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大历十才子”分别都有谁
- 大历十才子分别是谁
- 大历十才子有哪几位诗人
- 大历十大才子
- 唐朝大历十才子是
- 大历十才子顺口溜记忆是什么
- “大历十才子”是哪十位
- “ 大历十大才子”是哪十个
- “大历十才子”分别是谁
-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大历十才子”分别都有谁
他们分别是李端、吉中孚、卢纶、韩翃、司空曙、钱起、苗发、崔洞、夏侯审、耿湋等十人。他们是唐代宗大历年间的诗人,他们所代表的诗歌流派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侧重于诗歌形式的技巧。
他们是自发形成的流派,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他们平时交往比较密切,大家共同创作,相互指导。他们的诗歌韵味极其相似,另外他们在生活上也有相似的处境,他们都经历了官场失意,他们的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自己的真实体验,他们善于借景抒情,其词藻优美,音律协和,阴阳顿挫,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是他们的诗歌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对于注重诗歌的技巧,总体来说风格比较单调。
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中我比较喜欢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应酬为主,也有诗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总体来说他的诗作偏消极,没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豁达 。卢纶,他的遭遇极其不幸,参加科举时屡次次落榜,后来好不容易做上了官,缺因同僚获罪而遭牵连,最终英年早逝。吉中孚,他的诗作与钱起、卢纶等齐名,他曾做过几年道士,后来还俗,之后经宰相引荐给天子,曾官居翰林学士一职,特别是一位极其有才华的人。
韩翃,他曾考中进士,在长安大概居住了10年之久,后来得到了唐德宗的赏识,曾官至中书舍人,他的诗作很受世人的喜欢,有一首诗《寒食》当时传诵特别广泛。钱起,他早年间参加科举早,曾多次落榜,后来潜心修炼,最终如愿以偿,他才华横溢,他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首”。夏侯申,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谋略家,他晚年间退居田野,他的诗作以田园诗为主。司空曙、苗发、崔洞、耿湋这几个诗人各有其代表著作,在这里我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大历十才子分别是谁
大历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有版本中有李益。
一、李端
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二、卢纶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的作品主要有:《村南逢病叟》、《晚次鄂州》、《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等。
三、吉中孚
吉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今存诗一首,《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四、韩翃
韩翃,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五、钱起
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少数作品感时伤乱,同情农民疾苦。
六、司空曙
司空曙的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长于抒情,多有名句。有《司空文明诗集》。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
七、苗发
唐代(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诗人。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诗篇传世颇少。《全唐诗》存其诗二首,《全唐诗补编》存其诗一首。今传《苗发诗集》。后人知道苗发的并不多,或许因为经过岁月的淘漉,传世作品不多,所以显得他的文学成就不大。
八、崔洞(一作峒)
崔峒的诗现今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 ,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九、耿湋
耿湋,现可见关于耿湋的资料很少。现可知的是他宝应二年(763年)进士及第。姚合《极玄集》卷上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都说耿湋为宝应二年进士。对于耿湋及进士第后的仕历,除《唐才子传》所载稍微具体点外,其他各书记载均极简单,并且相互矛盾。
十、夏侯审
约唐代宗大历末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工诗歌。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试“军谋越众”科及第。授校书郎,又为参军。仕终侍御史。初于华山下购买田园为别业,水木幽闲,云烟浩渺。晚年即退居其中。审吟诗颇多,但传世甚少。
扩展资料:
送僧归日本
作者:钱起
原文: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钱起的这首诗,是在长安时,赠给一位即将渡海回国的日本僧人的。诗为送别,而诗的前四句却写来时情景,即寓有惜别情意,也充满了对日本友人的赞美。后四句写海上景物,处处切合僧人身份,而送别之意自出,并且颂扬了他的佛法精深,祝愿他此去“万里眼中明”。
扬帆归去,普渡众生。因为日本僧人是从海上来的,所以这首诗就从大海展开想象,笔底含情。它通过生动景物的描绘和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不失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大历十才子有哪几位诗人
大历十才子有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耿湋、夏侯审。大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但这10人中的生卒年皆不详。
大历十才子在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歌咏自然,其中也有一些佳作。格律归整、字句精工也是他们作品中最明显的特点。他们的作品体裁多用近体格律,很少能见到乐府歌行体。警句名联在十才子的诗中俯拾皆是,说明他们均有较深的功底,所以时有惊人之笔。不过有时也不免显露出雕琢的痕迹,从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虽有警句而全篇欠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风气使然。
大历十大才子
大历十大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有版本中有李益。
大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但这10人中的生卒年皆不详。其中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吉中孚五人生平不详。
“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其称号及所指人名最早见于姚合的《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流派,他们既无共同的组织,也无共同的宣言,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审美趣味,遵循着共同的创作原则,又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将他们看作是一个流派。
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风格
大历十才子在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歌咏自然,其中也有一些佳作。格律归整、字句精工也是他们作品中最明显的特点。他们的作品体裁多用近体格律,很少能见到乐府歌行体。
警句名联在十才子的诗中俯拾皆是,说明他们均有较深的功底,所以时有惊人之笔。不过有时也不免显露出雕琢的痕迹,从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虽有警句而全篇欠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风气使然。
唐朝大历十才子是
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所以,一般认为大历十才子就是这10人。
元和八大诗人是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李贺、刘禹锡、元禛、白居易等八位诗人。
从名字的熟识程度来看便知当然是元和吧大诗人的成就比较高了,因为大历十才子中,以钱起、卢纶成就较高,但他们的知名度远比不上后面的八个。
而从艺术成就上来看,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都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开一代之新风。其中以韩愈成就最高。刘禹锡、元禛、白居易三人是“新乐府”的主要倡导者和代表诗人。
在八人中,个个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物。
虽然不是有意贬低十才子,但是,高下之比真是显而易见的。
大历十才子顺口溜记忆是什么
记忆口诀:李韩吉崔耿(催更)夏苗,司钱卢(思钱咯)。
大历十才子是指李端,韩翃(hóng),吉中孚,崔峒(dòng),耿湋(wéi),夏侯审,苗发,司空曙,钱起,卢纶等大历年间的诗人。
古代文学人名其他记忆口诀
1、东汉建安七子:陈琳、应玚、王粲、孔融、刘桢、阮瑀、徐干等七位文学家。
记忆口诀:陈应王孔刘(空留)阮徐。
2、南朝永明体:王融、谢脁、范云、江淹、沈约等南朝诗人。
记忆口诀:王谢范江沈(犯江神)。
3、初唐(按时间先后排列)。
上官体:诗人上官仪;文章四友:苏味道、崔融、李峤(qiáo)、杜审言等四位宫廷诗人。
记忆口诀:苏崔(速催)李杜。
4、初盛唐之交
吴中四士:张旭、张若虚、包融、贺知章等四位初盛唐之交的诗人。
记忆口诀:张张包贺(脏脏包呵)。
“大历十才子”是哪十位
中国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
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 大历十大才子”是哪十个
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大历年间的十大诗人。据《新唐书·文艺,卢纶传》载:“纶与吉中孚、韩棚、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他们都依附权贵,诗作多为饮宴点缀和送别应酬。但也有一些较好的诗,如卢纶的《塞下曲》等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卢纶唐代大历十大才子冠冕的卢纶,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
韩翃(?-785?)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肃宗宝应元年为淄青节度使幕府从事。后闲居长安十年。大历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初,德宗赏识其《寒食》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因许尧佐将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写成《柳氏传》而颇有名气。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吉中孚[唐](公元?年至七八六年左右)字不祥,楚州人,久居鄱阳,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贞元初年。工诗,与卢纶、钱起等齐名。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翰林学士,与韩雄(左)羽、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又与郎士元齐名,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
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司空曙(约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郡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曾举进士,为剑南节度使幕府,官水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
苗发[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仕终都官郎中。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但诗篇传世颇少。
夏侯审[唐](约公元七七九年前后在世)字、里、均不详,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亦均不祥,约唐代宗大历末前后在世。建中元年,(公元七八o年)试“军谋越众”科及第。授校书郎,又为参军。仕终侍御史。初于华山下购买田园为别业,水木幽闲,云烟浩渺。晚年即退居其中。审吟诗颇多,但传世甚少。
耿湋,
唐大历十才子中,除卢纶外,还有一位与卢纶同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这就是耿湋。
现可见关于耿湋的资料很少。耿湋生年,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为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实并无根据。现可知的是他宝应二年(763年)进士及第。姚合《极玄集》卷上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都说耿湋为宝应二年进士。对于耿湋及进士第后的仕历,除《唐才子传》所载稍微具体点外,其他各书记载均极简单,并且相互矛盾。《极玄集》说他官至左拾遗,《郡斋读书记》也说为左拾遗,而《直斋书录解题》与《新唐书·艺文志》却说为右拾遗。崔洞(一作峒) 不详
“大历十才子”分别是谁
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大历十才子分别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耿湋、夏侯审。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明清文学的名词解释
先秦文学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它的产生主要与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环境以及恶劣自然条件有关,其主要保存在出土资料和《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早期文献著作中,其内容丰富而复杂,包括着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这强烈反映出中华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以及先民的反抗精神,而其在文学上所运用的具体形象的思维、情感体验隐喻和象征以及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等文学表现手法,对于我国后来的文学发展影响颇大。
笙诗:是指小雅中的《南陔》、《白华》、《由庚》、《崇丘》、《由仪》。这六篇诗歌皆有目无辞。学界普遍认为,笙诗是《诗经》中有声无词的笙曲。
三家诗:三家诗是指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所出现的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但最后终因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在民间广泛流传,皆先后亡佚。
说明:古文与今文是因书写《诗经》字体以及版本的不同而形成的学派。
周族史诗:是指《诗经》中的《生民》(始祖后稷的审议诞生和他对农业的贡献)、《公刘》(公刘率周人由邰迁徙到豳的历史)、《绵》(古公亶父率周族由豳迁徙到岐之周原的历史,并叙及文王的事)、《皇矣》(写太王、王季的德业,然后写文王伐崇伐密胜利)、《大明》(叙王季娶大任生文王,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后写牧野大战。)等五篇诗歌作品。
风雅颂:是指《诗经》的分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的乐调。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郑风、齐风等。“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小雅共74篇(大多为西周晚期的作品,少数篇目为东周时期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文学表现手法,其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简而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及诗人吧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其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以及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春秋》:《春秋》本是周王朝和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其书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1
1/23页
体史书。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并且《春秋》作为“礼仪之大宗”,倾注了作者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这种创作手法被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楚辞:“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时,后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
人作品,编成了《楚辞》一书。具体而言,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额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以屈原、宋玉等人为代表人物,其诗歌有着瑰丽浪漫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与此同时,由于其与南方的巫风文化以及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其诗歌在兼容《诗经》以及南方文风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香草美人为象征和意境的浪漫文学风格。这使其与《诗经》成为了传统诗歌的文学发展渊源之一。
两汉文学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此书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由于其出自于秦国宰相吕不韦门客之手,故名。全书有着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加上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这自然也就把各家不同学说巧妙地纳入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之中。编者在兼收并蓄中颇具匠心,其中所表现的文学观念超出了先秦诸子。
石刻文:石刻文是指秦皇统一中国之后,在多次巡游各地中刻石以表功。现存刻石共7篇,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其中除琅琊台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峄山石刻等篇皆三句一韵,文词整饬简洁,读来朗朗上口,是秦文学的独创。
汉大赋(新体赋):汉大赋是汉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大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了新的文学体制。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散文的叙事手法,并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仅从所采用的诗歌形式来看,既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汉大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它巨大的容量和颇强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作品代表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大赋的两篇力作。
楚辞体(骚体赋):由于汉初上层社会崇尚楚文化,这一风尚影响到文人群体,产生了祖述屈原楚辞的骚体赋,即楚辞体。其作品与汉大赋正面的赞颂讽谕不同,其大都依傍于屈原,重在咏物抒情,且抒发的多是抑郁之情,格调和《离
2
2/23页
骚》相近。这种赋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汉大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故而此类作品被称为骚体赋。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以及淮南小山《招隐赋》即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