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读《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入世救国的高人,妙言脱困的高手
- 鲁仲连邹阳列传的《史记》简介
- “难酬蹈海亦英雄.”一诗句借用的典故出自哪儿
- 鲁仲连邹阳列传的作品原文
- 我要鲁仲连邹阳列传和货殖列传的概括,需要你的精心回答!谢谢~!
- 求鲁仲连史料
- 鲁仲连邹阳列传的介绍
- 鲁仲连邹阳列传
读《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入世救国的高人,妙言脱困的高手
鲁仲连,齐国人,他善于战略高度的谋略,有大视野大格局,且高风亮节不拘泥于俗物,一生都没有做官,他曾经到赵国都城邯郸做客,成为了平原君的上宾。
故事就发生在长平之战之后,秦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魏国的援军由晋鄙率领来到了邯郸附近安营扎寨,但是畏于秦国武力而不敢继续向前。为了保存实力,同时也解除赵国邯郸城的包围,魏军派新垣衍去见平原君赵胜,想说服赵国向秦国称臣。如果秦国因此撤军的话,那么魏国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也不用得罪强大的秦国,这个如意算盘打的不错。
新垣衍是魏国能言善辩的人,他为平原君分析利弊,说以前齐国和秦国两强并列,并先后称帝,一个是东帝,一个是西帝,现在齐国已经被打残了。天下只剩下一个秦国一家独大,因此秦国并不是一定要灭赵国,而是要重新恢复自己的帝位。只要赵国向秦国称臣,承认秦国的地位,以君臣之礼恭顺的对待秦国,秦国自然就能退兵了。平原君知道事关重大,因此一时拿不定注意。这个时候鲁仲连问平原君的看法,平原君说赵国在长平之战损失了四十万军队,现在邯郸城又被包围,赵国随时有被灭国的危险,现在魏国的使者就在我这里,我现在方寸已乱,那里有什么主意呀!
鲁仲连说我本以为您是天下的贤明公子,现在看来您徒有虚名。请问魏国的使者在哪里,我去见他陈说厉害。平原路就把鲁仲连想见新垣衍的消息告诉了他,新垣衍说我早就听说鲁仲连是有大德大能的非凡人物,不过我现在有君命在身,因此不方便见他。
平原君说鲁仲连已经知道您在这里了,新垣衍见躲不开,只好和鲁仲连会面。鲁仲连见到新垣衍后一言不发,新垣衍说我知道现在还留在邯郸这座被包围的城市里的人,大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我看您的状态好像没有什么需要平原君帮助的,那你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呢?鲁仲连说秦国是个不懂得礼仪的国家,他们用暴力和欺骗的手段横征暴敛,如果让他们一统天下,那才是这个世界的悲哀,到时候我只有跳到东海去死了,我绝不会做他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您,是为了帮助赵国。
新垣衍轻蔑的说,您是一介布衣,无兵无权怎么帮助赵国呢?鲁仲连用眼角的余光看了新垣衍一眼,说到楚国和齐国已经在帮助赵国了,燕国也会帮助赵国的。新垣衍说我是魏国的臣子,我想听听您怎么让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魏国不帮助赵国是因为没有看清秦国的祸患,如果看清秦国的祸患的话,魏国也会帮助赵国的。
鲁仲连说春秋的时候,周天子没有权势,天下的诸侯都不去朝拜他,只有齐王去朝拜他表示对他的尊重。等到周天子去世,齐王由于去的晚了,就被继位的周天子派去的人斥责了一顿,天子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是齐王的品德败坏了,而是继位的周天子太苛刻了。天子是需要德行的,没有了德行的天子对于诸侯来讲,要么是诸侯的笑柄,要么就是诸侯的灾难。
新垣衍说先生见过奴仆吧,十个奴仆侍奉一位主任,难道是力气和智慧比不上主任吗?不是,是因为他们害怕他呀。鲁仲连说那么魏王和秦王比,是不是就像一个仆人一样呢?新垣衍说是的,鲁仲连说那我就让秦王把魏王蒸煮后做成肉酱下酒。
新垣衍很不高兴,说先生怎么能这么侮辱魏王呢?做为魏国的大臣我不能接受,请您收回您的话。鲁仲连说魏王把自己看作是秦王的奴仆,这等于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了秦王的手里,要杀要剐都得听人的摆布。这个情况和商朝的故事很像,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三个诸侯。九侯的女儿长相娇美,他就把女儿送给了纣王,结果纣王认为他的女儿长的太丑,把他和他的女儿一起剁成了肉酱。鄂侯刚直诤谏,激烈辩白,纣王又把鄂侯杀死做成肉干。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监牢内一百天,想要他死。为什么同样的诸侯,他们会最终落到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干的地步呢?
鲁仲连进一步分析说,魏国和秦国都是总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怎么能因为秦国获得了一次战争的胜利就妄自菲薄,甘心去做他的奴仆呢?况且秦国的野心如果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去插手魏国国内的事物,他们会任命自己认为能干的官员做官,会把他们认为无能的人罢免。罢免对他们有抵触心里的人,换上甘心做奴才讨好他们的人。到时候魏王的妃子都会由秦国来安排,魏王怎么能获得开心呢?你们这些人又怎么能得到像原来一样的宠信呢?把命运见到残暴不仁的秦王手里,该不如自己掌握来的让人放心。
新垣衍站起身来,向鲁仲连行礼,说到我本来认为先生是和普通人,没想到您是天下间杰出的人才。我将立刻离开邯郸返回魏军大营,劝服我王和晋鄙将军进军邯郸,解赵国之围,今生不在讨论秦王称帝的事情了。
秦军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退军五十里,后来信陵君赶来诛杀了晋鄙,春申君也率领楚国的援军赶到,因此秦军撤军,邯郸之围彻底解除。平原君摆宴感谢鲁仲连,酒席上平原君站起身来命使者献上千金给鲁仲连。鲁仲连坚决不接受,他说杰出的人能被天下人敬仰,是因为他们能为人排忧解难而从来不收取报酬。如果收取报酬,就成了做买卖的生意人,我是不想那么做的,您看低了我鲁仲连,也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随后鲁仲连向平原君道别,终生没有平原君再见面。
过去了二十多年,燕国的一位将军攻克了齐国的聊城,因为有人在燕王面前说他坏话害怕被燕王诛杀,因此就自己占据了聊城。齐国的田单率领齐国军队攻打聊城一年多都没有打下来,且损兵折将。这个时候我们的大神鲁仲连同志又出手了,这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在田单的软磨硬泡下。
鲁仲连写了一封信,让人绑在箭上射进城里给燕将。信上面写到:“您得不到燕王的信任,因为害怕被杀而不顾忌燕王无法驾驭臣子占据聊城,是不忠;丢掉聊城,威名不能在齐国得到张扬,是不勇;功业失败,名声破灭,在历史上没有记载,是不智。你满足了这三条,当世的君主里,是没有人会认可你的。聪明的人不会犹豫不决,勇敢的人也不会贪生怕死,”如今是生死荣辱,贵卑尊贱的关键时刻,时机不会再来,希望您能好好考虑不要和其它俗人一样的见识。
鲁仲连给他指出几条明路,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形式,聊城已经很难继续坚守了,不过通过一年多的坚守,世人已经认识到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就算是孙膑复生也不过如此。此刻您若带着军队返回燕国,燕王一定会重用你的;如果你投降齐国的话,也会得到重用,关键是你要尽快决断,否则就没有任何出路了。
燕国将领思来想去,回到燕国的话燕王已经对自己产生猜疑,怕被杀害。投降齐国的话,自己杀了不少齐国的将军和士兵,怕被齐国人侮辱。最后决定还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不受他人拖累。他自杀以后,燕国军队大乱,田单趁机发动进攻,攻克了聊城。回到临沂后,田单向齐王推荐了鲁仲连,齐王想封鲁仲连爵位,鲁仲连听说后潜逃到海边隐居起来。他说与其接受富贵而对人趋炎附势,还不如甘守贫贱而保证自己的心志不受影响的好。
邹阳,也是齐国人,在梁国做了梁孝王的门客。羊胜嫉妒他的才学,就在梁孝王面前说邹阳的坏话,梁孝王很生气,就让手下的官吏把邹阳抓了起来,准备处死他。邹阳在监牢中担心自己死后承担莫须有的罪名,就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我听说忠诚的人都会得到回报,诚信的人也一定会被人信任,但现在看来这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就像荆轲仰慕燕太子丹的德行而去刺杀秦王,但是太子丹还是疑虑重重,害怕荆轲会临阵脱逃;卫先生为秦王谋划长平之战,但是秦王还是不相信他的话,尽管老天爷都被荆轲和卫先生的精神所感动,但是却得到不太子丹和秦昭襄王的认同。如今我为了您殚精竭虑,谋划大事,但是您身边的人不了解情况,您也把我交给了官吏来审判,而不了解我的一片苦心。
自古以来,忠臣没有好下场,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遇到明主。很多能人志士为了躲避灾祸就装疯卖傻不为君主谋划,而我不想学这些人,但是我又怕遭受到比干和伍子胥一样的下场,希望大王能仔细的审查,给予我一些怜悯。
人与人相识的时间长短,和他们之间能不能称为知己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苏秦和白圭能获得成功,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君主的信任,他们君臣之间能够肝胆相照,才能成就大业。希望您也能和他们一样,不偏听偏信,认真对待每一个给您真正建议和帮助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美女入宫,就算什么也没做错也会遭到嫉妒。贤名的君子就算没有做过任何不肖的事情,进入朝廷的时候也会被人非议。这里的根源出于嫉妒,而没有其它的任何原因。司马喜和范睢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都差点被他们的主人杀掉,就是所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招人妒忌所以才有了飞来之祸。孔子和墨子的大才也会被人陷害,这就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
贤名的君主有广阔的心胸,不会因为昔日的过错而忽视人的才能,因此他们才能成就霸业。晋文公和齐桓公都是这方面的典型,用仁慈的心感化人,存善去恶用人之长,这就是他们称为天下霸主的原因。
商鞅和文种为秦国和越国都立下了大功,但是他们最后下场都很悲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做官为君主献策的原因,他们是担心那样做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而放弃了作为人臣应尽的义务。如果君主都能真诚待人礼贤下士,和人同甘共苦,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就都会为您所用。
圣明的君主都有不同于常人的判断,不会轻易听信一些奸邪之言,不会盲从于大众的观点。如果让有志之士为了接近您就必须的换上一副肮脏的面容,用卑劣的手段去讨好您身边的人,那么天下的能人志士就只能老死在自己的家中,不能跟随在您的左右了。
梁孝王看了邹阳有理有据的信,深深的被感动了,派人立刻将邹阳释放,从此邹阳成为了梁孝王的上宾。鲁仲连、邹阳,一个出世的高人,一个入世的高手,两个人的故事,不一样的精彩。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鲁仲连邹阳列传的《史记》简介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难酬蹈海亦英雄.”一诗句借用的典故出自哪儿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出自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其运用典故出自《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 记载:鲁仲连善于出谋划策. 秦军围赵都邯郸, 曾以利害说赵、 魏大臣, 鲁仲连劝阻尊秦昭王为帝. 他说:“彼即肆然而为帝, 过而为政于天下, 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 吾不忍为之民也.”意思是:秦昭王妄图称帝, 用错误的政策统治天下, 那我将投东海而死, 也不愿作秦国的百姓. 难酬:难以实现, 目的达不到. 蹈海:投海.
鲁仲连邹阳列传的作品原文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於赵。 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後四十馀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於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为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彊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预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柰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万之众於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於先生。”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於将军。”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原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许诺。 鲁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也,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鲁仲连曰:“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於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新垣衍曰:“先生助之将柰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新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者,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 新垣衍曰:“秦称帝之害何如?”鲁连曰:“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馀,周烈王崩,齐後往,周怒,赴於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籓之臣因齐後至,则斮。’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新垣衍曰:“先生独不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而智不若邪?畏之也。”鲁仲连曰:“呜呼!梁之比於秦若仆邪?”新垣衍曰:“然。”鲁仲连曰:“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悦,曰:“噫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鲁曰:“固也,吾将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献之於纣,纣以为恶,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辩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牖里之库百日,欲令之死。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脯醢之地?齐湣王之鲁,夷维子为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籥,摄衽抱机,视膳於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籥,不果纳。不得入於鲁,将之薛,假途於邹。当是时,邹君死,湣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棺,设北面於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固不敢入於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赙襚,然且欲行天子之礼於邹、鲁,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也,梁亦万乘之国也。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於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 於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其後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後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於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後世无称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说士不载,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原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而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小,不如得济北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齐弃南阳,断右壤,定济北,计犹且为之也。且夫齐之必决於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於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於外,以万乘之国被围於赵,壤削主困,为天下僇笑。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外之心,是孙膑之兵也。能见於天下。虽然,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於燕。车甲全而归燕,燕王必喜;身全而归於国,士民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於世,功业可明。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於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原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钩,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乡里不通。乡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於齐,则亦名不免为辱人贱行矣。臧获且羞与之同名矣,况世俗乎!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於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曹子为鲁将,三战三北,而亡地五百里。乡使曹子计不反顾,议不还踵,刎颈而死,则亦名不免为败军禽将矣。曹子弃三北之耻,而退与鲁君计。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後,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原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於齐甚众,恐已降而後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於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於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邹阳者,齐人也。游於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於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蚀昴,而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喻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原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悟也。原大王孰察之。 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详狂,接舆辟世,恐遭此患也。原大王孰察卞和、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听,无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原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昔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之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齐、秦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於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於天下,而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燕人恶之於王,王按剑而怒,食以夬騠;白圭显於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於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髌脚於宋,卒相中山;范睢摺胁折齿於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於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於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於世,义不苟取,比周於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於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借宦於朝,假誉於左右,然後二主用之哉?感於心,合於行,亲於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於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於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齐用越人蒙而彊威、宣。此二国,岂拘於俗,牵於世,系阿偏之辞哉?公听并观,垂名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越人蒙是矣;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义,後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称,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能不说於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後,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复就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雠,彊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於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兵彊天下,而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霸中国,而卒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泬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於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蹠之客可使刺由;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之湛七族,要离之烧妻子,岂足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诡,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至前,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德。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思,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有按剑相眄之迹,是使布衣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而不牵於卑乱之语,不夺於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之说,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而归,以王天下。故秦信左右而杀,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於昭旷之道也。 今人主沈於谄谀之辞,牵於帷裳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县名胜母而曾子不入,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摄於威重之权,主於位势之贵,故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则士伏死堀穴岩之中耳,安肯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书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为上客。 太史公曰:鲁连其指意虽不合大义,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诎於诸侯,谈说於当世,折卿相之权。邹阳辞虽不逊,然其比物连类,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桡矣,吾是以附之列传焉。 鲁连达士,高才远致。释难解纷,辞禄肆志。齐将挫辩,燕军沮气。邹子遇谗,见诋狱吏。慷慨献说,时王所器。
我要鲁仲连邹阳列传和货殖列传的概括,需要你的精心回答!谢谢~!
《史记·货殖列传》重视社会生产活动,认为政治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经济情况密切相联;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主张发展工商业,倾向于经济放任改革,反对人为干涉.
求鲁仲连史料
《史记-列传第二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於赵。
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馀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於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为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预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柰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万之众於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於先生。”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於将军。”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许诺。
鲁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也,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鲁仲连曰:“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於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新垣衍曰:“先生助之将柰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新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者,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
新垣衍曰:“秦称帝之害何如?”鲁连曰:“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馀,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於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因齐后至,则斮。’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新垣衍曰:“先生独不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而智不若邪?畏之也。”鲁仲连曰:“呜呼!梁之比於秦若仆邪?”新垣衍曰:“然。”鲁仲连曰:“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悦,曰:“噫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鲁曰:“固也,吾将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献之於纣,纣以为恶,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牖里之库百日,欲令之死。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脯醢之地?齐闵王之鲁,夷维子为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龠,摄衽抱机,视膳於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龠,不果纳。不得入於鲁,将之薛,假途於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棺,设北面於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固不敢入於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赙襚,然且欲行天子之礼於邹、鲁,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也,梁亦万乘之国也。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於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
於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其后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於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说士不载,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而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小,不如得济北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齐弃南阳,断右壤,定济北,计犹且为之也。且夫齐之必决於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於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於外,以万乘之国被围於赵,壤削主困,为天下僇笑。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外之心,是孙膑之兵也。能见於天下。虽然,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於燕。车甲全而归燕,燕王必喜;身全而归於国,士民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於世,功业可明。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於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钩,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乡里不通。乡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於齐,则亦名不免为辱人贱行矣。臧获且羞与之同名矣,况世俗乎!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於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曹子为鲁将,三战三北,而亡地五百里。乡使曹子计不反顾,议不还踵,刎颈而死,则亦名不免为败军禽将矣。曹子弃三北之耻,而退与鲁君计。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於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於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於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鲁仲连邹阳列传的介绍
史记列传第二十三。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于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继而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救赵部队驻扎汤阴不敢进兵,却派新垣衍说赵帝秦。平原君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形势岌岌可危。鲁仲连主动去见新垣衍,用具体的事例作比,生动、形象而又透辟地阐明抽象的道理,指陈帝秦的弊害,终于让“使事有职”不愿会见鲁仲连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复言帝秦。而“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燕将据守聊城,齐田单攻聊城一年有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一封《遗燕将书》,使燕将读后,泣三日,终于自杀身亡。本传就是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鲁仲连“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的名士形象,他胸罗奇想,志节不凡,他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邯郸解围,平原君欲封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下聊城,欲爵鲁仲连,他却逃隐于海上。他飘然远举、不受羁绁、放浪形骸的性格,为后世所传诵。
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是齐国人,擅长阐发奇特宏伟、卓异不凡的谋略,却不肯做官任职,保持着高风亮节。
邹阳也是齐国人,客游梁国,做了梁孝王的门客。结果,因为遭到诽谤而被捕入狱,担心死后遭受莫须有的罪名,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封信。
关于鲁仲连和邹阳的言论文章我不多叙述,借用司马迁的原话来说:鲁仲连能够以平民的身份,不屈服于诸侯,评论当世,让大权在握的公卿宰相们折服;邹阳的言辞虽然不够谦逊,但耿直坦率、不屈不挠,也有感人之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