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明谣茶壶是什么茶壶?我有个民国陶玉园茶壶多少钱_紫砂壶_紫砂_乾隆

本文目录

  • 绿色的明谣茶壶是什么茶壶
  • 我有个民国陶玉园茶壶多少钱
  • 陶玉园底款的茶壶是什么时候的
  • 如何鉴别民国时期的紫砂壶
  • 民国荼壶有价值吗
  • 民国瓷器老茶壶值多少钱
  • 知识点:明,清,民国,各代紫砂壶有何主要区别
  • 民国时期的提梁壶和漱口杯值钱吗
  • 明清紫砂壶怎么分辨
  • 如何鉴别老紫砂壶

绿色的明谣茶壶是什么茶壶

绿色的明谣茶壶是民国绿紫砂壶。绿色的明谣茶壶被称为民国绿泥紫砂壶,实际上是没有原生矿存在的,是在练泥时在泥料中添加了化学原料铬的化合物,烧制后就会变成绿色。这就是民国绿紫砂壶的原因。

民国绿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为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散失,而且民国紫砂茶壶的保温时间长久,长期使用民国紫砂茶壶,即使不放茶,只要倒入开水,仍然茶香诱人,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所以民国紫砂壶用的越久,冲泡茶叶后茶汤越加醇郁芳馨,受到收藏家们的喜爱。

紫砂壶起源

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

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供春传时大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

我有个民国陶玉园茶壶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陶玉圆茶壶,目前市值60-80W具有很高的拍卖市场,同时也是民国瓷器的典范

陶玉园底款的茶壶是什么时候的

民国时期。陶玉园底款的茶壶是民国时期的。茶壶(英文:teapot),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

如何鉴别民国时期的紫砂壶

老紫砂壶从泥料特征、款式、工艺上去分辨,一般老紫砂壶老味重一些,不过要防止收到做旧壶。
 1.看造型和工艺。如明代紫砂壶的总体特征是粗、大、笨,清初从陈鸣远开始,紫砂壶制作崇尚精巧、秀雅之风。康熙时出现彩绘,乾隆时出现描金,嘉庆、道光时,以陈曼生一班文人参与紫砂壶的题诗刻画,是紫砂器的装饰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2.看泥色和配料。紫砂泥以宜兴地区丁蜀镇黄龙山附近出产的陶土最好,一般分为紫泥、绿泥、红泥三种。一般来说,明代砂器泥料较粗,清代较细。晚清至民国一件砂器常有几种色泥出现。
  3.分辨名家及款识。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来名家辈出,仿制者一般都是仿名家,所以对各时期的名家及工艺手段、款识特征都要有明确认识。

民国荼壶有价值吗

年代:二十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
器名:粉彩书法人物纹提梁壶
民国末年至建国初年大规模工业烧制,为当时遍迹市场的家庭日用品。存世量较大,现勉强能够进入收藏品范畴,市场价格200-300元。建议继续收藏一段时间。

民国瓷器老茶壶值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瓷器价格都不高,主要是时间短、存世量大、工艺和艺术性较差,所以目前价格不高,但是名家精品瓷器价格还是很高的。一般民国时期的瓷壶价格在千元左右。谢谢

知识点:明,清,民国,各代紫砂壶有何主要区别

明代是紫砂壶的初创时期,清代是紫砂壶的发达时期。

1.从造型看

明代多为圆形、提梁、筋囊形、仿青铜器形,体形大,装饰少,素雅少华丽。提梁壶一般无足、底宽平。

时大彬制宫灯壶

清初多花器和几何形,有太平盛世宫廷、贵族的华丽气度,实用壶大都小身、短流、耳把。

清中期因文人参与,壶风儒雅,线条自然,不夸张低俗。

惠孟臣 朱泥提梁壶

清末及民初造型繁多,款识复杂,装饰华丽且手段多样,有的奇巧立异,有的华而不实,有的大而不当,有的纤弱柔美,也有简单朴素、充满文人雅趣的佳作。

民初壶形受商业影响,趋向实用,受复古风影响,常见沿袭前人旧作的摹古之作。

2.从胎质看

明末清初泥料粗拙,目数不超40目,富含颗粒状粗砂,含有闪亮云母,胎壁厚实,泥色多紫色、红色。

徐友泉款紫砂壶

清中期出现细泥,为55目左右,胎骨坚致,色泽温润。

清晚期泥色不如中期温润,泥色较多,出现夹有似梨皮小点的紫砂,称为“梨花雨”或“桂花沙”。

程寿珍制紫泥掇球壶

民国后,泥色纷繁,出现墨绿、黑色等。

现代手工制泥约为60—80目,机械炼制则为100—120目。

3.从制坯看

明代以捏制为主,壶内有掏空捏按的指纹。明末,时大彬开创木模整形,壶内壁薄厚不一,有竹刀刮削痕迹,把、流与壶身拼接粗糙,贴柿蒂形泥片遮挡接痕而成为最早装饰。

清代壶胎厚薄均匀,拍身筒、镶身筒工艺成熟,壶底多有推墙刮底的放射状整理痕迹。

陈鸣远饼足方壶

清早期壶身出水为单孔,清晚期为多孔。清中期以前的壶均为手制,清末出现模制。

近现代壶的里外规整,手感好。

4.从烧成看

明代壶放在同窑的缸中套烧,常有缸釉点沾在壶表或凸起气泡,大多未完全烧结,胎质疏松。

清代开始单独烧成。

5.从款铭看

明代为楷书,清早期楷、篆并用,清后期篆书为主。

明代的刻款多是在入窑前的坯体上用竹刀刻画,而清初期以后竹刀刻就不流行了,多加钤印章。

陈鸣远制仿古鹦鹉杯

清中期因文人参与,壶身常铭书画。曼生书铭的壶,底款多数是“阿曼陀室”,没有“陈曼生制”。壶底印款是“首对流,尾对鋬”,看款时壶把在下。

顾景舟的鉴壶秘籍

1. 鉴别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图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

2. 明代紫砂壶上无图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 清代早期壶流里的眼都是一个大眼。几个细密的眼在时代上就晚了。就与民间使用泡茶有关系。

4. 乾隆紫砂壶器表纹饰微微凸起,是将调好的泥浆用笔慢慢堆画出来的。泥浆必需研得与墨一样细腻,然后用毛笔画,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

5. 陈鸣远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术上是个了不起的人

6. 紫砂包金漆的东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现的

7. 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

8. 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为太平天国时期的

9. 紫砂泥料比例的多少决定胎色

10. 20—30年代时顾先生等人在上海做过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

11. 南京、扬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壶真品,是出土的,它们的风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壶的气魄大,胎泥粗

12. 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此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

13. 看了许多陈曼生刻诗的壶,底款多数篆“阿曼陀室”,没有写过“陈曼生制”,这点应注意

14. 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

15. “宣统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壶,壶柄尾部分别有“大生”“裕林”“迪恩”“东溪”“寿珍”等名款。这些人都是光绪时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关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壶

16. 嘉庆四年款红砂小壶为真品

17. “松鹤轩”款紫砂壶,为民国时期作品。“松鹤轩”是上海一个铺子的名称。此壶刻字人叫“若水”,号叫姚寿铨

18. “黄玉麟”款紫砂树根式壶是真品,为晚清同治光绪时的

19. “阳羡邵友兰制”款带屉诗句紫砂壶,是真品,清道光年的

20. “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壶。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是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但壶身文字为后刻。“适园主人”是谁不清楚

21. “杨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壶。杨彭年是嘉庆、道光时人。此壶为真品,泥色较标准,胎泥及做的工艺,都具有杨彭年制壶的风格

22. “志远”款阴阳文紫砂扁方壶。清道光真品。壶底有“茶熟香温”款。

23. “国良”紫砂提梁式过。晚清时作品。国良原名为俞国良,1938年殁,死时60多岁。

24. “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壶,邵亮生是晚清人

25. “笨岩”款紫砂扁壶,是清同治作品

26. “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清嘉庆作品

27. “赦记”款紫砂雷纹螭纽壶,作者是邵权衡,清同治时人。他曾孙现在还在宜兴紫砂厂里工作

28. “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诗壶。“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寿珍,为清同治时生民国二十几年殁

29. “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清光绪作品。这类壶宜兴烧好后,到烟台去烧黑

30. “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壶,壶盖里有“宜兴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现到清晚期了

31. “宣统元年”款米色砂小壶,壶柄有“宝鳞”二字,是宣统时工匠姓宗

32. 王南林是清乾隆时艺人,给宫廷里做过御器

33. “项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为假品。圣思何时人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

34. “史宝丰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庆、道光时作品

35. 紫砂挂釉器皿从乾隆时开始的。共烧二次,先烧胎,要1000多度。器里挂白釉的东西,挂釉后再烧700多度

36. 清乾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乾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

民国时期的提梁壶和漱口杯值钱吗

民国时期的器物一般不会太值钱,但是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使得价值升高:
1、名人名器。包括名人制作的以及名人使用过的。
2、虽非名人名器,但有特殊历史背景。
3、材质特殊,品相完好。比如稀有金属制作,或者特别珍贵的陶瓷等等。

明清紫砂壶怎么分辨

1. 鉴别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图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

明 宜兴窑《大彬款雕漆四方壶》

2. 明代紫砂壶上无图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时大彬 刻款

3. 乾隆紫砂壶器表纹饰微微凸起,是将调好的泥浆用笔慢慢堆画出来的。泥浆必需研得与墨一样细腻,然后用毛笔画,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

乾隆款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

4.“项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为假品。圣思何时人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

明项圣思《桃形杯》

5. 紫砂包金漆的东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现的。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山水图紫砂执壶》

6. 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

清 陈鸣远《笋形水盂》

7.“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诗壶,“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寿珍,为清同治时生民国二十几年殁。

8. 紫砂挂釉器皿从乾隆时开始的。共烧二次,先烧胎,要1000多度。器里挂白釉的东西,挂釉后再烧700多度。

9. 20—30年代时顾先生等人在上海做过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

10. 南京、扬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壶真品,是出土的,它们的风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壶的气魄大,胎泥粗。

明  时大彬圈钮

11. 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

12. 看了许多陈曼生刻诗的壶,底款多数篆“阿曼陀室”,没有写过“陈曼生制”,这点应注意。

曼生底款

13. 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

14. “宣统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壶,壶柄尾部分别有“大生”“裕林”“迪恩”“东溪”“寿珍”等名款。这些人都是光绪时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关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壶 。

15. 嘉庆四年款红砂小壶为真品。

16. “松鹤轩”款紫砂壶,为民国时期作品。“松鹤轩”是上海一个铺子的名称。此壶刻字人叫“若水”,号叫姚寿铨 。

17. “黄玉麟”款紫砂树根式壶是真品,为晚清同治光绪时的。

黄玉麟 《供春》

18. “阳羡邵友兰制”款带屉诗句紫砂壶,是真品,清道光年的。

19. “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壶。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是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但壶身文字为后刻。

20. “杨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壶。杨彭年是嘉庆、道光时人。此壶为真品,泥色较标准,胎泥及做的工艺,都具有杨彭年制壶的风格 。

杨彭年《曼生铭井栏》

21. “志远”款阴阳文紫砂扁方壶。清道光真品。壶底有“茶熟香温”款。

22. “赦记”款紫砂雷纹螭纽壶,作者是邵权衡,清同治时人。他曾孙现在还在宜兴紫砂厂里工作。

23. 清乾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乾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

24.“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清光绪作品。这类壶宜兴烧好后,到烟台去烧黑 。

如何鉴别老紫砂壶

紫砂壶的鉴别选购:

一、看,真紫砂壶的纹理清新、圆润,视觉有亚光的效果,有众多分布均匀的细小类似金属光泽的颗粒。有的手工壶内壁,有从中心圆点向四周的放射状线,属于加工工艺过程中形成的。

二、摸,真紫砂壶摸上去的手感细腻但不打滑,假紫砂壶手感粗糙,或者打滑;例如普通陶土的手感粗糙,瓷器的手感初摸打滑,如果稍用力按压摩擦就手感发涩。这是由于分子结构不同的表现。

三、转,转动壶盖,真紫砂壶的壶盖转动灵活流畅,并发出轻微“丝丝”或者“沙沙”的悦耳的声音,陶土的假“紫砂壶”则发出沉闷的“哧啦哧啦”声音。

四、听,用盖子轻敲壶体,尽管有人不赞成这么做,但是这点非常有效。真紫砂壶敲击的声音清脆悦耳,声音短暂,敲击结束声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紫砂壶,敲击声音沉闷浑厚短暂;瓷器敲击的声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点像金属撞击的声音,一般人不好区分。

但是有一点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瓷器的声音波长明显,敲击结束后,声音仍然持续数毫秒,而真紫砂是立刻停止。

五、证书,一般正品的紫砂壶都有制作者的手写证书,证书通常为宣纸,毛笔书写,书法俊秀,这是因为,书法是一个好的工艺师的必修课,好紫砂壶的增值更多体现在书法和绘画的技艺上,加盖印章。印章的落款与紫砂壶底的落款一致。

六、试水,水浇在真紫砂壶上面,不会形成明显的水珠,水是比较均匀的一片,然后没多久就逐渐被紫砂吸收。

扩展资料:

紫砂名壶

一、树瘿壶

树瘿就是树瘤。这种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据紫砂壶史记载,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供春壶价值极高,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赞语。树瘿壶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壶造型,传世极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部分专家认为是供春手制,是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壶实物。 

二、二泉铭壶

这是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的名壶。

邵二泉(约1803-1860年),擅长镌壶铭。这把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证。

三、冰心道人壶

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壶底款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为清末民初年间紫砂大师程寿珍(1858-1939年)的号。程寿珍制作的紫沙壶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的头等奖和优秀奖。

四、覆斗式壶

宜兴窑玉麟款紫砂覆斗式壶,清末,高7.5cm,口径5.7×5.7cm,底 径9.8×9.8cm。壶呈上小下大覆斗式,平底四方委角形。壶身镌刻篆书“子孙宜”三字。底钤篆书“玉麟”印章款。姜黄色砂泥,滋润细腻。

此壶造型方中有圆,给人以刚中带柔的感觉。

“玉麟”指黄玉麟(1842—1913年),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制壶名家,善制掇球、供春、鱼化龙壶诸式,所制砂壶精巧而不失古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