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红楼梦》原著就是白话文的吗
- 《红楼梦》的书面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金陵十二钗的最后命运是什么
- 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3篇
- 《红楼梦》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
- 《红楼梦》原著文字显得很难懂呀
- 《红楼梦》深奥在哪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红楼梦》有哪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人们品味
《红楼梦》原著就是白话文的吗
《红楼梦》运用了白话写作,但不是白话文;
《红楼梦》原著使用的就是白话。即接近现代口语的语言,阅读起来障碍比较小。虽说里面有很多诗词,但这些诗词都是当时写小说所必须的,当时的小说都是文备众体,四大名著都是如此。
诗词是诗词只是小说的一个点缀,小说的主体文字大部分是白话,和文言文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而且虽然也会涉及到一些文文绉绉的语言,但这也就是当时的书面语,和文言文还是有区别的。就像写作文章,要使用书面语,但很多时候也是属于白话文的范畴的。
但不能简单地说《红楼梦》的语言是白话文,因为白话文在五四以后才正式在书面语中使用。《红楼梦》写于清末,时间上要早很多,所以里面的语言不是今天使用的白话文。而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当时口语的半文半白的创作语言。也即通常所说的白话小说。
扩展资料: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的书面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金陵十二钗的最后命运是什么
首先是宝玉与宝钗完婚,成婚当晚黛玉病死了,接着元妃也病死了,贾府被抄,贾政等人被关了,贾母病死,凤姐病死,宝玉参加科举考了第七名,宝钗怀孕了,宝玉失踪当和尚去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3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1
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终究还是覆灭了,只留下宝玉出家和宝钗作寡的悲惨结局供世人哀叹,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兴盛了几十年的大家族的衰亡?
纵观红楼历史,贾史王薛的衰败是必然。封建统治者有意的削弱了四大家族的权力,同时,四大家族内部的腐朽也是导致这种结局的必要因素。
荣国府其实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等级分明的“社会封建阶层”,“统治者”的独裁转职,追名逐利的争斗陷害,攀比虚荣的腐朽心理……
要说《红楼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恐怕就是那些丫鬟们了。她们是为主子服务的直接下属,要千方百计的讨好主子。有的费尽心思为主子铺路,为的就是“一荣俱荣”;有的则想方设法地迎合“上位者”,以求更大的利益;更有甚者,爬上主子们的床,以求更高的身份……当然,有能耐再加上运气,一跃成为贾府丫鬟组成的金字塔的最顶峰也不是不可能的,金铃儿就是一个典型,可这种人毕竟在少数,剩下的人,无非是一级压一级罢了,得势的去压迫那些失势的,大丫鬟们去压迫小丫鬟们,压迫者趾高气昂,被压迫者有的苦不堪言,不堪凌辱,于是自尽在这肮脏的贾府,成为了一缕亡魂;有的怀恨在心,秉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理,不择手段的向上攀爬,为的就是一朝得势,报仇雪恨,可这又陷入了不断重复的恶心循环之中了……
贾府中的真正“统治者”是谁,细细想来,不是贾赦,贾政,更不是贾敬,而是年长的贾母,在“百善孝为先”的封建社会,这个答案不足为奇,贾母偏向谁,荣国府的恩宠就指向谁,贾母忽视谁,荣国府的矛头就对准谁。贾赦与贾政的差别待遇就是一鲜明的例子,继承了荣国府的贾赦成了贾府名义上的主人,然而他住的不是贾府的正房,反倒是深受贾母喜爱的贾政住在了正房之中,贾赦长子贾琏的周岁宴甚至比不上二房次子贾宝玉的满月宴,这都从侧面说明了贾母的地位和对贾政二房的宠爱。
红楼之中,贾府是个纯消费性的“组织”,上到王公贵族打交道,下到街头小贩买物品,都要花钱,而贾府的钱来自于哪里?贾府本身经营并不太好,收入有限,更多的是上头下来的赏赐,还有祖上积累的财富。王熙凤管理贾府财政时,不仅自己补贴了很多钱,为了补贴贾府的赤字,她甚至去放了高利贷,这恰恰就是导致贾府衰亡的一个重大罪证。
再说说林黛玉吧,人们都戏称林黛玉实为零待遇,事实的确如此,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扬州巡盐御史,虽然清正廉洁,但林家身为大家,毕竟也是有几分财富的,然而,在林黛玉扶棺回贾府之后,林家的财产不知所踪,事实上是被贾府王氏所瓜分,即便如此,贾府人待林黛玉并不好。贾母与林黛玉总是带了点亲疏的,无“亲”可依的黛玉身体不好,贾府的丫鬟们总是对林黛玉“用药昂贵”说三道四,心爱的贾宝玉与薛宝钗也是纠纠缠缠不清,让她不由心中郁结,充满寄人篱下之感。
此外,贾府妻妾之间的争斗,丫鬟之间的陷害,还有贾府凭借权势,坑害他人,或使犯罪者逍遥法外的例子不在少数,这些大抵就是导致贾府衰亡的原因了吧。
大青朝四王八公的灭亡,意味着那个时代封建王权的加强,更意味着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暗示着这封建王朝也将如这贾府一般灭亡,正所谓,盛极必衰的道理。
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2
一样花开到底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题记是九月,秋意渐浓。
有风从墙外自由的天空吹入贾府,那四角的天空,终被风慢慢吹成了秋天。
风从竹篱吹过,浸入即将盛开的菊花的经脉中,唤醒了枝头上贮藏了一春一夏的蓓蕾,以常人看不懂、也看不清的方式缓缓张开慵懒的蕊,清凉的香气,不知不觉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只不过,会有人看懂,只不过,时间未到罢了。
千古红楼,梦一回。前生,是那棵世外仙姝;这一世,化作了这个叫作黛玉的女子。她那照水姣花、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蕴藏着超越脂粉的不凡禀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样精致婉转的别样情怀,还有那深深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叛逆情怀,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和谐。又该怎样同那冰冷森严的封建制度相融合呢?
只好格格不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那是个怎样的女子啊。如冰雪般晶莹剔透,如玉般纯净无暇。从小寄人篱下,“风刀霜剑严相逼”,而她只是想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罢了。她那样的孤标傲世,可又有几人懂她?人们常把女子比作花,却很少把女子比作菊花。的确,那淡泊疏野、那孤标傲世、那顽强清高的菊,怎会和纤弱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呢?千年之前,有一个叫陶渊明的男人,把菊花的魂升华到了百花之外;千年之后,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用她纤纤玉手摘下了菊花沉睡千年的魂。花的魂魄和她的灵魂就这样契合在了一起。因为她本是这样的人啊!
有人说黛玉不如宝钗稳重、宽厚,可宝钗那样老成、圆滑处世的富贵花,又怎能和林黛玉这瓣瓣傲骨的世外仙姝相提并论呢?
不禁想起爷爷的大书柜。从那里,我翻出了多少书?犹记得那四本《红楼梦》啊,浅青色的书面、老式的线装本,微微泛黄的纸,连“梦”字都还是繁体。旧旧的样子,犹如一位在岁月里模糊了背影的女子。然而,那金陵十二钗却活灵活现地在纸上浮动了。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哀伤,让我一时不禁莞尔,一时不禁落泪。在别人大叫读不下去时,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红楼梦》,和那个,孤傲脱俗的女子。
会忍不住想象,她在一百多年前某个睡不着的夜晚,怎样的落寞,怎样的黯然神伤。口齿噙香对月吟。无人懂。
那样的孤独无助,让人不禁隐隐地心疼。在秋后的某个午后,徘徊在满园清香中,听伶人们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偶抬头,迎风一笑,那样的林黛玉一定冷到了极点,孤到了极致,犹如一枝秋菊俯视那早已成为春泥的落红。那一刻的清香,逍遥了整个秋天,逍遥了她的一生。
想,潇湘馆那里的竹篱是否日日被黛玉那沉静悠然的喃喃细语所敲打?黛玉又是否常坐在那石上,看着书,轻念一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还是,如后人所道,潇湘妃,枉凝眉,千古红楼梦一回。还是如往常一样,不悲不喜。
或,面对那菊花,轻拢水袖,漫展柔荑,轻捻一朵菊,念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庭院深深,没有回答,只有回音。
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范文3
暑假到了。卸下了所有的学习任务,从整天忙碌转到了整日无所事事。如何让漫长的暑假生活过得更充实有意义呢?自诩为文艺女青年的我,再次拿出那本厚厚的《红楼梦》,悠悠地品读起来。
《红楼梦》内容浩大,里面人物众多,据说有人统计为四百四十八人。王熙凤,是《红楼梦》里血肉丰满,生动立体的一个人物形象。曹雪芹说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红学家们戏说“爱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对于她,我也有一些分析和思考,说说我的体会。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曹雪芹就是这样把她搬上《红楼梦》的舞台的。她笑着,张扬地粉墨登场。她穿金戴银,满身珠翠,“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她着装奢华,外形泼辣美丽,“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美得令人惊艳,又美得俗气,她的服装配饰五颜六色,样式花哨,穿戴繁多,由此看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书中,贾府最终败落时,从她的屋子里搜出的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也足以可见她贪婪的嘴脸。她手段狠毒,却又心非真狠毒。文中“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竟这样放诞无礼?’”就可见凤姐对下人的威慑力之强大。为人处事雷厉风行,手段狠得让他们“个个皆敛声屏气”。
她操办秦可卿的葬礼时,只因为一个下人迟到了一会子,便打了其二十大板,还罚了月钱,说是借此立威,又接着一口气给各个下人都分配了任务。果然,宁国府的个个奴才也都被她的威压所慑,不敢再偷懒。贾瑞对凤姐心怀不轨,凤姐一眼看穿,心说“几时死在我手里,才知道我的手段”却又假装答应他,约他半夜在院中私会,结果等贾瑞一走进院子,她就派人把院子四周的门都锁起来了,将那贾瑞在冰天雪地里冻了一晚上。第二日贾瑞再来找她时,她反而假装埋怨“你昨日为何不来?”然后再次假意逢迎,第二日晚上找了人冒充自己前去见贾瑞,并且最后泼得他一身污物。后来贾瑞因为相思与风寒,一病不起,最终死了。可见凤姐手段狠辣。
再说那日凤姐看戏回屋,碰巧遇到贾琏正与鲍二家的私通,又听见那厨子媳妇挑唆贾琏休了凤姐,把平儿扶正。凤姐一时恼羞成怒,不管是非对错,回手甩了平儿一巴掌,还骂素日忠心耿耿的平儿是“小娼妇”。然后破门而入,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上前殴打厨子媳妇,又转身打平儿。后来鲍二家的上吊自尽了。曹雪芹虽然没有交代鲍二家的为什么要寻死,但是我分析,鲍二家的之所以要寻死,不是因为贞洁羞耻,而是因为害怕王熙凤,因为她知道作为一个奴仆终究是逃不过王熙凤的报复。连下三滥的鲍二家的都尚且如此惧怕王熙凤,可见她手段毒辣。
但她却也有真情意的。她与秦可卿是闺中密友,两个人素日关系十分要好。秦可卿死的时候对凤姐的一番叮嘱,字字真心,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她们之间的感情除了姐妹情以外,也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同为“掌权第一媳妇”,也都善于谋划,只是秦可卿更温婉些。因此秦可卿死后凤姐帮她操办葬礼,我觉得也不全是卖弄才干,确是有真心在其中的。凤姐能干,一张巧嘴能说会道,为人处事八面玲珑。她初见黛玉时就十分亲热,满口夸赞。一番“嫡亲的孙女儿”的夸赞,不仅夸了黛玉。连在场的王夫人,邢夫人以及“三春”,都夸到了。后面当贾母又问起给黛玉做的新衣服时,她也丝毫不慌不忙,撒了个与王夫人里应外合的谎,让信任她的贾母十分愉悦。
凤姐还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女性,骨子里透露着对封建社会男权专制的反抗。她害死尤二姐,打骂平儿和厨子媳妇,除了对贾琏不忠的愤怒以外,同时也体现出她的婚姻观。她不许贾琏背着她纳妾,她认为男人与女人是平等的,男人同样应该忠于女人。
这就是我暑假再读《红楼梦》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分析和体会。一杯茗茶,一卷书,漫长暑假,品读《红楼梦》,分析里面的人物性格,暑假这样过,也很有趣。
《红楼梦》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
《红楼梦》是白话小说。
作者明确指出《红楼梦》一书是用“假语村言”写成的。“假”就是假借,“借用”的意思。“语”就是口语,与书面语相对而言,所谓“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是也。在清初,书面语是文言文,口语则为白话文,故《红楼梦》是一部白话小说。“村言”是相对于“官话”而言的。
《红楼梦》是隐史的“文化类”小说
1、《红楼梦》影响巨大,还特地发展一门学问,即“红学”,书中展现出的人物特别的多,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纵横交织。
2、《红楼梦》描写的人物七八百人,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精有疏,有繁有简,没一个重样的,每个人有血有肉,生动和立体。
3、文学水平和文字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人物刻画、叙事场景、言谈交流等的描写非常好,用字词到位传神,拿捏得体、恰到好处、很有感觉。
4、写作中有大量诗、词、歌、赋等,非常有意境,映射人物命运,故事发展,里面暗含了大量的信息,是小说的精髓所在。
5、涉及很多多元素的文化知识,如设宴的讲究,如何饮食养生,开的药方,服饰的搭配,书法艺术,下棋,戏曲,佛教等等,都有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
《红楼梦》原著文字显得很难懂呀
比中学课本上的文言文好懂多了啊~~~~~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
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古白话是六朝以后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为历代通俗文学所使用的书面语。文言文是古代汉语学习的主要对象,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
汉语自古以来就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而文言文则是官方的语言,是公卿文人的文字语言。然而中国还存在并行的一套汉语,就是白话文,这是平常老百姓会话所用的语言,平民百姓不懂什么文言文,更不可能用文言文来作为日常会话,这个白话文才是中国历史上占绝对多数使用人口和使用频率的汉语。但同样不能说白话文是没有文字的语言。中国古代文字之多、音域之阔远远超出现代人所使用的狭小的几千个字的范围,现代文就是从这个平行的汉语中演变而来的。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唐宋白话文文学、元代的戏曲、明代的象《三言两拍》等文学巨著中窥视到古代的白话文跟现代文其实并没有象跟文言文一样的太大的差别。如果不能考证它们的发音,起码它们的语法和文字的使用在纸面上是一目了然的。古代的白话文经五四的现代白话文到现代文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现代人把西方的语法给它做了条理化和增加了很多的词汇。
《红楼梦》深奥在哪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红楼梦》博大精深,主题鲜明,但它却用了和我们现在书面语极为相似的语言,以非常具体、生动和形象地典型塑造来进行开掘和表现,这就使它有了更为神秘和不贰的色彩。虽说它一出世就厄运连连,以后数百年也灾难频频,然而它顽强的生命力着实令人吃惊,还是昂首阔步地来到我们今人跟前。中国古时候,小说这一体裁样式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它通常被斥为“异类”、“杂书”。那又怎样?数百年来,老百姓喜欢《红楼梦》、推崇《红楼梦》,任何人、任何黑暗势力都改变不了这一现实——它最终从下界升入最神圣的殿堂。 《红楼梦》是中国最好的一部古典文学巨著。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因为,它的作者曹雪芹有着别人所不具有的、非凡的眼力——慧眼。有什么样的眼力,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什么叫慧眼?那是能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神眼。当人们把封建制度比作永远不可改易的圣物时,曹雪芹却由此预感到它行将灭亡的必然命运了。我们看,作者借死了的秦可卿托王熙凤梦中的话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又说:“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宴不散的俗语。”最后赠这女人两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红楼梦》尽管枝蔓繁回,却无不都在说腐朽制度必将灭亡这个主旨。特别有趣和耐人寻味的是,当贾瑞被凤姐整得奄奄一息时,有个道士送了他一面镜子,正反都可照人。这个道士叮嘱:“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它的背面。”反面一照,一个骷髅在里面立着。太不听人话,转到正面,妖艳迷人的凤姐在微笑招手呢。真是“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人们盲目等来的“莺歌燕舞”般的腐朽制度,早已成为一个没有生命的骷髅了,而可怜的人们却不知从反面看它。 没人有慧眼,但曹雪芹有。他能荣中见枯,盛中见衰,极中见反,尤其是能不为任何一时的假象所迷惑。透过“烈火煮油,鲜花着锦”之盛的“非常的喜事”、“瞬息的繁华”,一眼看出并道出封建腐朽的社会终将灭亡,而且很确定地指出,即使象凤姐这样连“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的“脂粉队里的英雄”人物,也挽救不了会“树倒猢狲散”的命运。作者跟人说“天机不可泄露”,实际却恰恰向人们“泄露”了这个“天机”。这就是作者的慧眼,凭着这副慧眼,他告诉了世人火辣辣的真理。 在此,咱也向大家“泄露”一下“天机”:《红楼梦》本来就是咱们老百姓的读物,历来统治阶级是打心里不喜欢它的。咱们老百姓千万莫以为它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东东,也千万勿被“红学家”、“红专家”们的令人眼花缭乱、七荤八蔬的言辞所阻吓。它并没有太多的神秘;并没有太多的“密码”。《红楼梦》从草根走来,从地摊走来,从下界走来,我们应当伸开双臂拥抱它。
《红楼梦》有哪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人们品味
第一,作者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展示一部社会人生悲剧,使之更富有哲理,更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天才地创造性吸收和运用书法、绘画、雕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优秀传统手法,使作品具有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第二,曹雪芹一改前人在塑造人物上的脸谱化、概念化,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
第三,作者善于通过一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同寻常的审美意义。
第四,《红楼梦》对于典型事件和细节的描写也很有特色。作者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或家庭特征、最能体现故事矛盾发展关键的情节,以细腻的笔触进行叙述,使读者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一部《红楼梦》,张弛有致,动静相生,形势时松时紧,人物或喜或悲,令人读来兴味无穷。
第五,《红楼梦》又被称为一部“语言辞典”。书中的语言既有古典书面语言的典雅华美,又有当时口头语汇的生动活泼,表现力极强。还有大量的诗词歌赋,灯谜酒令等,不仅有助于叙述事件、表现人物,其本身就是文学佳品,很有审美情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