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陶渊明高一(高一上册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这两首诗主要讲了什么)_园田_诗人_陶渊明

本文目录

  • 高一上册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这两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 归园田居翻译陶渊明其一
  • 高一必修2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所表现的意境是
  •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

高一上册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这两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短歌行写在赤壁大战之前,曹操在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岁月苦短的哀叹,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渴望。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该系列第一首,时归田不久,诗中充满了居乡

归园田居翻译陶渊明其一

归园田居翻译陶渊明其一如下: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高一必修2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所表现的意境是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
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经过长期痛苦而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道路虽然,曲折多艰,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祥和下来。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
归园田居·其二
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 。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

  对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那么你了解它的翻译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 1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其六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白话译文】

  其一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其二

  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其三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其四

  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

  且携着我的儿女侄子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干株。

  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

  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光了没有留下后裔。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

  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其五

  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榛。

  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

  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

  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

  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其六

  在东边高地上种植禾苗,禾苗生长茂盛遍布田野。

  虽然劳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酿浊酒还满可解乏。

  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

  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

  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

  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

  我不求闻达心愿就这样,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课文及翻译 2

  【原作】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归园田居:此诗共五首,自成一组。本首为其一。

  适俗韵:合适于世俗的性*情。韵,性*情、情调、风度。

  尘网:尘世的网罗,这里指仕途。意思是说仕途像网罗一样束缚人。

  三十年:有人说当作“十三年”,因为陶渊明由出任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归田,前后正好是十三个年头。在这里的“三十”不是确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束缚于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过去的树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总是想着原来生长的潭水。羁鸟,束缚于笼子中的鸟。池鱼,被人养在池子中的鱼。渊,潭。本句以“羁鸟”、“池鱼”比喻不自一由的仕途生活,以“旧林”、“故渊”比喻渴望的田园。

  南野:一作“南亩”。

  际:间。

  守拙:安于没有能力做官。拙,指不善于做官,也就是不善于逢迎取巧之意。

  荫:荫蔽。

  罗:罗列。

  暧暧:昏昧的样子,指隐约不清。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烟:村落里的炊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之内没有尘俗杂事,虚空安静的居室显得很闲暇。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虚室,虚空的屋子。余闲,闲暇。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仕途。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一由。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古诗今译】

  我这个人天生就缺少迎一合世俗的本性*,自幼就钟情于悠闲自在的山川田园生活。然而却不慎陷落了仕途的网罗中,这一去就是很多年。

  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曾经生长的山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永远都思念生活过的深潭一样,我毅然退出官一场,固守愚拙,回到家乡开荒种地,享受渴望已久的田园生活。

  在那方圆十多亩的良田中,有一个八、九间草房的庭院,屋后掩映着榆树、柳树,房前栽满了桃树、李树。远处隐隐约约的村落里,轻柔的炊烟随着微风升腾飘荡;在深深的巷子里,在高高的桑树枝头,不时传来狗的叫一声,鸡的啼鸣。

  庭院里,居室中,没有尘俗杂事的烦扰,有的是空旷和闲暇。长久以来一直被困在世俗的笼子里,如今总算又回到了大自然。

  【赏析】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晋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职,后因厌恶官一场的污浊风气,遂退隐田园,直至终老。陶渊明的诗以描写归耕退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特点,风格质朴自然,在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心情以及厌恶黑暗社会世俗的情操方面有重大成就和影响,是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还有辞赋和散文作品。作品收于《陶渊明集》。

  《归园田居》大概写于作者辞官后的第二年,即东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园406年)。诗人因厌弃封建腐朽的官一场生活,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因此只作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就弃官归园田居了。诗人归园田后生活适情适性*,心情很高兴,于是以写诗来赞美这种生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作品一开始就交代了归园田居的原因是热爱自然的本性*。“丘山”,是指山水田园自然环境,因为“本性*爱丘山”,所以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韵致兴趣,而去做官则完全是错误地落入了尘世的罗网。把世俗社会的荣华富贵、权位势力视为扼制人性*的罗网,这就突出了诗人爱自一由、厌尘世的性*格和人格。“一去三十年”,是说厌弃尘世的懊悔心情,这种懊悔心情反衬着已经超脱尘世回归园田的欢快心里。“三十年”有人说是“十三年”,因为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至四十一岁弃彭泽令正好是十三年。其实究竟是“三十年”还是“十三年”这并不重要,诗人所写的“三十年”未必是一个确数,因为这三十年是从“无适俗韵”的少年时代开始的,也就是说人生知事就已经落入了尘网。“尘网”和“本性*”都是佛教概念,而陶渊明在这里则是借指黑暗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上流社会和自己不肯受其约束的思想性*格,是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对个性*自一由理想的向往,不是宗教的厌弃人生和向往来世。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里是在继续说归园田居的行动和心情。“羁鸟”就是笼子中受羁绊束缚的鸟,“池鱼”就是养在池子里供人观赏的鱼,二者都是误落尘网之人的象征。“恋旧林”“ 思故渊”正是鱼、鸟的本性*。这两句是用来形容诗人已经归园田居的愉快心情。鸟归山林,鱼得潭水,故旧相逢,怡然自得,分外亲切。“开荒南野”“守拙归田” 则是回归园田之后生活的实写。归园田后,要“开荒”,要“守拙”,而这正是居官一场吃俸禄,巧取豪夺的鲜明比照。这样的`比照正突出了诗人躬耕自食安贫乐道的高贵品格。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此为重点部分,描写的是园田的环境和安居的心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充分显示着乡村宽敞、朴实、繁茂的自然氛围,与前面抛弃了的“尘网”相对比,一种自一由安详、情性*兼适的心情也就荡漾其间了。远村暧暧,墟烟依依,狗吠深巷,鸡鸣树颠,这是多么温馨静穆的意境呀!虚实并举,动静相生,益发洋溢着一种田园诗画的韵一律之美。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却出自于诗人自我欣赏的目光,可见无处不浸含一着诗人本性*的恢复,理想得以满足的欣然。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无尘杂”,是说户庭的安静,无车马的喧闹,没人来打扰,其实也是说心情的安静。“有余闲”,即心情舒畅,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自己的了,任由自己支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全篇的概括总结,是诗人高贵“本性*”和愉快心情的充分表露。

  这首诗在写作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看不出刻意追求技巧的痕迹,又有着绝高的技巧。这种绝高的技巧,主要的就是优美意境的构造。在作品中,主要的不是抒情言志,也不是写景抒情,而是情景交一融。例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等,都是用及自然的语言描绘这极质朴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则蕴含一着一种醇厚的感情,形成着一种优美的风格。这种特点是陶渊明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