验已经基本完成了,再加上黄旭华那个时年龄已经比大了,于是他就从一线退了下来,主要担任核潜艇的一些策略上的研究工作。

被称为“核潜艇之父“的是谁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中国核潜艇之父,祖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

扩展资料:

1924年2月24日,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一个乡医之家,名曰“黄绍强”。

1938年,黄绍强和大哥赶往迁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求学。初中肄业于汕头聿怀中学。

1940年夏,战事吃紧,黄绍强已无法坚持在聿怀的学习,意欲追随大哥去广西桂林中学读书,北上梅州,因错过考期前行受阻。

1941年夏初,黄绍强经兴宁、越韶关、奔坪石、掠湘南,经过整整两个月终于在8月初抵达桂林,并顺利通过桂林中学的入学考试,并改名“黄旭华”,取自“旭日荣华”。

1944年,黄旭华几经辗转到了重庆,进入国民政府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

1945年,黄旭华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航空系,接着又以第一名考上国立交通大学。

1949年,黄旭华毕业于交通大学造船系,成为中共预备党员。7月,黄旭华被选派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先后在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海运局)工作。

1952年秋,黄旭华被调往港务局担任团委书记。

1954年,黄旭华被调到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选送参加苏联援助中国的几型舰船的转让制造和仿制工作。

1956年,黄旭华与同事李世英结婚。

1958年,黄旭华调到北京海军,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1961年11月,黄旭华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

1966年,黄旭华和一批技术人员进驻辽宁的荒岛葫芦岛。

1970年,黄旭华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1983年,黄旭华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旭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眼睛又“亮”了

黄旭华的主要贡献

旭华的主要贡献是B:(1)(3)(4)。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故事: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

黄旭华的人生事迹对大学生成长有什么启示

因为祖国的召唤,因为保密的需要,黄旭华隐姓埋名、以身许国三十载,默默奋斗在科研一线,甘当无名英雄。三十年里,父母、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父亲临终前他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这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有太多的启示,大学生到底能不能静下心来做研究不骄不躁这是很重要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黄旭华拥有93岁的高龄依旧坚守着核潜艇的事业,为祖国发展建设发散余热,贡献力量。而且他一直也在学习,正是因为黄老我们的核潜艇事业才能有现在的发展。

我们大学生应该黄旭华把一生奉献给中国核潜艇事业,为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默默奋斗,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赞扬。

我们应该像黄老一样,学会终生学习,而且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做到绝不退缩,继续发扬黄老的精神。

黄旭华的简介 关于黄旭华简介

1、黄旭华,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24年2月24日(一说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祖籍广东省揭阳市(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汉族,客家人。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船研制工作)。1949年加入中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名誉所长等职。

2、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对于如今的中国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他的成就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也为祖国增添了很多科学技术。黄旭华是著名的船舰设计专家,也是核潜艇设计专家,1924年生于广东省海丰县。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过一生的努力和奋斗,给中国带来了无上的荣誉。

一、黄旭华

黄旭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经担任中国船舶重工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他被人们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长期从事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开创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第一代中国核动力潜艇研制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完成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的研制,2014年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二、主要成就

从1970年~1981年,中国陆续实现了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入水,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在这样一个重要成就里,就少不了黄旭华团队的努力。1988年,中国核潜艇水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又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

三、中国的脊梁

黄旭华为祖国做出了很多贡献,却又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祖国和人民都不会忘记他。那个时代,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科研就硬搞科研,他爱岗敬业,以身试验,埋下头去默默钻研。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他的存在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也给了无数后辈正能量。

时代有惊涛骇浪,黄旭华挺起胸膛,带来无声的力量。他就是中国无数优秀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也是中国的脊梁。

黄旭华已将自己所获的奖金几乎全部捐献,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

引言: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优秀的人物都会生会做了很多的贡献,而且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也是值得当代人们既需要学习的,所以这些优秀人物人们一定要好好铭记。

一、黄旭华

黄旭华出生于1926年3月12日,他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黄旭华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他是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同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而且黄旭华将近把自己所有获得的奖金都捐赠出来了,是一位很伟大的人物。

二、黄旭华的主要成就

黄旭华带领了设计人员做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而且也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而且黄旭华团队也解决了65吨大陀螺的问题,为潜艇节省了空间,而且在1988年初的时候,黄旭华亲自下潜水下300m,再下到300m的时候,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的数据,而且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三、黄旭华身上具有什么精神

黄旭华身上具有一种大无畏精神,因为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敢自己下水做实验,并且对待数据也是非常的认真的,所以他的这种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是当代人非常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而且黄旭华还获得了很多优秀奖项,同时也获得了很多优秀奖金,但是黄旭华却把这些奖金都捐赠了出来,他的这种为科研奉献的精神也是值得人们去学习的,因为他不贪财,只为了国家和人民。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有哪些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有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

一、共和国勋章: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授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部分人物简介:

于敏先生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氢弹研制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发挥了理论研究设计开拓者、领军人的关键作用,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发展做出了显著成就。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张富清,24岁时是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的一名突击手,1955年转业后,张富清为建设湖北来凤,足迹踏遍那里的山山水水。这位战斗英雄曾经为了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转业后深藏功名数十年,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共和国勋章   中国科学院-余敏院士生平 百度百科-袁隆平   中国军网-张富清:老兵风骨 英雄本色   百度百科-黄旭华


对于自己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黄旭华本人是如何评价的

他自己的评价是“对国家忠诚,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是中国工程院内首批院士,同时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一生波澜传奇,曾经两次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全国科学大奖。在和潜水艇水下的实验任务重,作为总工程师设计师的他,严格执行上级分配下来的指示,处理了很多重要的技术问题,并获得了总公司和个人的一等功。为了研究核潜艇,结婚不久的黄旭华就和自己的新婚妻子告别,一人独自来到了岛上,后来直接就把家也安在了岛上。为了潜艇上面的设备和电缆,他要一人联络全国所有的科研单位,工程相当复杂。那个时候又没有计算机和高科技设备,他就和他的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算出了上千个数据,1964年在黄旭华的带领下,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功,让我们国家成为了整个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在1988年的时候,核潜艇按照设计的极限在南海做深海潜水实验,黄旭华亲自下水深潜,是世界上核潜艇总工程师亲自下水做实验的第一人。他的举动感动了单位的所有人,甚至国家的领导人也为之震撼,他为中国的核潜艇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一个忠爱祖国和人民的好儿郎。黄旭华的一生一直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科研工作者在我们很难想象的条件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了核潜艇壮丽的诗篇。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党和国家,为振兴祖国的造船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如今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他依然关心着中国的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即使他研究出了核潜艇,黄旭华依然那么平凡而伟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