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生紫砂壶底款印章(紫砂壶底部,求高手翻译下图的印章文章是什么)_紫砂壶_印章_紫砂

本文目录

  • 紫砂壶底部,求高手翻译下图的印章文章是什么
  • 如何识别历代紫砂壶的印鉴款识
  • 如何鉴别紫砂壶 紫砂壶底部的印章可信吗
  • 我有一把底款为“曼生记“的紫砂壶,壶身有青花纹饰,向内嵌有一寿星公像,网友帮看一下真假
  • 陈曼生紫砂壶底款有什么特奌
  • 老师非常感谢您!同时有人释疑:说没有 陈曼生制 底款的紫砂壶,照片在我空间里,麻烦你百忙过目
  • 漫生壶特点是在紫砂壶上镌刻什么

紫砂壶底部,求高手翻译下图的印章文章是什么

早期紫砂作为民间工艺,作品上并不留有作者名款,南京出土的嘉靖年间司礼太监吴经墓中的紫砂提梁壶就无名款。
到供春制作树瘿壶时,由於供春是生活在文人圈中的书僮,因而受到文人书画作品上落款的影响,而在树瘿壶把侧的壶身上用尖头工具划下了『供春』两字。 这是紫砂壶上落款的雏形,到了时大彬时代,由於文人的直接介入,开始在壶底镌刻『庚戊冬日时大彬制』这种带甲子年款的欵识。
到了陈鸣远时代,壶底刻款与印章款同时出现,之後渐渐只用印章而不刻欵了。一般是在壶底用姓名全称章,盖内用略小的不带姓的名章。 到乾嘉年间陈曼生参与壶艺之後,壶上的欵识就不仅仅是壶工个人的了,如曼生壶的底部是『曼陀花馆』、『阿曼陀室』这样的陈曼生书斋名,壶把稍下及盖内钤壶工杨彭年名,壶身上镌刻书画装饰又要落上捉刀握笔的书画家名。有个别壶工在子口(内墻)上及内底里留有印记的。此外在壶底部也有定壶人的印记及『大清乾隆年制』的年款章
紫砂壶的款识(紫砂壶印款),是鉴定其年代及制作者姓名的重要佐证,也是文博古玩和拍卖界对壶估价的唯一依据。
历代的制壶高手、名家,对用印钤款都是十分讲究的,他们的款识不仅表现出很高的艺术素养,而且在印章的布局、形式等方面也相当苛求,这是鉴定款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地讲,名家的款识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印章制作十分考究。名家的印章,或本人所制,或请篆刻名家专制,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而伪印章则难以达到这种水平,多呆滞无神。
印章形式使用合理。有的作者在同一壶上使用两方或两方以上不同形式的印章,钤印位置十分讲究,整体上显得和谐统一。
刻写、钤印位置适当。紫砂壶的款识一般位于壶的盖内、底、把梢、腹四个部位。
款识大小适宜。刻款、印章的大小与壶本身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款识的大小与壶的大小相协调,即壶大款识大,壶小款识也相应小;款识大小与款识所处的部位相协调;底部的款识比盖款、把梢款相应大一些,反之则很有可能是伪品。
在熟悉掌握了紫砂壶名家款识之特点后,我们鉴定紫砂壶的款识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1、顾景舟印章
2、蒋蓉印章
3、吕尧臣印章
4、裴石民印章
5、汪寅仙印章
6、王寅春印章
7、徐汉棠印章
8、周桂珍印章
9、朱可心印章
10、自名斋、号印款
图文转载自网络!

如何识别历代紫砂壶的印鉴款识

1.鉴别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图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
2.明代紫砂壶上无图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清代早期壶流里的眼都是一个大眼。几个细密的眼在时代上就晚了。就与民间使用茶叶泡茶有关系。
4.乾隆紫砂壶器表纹饰微微凸起,是将调好的泥浆用笔慢慢堆画出来的。泥浆必需研得与墨一样细腻,然后用毛笔画,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
5.陈鸣远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术上是个了不起的人。
6.紫砂包金漆的东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现的。
7.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
8.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为太平天国时期的。
9.紫砂器制作的原料是埋在岩层下面的泥土,有泥中之泥的说法。紫砂比例的多少决定胎色。
10.20—30年代时顾先生等人在上海做过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
11.南京、扬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壶真品,是出土的,它们的风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壶的气魄大,胎泥粗。
12.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此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
13.看了许多陈曼生刻诗的壶,底款多数篆“阿曼陀室”,没有写过“陈曼生制”,这点应注意。
14.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
15.“宣统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壶,壶柄尾部分别有“大生”“裕林”“迪恩”“东溪”“寿珍”等名款。这些人都是光绪时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关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壶。
16.嘉庆四年款红砂小壶为真品。
17.“松鹤轩”款紫砂壶,为民国时期作品。“松鹤轩”是上海一个铺子的名称。此壶刻字人叫“若水”,号叫姚寿铨。
18.“黄玉麟”款紫砂树根式壶是真品,为晚清同治光绪时的。
19.“阳羡邵友兰制”款带屉诗句紫砂壶,是真品,清道光年的。邵友兰是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
20.“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壶。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是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但壶身文字为后刻。“适园主人”是谁不清楚。
21.“杨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壶。杨彭年是嘉庆、道光时人。此壶为真品,泥色较标准,胎泥及做的工艺,都具有杨彭年制壶的风格。
22.“志远”款阴阳文紫砂扁方壶。清道光真品。壶底有“茶熟香温”款。
23.“国良”紫砂提梁式过。晚清时作品。国良原名为俞国良,1938年殁。死时60多岁。
24.“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壶,邵亮生是晚清人。
25.“笨岩”款紫砂扁壶,是清同治作品。
26.“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清嘉庆作品。
27.“赦记”款紫砂雷纹螭纽壶,作者是邵权衡,清同治时人。他曾孙现在还在宜兴紫砂厂里工作。
28.“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诗壶。“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寿珍,为清同治时生民国二十几年殁。
29.“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清光绪作品。这类壶宜兴烧好后,到烟台去烧黑。
30.“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壶,壶盖里有“宜兴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现到清晚期了。
31.“宣统元年”款米色砂小壶,壶柄有“宝鳞”二字,是宣统时工匠姓宗。
32.王南林是清乾隆时艺人,给宫廷里做过御器。
33.“项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为假品。圣思何时人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
34.“史宝丰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庆、道光时作品。
35.紫砂挂釉器皿从乾隆时开始的。共烧二次,先烧胎,要1000多度。器里挂白釉的东西,挂釉后再烧700多度。
36.清乾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乾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

如何鉴别紫砂壶 紫砂壶底部的印章可信吗

看壶看章实则为极大的误区。以为印章上紫砂壶上最容易造假的部位。

第一个原因,章的造假太容易!刻一副印章最多半天时间,既然要搞假的,肯定手上得有真品,照着原版拓下来一副印章并非难事,反而是将作品形神仿到一样更为困难!

第二个原因,自己造自己的假!自己的印章,但不是自己做的壶,你又不盯着他做,他一口咬定就是本人做的,印章是真的但是壶是假的,怎么办?

如何鉴别紫砂壶

1.看造型和工艺。如明代紫砂壶的总体特征是粗、大、笨,清初从陈鸣远开始,紫砂壶制作崇尚精巧、秀雅之风。康熙时出现彩绘,乾隆时出现描金,嘉庆、道光时,以陈曼生一班文人参与紫砂壶的题诗刻画,是紫砂器的装饰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2.看泥色和配料。紫砂泥以宜兴地区丁蜀镇黄龙山附近出产的陶土最好,一般分为紫泥、绿泥、红泥三种。一般来说,明代砂器泥料较粗,清代较细。晚清至民国一件砂器常有几种色泥出现。

我有一把底款为“曼生记“的紫砂壶,壶身有青花纹饰,向内嵌有一寿星公像,网友帮看一下真假

陈曼生,清代制壶艺人,一般用印“阿曼陀室”,此壶底款不对,做工一般,不像真品。

陈曼生紫砂壶底款有什么特奌

看质感
原矿紫砂,精光内敛,温润似玉、色相沉稳、老气十足。好的泥料使用起来,不出十天半个月便能看出效果。
化工泥壶,无论怎么养都没多大变化,照样是干巴巴的。虽然也能做出所谓的绿豆沙效果,但因为表面的玻璃相 (加入刨花水的原故,亦称石英水)太重,茶水吃不进,把玩的油脂也渗不进去,故这样的壶是养不出来的。

看吸水性
真正的紫砂壶,除朱泥和部分段泥外,大都有较强的吸水性。这也是为什么一直说紫砂壶泡出来茶味道好于其实茶壶的原因。化工泥的壶,大都没有吸水性,水淋在壶身上是直接流下去,而非被壶体吸收的。
简单的办法可以用手摸一下,一般的紫砂壶通常会很快吸掉手汗,但化工壶则大都无法吸收水汗。

闻味道
未使用过的紫砂壶,一般用开水冲下去,大多没什么味道或是只有陶土的味道。化工壶用开水淋,有些会有刺鼻的味道或是特殊的香味,且壶体表面的水渍很难被壶身吸收。

看包浆
紫砂壶,在泡养一段时间后,壶体会产生包浆。化工壶,无论如何泡养,留在上面的最多是茶渍,绝大多数不会有包浆的现象。

看工艺
因为现代制作工艺规范、效率极高,所做出来的壶周周正正、乖巧精道,让很多初学者非常喜欢。手工做的壶,没有同一的模具,只凭艺人心灵手巧,凭积累的经验,胸有成竹的按自己的要求喜好而制作。

因此统一形制、统一规格的壶,都会在身筒的外形、壶口直径以及壶嘴、壶把的安装位置,粗细高低有所不同,不会有完全相同外观、规格的壶泛起。原矿紫砂本来就很少、很贵重,根本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多泥料大规模的机械化、模具化批量出产。

所以,分辨传统工艺还是现代工艺,这也是判定泥料的一个方面。

老师非常感谢您!同时有人释疑:说没有 陈曼生制 底款的紫砂壶,照片在我空间里,麻烦你百忙过目

你的照片我看了﹐既然你是军人﹐不可撒谎呀﹐你不会说这把壶是祖传的吧。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是-把现代仿品﹐理由如下﹕1、壶的造型生硬﹔是照‘曼生井栏壶’造型仿的’。2、壶铭镌刻的字体不对﹔我空间相册里有他的书法﹐你可对照。3、印章款式与格式不对﹔壶底是‘陈曼生制’﹐盖内却是‘彭年’﹔曼生很少亲自造壶﹐如是自己造的决不会加钤任何人的印款﹔陈曼生主要是请杨氏兄妹及邵二泉等名家造壶﹐自刻壶铭。这种壶的底部大都以“阿曼陀室”作款识﹐加盖作壶人的小印于盖内或壶把的根部。3、壶铭刻的几句是臆造的﹐不伦不类﹔试想-位大书家会写出这种文句来吗?4、壶盖顶的图案也是凭空臆想的﹐也是不伦不类的﹐都不知是代表何物或什么意思。任何人在制造一件物品时﹐会添加一些个人的因素下去﹐那是借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恋或是表达个人的情感。5、这把壶通体都是用鞋油作旧的。你可用干净的手掌去抚摸壶身﹐绝对是粘手的﹔壶内也不是茶垢的积聚﹐同样是鞋油的﹔你用鼻子贴近壶口用力一嗅﹐定有股刺鼻的气味直冲鼻腔﹐很不舒服的。
原矿紫砂壶有个特点是透而不漏﹐就是说整把壶就象人的身体有毛细血管从皮肤排出体内的汗一样的透气的﹐因而久长泡茶便可令整把壶变得润泽如玉了﹔壶内的茶山(茶垢)越积越多﹐有的甚至冲沸水进去再倒出时﹐也会显有淡淡的茶香及茶色。你要记住最简单的两点﹕1、原矿紫砂造的新壶﹐在没有冲泡过茶的情况下﹐外表定是亚光的﹔经过抛光打磨显出贼亮的壶决不会是原矿砂制作的。因为任何一位紫砂壶制作者都知道壶是越养越润泽的﹐又何必多此一举费力去抛光呢!2、原矿紫砂制造的器皿另-个特征是﹕用干净干燥的手掌心去轻轻抚摸﹐同是干净干燥的紫砂器皿之表面﹐是绝没有粘手的感覚的﹐这种手感就像抚摸婴儿的皮肤-般的细嫩及滑不溜手。其他任何再光滑的器皿﹐用同样手法摸下去都有粘手的感觉的。
如是老茶壶的话﹐无论是用过它的人﹐怎么样不会养壶¸弄到满壶脏兮兮的﹐用干茶巾抹去表面灰尘用手去抚摸也是同样的手感。再有一点是壶盖内绝不会有茶垢的,一定是干干净净的。这是因为水蒸气是上升的,何况茶汤也不可能浸到盖顶,何来的茶垢?分明是不懂喝茶的人作旧的嘛!切记切记﹐一把现代名家的壶都难以寻觅,又何来哪么多明、清、民国的老壶,更何况是名家之作,大量地在各处地摊上出现呢?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贝,能开价数千上万,而能以几百甚至到几十块钱都有成交的吗?我在地摊上曾遇-老者,只摆有三把民国老壶,且不是名人之作,问价是八千块以上,我要他减少一点,他说都不说就闭眼不睬我了。可见识货的有真正古玩的人是不会轻易地贱卖自己的宝物的。
最后奉劝各位朋一句话﹕搞收藏要端正心态,别老是想着哪天捡个大漏而发一笔大财!!

漫生壶特点是在紫砂壶上镌刻什么

首先更正一下,不是漫生壶,而是曼生壶,曼生指的是陈曼生,陈曼生(1768-1822年),名鸿寿,字子恭,又号曼公、西湖渔者,等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斋轩名有阿曼陀室、桑连理馆等。他诗文书画皆胜,行书古雅,隶书超逸,尤长篆刻,为清代著名的浙派“西泠八家”之一。嘉庆六年(1 801年)拔贡。当过宜兴附近的漂阳县令,后任江苏淮安同知。陈曼生未当官前就雅好紫砂茗壶, 曾为“万泉”制壶题铭。
陈曼生官至溧阳时,率领志同道合的幕僚郭频迦、江听香等,设计了众多简洁优雅的新壶形,人称“曼生壶”,交杨彭年及其弟妹制壶。他们还撰写切茶、切壶、切怀的一系列壶铭,并亲笔书写,以镌刻壶上;更发挥工铁笔的优势,把自己专门篆刻的印章钤烧壶上,将文学、书法、篆刻艺术引入壶艺,极大地强化了茗壶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