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11?论语《为政篇》翻译_为政_孔子_论语

本文目录

  • 论语-为政篇11
  • 论语《为政篇》翻译
  • 【论语】为政篇总结
  • 论语《为政》原文和译文
  • 论语为政篇
  • 论语为政全文
  • 论语为政篇全文及翻译
  • 论语为政篇全文

论语-为政篇11

2.20 原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释义: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
感悟:季康子是鲁国的实际掌权人,他问孔子该如何让民众爱戴、效忠自己。孔子并没有说大道理,只提及三件事,都是季康子想做就能做到的事情,但这不是当权者想要的答案,他们只想如何快速成就霸业,成为一方豪强,然后争夺他国的财富,本质上是走掠夺路线。孔子劝戒他要尊重民众,要孝顺,要能举贤能,开民智,这些都不是短期能看到效果的行为,并不讨喜。在乱世,孔子的学术无人问津,但太平盛世,他的理想就是帝王的想要达到的效果,所以儒家能延绵千年,孔子的思想切中要害。
2.21 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释义:有人问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当官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中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才能推广到友爱兄弟。并把孝悌的精神扩展、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是参与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当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感悟:如果有个人当面揭短,该如何应对呢?孔子被问,为何不当官?孔子也希望能被人启用,能一展才华,但他的政治抱负不被理解,他的才能只能被淹没,所以不能当官,孔子以君子不器的精神,转而去当老师,他回怼说,我教化民众,影响他们的同时,也能影响到朝政,这也是参与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当官才能有这种影响力?孔子反驳的铿锵有力,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如果能当官,那影响力必然更大,但当官受阻,就要放弃吗?其实还有别的小径同样能达到目的地,何必一头撞死在墙上?这也是孔子豁达,睿智的人生选择,面对困境,没有放弃,反而积极寻找方法,这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22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2,小车无軏yue4,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感悟:君子一诺值千金。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做人言而有信,而狼来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所以我们重诚信。但孔子认为诚信只是作人的一种底线,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如果一个人一点信用都没有,那就自绝于世界,脱离整个社会体系,最终落得人人唾弃的下场。孔子对信用的理解还体现在义,符合道义的信用一定遵守,不符合的就要掂量下,不要一头就栽了进去,成为尾声之信。大前提还是人与人之间是必须要有信任的,不要挥霍这种信任。
2.23 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释义: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制现在可以预知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制,其中废除和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代继承殷代的礼制,其中废除和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以后如果有继承周朝的朝代,就是在一百代以后,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感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仅有中国的文化传承下来,在工业革命之前,孔子说知百世是没有异议的,一脉相传的文化礼制即便是传承千年,都是有前人依据的,可以追根溯源的。相反,再看国外,因为战乱,宗教干预,人们的文化经常互相渗透,最终最古早的源头都无从考据,失去对过去的追寻,就如同没有了方向的船只,在大海中迷航。
2.24 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释义:孔子说:“祭祀不该自己祭祀的鬼神,那是献媚;见到合乎正义的事而不做,那是没有勇气。”
感悟:祭祀在孔子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对祖先的追忆和崇敬,如果僭越了,祭祀不该祭祀的鬼神,那就是出于私欲的祈求保佑,不够真诚,就是一种谄媚的行为。而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挺身而出就是没有勇气,所有成语见义勇为,就是从这句话中出来的。孔子非常赞扬有勇之人,能站出来就是勇者。希望我能多些勇气,做一些自己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因为勇气源于惧怕,惧怕麻烦,惧怕承担责任,所以多一些勇气,才会发现,以前觉得可怕的事情,其实做起来没有那么难,大多时候,都是自己吓自己。

论语《为政篇》翻译

  《论语》现存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我为大家整理了论语《为政篇》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为政篇》

  作者:佚名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篇》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论语】为政篇总结

论语为政篇心得篇一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读起来难度大了很多。
  第二篇中,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

  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

  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

  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

  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

  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

  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

  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

  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

  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

  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

  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往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

  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

  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

  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论语《为政》原文和译文

论语《为政》原文和译文如下: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鲔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疒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而不担忧别的)”。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遇到事情,由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年人享受,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整天对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像个蠢人。等他退下,我观察他私下里同别人讨论时,却能发挥我所讲的,可见颜回他并不愚笨呀!”

论语为政篇

第十九节:员工强,则公司强。
原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怎样才能使人们尊重我,让他们努力的工作,并且对我忠心耿耿。”看孔子回答:“你尊敬老百姓,老百姓也就会尊重你。当你对家里孝顺,老百姓就会忠于你。提拔人才以正直的人为标准,那些品行较差的,你要学会教导他们。”
解读:尊敬是互相的,你尊重自己手底下的老百姓,他们自然也会回过头来尊敬你。如果你面对老百姓,摆起自己的官架,以一个虚假的面貌面对他们,迫使老百姓对你尊重,这种自然是一种不恰当的方式。当你能够与老百姓聊天,自然的关系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问题,并且去帮助他们,自然会对你心生尊敬。其实在一家公司也是如此,当领导依靠的是自己的权威来管理人,而非出自他自己的尊重或者人格魅力,自然不会受到真正的尊敬。
你处理好自己的家庭,自己在家做到孝敬。前面说到,尊重自己的父母,你要做到孝敬,尊敬。不要过多妨碍父母的事,只要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们。同时让自己的父母只关心你的身体,不要让他们操太多的心。当你做到了“孝”老百姓自然就会忠于你。
你提拔人才的方式,老百姓也看在眼里。当你能够举荐正直的人,而不是在应付你的人。真正为国家做实事,共同一起把这个国家做好,老百姓自然就会更好的参与国家的建设。同时教化那些品行不好的人,劝导教导他们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
当你做到这些,老百姓自然就会跟着你走,拥戴你,维护你国君的地位。
孔子说的这三点,其实是很重要的点。分别对应的是文化、家庭、教育。
当一个掌权者,能够将这三点做好,整个国家就会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去运转。孔子提出的要求也不是假大空的要求,即没有过多的追求细枝末节,也没有提更难的品格。这是非常容易做得到的。孔子也是希望自己作为老师,能够为这个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结合时代背景,孔子这个要求在当时可能会有点理想主义。因为当时的整个环境就是处于战乱之中,各个诸侯都在打仗。而如果你是单纯的教导“孝”“忠”,可能你会很难生存下去。别人想着是如何打败你,如何击败你。而你这边讲“孝”“忠”。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那个时候,一边学习“孝”“忠”另一边准备打仗,孔子起的作用就是制衡,但是也很难改变当时天下的格局。整个国家的的走向,也不会因为某个人而作出改变。
第二十节:影响力比某个职位更重要。
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某个人过来询问孔子:“孔子你这么厉害,怎么不去做官呢?”孔子说:“尚书认为”能够做到孝,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并把孝梯的道理施于政治,在政治上产生影响。“这就是产于了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做官呢?”
解读:影响力往往比某个职位更重要。当你进行传播知识,教导更多的人开始学习,哪怕是你没有职位,也比你的在某个职位更重要。

有些人会说某某人在做老师,他被评上了某个优秀教师。觉得这很重要,没有这个,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这个固然是一个人的标签和成就,但是并不代表全部。

因此,当你在社会上立足,有自己的影响力,看的并非是你的职位职级,而是影响力。
当你做知识付费,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学习,这就是你自身的价值所在。
第二十一节:信用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器。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我实在拿他没办法。孔子用车子的链接器来做比喻,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车子于马之间的链接器,是非常重要的。
解读:信用就像是大车与小车之间的哨子,失去了,没有办前行了。你看大车前面横木上的哨子,车辕上有个横木,必须插一个哨子,才能讲车和马链接上。

当车子于马之间没有了哨子,如何才能够跑起来呢?很难对吧
虽然哨子很不起眼,甚至很少有人注意到,但是,他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小部件。没有了它,车子就走不动了,也跑不了了。
同样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是靠着信用才能够链接在一起。当你言而无信,就会受到他人的唾弃,也就没有办法于他人合作。
信用认为不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小人的行径,很容易做到。但是这是一个人做人的底线,当你能够保证自己言而有信,这是嘴基本的做人的道理。
现在法律也规定,当你上了失信人员的名单,你就不能够从坐火车,坐飞机,坐船之类的。导致你寸步难行,在社会上很难立足走下去。
所以,生活中保持自己的信用,这是做人的底线。

论语为政全文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ài)。”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xìng)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chǎn)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篇全文及翻译

【原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论语为政篇全文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