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独坐敬亭山》配图(独坐敬亭山行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什么意思)_敬亭_诗人_李白

本文目录

  • 独坐敬亭山行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什么意思
  • 《独坐敬亭山》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用语言描述
  • 独坐敬亭山古诗的意思 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 《独坐敬亭山》全文意思
  • 关于敬亭山的古诗
  • 独坐敬亭山是一首什么诗

独坐敬亭山行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什么意思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的白话文意思是: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全诗原文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愈发觉得悲凉。
扩展资料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独坐敬亭山》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用语言描述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的画面。

唐代李白《独坐敬亭山》,原文为: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人生坎坷,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和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

思想主题: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的是诗人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独坐敬亭山古诗的意思 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关于李白的古诗有很多哦,不知道大家对于《独坐敬亭山》是否还有印象呢?其实《独坐敬亭山》是李白游宣城时所作的千古绝唱哦。诗句采用的就是常见的拟人手法,创造出的意境让大家知道敬亭山的静。那下面就跟着我一起去瞧瞧关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城县北。

尽:没有了。

闲:偷闲,安闲。

“相看两不厌”,将山人格化了,说山与人彼此看不厌。

厌:厌弃,厌烦。

【古诗今译】

鸟儿们都远远地飞走了,没有了一点儿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默默地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赏析】

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县北,因山上有敬亭而得名。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相传也是诗人谢朓赋诗的地方。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天宝12年,李白漫游至此,登览敬亭,吟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诗人是在写一种孤独:天上众多的鸟儿都高高地,远远地飞走了,没有了踪影;孤独的白云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弃他而去。“尽”和“闲”两个字,巧妙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静”的境界:仿佛是在鸟儿和白云销声匿迹之后,天更空寂了;山,更幽静了;人,更孤独了。因此,这两句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不仅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文写 “相看两不厌”作了结构和内容上的铺垫。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山人格化,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凝视着诗人。使人仿佛感觉到:世界上大概只有这敬亭山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结句“只有敬亭山”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这首诗作的灵魂和血脉,全诗虽然不曾见一个“静”子,可“空寂、宁”却贯穿始终。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
赏析这首诗前,大家先思考一下,本诗的意象有哪些?有何作用?本诗的意境怎么样?本诗哪些字的表现力比较强?为强化主旨诗人用了什么高妙的手法?诗人李白抒发了什么情感?

各位朋友先思考一下,再往下看。若有不同,欢迎您赐教;若认可,请推荐给学生,这是几个典型的考点,别忘多多点赞哦!

本诗的主要意象有鸟、云、诗人、山,他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鸟与云是会动的,山是不会动的。只要是能动的,都走了,留下来的,只剩下是动不了的了。会动的鸟与云是衬托不会动的景物的,鸟代表着热衷名利的一些人,都向高处走了;云来去无踪,代表着向高处无望的人,最后一个也孤独地去了。总之,只要会动的,高就的高就去了,不能高就的,孤独落寞着也去了。他们衬托着不能高就、不能动者的更落寞。本诗的意境,是能动者都走尽后,诗人不愿动也不能动的静、冷。

本诗的“尽”、“闲“”二字很有表现力。乱嚷嚷的群鸟走尽了,代表着山空了,强化了诗的意境的静。到最后一个会动但不能发声的云走后,这山,真是一动不动了,这“闲”字,更突出了山的落寞。只剩下了诗人和敬亭山了。这二字生动形象地衬托了诗人和山的孤独、清静。

本诗主要的手法是衬托,以鸟和云的离去,衬托出诗人和山的独、静。本诗表现了诗人李白弃世、被弃世的落寞的悲伤之情。
李白
注 释

独坐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众鸟高飞尽:

尽:没有了。

孤云独去闲: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相看两不厌: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译 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

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

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赏 析

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首五绝的前两句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其墓碑在今安徽当涂。而在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均有其纪念馆。

《独坐敬亭山》全文意思

1、意思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作者:唐 李白 

3、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

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

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二、赏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关于敬亭山的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独坐敬亭山是一首什么诗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首五绝的前两句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