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立身之本(为什么说道德是修身之本)_道德_立身_之本

本文目录

  • 为什么说道德是修身之本
  • 圣人云德为立身之本谁说的
  • 道德是立身兴国之本,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 )
  • 什么是立身兴国之本
  • 九年级政治为什么说德是人的立身之本
  • 道德是立身兴国之本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
  • 德为立身之本,什么是润物之源
  • 德为立身之本,才为处事之道.为什么说德是人的立身之本

为什么说道德是修身之本

人们常说,欲立身,先立品,人无品不立。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人们推崇赞颂的、难以忘怀的是那些道德高尚、操守洁净的人。如尧、如舜、如屈原、如包拯、如岳武穆、如文天祥……人之与品德,犹如土地与水。土地失去了水,就变成一片焦土;人没有了品德,就变成行尸走肉。地势低洼之处水最充盈,品德高洁之士人最敬仰。优良的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
人要有智慧与才能,更要有良好的修养与品德。考核国家公务员,“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德是第一位的,能是第二位的。因为德是一个人的灵魂。司马光曾这样评价人的德与才: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我们都知道萧何、张良、韩信称作“汉初三杰”,为什么没有陈平呢?是人们吝惜这一个“职称”名额?显然不是,因为“汉初三杰”称号是后人追加的,此时陈平早已作古,不会再和时人争待遇。是功勋不够卓著?更不是。有一个成语“六出奇谋”,就是指的陈平曾为高祖刘邦六出奇计,其中用的反间计,离间了项羽与范增的关系,为西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究其原因,主要是“德”上欠缺,盗嫂、受金的“腐败行为”与“杰”的称号实在是不相匹配。与陈平相比,四岁让梨的孔融、7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显得微不足道,而他们的故事却代代相传,就在于他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荡正气而震四海,已成为我们伟大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再拿李真与郭秀明相比较:李真,28岁当上省领导秘书,在7年间跃升至正厅级的省国税局局长;少年得志,前程似锦,其才华自然是翘楚不凡,这一点我们肯定不会怀疑。为什么不可一世的李真会因福得祸,38岁就被“双轨”,二审被判死刑?原因就在于“德”出了问题。私欲膨胀,作风败坏,飞扬跋扈,仗势压人,招摇撞骗,有些所作所为不仅一点道德都不讲,甚至没有人性。等待他的只能是正义的枪声。而郭秀明,只不过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们党的一名十分普通的基层干部,可他去世后,村民们自发连夜在村口为郭秀明树起了“功德碑“。原因就是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质,为了改变惠家沟村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贫穷落后面貌,让群众早日过上富裕日子,他毅然舍弃自家富裕的小日子,毛遂自荐当村党支部书记,八年的时间里,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全身心扑在集体的事业上,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两次建校,四次修路,绿化荒山,平整土地,使昔日封闭、贫穷的小山村逐步走上了文明富裕之路。他以自己的羸弱之躯,废寝忘食,不畏艰辛,任劳任怨,苦干实干,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忘我地实践着共产党人的宗旨,用生命谱写一曲当代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创业之歌、奉献之歌。这样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正所谓“大德如生”。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信尚德的民族,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德是我们行路的手杖。”(英国诗人布莱克《老牧人之歌》)在社会,遵守社会公德,你会赢得朋友;在工作岗位,恪守职业道德,你会赢得信任;在家庭,良好的家庭美德,你会享受幸福。在社会经济不断繁荣的今天,人们的社交范围越来越广,社交活动越来越多,种种向道德防线所发动的“进攻战”时有发生。只有心地高洁、行为清白,才能一身正气走四方。冰心还曾说过,“坦坦荡荡的胸怀和良好的情绪是一门超级养生术”。的确如此,心地无私,光明磊落,精神上没有负担,自然活得沉稳,睡得踏实,也不失为一条养生之道。
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在他的理论专著《教育学》中指出:“人并不是生来就具有道德上的信念、情感和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是在生活和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的。”我们要培养自己优良的品德,就必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道德作准绳,规范我们的思想与言行,从教育中汲取道德营养,在生活中修正自己行为,不断锤炼自己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道德纯净圣洁的人。诚然,时时、处处、事事都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确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付出理智和胸怀,付出勇气和意志,甚至要饱受痛苦和磨难。但这就像买衣服,如果购买的是一件便宜的服装,付钱的时候是高兴的,但每次穿起它时会感到不舒服。而如果购买的是高质量的服装,在付钱时会觉得心痛,可每次穿起它时会感到顺心、体面。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像高质量的服装,品位高、受人敬,不仅享受人生的愉悦,而且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就必须把“德”放在第一位,尽管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通过道德的完善使自己的人格变得高尚起来。

圣人云德为立身之本谁说的

考查了我国的传统美德.从题干的表述中即看出,以下属于美德的行为是,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所以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排除错误的观点④,人云亦云是一种盲目从众心理.
故选A.

道德是立身兴国之本,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 )

道德是立身兴国之本,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对)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坚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什么是立身兴国之本

道德是立身兴国之本,“德”是立身之本,兴国之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古人常说,“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是催人奋进的引行灯。道德品行修养,古往今来都被人们看作是立身之本、治国之要,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行修养素质,关乎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关乎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加强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①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②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的抑制和克服。

③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肆意妄为。

④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成优良品德。

九年级政治为什么说德是人的立身之本

此话是说道德在人的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德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试想一个人要是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那么他就会在做人方面没有底线,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都会干得出来。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他才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希望此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道德是立身兴国之本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立身兴国之本,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基础性意义。

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先进性体现在: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优秀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作用。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际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德为立身之本,什么是润物之源

德为立身之本,善是润物之源。
道生万物,而德是畜养万物,修养身心最醇美的甘露。
法国有一句谚语:“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新的主人。”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如果这辈子不想以一颗行尸走肉的状态立于世上,就必须时刻与“德”为伴,让“德”滋养自己的一生。
以“德”养生很简单,通俗讲,就是一辈子做个好人,一辈子与人为善,这句话说是很容易,可要真正的实践它并不容易。“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

德为立身之本,才为处事之道.为什么说德是人的立身之本

原句是 德行立身之本,才识处世所先
德行,指道德良知.立身之本指在社会上生活生存的基础.才识指知识.处世所先指在社会优先要办到的事.
要想在社会中立足生活,必须要有遵守道德法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增长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技能是你优先考虑的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