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瓷器图片大全(吉州窑的吉州窑的历史)_木叶_瓷器_彩绘

本文目录

  • 吉州窑的吉州窑的历史
  • 吉州窑黑瓷木叶纹茶盏有赝品吗怎么区别
  • 宋代吉州窑瓷器有哪些分类
  • 吉州窑的吉州窑瓷器的类别与纹样装饰
  • 八大民窑之吉州窑器物赏析
  • 吉州窑瓷器
  • 吉州窑作为世界八大名窑之一,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
  • 宋代吉州窑瓷器有什么特征
  • 宋代吉州窑专烧什么瓷器
  • 吉州窑瓷的器型,吉州窑瓷如何鉴定真假

吉州窑的吉州窑的历史

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 1200多年的历史。宋时,永和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吉州窑是中国古代黑釉釉瓷生产中心之一。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瓷形有120余种。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
吉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积累制作技艺作出了巨大成就。
吉州窑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代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东昌志》记载:永和镇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到宋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连殿峻字,呈现出“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永和镇也成为“天下三镇”之一
。现在古瓷片、窑具还俯拾皆是,一条条用阻坛和窑砖铺成各种图案的长街古巷,纵横交错,依旧保留了古资城的风貌。
吉州窑陶瓷在中国宋元时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它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1975年,在东京博物馆举办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吉州窑的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成为传世珍品,日本国珍藏的剪纸贴花盏被誉为国宝。1976年,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开往朝鲜、日本的中国元代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1.5万余件中国的古陶瓷,不少属吉州窑烧制。韩国中央博物馆陈列的42件吉州窑瓷器被视为稀世珍品。英国博物馆所藏的吉州窑产凤首白瓷瓶堪称瓷中尤物,木叶天目盏则被列为国宝。
自1982年成立了“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陶瓷厂”后,吉州窑的名贵产品逐步得到恢复,有的仿古瓷、陈设瓷相继进入了美、英、法、日等国。

吉州窑黑瓷木叶纹茶盏有赝品吗怎么区别

吉州窑黑瓷木叶纹茶盏有赝品。

吉州窑黑瓷木叶纹茶盏吉又称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是汉族名瓷。

区别方法:

以木叶纹来说,因其工艺早已失传,仿者不知所为,只是用树叶在瓷坯上压印个印子,烧出后,木叶有形无质,叶筋下凹,面光而无层次,玻璃釉刺眼。

真品是将树叶经特殊处理后贴在瓷坯上,高温下在釉中化为灰烬,但叶形保持不变,灰烬堆积成质感层次,叶茎叶脉分明,整叶亚光突显,用手摸之又与黑釉相平。

据说现在有用老黑釉盏粘上叶筋来充假,叶筋凸起,一摸便知。再者,真品多用桑叶作装饰,而仿品常用枫叶或其他杂叶作装饰。

扩展资料:

1、木叶盏的身世之谜

史载,吉州窑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 1200多年的历史。

吉州窑是宋元时期最富创造性的民间窑场,其瓷器品类融汇禅学与儒家文化,吸收多种工艺,装饰新颖独特,格调清新质朴,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吉州窑的瓷器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恐非木叶盏所属。

木叶盏是吉州黑釉的佼佼者,内外均施黑釉,盏内放一片桑叶,送入窑室烧制。在经过1300度高温之后,这片桑叶不仅没有灰飞烟灭,相反,其美丽的纹路、形体、脉络永恒而完整无缺地保留在了漆黑的茶盏上。

从宋元时期开始,天目木叶就远销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市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2、发展

吉州窑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民间窑场之一。吉州窑所在地虽没有优质瓷土,但能在产品的种类和装饰上下功夫,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立于陶瓷业数百年。

吉州窑产品很丰富,有青釉器、印花白釉器、白釉釉上黑褐彩绘器、绿釉器、黑釉器等;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印花、剔花、彩绘、剪纸贴花、堆塑、木叶纹等。其中又以黑瓷最为有名。

吉州窑黑瓷包括虎皮斑、玳瑁、油滴、鹧鸪斑以及上面提到的剪纸和木叶等。

中国黑瓷在日本又称天目。相传宋、元时期,在中国留学的日本人把从浙江天目山得到的福建建窑黑釉瓷盏带回国去,遂称之为天目。

日本人按不同的花纹和色泽把黑瓷分为油天目、玳瑁天目、木叶天目、珠光天目等。他们还把日本自己烧的黑瓷称为濑户天目,朝鲜烧的黑瓷称为高丽天目。

木叶纹盏,体现了吉州窑的特有风格。制作时,先在胎上施一层黑釉,然后在经过特殊处理的树叶上施一层淡釉,再把树叶贴在黑瓷坯体上,烧成后即成为木叶纹。

木叶有半叶、一叶,也有二、三叶叠加。所用叶子有人认为是桑叶,也有人认为是菩提树叶。经过这样加工过的黑釉碗,有一种质朴的野趣。这种制作工艺很少流传下来,对于它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

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来供人参观。

另外,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也收藏着一件天目木叶盏,并称其为“世之神器”。由此可见,这一举世无双的木叶盏工艺及其产品,如今已经被人们视若瑰宝。

宋代吉州窑瓷器有哪些分类

宋代吉州窑瓷器主要有四大类,白釉瓷类:彩绘瓷属釉下彩,是直接在胎坯上彩绘,然后施加薄釉。黑釉瓷类:黑釉瓷是吉州窑开放“异彩的山花”,又称之为“天目瓷”。绿釉瓷类:绿釉瓷属于低温铅釉。黄釉瓷类:吉州窑还烧造黄釉瓷。谢谢

吉州窑的吉州窑瓷器的类别与纹样装饰

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变幻无穷,在瓷器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上得到统一。青瓷类
有青绿、米黄、酱褐等釉色。在酱褐釉瓷方面本觉寺窑床底下层和同层位的天足岭堆积层中发现有酱褐釉豌、罐和短流注壶等一类器物。这两处都是未经扰乱的堆积层。它的烧造方法和浙江绍兴出土的三国青瓷及唐越窑烧造技法相同,使用的是高岭土衬块烧。此类器与丰城洪州窑晚唐间烧造的短流注壶、双系罐,河南鹤壁集窑瓷壶、注子和双系罐等相近似。青瓷器质粗夹细砂,胎釉间先施一“化妆土”,再烧一层酱褐釉。釉不及底,碗内衬贴五六块高岭土,以免叠烧时搭釉。这些产品的烧造年代可提早到唐代晚期。青灰、米黄釉瓷器在尹家山岭、上蒋岭、茅庵岭等均有出土,胎质灰白,较坚,数量很少,与吉州窑的胎质相同。主要器物有莲瓣纹高足杯、刻画缠枝暗花碗、浅腹盘、鼎炉、圈足盘、素面高足杯和碟等,有的施釉不及底,开冰裂细片。盘、碗和素面高足杯等,底露紫红色不施釉血底足,其中莲瓣纹高足杯似五代期间烧造,其他器物均见于江西省南昌、清江、东乡和新干等地宋元墓。从胎釉分析,应是吉州窑烧造。有的如仿龙泉釉高足杯,因火候、胎土和烧造技术上的差异,釉色青中泛黄。乳白釉瓷类
胎质灰白较细。以碗、盏、碟、钵为多。釉色白中泛青黄,釉薄不及底,近似早期影青瓷。底足切削较粗糙.底式有平底、圈足之分,有的圈足高达2.7厘米。乳白釉瓷以碗为多,窑床底下堆积层所出厚唇和折唇碗始烧于晚唐五代,至元代末期。碗内底一般多印有“吉”、“记”、“太”或酱釉书以“吉”、“记”、“福”,少数器书“慧”、“太平”和“本觉”等款识。常见器型还有玉壶春瓶、器盖、粉盒、小罐和玩具等。乳白釉瓷以印花装饰为主,多见于碗、瓶和碟一类器。印花碗内底多饰梅花、缠枝花卉、双鱼戏水或凤采牡丹图案,口沿空间以回纹填补。玉壶春瓶器腹两侧压印一组鸾凤主题图案,图案以外的空间部位饰以缠枝牡丹,近底部环以凸如意首纹一周。主题突出,纹样严谨精致,布局匀称明丽,达到了装饰与造型的统一,具有定窑型印花瓷的典型风格。这说明吉州窑不仅富于创新,还善于博采众长。 黑釉瓷是吉州窑开放“异彩的山花”,又称之为“天目瓷”。它利用廉价的天然黑色涂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产生变化多端的釉面与纹样,达到清新雅致的效果,表现出民间的实用艺术和朴素风格。常见器物有碗、盘、碟、钵、瓶、壶、杯、高足杯、鼎炉、罐、器盖和玩具等。胎质夹细砂。
黑釉瓷纹样装饰大体有剪纸贴花、彩绘、洒釉、剔花、刻花.划花、木叶贴花和素天目等。其中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装饰仅见于吉州窑,是风格独具的装饰。而“油滴”、“兔毫”、“洒釉”等窑变色斑更是黑釉瓷中的名贵品种。据史书记载,宋人斗茶品茶专尚兔毫盏。宋徽宗说过: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新近出土的黑釉瓷纹饰有木叶纹、鸾凤纹、鹿树兔毫纹、月梅纹、月竹纹、洒釉芦荻纹、散缀梅花、虎皮斑、剔花填釉折枝梅等。各种窑变色斑犹如云雾、细雨、芦花、玳瑁的甲壳、虎皮的纹斑或青、蓝、绿、紫的火焰,这些异彩缤纷的釉面装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美好的记忆。剪纸贴花多运用在碗盏内壁,采用同一样式的剪纸,三点或四点均齐排列,口沿衬以二方连续的带状花边,使画面整体与盏碗轮廓匀称协调。木叶纹装饰和剪纸贴花一样是吉州窑装饰艺术中的两朵奇范。这种木叶纹多装饰在黑釉碗(盏)内,有单片的木叶,有半叶挂于盏边的,也有双叶萱落或三叶散点的。吉州窑黑釉彩绘瓷多为月光底下的梅树、竹枝、飞蝶或风雪中的芦花,有含蓄的风味和浓厚的国画意境,开创了釉上彩绘的先河。在文字装饰上,有压印、彩书“吉”、“记”、“福”、“慧”、“太平”、“粉合十分”、“尹家个”、“本觉”、“舒家记”或剪纸“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和“福寿康宁”等,表达了民间习俗和向往美好康乐的愿望。黑釉剔花填釉折枝梅装饰,迎雪盛开,别具雅趣。简练的刀法,剔画得形神兼备。
瓷塑技艺也颇具盛名。各种瓷塑包括有人像、牧童骑牛、鸡鸭、牛、虎、象棋、瓷珠等。其中牧童骑牛与南朝鲜海域中国元代沉船中的景德镇窑牧童骑牛瓷塑极相近似。其中有一彩绘瓷片,上绘人像,侧置一酒坛,极似宋画。这些优秀的装饰艺术对研究宋代窑业、地方历史和服饰是重要借鉴,至今仍是我们陶瓷工艺上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珍贵遗产。 吉州窑还烧造黄釉瓷。主要器型是三乳足鼎炉、炉壁压印有凸瓣牡丹或水波纹样。
吉州窑遗址
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一块约2公里长、1公里宽的平地上,24座古窑包如岗似岭,分布其间。这里曾是古东昌县的县城所在地,属吉州管辖,故称古州窑。它以悠久的历史,宏伟的规模,丰富而精美的产品,一直为国内外人士所向往,是我国现在保存完好的古名窑遗址之一。

八大民窑之吉州窑器物赏析

吉州窑是壹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也是中国现有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窑址之壹。其创烧于唐代中晚期,盛于两宋,衰于元末,距今已有壹千二百年历史,其烧造前后跨度长达六百余年,因吉安古称“吉州”,吉州窑也因州而得名。其窑址主要分布在赣江两岸数十公里范围内,主窑厂有临江窑、永和窑、吴家窑、彭家窑等,其中位于吉安市永和镇境内的“永和窑”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业内也常以永和窑来代指吉州窑。

20世纪50年代以后,文博机构对吉州窑遗址做了多次的深入调查,清理了许多窑址,发掘出了大量的瓷片及窑具,目前已发现的器型就多达120余种,常见的有碗、盘、注子、注碗、三足炉、花瓶、盖罐、粉盒等等。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种类繁多。唐时的吉州窑以烧造酱褐釉和乳白釉瓷器为主,形制和胎釉都比较单壹,属于初创时期。

吉州窑是壹座同时掌握南、北方著名瓷窑制瓷技艺,生产多种器型、釉色、纹饰产品的综合性瓷窑,其烧造的瓷器品种多样,古朴典雅,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艺术特色,有“馨香艳丽的山花”之誉。其装饰技法丰富多彩,有剪纸贴花、白釉剔花、白地彩绘、黑釉白彩剔花、鹧鸪斑以及木叶纹和玳瑁釉。受地理环境影响,在瓷土无法改变含砂量高的事实面前,窑匠们扬长避短,形成了“重釉不重胎”的时尚,即在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而刻意追求釉色变化以弥补坯胎不足。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

吉州窑彩绘瓷脱胎于磁州窑,磁州窑胎质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壹层淡色化妆土,然后再绘黑彩,以求色彩和谐。永和窑胎质白中泛黄,黑色釉与胎色反差过于强烈,显得生硬,不受人们欢迎。而直接在坯胎上着褐彩釉,自然、和谐、古朴的特征显而易见,且省工料,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绝大多数为褐彩的原因。因地制宜,创造出了自己的特有风格,独领风骚,其古朴、简单及收敛之美,表达了当地文官达人的壹种文雅心境,体现了文人的壹种恬静阔达之精神,从而满足了他们的壹种人文情怀的追求。

吉州窑与建窑在宋时期的茶盏创意上,都追寻了道家思想及天人合壹的风格,对宋时期茶具发展做了较大贡献。吉州窑与宋时期的江西著名窑囗湖田窑、南丰窑、赣州窑及洪州窑百花齐放,各有成就。当然宋时期的耀州窑和磁州窑也在怒放。包含的人文思想和审美乐趣是丰富而多元的,其出土多为宋元文官武将之墓,非壹般平民所拥有,是宋元时期不可遗忘之窑囗。南宋是吉州窑的大繁荣、大发展时期。烧造的品种有黑釉、酱釉、青釉、白釉、白釉褐色彩绘、白釉红绿彩绘、绿釉、酱黄釉等,其中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最为著名,其中的“剪纸贴花天目”和“木叶天目”仅见于吉州窑,是世界名品,饮誉中外,在日韩等国更被奉为国宝。黑釉本不是引人喜爱的釉色,所以历代产量都不多,到了宋代,为了观看茶色和斗茶风尚的需要,出现了大量烧制的黑釉茶盏,黑釉瓷才逐渐兴起。此时的吉州窑遗址也出土了大量黑釉茶盏和瓶罐等器物,不仅产量大,而且装饰技法多种多样,不乏玳瑁釉、木叶贴花、剪纸贴花这样的名品。这些装饰设计构思新颖,在宋代瓷窑之中独树壹帜,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南宋时期的吉州窑瓷塑技艺也颇负盛名,包括各种人像、牧童骑牛、鸡鸭、老虎、象棋、瓷珠等。其中的牧童骑牛与曾在南朝鲜海域出水的中国元代沉船中,由景德镇窑烧制的牧童骑牛瓷塑极为相似。

元代是吉州窑走向衰落的时期,经典的黑釉瓷虽继续生产,但质量已大不如前,整体显得较为粗糙,与南宋时相距甚远。不过仍不乏壹些亮点,彩绘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元代时期的彩绘瓷在南宋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生产盛极壹时。彩绘瓷属于釉下彩,主要以铁质为彩料,烧成后呈黑、褐、赭、棕等多种色调,色彩明澈透亮,艺术感极强。主要器型有粉盒、方唇盆、海涛梅竹纹罐、海涛鸳鸯戏水纹瓶等,其中的连续几何纹地、锦地开光图案以及乳钉纹更是元代瓷器中典型的装饰风格。

吉州窑特征及鉴别:

1.圈足:吉州茶盏的足圈非常不明显,几乎与盏壁相平行, 修坯时沿平底的边缘切去壹圈,形成壹个浅的圈足。外足圈内收,如果把它扣放在桌面上用手抓住足圈很难将它提起。这是因为吉州窑坯体强度不大,不能手捏圈足浸釉,那样容易把圈足捏崩,为避免这个现象发生,就二次修坯。当把泥料手拉坯成型后,凉至半干就要用修坯刀进行修坯, 第壹次修坯主要是修盏口和外壁, 并不修足, 在足圈上留有壹块泥料作为蘸釉时的把手, 待盏蘸釉后再二次修坯, 将多余的把手修去,挖取足心,由于两次修足,足心往往难以完全重合,所以会经常出现足心偏离足圈的现象。现代采用吸坯器,不需要留手柄,所以足心不会偏离足圈。

2.浸釉:是将坯体浸入釉浆中,使之附着壹层均匀釉的方法。釉层厚度由浸入釉浆中的时间长短和釉浆的浓度决定。古代徒手操作,往往要浸两道釉,第壹道釉的釉层看上去很薄,通常称为护胎釉,对于大多数器物来说,内外釉多同时浸,壹次完成,这需要掌握熟练的施釉技巧,手持碗底足把,碗口朝下迅速浸入釉浆后,要同时抖动手腕,将积压在碗内的气体排出,使内壁与外壁同时挂浆。仿制者没有掌握抖动技巧,内外壁不能同时挂浆,需要两次完成,先浸外壁,再刷内壁,造成碗口内口沿重复施釉,口沿内的釉层厚于碗心,这也是区别真伪的重要标准。而且仿品是壹次施釉。

3.出水的吉州窑瓷片与出土的吉州窑瓷器(墓出)釉面有很大的区别,出水的瓷片,壹般烧制温度高,釉面崭亮如新,迎光有起胶的感觉。而墓葬瓷器壹般因为土沁、酸咬(南方土壤酸性),釉面灰蒙、色滞,如果湿水,釉光漆黑发亮,但水干又恢复朦朦的感觉,如同水中的卵石,在水中很漂亮清新,但出水后,上面有壹层白堿壹样的东西,擦之不去,仿品由于涂胶,湿水前后没有变化。

4.注意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吉州窑碗的碗心会鼓起壹个小鼓包,这是由于在拉坯过程中用了刮子,未将刮子尖对正盏心留下的痕迹。使用刮子, 壹可以避免在碗上留下指纹, 使其内壁光滑平整; 二起定型作用。这是吉州窑工匠制坯中的特有手法, 现在仿品也用刀具修出壹个小鼓包,死板不丰满,与真品相比区别很大。

5.木叶的制作,壹般是把树叶先进行腐蚀,留下仅存叶脉的网状叶片,然后蘸上白釉,甩去网眼中多余的釉,使各条叶脉都沾满白釉,网眼则不留任何釉料而通孔,贴于黑釉面上,吉州窑的白釉中氧化镁含量较高,可以使局部釉面变成绿斑。且吉州窑白釉的植物灰以麻灰为主。烧成后的叶纹中次脉与支叶脉产生各色的乳光。现在仿品配方保密,每人的制作方法不同,据毛晓沪老师说,他仿制的木叶盏的釉都是由两种釉烧成,底釉施普通黑釉,面釉是用桑木灰制作的,不需要添加任何辅料。
香港纪伯伦国际征集处刘生整理撰写

吉州窑瓷器

不知你想问什么,所以把吉州窑的特征和鉴定要点阐述一下,供你参考。谢谢
吉州窑
一,吉瓷特征:
1, 吉州窑的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或二者兼而用之。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丘地上,无法避免砂粒进入瓷土,因而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
2, 由于胎泥含砂量高,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跳刀现象,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而胎体表面留下波浪痕经施釉后,其痕迹虽有所减弱,直面观测不易发现,但用手触摸胎表仍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
3, 吉州窑属民间窑场,产量大,生产也就较为随意,加上坯胎含砂量高,釉料稠了更难挂附,因而形成了釉料稀、上釉薄的生产特点。
4, 以黑釉为例,与建窑黑釉凝重的特色比,少有建窑所特有的“流泪”现象;宋元以前的黑釉瓷器,因釉料稀,容易下流,口沿往往显现淡淡的黄线圈;因上釉稀薄,受釉冷得快、胎冷得慢的温差影响,几乎所有的黑釉窑变瓷的釉面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不规则的冰裂现象:因上釉稀薄,在阻刀、跳刀所造成的轻微起伏处,釉料难以挂附均匀,若选择适当的倾斜角度观察釉面,还可以看到波浪起伏的釉面肌理;也正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特质,因为水会迅速填满缺釉毛孔,使釉面浑然一体,自然就晶莹剔透了。
5, 吉州窑彩绘瓷脱胎于磁州窑,磁州窑胎质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一层淡色化妆土,然后再绘黑彩,以求色彩和谐。永和窑胎质白中泛黄,黑色釉与胎色反差过于强烈,显得生硬,不受人们欢迎。而直接在坯胎上着褐彩釉,自然、和谐、古朴的特征显而易见,且省工料,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绝大多数为褐彩的原因。
6, 早期的吉州窑瓷器,继承了唐代雍容、矮胖的风格,入宋以后逐步向挺拔、俊俏发展,到南宋中后期达到顶峰,元以后向肥硕、厚重发展,明代以后则转向轻薄、规整。这与同代各窑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
7, 制作工艺受胎土、施釉方式以及生产习惯影响。唐末五代的底足以玉璧足饼底、矮圈足为主;到了北宋前期则发展为高圈足、大圈足,中后期又为矮圈足:至南宋早期演变为假圈足,中期圈足直径逐渐缩小,并在圈足外斜削一刀,再在近足处横旋一刀,形成外观似圈足的形状;元中期以后,除黑釉盏继续保持上述形状外,其余底足又向厚壁、大圈足发展;至明代再向薄壁圈足发展。这个发展趋势,经过了一个循环往复、沿袭改革的变异发展过程。这个规律为吉州窑瓷品的断代依据之一。
8, 吉州窑受地理环境影响,在瓷土无法改变含砂量高的事实面前,窑匠们扬长避短,形成了“重釉不重胎”的时尚,即在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而刻意追求釉色变化以弥补坯胎不足。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虽然随着烧造技术的进步,施釉方法从半截釉,发展到釉不及底,再到施满釉,表现了窑匠力求完美的愿望,但其重釉不重胎的观念始终占了上风,并且形成了生产习惯。因此,除少数极品外,绝大多数黑釉瓷的圈足内外的刮刀痕或跳刀痕均较明显,成为其鉴别窑口的显著特征。
9, 吉州窑古陶瓷装饰,无论是剪纸还是彩绘,讲究简练的画风画法和疏朗有致的图案布局,往往寥寥数笔勾勒成形,或点缀几笔以打破平面,极其写意又十分传神,绝无文人骚客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即使同画梅花也别具一格。其图案均源于自然,取自民俗生活,多以自然物为对象,如菱花、团花、梅花、梅枝、蕉叶、奔鹿、彩蝶、波涛、猫、狗、虎、马、虫、鱼,常见“金玉满堂”、“长命富贵”、“龟鹤齐寿”、“儿孙满堂”、“多子多福”、“金桂玉兰”等吉祥语剪纸,还有马上猴(寓立刻封侯意)、凳上猴等彩绘泥塑瓷。这些装饰图案质朴明快、童趣盎然,民俗俚语特点鲜明,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10, 装饰技法丰富多彩,有剪纸贴花、白釉剔花、白地彩绘、黑釉白彩以及木叶纹和玳瑁釉。
11, 宋元时期以黑釉和白釉黑彩最为典范。黑釉胎质疏松,呈白黄和灰白色胎内有砂粒、气孔。制作较粗,圈足处理好像用模扣印后在外壁随意用刀刮削而成。白釉褐彩知足较规范,胎质较精细,直接用褐彩绘画后高温烧成。白釉黑彩为釉下彩,胎质细白,绘画纤细,有薄而光亮。
一, 吉瓷鉴定:
1, 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现代仿制品,多采用淘洗好了的现成高岭土,且在封闭的室内制作,砂粒无从混入,人为掺和又极难把握比率,难使匀和。因而胎质坚密,不含砂,色泽偏白。
2, 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用手触摸胎表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现代仿品不存在胎表因砂粒引起的阻刀、跳刀现象,更不存在因此而留下的竖条形的起伏触感和竖条状的釉面挂附不匀等釉层肌理现象。
3, 早期仿品多系电炉烧制,坯胎易在电炉骤然高温下爆裂,因而有在瓷土中掺入稍许水泥浆的做法,烧成后胎质呈深灰色,类似砾质胎,但绝无砾质坚硬,磨胎落粉,敲之无金属声。此类仿品多为大件,如瓶、罐、炉一类,且多见于黑釉瓷,尤以剔花最多。因其胎质不适应生产彩绘瓷,因而在彩绘瓷中未见仿者。
4, 中期仿者改用在瓷土中掺石膏粉或立德粉,因其材料在高温中易爆裂,多用低温烧成,因而敲之声闷,磨胎落粉,胎质虽略泛黄色,但绝无米黄色,且半年后泛黄消失,呈白中泛灰状。此类仿品多见于彩绘瓷或半截釉黑釉窑变瓷,尤以玩具陈设件居多。
5, 晚期仿品吸取以往经验,有埋入土中“过蚀”、在成品上涂胶过火仿土锈制造假象者。土锈靠胶粘附,干燥时无异样反应,但见水易化,甚至脱落,用手指沾水,哪怕沾点唾沫涂于锈面,手指沾有土色者为人为土锈。
6,  现今的高仿品则有用老器底敷新胎和利用粗糙老坯重新上釉窑变两种,这类仿品凡露胎处均为老品,更具欺骗性。其识别方法,前者可用指弹法或物敲法,从上下声音辨别,上下声音异样者为赝品。后者则可观测釉与胎结合部,老品胎釉合一,挂附自然,无掉釉或起皮现象,反之则为仿品。因难找到完整老胎,故多做成木叶纹、兔毫、玳瑁、虎斑等物稀价高的碗、盏,以求暴利。
7, 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特质,这些特有的釉泽现象,是新品无法显现的。
8, 北宋以前的黑釉瓷均施半截釉,南宋前期,除圈足外略显稍许胎,即釉不及底的形态,南宋中期以后,形成了除圈足内无釉,器内外施满釉的形态。这些都是吉州窑产品“多露胎骨”的原因,也是其断代特征之一。
9, 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弥补坯胎不足。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因此,除少数极品外,绝大多数黑釉瓷的圈足内外的刮刀痕或跳刀痕均较明显,成为其鉴别窑口的显著特征。
10, 画风画法。讲究简练的画风画法和疏朗有致的图案布局,往往寥寥数笔勾勒成形,或点缀几笔以打破平面,极其写意又十分传神,绝无文人骚客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即使同画梅花也别具一格。其图案均源于自然,取自民俗生活,

吉州窑作为世界八大名窑之一,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

感觉好多人只知道中国的瓷器种种很厉害,再就是知道一个景德镇,很少有人了解到吉州窑这一块,但其实吉州窑是世界八大名窑,有着傲人的名气,而且,他是非常美的。

吉州窑也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就位于江西吉安的永和镇,为吉州窑的来历正是源于这个地方的名字,这里在宋时称吉州,故以此为名。而且因烧造地点在永和镇,也称“永和窑”,感觉这个知道的人多一些。从唐时开始烧制,在元朝终止。

吉州窑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吉州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装饰风格非常独特。吉州窑所烧品种繁多,是一座综合性的民间窑。他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而且其中又以黑釉瓷器上特有的装饰风格著称于世,除剪纸贴花外,还有木叶贴花、玳瑁釉、剔花、鹧鸪斑釉之类装饰手法,都非常好看,动人心弦。

此外还可以提到吉州窑出土的木叶盏。也是非常有名的。木叶盏是宋代名器,因盏内木叶纹路而闻名。纹路原本不足奇,但木叶纹奇就奇在,它不是雕的,更不是刻的,而是取自然界木叶经高温烧制留在胎胚上的印痕。让叶痕栩栩如生,叶片筋络俱在,叶柄和主筋突出,有的甚至文脉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么一件瓷器,就这么镌刻的自然,充满了艺术之感。

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回看中国,会有很多瑰宝等着我们去发现。

宋代吉州窑瓷器有什么特征

从北宋开始,酱褐釉瓷停烧,乳白釉瓷继续烧造,但形制已发生变化,同时增加了新的黑釉瓷品种

宋代吉州窑专烧什么瓷器

吉州窑在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因宋时属吉州而得名,吉州窑始烧于五代,兴于北宋,鼎盛于南宋。宋代吉州窑专烧黑釉瓷器,以釉面色泽千变万化而著称,著名品种有“玳瑁盏”、“油滴盏”、玳瑁盏釉色赋有变化,以黑、黄等色交织混合在一起,有如海龟的色斑。

吉州窑瓷的器型,吉州窑瓷如何鉴定真假

吉州窑作为宋代著名的民间窑口,以烧造日常生活用瓷为主。与宋代其他著名民间窑口,如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相比较,器型不是很丰富。常见的有碗、罐、壶、瓶、盘、碟、钵、盏、坛、粉盒、炉、枕、瓷塑等,造型较为单一。
瓶有梅瓶、胆瓶、小口瓶等,其中梅瓶为小口,圆唇,长颈,椭圆腹,高圈足。
花瓶造型敦厚有余,秀美不足。
罐有大口罐、盖罐、系罐、筒形罐等。
瓷器器型变化不大,基本造型为大口,短颈或长颈,深腹,圈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