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香炉器具大全(雍下时期的珐琅器有哪些创新)_珐琅_雍正_香炉

本文目录

  • 雍下时期的珐琅器有哪些创新
  • 请问这件瓷器的年代 福字款 珐琅人物香炉 以及价值 谢谢
  • 老师你好能帮忙看看这个香炉吗掐丝珐琅彩香炉底款水云居,价值多少!有收藏价值吗年代如何
  • 为什么清晚时期的珐琅很珍贵
  •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的文物简介
  • 你认为珐琅器的款式有哪些分类
  • 宣德时期的珐琅制品的类型有哪些
  •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的文物欣赏

雍下时期的珐琅器有哪些创新

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器,有其标新立异的色彩处理方法,在珐琅釉料的色彩处理方面,除了继承康熙时期以黄色或白色等珐琅料做图案底色之外,并推陈出新,有所突破。

比较盛行一种以黑色珐琅釉料任,衬托纹饰图案,从而在器物表面形成一种貌似黑退光漆艺术效果的画珐琅器装饰方法。

雍正帝一向钟爱沉稳庄重的黑色,因此黑色成了雍正时期的流行色,黑漆的光泽亮丽超越康、乾两朝,使用普遍,是此时期的一大特色。

内务府造办处记载,雍正皇帝曾于1729年,因见洋漆万字锦绦结式盒,旨谕造办处烧制黑珐琅盒。因此黑色珐琅彩釉的烧制,似与东洋漆器有关,是雍正朝画珐琅的一大成就。

这件雍正画珐琅云纹穿带盒,高13.3厘米,口径8.3厘米×3.8厘米,亮丽光洁的漆黑地釉上绘饰五彩祥云,图案虽简单但效果突出,可视为雍正朝黑釉珐琅器的代表作。扁椭圆式双层盒,盖与盒身两侧附穿钮以黄绦穿连成一体。底略内凹,白底绘蓝色卷草纹围成长方形框,内书红色“雍正年制”一行宋体字款。其形制上与日本人盛药的根付及印盒很相似,显然受到东洋风格影响。

再如雍正铜胎画珐琅黑地牡丹纹鼻烟壶,是雍正时期画珐琅中的昀多见的珐琅作品,因为画珐琅做工要求非常的高,所以经常会听人们说画珐琅无大器。

这件画珐琅鼻烟壶呈荷包形状,高有5厘米,是扁圆体样式,比较特殊的就是它通体用的都是黑色釉料做底色,两面各有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花的色彩纯正艳丽,花叶层次分明,生机盎然。

盖子则是添加的昀常用的宝蓝色釉料,并且连接着一个象牙的小勺,雍正时期的画珐琅中用黑色做底色的作品虽然是其独创的,但是数量并不多,而这件更是其中的精品。

雍正朝的画珐琅釉色花样翻新,它具体表现在使用进口的西洋珐琅釉料的同时,自行试制并烧炼成功了新的珐琅色釉近20种,极大地丰富了珐琅釉料的颜色品种。在雍正六年,即1728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了宫中作坊新试制珐琅色釉的情况:

新炼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浅绿色、亮青色、蓝色、松绿色、亮绿色、黑色,以上共九样。

新增珐琅料:软白色、秋香色、淡松黄绿色、藕荷色、浅蓝色、酱色、深葡萄紫色、青铜色、松黄色,以上共九样。

可见当时对珐琅器的制作十分重视,不断地试制新的珐琅釉色。遗留至今的一些精美作品不仅反映出当时精湛的画珐琅制作工艺水平,而且与珐琅釉料烧炼工艺的进步和颜色品种的丰富不无关系。

如雍正画珐琅六颈瓶,高11.6厘米,昀大口径4.9厘米。瓶侈口,长颈,圆体,管钮形盖,肩部另出5枝细长圆管颈,连盖中央之颈口共6颈,故名。

盖为黄珐琅地,饰紫、藕荷、浅绿、蓝、红色5朵折枝宝相花。肩施宝蓝地,周边细颈下绘如意头,间饰红折枝花。瓶身黄珐琅地饰缠枝宝相花,红瓣,宝蓝心,浅绿蕊,衬托以绿叶。足部黑地饰红色折枝菊花。足底中心双蓝线方框内署楷书“雍正年制”双行4字款。

此六颈瓶图案描绘工致,花卉排列整齐有序。在珐琅地色的设计上,使用了黄色及当时流行的黑色。纹饰中又作了白、青、蓝三色退晕处理。

此瓶整体设色清晰鲜明,色彩对比强烈,绚丽而又和谐。图案花纹用笔细腻,制作工艺考究,造型新颖独特,是清雍正时期画珐琅器中的新器形。

再如一件画珐琅梅雀图印盒,也是雍正年间珐琅器颜色搭配的一件典范精品,印盒高4.8厘米,口径是10.3厘米,算是清代画珐琅中的大器了。

整体器形圆润饱满,以尊贵的黄色为底色,凸显皇家制品的大气磅礴,四周花纹以不同色彩的菊花做纹饰,线条流畅,上部开光画是两只喜鹊站在眉枝上,寓意“喜上眉梢”。此件画珐琅印盒做工精致,颜色搭配巧妙,是清代画珐琅中的典型之作。

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器装饰纹饰具有鲜明个性,其装饰纹饰具有一定的格式,它往往以西洋式的花叶纹或图案式的番莲及荷花为锦地,配合画传统的四季花卉、鸟鹊、竹石等吉祥纹饰的开光;开光的式样很多,例如圆形、桃形和不定形等。

如雍正景泰蓝凤纹大盘,此景泰蓝大盘的直径有42厘米,盘圈足略微有些外撇,景泰蓝盘壁外敞,唇口,所以略显平敞。盘形非常的大而且也很周正,铜质厚重也缜密。

盘底的画面是以冰梅纹饰装饰的,外壁的景泰蓝画则是西番的莲花纹,盘口是用的回纹装饰,内口沿为如意云头纹,主体画是盘子中心的两对红两黑凤纹,空间是以西番莲纹填充的。这件景泰蓝盘的整体纹饰层次细密,珐琅色泽典雅华丽,是雍正时期景泰蓝精品,特别的难得。

一件雍正掐丝珐琅海棠式瓶器形设计别具一格,整个瓶体立体的组成一个海棠花形,富于观赏性,而且图案也是饰以蝙蝠和寿字,来寓意福寿无边。

该海棠花式瓶分为口、颈、肩、腹及圈足五个部分,皆呈四瓣海棠花的形状。口缘外翻金。颈部突出部分以绿色为地,饰以黄色花纹。

肩部饰蓝色云状莲花瓣一圈。腹部凸出部分的上方以宝蓝色为地,饰以黑色的蝙蝠,以及中间的寿字。凸出部分的下方以天蓝色为地,宝蓝色双戟纹。

雍正皇帝一生笃信佛教,因此在他主政期间,大兴佛教,而且他还经常跟臣子们宣称“佛、道、儒三教一体”的观念,所以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佛教、道教体裁的珐琅器物。

如这件珐琅彩飞天,外表看起来晶莹雨润,把珐琅釉料的色调发挥到了极致,此款珐琅彩飞天摆件的造型是以莫高窟中的壁画作为原型的,飞天仙女的发髻高耸,长裙裹脚,巾带飘逸,手执花盘和花朵凌空飞舞,神情专注,似有超然尘世、凌空腾飞状。

珐琅彩飞天色彩鲜艳、明丽、非常的有质感、并且可保持长久不褪色,而且珐琅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道家人也称“五供”为“五献”,在清朝时期,按照宫廷要求,五供就是一个香炉、两个花觚、两个烛台。这五供在清朝是非常受重视的。

如雍正盛京景泰蓝“五供”之一珐琅烛台,是流传下来景泰蓝精品之一。佛教的五供包括一对蜡台,一对花觚,还有就是五供之中唯一不成对的香炉,香炉是焚香的用具,被供养在佛像之前,是比丘十八物之一。

如一件景泰蓝香炉的造型是典型的三足形,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大的耳饰,上有细纹饰,该景泰蓝香炉的三足、炉体和上盖都由景泰蓝画覆盖,非常典雅庄重,这件珐琅香炉一直收藏于沈阳故宫中,是清朝精品景泰蓝之一。

佛教中五供中的花觚常是一对,而花觚又叫作花插,是插花供佛的工具。有一对景泰蓝花觚的造型很独特,上口大,比较方便将鲜花插入花觚中,中部是一个圆肚用一组景泰蓝花瓣的花纹装饰,底部略大,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景泰蓝的重心比较偏下,更加的稳牢。

同时,从景泰蓝花觚也能够看出清朝对佛教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因为景泰蓝在清朝前期是非常珍贵的御用品。

雍正时,对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的重视超过了以前的历代,因此在珐琅器中,也融入了一些藏传佛教的成分。如雍正画珐琅铜胎蟠龙瓶,器形即仿自喇嘛教的藏草瓶。该瓶高

21.3厘米,足径8.8厘米,重1183.7克。折沿口呈车轮式,平肩,敛腹,肩镶二镀金正面独角花,镶金工精美的独角花尾高浮雕式夔龙。

镀金口面阴刻转枝番莲,口壁绘如意云头及花草纹。颈镌一圈去地阳纹的转枝草叶为装饰重点,上方为浅蓝地画深蓝色的转枝花叶,下方为黄地转枝牡丹;器腹明黄地满饰各色象征福、寿、富贵的牡丹花叶及桃实、蝙蝠、灵芝等。矮圈足镀金,器底阴刻“雍正年制”无框双行楷书款。

蟠龙瓶整体展现出皇室用器的高尚尊贵,显然为皇帝御用器物。器形别致,仿自喇嘛教的藏草瓶,是非常精美的陈设器,自然也兼具实用的功能。

雍正时的画珐琅器器底落款处也极富特色,许多都在器体落款处装饰吉祥纹饰,或者用云纹、龙凤纹、鹦鹉纹及螭纹衬托着年款,其形式别具一格。

清雍正画珐琅花鸟洗,高10.8厘米,口径14.2厘米,铜胎,上侈下敛筒形器身,四象足。器内施浅蓝釉,器表黄地八开光,依次绘蟠桃、葫芦、双蝠;朱梅、白梅;竹、山茶、双蝶;禾穗、双鹌;松和山鹊;莲花;竹、牵牛花和山鹊;双鹌、双蝠和萱草,均是象征祥瑞祈福的题材。

开光外填饰各种番莲、牡丹及五瓣花叶,四足饰番莲花。底黄地以双凤首尾相衔围成圆框,中央蓝圆框内白地书红色“雍正年制”双行宋体字款。笔洗是文房用具,用以清洗画笔或毛笔。

请问这件瓷器的年代 福字款 珐琅人物香炉 以及价值 谢谢

福字款是明清民窑款识。这种熏炉不多见,看纹饰和细腻的画工,应该是清中期粉彩瓷,因为明代还未出现粉彩画法。如果是真东西的话,这件起码5000元以上;如果图案有印制嫌疑的话,最多500元;可惜只能目测,很难辨真伪。

老师你好能帮忙看看这个香炉吗掐丝珐琅彩香炉底款水云居,价值多少!有收藏价值吗年代如何

更正一下:不是什么所谓的香炉,而是一只“熏炉!”年代应是清代,有一定收藏价值,!

为什么清晚时期的珐琅很珍贵

嘉庆及其以后时期,珐琅器的烧造呈萎缩局面。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质量还是比较精细的。

如嘉庆珐琅彩鼻烟壶,此壶扁瓶造型,浑圆饱满,配红珊瑚盖钮,器身以珐琅彩绘饰。双面开光,分别绘制花鸟两组。一面双鸟比翼齐飞,形象逼真。

另一面一鸟落于花丛之中,一鸟欲落还飞,相视顾盼,意趣盎然。此器开光以红料勾边,底以红料书“嘉庆年制”四字楷书款。

嘉庆时期,铜胎掐丝珐琅作品仅见盘、盌之类。总体工艺制作水平都不及前代,掐丝珐琅的胎体较薄,色彩鲜艳。这个时期的“老天利”、“德兴成”等作坊制作出的掐丝珐琅工细,质量较好。

如老天利景泰蓝红榴福祉,是一件比较少见的石榴形器。石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榴开百子”、“宜男多子”,与寿桃和佛手在一起一般都寓意“多福多寿多男子”,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大多希望后继有人、人丁兴旺、接代续祖的思想。而且,石榴也有纳福迎祥之寓,就像葫芦象征福禄一样,同样都被视为吉祥品。

此件老天利景泰蓝红榴福祉作品在纹饰中,上下口以蝙蝠寓意为“齐天洪福”,中央为缠绵不断的蔓草纹,形成的五个光子中饰“福、寿、禧、禄、财”。

在此件景泰蓝产品的制作原料与工艺上也比较特殊,其底座设计了铸錾配饰,使榴的写实枝干和叶,与整个榴体相结合;器冠则是玉制品的写实枝干和叶,与榴体相结合。头部为玉制镶嵌,形成榴嘴。正是所有的这些构成了一件完美的景泰蓝手工艺品“红榴福祉”。

而老天利景泰蓝进财尊则有别于其他尊类制品,造型也很独特,它的底部是三足,三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寓意是“三足为水,水者,财也”。并且此进财鼎的盖子也很独特,它的盖钮是一头黄牛站在元宝之上,寓意着勤劳致富。

所以整件景泰蓝产品各个制作细节都充满了财源滚滚之势,祝福人们财源茂盛,生活幸福,是景泰蓝产品中的佼佼者。

嘉庆时一些民间珐琅作坊所烧造的掐丝珐琅器物,造型较多为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期的一些掐丝珐琅精品,器物上的款识大都是刻款。

如铜胎掐丝珐琅香炉,这是一件古代艺术珍品,像类似的掐丝珐琅彩的大器,一般老百姓家里是没有的,一般都是王公贵族,宗庙、寺庙中的一种陈设器、祭器和礼器,这件东西制作得很精美,既庄重又华丽,上面刻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款。

但是乾隆的掐丝珐琅彩胎体比较厚重,它则比较薄,清代早期的掐丝珐琅彩砂眼比较多,而到了晚期以后砂眼问题解决了,清代早期的包括乾隆珐琅彩掐丝断裂的痕迹比较多,而这件比较少,而且“大清乾隆年制”款写得比较小气,通过这四点来看,这件东西应该是清代晚期的作品。

道光时,掐丝珐琅甚少,以1825年由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烧造的永陵掐丝珐琅五供为代表,其造型、图案、掐丝、珐琅均接近乾隆晚期风格。五供包括有两件觚、两件烛台、一件香炉,常用于祭祀等场所陈设。而且此掐丝珐琅五供器型较一般寺庙佛堂内的陈设五供要大得多,又以掐丝珐琅工艺制成,因此弥足珍贵。

达古斋

志远堂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的文物简介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 》(imperial cloisonné enamel double crane censers ,又名:“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 ”)是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制作时其尚为太子)委任制作的 ,该对香炉制作于1723~1735年间(雍正年间)。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为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民间习称‘景泰蓝’) ,皇家用作香炉,共一对,传世品中双鹤香炉仅此一对,为孤品 ,香炉高145厘米(57英寸)。
该对香炉曾为十九世纪英国富豪阿尔弗雷德·莫里森(Alfred Morrison)的放山居(Fonthill House)之旧藏 ,2010年由香港佳士得拍卖,香港富豪刘銮雄(Joseph Lau)购得并收藏。

你认为珐琅器的款式有哪些分类

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珐琅器中,明代掐丝珐琅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包括了明代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的制品,主要有香炉、高足碗、扁瓶、出戟尊、葫芦瓶、梅瓶、玉壶春瓶等。通过对比分析,明代掐丝珐琅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明代掐丝珐琅器胎是黄铜镀金,为火度,其器上都有沙眼,民间的多一些,乾隆的胎多是红铜,铀不透明。黄如蛋黄而乾,白如车渠。后人难仿。明代早期的掐丝珐琅制品虽多为香炉、花瓶、盒、盏子等妇人闺阁中使用的小件器物,但胎体厚重,给人以质朴的美感。明代中期的掐丝珐琅器与早期相比略显轻薄。明代晚期宫廷制作大件掐丝珐琅器物增多,胎体厚重。如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掐丝珐琅出戟仿古尊,高达78厘米,重28.4公斤。另一件掐丝珐琅兽面纹大方炉,高64.5厘米,重达24.9公斤。民间制作的掐丝珐琅器则工艺粗糙,胎体轻薄。二、掐丝的处理:由于明代早期珐琅釉厚,中期和晚期釉层薄,因此早期掐丝的高度高于中期和晚期。早期掐丝粗细宽窄不匀,衔接痕迹明显,末端多采用自然截断的方式处理。中期和晚期掐丝比早期均匀,并且从中期开始采用将掐丝末端卷成圆圈的处理方式。明代早期和中期掐丝镀金工艺较好,生锈情况较少。晚期镀金工艺比早期差,掐丝锈蚀情况比较普遍。三、图案纹饰:明代早期多以缠枝、折枝番莲纹为主。花头硕大,花瓣肥厚而尖端短。花心形似桃形、如意云头形或石榴形,被向上的二至三片花瓣紧紧包住。缠枝上有桃形或侈口杯形的花蕾。叶片形状不规则,比后期叶片大,亦不对生,在一片叶内常施用两三种釉色。纹饰多由单线勾勒表现,双钩的表现方式不甚普遍。这种以番莲纹为主的图案逐渐成为定式,在明代的掐丝珐琅器上十分常见。这一时期还流行葡萄纹,葡萄果实个大丰圆,施紫色釉,晶莹纯正,叶片五出,形似手掌。除此之外还见有瓜蝶纹、花果纹、云龙纹等纹饰。

宣德时期的珐琅制品的类型有哪些

宣德时期,金属胎起线珐琅制品,有年款者分两种类型:

一种在器物的某个部位用珐琅釉烧成款识,款识内的釉色同整体器物的釉色浑然一体。这种款识是造器时,已包括于总体设计之中,属于原款。这类用釉烧成的年款,多置于器物的底部和肩部。

另一种年款则是在铜胎上铸或錾刻出来的,多置于器物底部。宣德时期款的形式有“宣德年制”4字款、“大明宣德年制”6字款和“大明宣德御用监造”8字款。也有“宣德”2字款者,但很少见。字体以楷书居多,兼有隶书和篆书体。

宣德款识的处理方式有:阴线双勾、单线刻画、錾刻阳文和铸款。这些宣德年款的作品,是铜胎珐琅器中有时代标志的最早制品,为识别宣德时代金属胎起线珐琅的风格特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如宣德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大盌,外壁是施以白色釉为地,用双线勾勒缠枝莲的枝干,串联起数朵彩色釉硕大花朵,颇显富丽。盌内壁是以浅蓝釉为地,饰彩釉龙戏珠纹。底足内为浅蓝釉地,饰彩釉缠枝菊花纹,中心处施红釉篆书“宣德年造”4字款。

明代早期珐琅器纹饰的叶片内常填两三种色釉,但釉料没有混杂使用,釉层较后期的厚。其品种、器型多为《格古要论》中所载的“香炉、盒儿、盏子、花瓶之类”,大多器型小、胎体由铸造成型,且较后期的厚重。当时的掐丝珐琅器一般没有锦地,掐丝粗细不匀,掐丝末端多以叠接隐藏的方式处理。

如明掐丝珐琅兽耳瓶高29.5厘米,口径13.2厘米,铜胎,束颈,双兽环耳,鼓腹,圈足。外体饰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口内有蓝珐琅釉书写一楷书“王”字。釉厚体重,造型端庄稳重。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的文物欣赏

该对香炉的形态为一对鹤作步行状,回首相望。鹤身中空,嵌白色釉,背施一条状蓝釉,以掐丝作羽纹,鹤嘴施墨绿釉,红顶。翅膀可开合,为盖。底座蓝釉錾胎珐琅为石,底绿、白掐丝珐琅饰浪花。此器造型逼真雄伟,纹饰镶嵌精细,以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相结合的工艺,表现出雍正朝艺术品制作严谨、执着和艺术修为。当香炉点起,烟从鹤的口中缓缓飘出,萦萦绕绕,仿如身置仙境一般。
这对掐丝珐琅双鹤香炉除了器形巨大、做工精美之外,其双鹤为一组的造型也颇为罕见,因为两岸故宫、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香炉都是一对单鹤。此件器物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弘历作为太子的时候,为其父雍正皇帝贺寿而特意定做的,因此才有“大鹤+小鹤”的造型。 鹤象征和平、长寿,大鹤口中之桃子也寓长寿之意。桃子是小鹤送给大鹤的礼物,也表现了弘历祝贺父亲雍正长寿的意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