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人们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什么意思)_孟子_以及人之老_老吾老

本文目录

  • 人们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什么意思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何准确翻译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
  • 翻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翻译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是什么意思
  • 古人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
  •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翻译

人们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什么意思

人们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尊老爱幼。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且我们国家是有很多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传承的。我们上学的时候一定都学过非常多古代人所写的诗词歌赋,这就证明古代人是非常有文化的,而且他们的学识也是非常渊博的。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学到过很多论语中的句子,这些句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的,一直都在教育我们如何去做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就是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它的主要含义就是为了提醒我们要尊老爱幼,应该做到推己及人,尊重自己家的老人,也一定要学会去尊重别人家的老人,我们爱护呵护自己家的小孩子,也一定要爱护呵护别人家的小孩子。尊老爱幼在我们国家一直都是一个传统美德一样的存在,这句话的主要目的就是像我们真正的去解释尊老爱幼的含义,还有就是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做到尊老爱幼,在生活中如果碰到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去尊敬他们,和他们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用尊重的语言去和他们讲话。在生活中如果碰到比自己年龄小的或者是小孩子,我们一定要爱护,呵护他们,对他们多一点照顾和关怀,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年龄大一点的人理所应当去做的。

尊老爱幼是可以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我们一定要学习我们古代人的那种文学素养,把尊老爱幼这种精神刻在我们的骨子里,当我们学会了尊敬老人,爱护孩子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智也都会变得非常的成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何准确翻译

意思: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一文。

扩展资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一“老”(动词):尊敬;第二个和第三个‘老’(名词):老人、长辈。第二个是自己的长辈,第三个是别人家的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的意思,第二个和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第二个是自己家的孩子,第三个是别人家的孩子;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注:梁惠王即魏惠王。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当时的徐州在今山东滕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把??当老人赡养“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把....当孩子抚养“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翻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意思是: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节选如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译文:

(孟子又说:)“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诗经》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是说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罢了。

扩展资料: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翻译

  翻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该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齐恒晋文之事》一文。

  《齐恒晋文之事》原文节选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齐恒晋文之事》节选翻译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的表现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年长者按摩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北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为年长者按摩肢体一类的事。”

  “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

  “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又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难道大王您要动用士兵发动战争,使大臣们陷于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齐恒晋文之事》节选注释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一“老”(动词):尊敬;第二个和第三个‘老’(名词):老人、长辈。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的意思,第二个和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

  2、运于掌:运转在手掌上,比喻称王天下很容易办到。

  3、形:具体的外在区别和表现。 异:区别。

  4、挟(xié):夹在腋下。太山:泰山。超:跳过。北海:渤海。

  5、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为长者折枝:对长辈弯腰作揖。

  《齐恒晋文之事》节选赏析

  《齐恒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该句意思是: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创作背景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孟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

  作者介绍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

意思: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一文。

扩展资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一“老”(动词):尊敬;第二个和第三个‘老’(名词):老人、长辈。第二个是自己的长辈,第三个是别人家的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的意思,第二个和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第二个是自己家的孩子,第三个是别人家的孩子;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注:梁惠王即魏惠王。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当时的徐州在今山东滕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是什么意思

  出处:
  典故:
  有一天,孟子来到了齐国,见到了国君齐宣王.
  齐宣王看到侍从牵着一只牛,准备杀了祭祀.那头牛害怕得浑身发抖,他看了心中不忍就下令释了那头牛,用一只羊去代替.孟子赞扬了齐宣王,说这是一种仁心.并且告诉齐宣王说,大王已经以仁心来对待百姓,那就是“王道仁政”了.
  “这怎么能跟王道仁政联系起来呢?跟百姓有什么关系呢?寡人无法理解.”宣王说.孟子打比方道:“有人说,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东西,却拿不动一根羽毛;我的眼睛能够看清楚鸟羽末端新长出的绒毛,却看不到一大车大柴,大王相信吗?”“不相信.”齐宣王说.
  是啊!拿不动羽毛,是因为完全没有用力;看不到大车大柴,是因为闭上眼不去看.大王不能把王道仁政施行于百姓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这是大王不去做,不是不能做.”“不去做和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问.
  抱起泰山去跳越北海,那是不能做;看到老人走路不便而不愿折根树枝给她当拐杖,那就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去做.大王不实行王道仁政,就属于不为老年人折枝一类.”
  孟子再次运用比方分清了“不做”和“不能”的道理后,就进一步阐述说:“把对禽兽的仁慈推广为对百姓的仁慈,大王怎么不能做到呢?要知道推广仁心就能够保有国家;不推广仁心就连妻子儿女都难保.”
  “那么,怎样推广呢?”
  孟子诚恳地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怎么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请夫子解释一下.”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这不就是仁心的推广吗?”齐宣王听了,不觉点头信服.
  简释: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古人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把??当老人赡养“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把....当孩子抚养“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翻译

翻译: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原文节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译文:爱自己的长辈,然后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然后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世界可以在手掌中自由旋转(很容易统一起来)。《诗经》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也就是说,要把这样的努力推广到各个方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一“老”(动词):尊敬;第二个和第三个‘老’(名词):老人、长辈。第二个是自己的长辈,第三个是别人家的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的意思,第二个和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第二个是自己家的孩子,第三个是别人家的孩子;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原文是: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