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谈两岸(江阴市行政区划图)_江阴_亿元_江阴市

本文目录

  • 江阴市行政区划图
  • 洛阳的旅游景点都有哪些
  • 谁知道德化云龙桥的来历

江阴市行政区划图

网页链接

2015江阴地图

江阴市辖澄江街道、南闸街道、云亭街道3个街道;璜土镇、月城镇、青阳镇、徐霞客镇、华士镇、周庄镇、新桥镇、长泾镇、顾山镇、祝塘镇10个镇;临港新区(临港街道)、澄靖园区2个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高新区(城东街道)。

中国·江阴

江阴市

江阴市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核心城区,是江阴市委、市

澄江街道

政府所在地。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50万。2007年4月撤镇建街道,辖6个管理区(50个社区居委会)。2012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5.8亿元,工商业开票销售1015亿元。

云亭街道

云亭街道位于江阴城区东南部,面积40平方公里,街道辖6个村和2个社区,人口4.3万,外来人口4.2万。2013年街道工商开票销售210亿元。四面环山出白云,十里长亭居其中。

南闸街道

南闸街道位于江阴城区西南部,面积4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含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4.8万,外来人口2.5万。2013年街道工商业开票销售139.02亿元。因建水利设施下闸而得名。

江阴街道

江阴中心城区(澄江)(11张)

江阴云亭(3张)

江阴南闸(6张)

璜土镇

璜土镇位于江阴西部边缘,面积6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3万人,外来人口4.08万人,耕地面积1492公顷,辖1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2013年工商开票销售696.9亿元。有万安桥又称黄土桥,因桥名,宋时设黄土急递铺,后改名璜土寓意土美如玉。原石庄镇为沿港交易而立桩供泊靠,始称石桩后改称石庄。

月城镇

月城镇位于江阴市西南部,面积38.54平方公里,人口4.3万,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是久负盛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2全年工商开票销售收入205亿元。南朝为护卫江阴郡治夏城而筑舰浦

城,建月牙形城堡故名。

青阳镇

青阳镇地处江阴市南端,面积67.5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和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7.8万。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工商开票销售收入205亿元。晋道教净明祖师许逊号青旸,于此建寺布道,地因人名青旸后改青阳。原桐岐镇为古芙蓉湖一隅,唐宋间村落名峒錡后改名桐岐。

徐霞客镇

霞客镇位于江阴市南部,面积11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万,常住人口18万,2011年全镇工商开票销售448.8亿元。原马镇是徐霞客的故乡,改名霞客镇,宋庆元间江阴设驿道、建急递铺,以为往返马匹驻歇地,遂成马镇。原峭岐镇宋元时名萧岐,后更名峭岐。原璜塘镇相传有凤栖于慈云寺,遂取金凤乡名,域内有黄溪河时名黄塘后改名璜塘。

华士镇

华士镇位于江阴市东部,是“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所在镇,面积74.58平方公里,其中常住人口9万,外来人口10万,辖27个行政村、2个居委。2013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48.53亿元,工商开票销售987.26亿元。古称花墅后名华墅,宋元间为江南棉花交易集散中心称花市,因集镇位于白龙山砂山南麓,别称龙砂。原陆桥镇曾建陆观舍桥,地因桥名。

周庄镇

周庄镇位于江阴市东部,面积78.9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0万,其中外来人口10万,2013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54.05亿元,工商业开票销售1019.9亿元。明时成市集,曾为周姓庄园遂称现名。原长寿镇古称安阜、永安,宋时名长寿,设巡检司驻此。

新桥镇

新桥镇地处江阴市东南,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工业基地,

面积19.3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其中户籍人口2.4万。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工商业开票销售462亿元。古湖堰塞成原,聚民建村,宋元时称新桥里,明时蔡港河建南新桥,两岸渐成市集,地因桥名。

长泾镇

长泾镇位于江阴市东南,面积54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9.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6万人,外来人口3.7万人,2013年生产总值56亿元,工商开票销售150亿元。长泾古为东舜城域,境内有泾里河及东、西泾河,域因水名“三泾里”,宋元间形成市集,后建置为长泾镇。原河塘镇明代建何宕桥,后易名河塘桥,地因桥名。

顾山镇

顾山镇是江南古镇、红豆故乡,地处江阴市东南部,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4万。2013年完成工商开票销售245亿元。境内一山,俗称三界石,又名龟山、孤山,南梁成市集,山名顾山,地因山名。原北漍镇古为暨阳湖一隅堰塞而成,宋元间形成村落,明中期成市集名北角市,清初易名北漍。

祝塘镇

祝塘镇位于江阴市东南部,面积59.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711人,外来人口54256人,下辖12个村(社区)和1个省批工业集中区、1个无锡市级工业集中区。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68.08亿元。域内水网密布,宋时围塘筑堤成市集,故名筑塘,后易筑为祝。原文林镇古为西舜城域,宋时村落名门村,乡民好学因“文人如林”而得名。

江阴小镇

江阴新桥(8张)

江阴周庄(20张)

江阴长泾(26张)

江阴月城(8张)

江阴华士(3张)

江阴霞客(7张)

江阴青阳(15张)

江阴祝塘(10张)

江阴顾山(10张)

江阴璜土(4张)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江阴综合保税区)

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位于江阴市西部,由原夏港、申港、利港三港组成,东临主城区、北枕长江、西面和南面与常州接壤,面积188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2013年工商开票销售3559亿元,位居江苏省省级开发区第1名。夏港古称夏浦,相传禹迹与所经故名。申港古称申浦,因黄歇开凿申浦河而名。利港原称渔浦,因渔港得利而名。

江阴国家综合保税区位于临港开发区申港境内,面积3.6平方公里,国务院国函〔2016〕21号文件批复设立。 

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

江苏省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是江阴、靖江两市跨市跨江联合投资开发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位于靖江市南部,面积45平方公里。2012年GDP116亿元,财政收入24亿元。

江阴国家高新区

江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为1992年创建的江阴经济开发区。2002年,省委、省政府赋予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审批权和行政级别。2012年6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全区工商开票销售1900亿元,GDP345亿元,财政收入超50亿元。高新区占地53平方公里。江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仅有的两家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高新区之一。  高新区位于城东街道,原山观镇,山观原名三官,因有三官殿而得名,所谓三观即天官、地官、水官。山观西以白屈港与原要塞镇相接,北东南三面蟠龙山、凤凰山、香山、稷山、定山、耙齿山、售山(寿山)众山毗连。

洛阳的旅游景点都有哪些

洛阳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在五年前,我随着父亲来洛阳出差就游玩了这两个景点。给我的感觉就是:忒~庞大了,非常的壮观,简直用言语无法形容。如果你初次来洛阳,我想,这两个景点也一定会惊到你!那就随我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1、龙门石窟

【景点介绍】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是东方雕刻艺术的瑰宝,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是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举世闻名,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有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景区也是5A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文保单位。

【景点位置】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中街13号

【门票】成人票90元/人

【旅游参观路线】

经典路线(适合体力较为充沛的游客):大石门入口---龙门桥---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伊阙桥---擂鼓台三洞---看经寺---礼佛台----香山寺---白园

陪着父母游龙门的游客,陪父母感受卢舍那大佛的魅力:大石门入口---龙门桥---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奉先寺---伊阙桥---礼佛台

【交通路线】

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您可从洛阳火车站乘81路公交车前往,车程约40分钟,打的前往35元左右即可到达龙门石窟

或是乘坐60路公交:从谷水西----龙门石窟;53路公交:从平等街----龙门石窟;

【建议游玩季节】

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的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兼赏牡丹而游龙门石窟是一次不错的旅行,当然,秋天去龙门石窟也是不错的季节,秋高气爽,登高也是一件快事。


2、白马寺

【景点介绍】

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

【景点位置】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洛白路6号

【门票】成人票35元

【交通路线】

市内乘坐56路经过16站, 到达白马寺站(也可乘坐58路)

如果从龙门高铁站——白马寺:乘坐65路,到关林市场下车,换乘58路,终点站下车到白马寺即可

自驾游:导航定位洛阳白马寺即可

谁知道德化云龙桥的来历

云龙桥 在德化县城跨浐溪南北。始建于五代,名通济桥。历虞屡修,先后曾名化龙桥、起龙桥,至清顺治六年(1651)复建始称云龙桥。历为德化县城南北通衢。
云龙桥(通济桥、化龙桥、起龙桥)
  沿革
  清·乾隆十二年《德化县志·卷4·山川志·桥渡·云龙桥》:
  “云龙桥,在宾阳门外龙浔山麓,浐溪下流,邑治之锁钥也。创自五季,名‘通济’,更名‘化龙’。
  宋·熙宁(1068—1077年)中,邑人苏唐卿建于城之东隅。
  庆元己未(庆元 五年,1199年),桥圮,知县事枼益、命僧了性募移今所,未就。
  嘉定(1208—1224年)中,知县事 季端谊 命邑人 林士元 等成之。长三十二丈,广二丈六尺,覆以屋,凡十九间三十三楹,中有亭曰 ‘ 密符 ’ 。邑绅 黄奎 记。岁久,附桥居民阴毁之。
  明·宏治三年(1490年),里人林宗源等重建。……
  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年)冬,桥毁。癸巳(嘉靖十二年,1533年),知县刘晃 、里民郑旺等,监生、临高县丞黄天球同建。……
  万历(1573—1620年)间,知县施汀重修。……
  万历己亥(万历廿七年,1599年)秋,洪水桥坏。庚子(万历廿八年,1600年)冬,知县周佑重建增高,更名‘起龙’。”
  明·宏治三年重建陈迁《记》
  明·宏治三年(1490年),林宗源等重建化龙桥。清·乾隆十二年《德化县志·卷4·山川志·桥渡·云龙桥》收录“ 少口口口陈迁《记》”,文曰:
  “德化邑治之东有化龙桥,五季时已载于清源旧志,则桥之作久矣。历宋至元,尚完固。明初犹然。
  后有坊民附桥而居,惑于术家言,忌其不利于居,常阴毁之,故洪流从而崩坏之,所存者独遗址耳。役大费烦,后人莫有倡兴复之举者,民之病涉者多岁月矣。
  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间,邑之耆民德茂辈,欲为民舍涉而徒,皆有志兴复之,惜乎罔就绪而已。
  至宏治庚戍(宏治三年,1490年)岁,德茂之子曰宗源,欲成父志,以白金数镒为首倡。县典幂刘君谔、教谕陈君恺、泉州卫旗屯怀远将军马凯、福全所武德将军蒋元启,各捐俸以助之。而邑之好义者福塘陈晃、桂林赖荣、致仕知县 留成、照磨林敬、东西团郑祎、下涌郭元旺、坊隅郑旺辈,无虑百余人,皆克广德心,不吝所有以左右之。毛聚尘积,合而为五十余镒。
  乃选有才斡者林崇、林康、郑绍六、林广大、林清、郑明德、周膺、涂山 诸人分理其事。运材于山,浮石于水,及陶、瓦、砖、铁之务,而宗源则始终总其要领也。
  
  余尝闻昔蔡忠惠(蔡襄)守泉,作桥于洛阳江,后世王曜轩 迈题其词壁曰:‘欲知公之忠,须读三谏诗;欲知公之惠,须读万安碑。’王梅溪(王十朋)赋诗亦有‘真是济川三昧手,清源游戏作虹梁’之语。今宗源一布衣,亦能如忠惠之用心。成事如此,焉知后人无有如曜轩、梅溪之咏叹者乎?
  又闻此桥当德化要冲之处,而邑之山川气脉未尝不关系焉。方其完壮时而生齿庶繁,四境鸡犬相闻。。。。。
  是用为记。”
  嘉靖十二年重建郑一鹏《记》
  嘉靖十二年(1533年)刘晃、郑旺、黄天球等重建化龙桥。清·乾隆十二年《德化县志·卷4·山川志·桥渡·云龙桥》收录“莆田司谏郑一鹏《记》”,文曰:
  “德化古志称:‘龙浔有溪,发源于龙浔深处,经县前而之东。有一渚自南来会如丁字,故曰丁溪。’往时惟厉揭焉。
  宏治庚戍岁(宏治三年,1490年),坊隅耆民林宗源、林康、郑旺等,忧民之病涉,募众金筑石轿六间,构亭于上,贲之以彩,名曰‘化龙’。邑人、吉丰司训黄廷魁嘉其绩,征文立石以记之。
  
  
    万历间施汀重修刘文芳《记》略
  
  万历廿八年重建郭维翰记文
  万历廿八年(1600年),知县周佑重建增高化龙桥,更名“起龙”。清·乾隆十二年《 德化县志·卷4·山川志·桥渡·云龙桥》收录“郭维翰《记》”,文曰:
  “吾邑山既环抱,水亦澄莹。其派浐溪,其渚丁溪,至城东汇为巨浸。有桥卧波,偃蹇横截,峙龙浔之足,而联双鱼之轴。北通延津(延平,今南平)、沙(沙县)、尤(尤溪),南走郡城(泉州)、莆阳(莆田)诸孔道,盖邑治之要冲云。
  
  涂廷观诗
  清·乾隆十二年《德化县志·卷4·山川志·桥渡·云龙桥》收录涂廷观诗 ,曰:
  “涂廷观诗:‘苍龙蜒蜿卧城东,万里云程一旦通。驾岸鳌金冲背出,凭空牛铁铸形同。半规磴绕分新月,万顷波洄吸彩虹。珥笔应教题柱客,相将敲韵谱新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