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妇许地山(商人妇 许地山 男女主人公是谁)_许地山_印度_孟加拉

本文目录

  • 商人妇 许地山 男女主人公是谁
  • 许地山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 求许地山《商人妇》的读后感文章解说也可以
  • 许地山的资料
  • 许地山的著作

商人妇 许地山 男女主人公是谁

许地山的《商人妇》主要讲了:一位印度妇人惜官和林荫乔结了婚,但因丈夫赌钱败了家产,去新加坡做生意。惜官苦等十年,丈夫只给她回了一封信,她很担心,她就到丈夫的店去了,但丈夫新娶了一个老婆,在惜官和丈夫还有他新娶的老婆去赴宴席的时候,丈夫把她卖给了阿户耶,在阿户耶死的时候逃了出去。
惜官面对困难绝不退缩,生活无论有多艰难,她也不会放弃。只要有一点点希望也要坚持下去。她积极乐观坚强地生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林荫乔,忘恩负义,是那么的狠心,竟把自己亲爱的妻子卖给别人,最后他也因为自己的薄情而没有人愿意和他做生意,最终破产。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能退缩,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就要坚持下去,这样再大的困难也会解决掉。

许地山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把真心拿出来给人家看,纵然能够拿出来,人家也不明白,那么,我又何必多费唇舌呢?

——许地山《缀网劳蛛》

2、你说不厌世就不必死,这话有些不对。譬如我要到蛮得勒去,不是嫌恶仰光,不过我未到过那城,所以愿意去瞧一瞧。但有些人很厌恶仰光,他巴不得立刻离开才好。现在,你是第二类的人,我是第一类的人,为什么不让我和你同行?

——许地山《缀网劳蛛·命命鸟》

3、“光阴如箭”的话,不是指着箭飞得快说,乃是指着箭的本体说。光阴无论飞得多么快,在里头的事物还是没有什么改变,好像附在箭上的东西,箭虽是飞行着,它们却是一点不更改。

——许地山《缀网劳蛛·商人妇》

4、人间一切的事情本来没有什么苦乐的分别: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我换一句话说:眼前所遇的都是困苦;过去、未来的回想和希望都是快乐。

——许地山《缀网劳蛛·商人妇》

5、一个人能像禽兽一样,只有生前的恩爱,没有死后的情愫么?

——许地山《缀网劳蛛·黄昏后》

6、养育的工夫虽然是苦,我却以为这是父母二人应当共同去做的事情,不该让为母的独自担任这番劳苦。

——许地山《缀网劳蛛·黄昏后》

7、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人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会受到偶然的外力的影响。当蜘蛛第一次放出游丝时,不晓得会被风吹到多远,吹到什么地方,或者粘到雕梁画栋上,或者粘到断垣颓井上,便形成了自己的网。网成之后,又不知什么时候会被外力所毁坏,所以人对于自己命运的偃蹇和亨通,不必过分懊恼和欢欣,只要顺其自然,知命达观即可。等到网被破坏时,就安然地藏起来,等机会再缀一个好的。

——许地山《缀网劳蛛》

8、秒,分,年月,是用机械算的时间。

白头,皱皮,是时间栽培的肉身。

谁曾见过心生白发?起了皱纹?

心花无时不开放,虽寄在愁病身、老死身中,也不减他的辉光。

那么,谁说枯杨生花不久长?

身不过是粪土,是栽培心花的粪土。

污秽的土能养美丽的花朵,所以老死的身能结长寿的心果。

——许地山《缀网劳蛛·枯杨生花》

9、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许地山《落花生》

10、我愿做调味的精盐,渗入等等食品中,把自己的形骸融散,且回复当时在海里的面目,是一切有情得尝咸味,而不见盐体。

——许地山《空山灵雨》

求许地山《商人妇》的读后感文章解说也可以

茶杯里的咖啡香
——读《商人妇》有感
唐莹秀
汉语言文学(师范)111班;1101119

初开此卷时,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南国的气息,无论是南亚还是东南亚,椰树、白鸥、印度装束、启明星,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东西,经作者巧手一调,便是一杯中式咖啡,别有韵味。
再抿一口,“惜官”、“头家”、“过番”等闽南痕迹犹存。原来作者为闽南人,那想必受过妈祖文化的熏陶吧,使文中的“惜官”形象如此温婉慈爱,细腻入真地写出女性之美。当时也有歌颂女性的文章,但当时的作家似乎好写新时期女性如何觉醒之类的。由此看来,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别具一格,却又是东西方文化共同熏陶下的产物。惜官为荫哥过番而摒当一切应用的东西,在苦等十年后千里迢迢寻夫在丈夫的无理诘问后仍赔笑回答,儒家传统中的“以夫为纲”在此便体现出来。而另一面,惜官经历了人生磨难后最终成功地从印度丈夫的家里逃出来。就在那晚,她瞧见了阿噶利马口中的启明星,在启明星的光照下,不仅对未来徒增了信心,而且开始忏悔自己的罪行。在这里,启明星似乎成了惜官内心的信仰,而这信仰应该就是将人类从黑暗带进光明的全然圣洁的上帝。想必这与惜官在印度待的这几年中,接触了基督教文化和阿噶利马的影响有关。个人感觉这与作者本人的现实生活有相似之处。作者坎坷一生,颠沛流离,但仍执着地追问生命本质,勇敢地活下去。
都说许先生的文章充满一种澄澈的宗教色彩。这一点在此篇中亦能看出。“在唐门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受人家底周济,从不分什么教门。”惜官的佛家悲悯情怀生动感人,也给小说带来了一种飘逸感。同时我们也找到了五四时盛行的平民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印记。当“我”在感叹惜官命运实在苦的时候,她听了反笑着对“我”说人间一切的事情本来没有苦乐之别。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作者借惜官之口抒发了自己的观点:生本无乐。人生看起来似乎是一场悲情戏,但作者仍要探求人生的终极意义,并由此建立对终极价值的信念。这样看来,作者的思想不仅仅是停留在一般宗教思考的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惜官说:“我不但不愿死,而且要留着这条命往前瞧瞧我底命运到底是怎样的。”惜官这句不屈的呐喊,也是作者渴望站在精神价值的立场上去审视个体灵魂,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表现。
咖啡已饮大半,口中留有的香味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对精神的执着追求。对小寡妇的慷慨施舍,对自由的不屈向往,以及对负心丈夫的谅解与不舍,都是惜官走人生下一步路的目的与动力。她可以不在乎丈夫的丰厚遗产,不在乎逃跑中手上的擦伤,不在乎远赴南洋的颠簸艰辛。而我们现在的人呢?从早晨睁开眼,就开始为名为利而绞尽脑汁,马不停蹄。试问现在如此狂热追求,世界会在黄昏给你留下什么?是银行卡上的骄人数字,还是各种沉甸甸的头衔?或者,你是否在那时会渴求一段多彩而深刻的记忆?
茶杯将要见底,我还剩一个猜不透的“闷葫芦”——曾经共度风雨,执手相看而别的荫哥为何十年后竟如此不认情?难道说时间真的可以洗去一切?

许地山的资料

人物简介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人物轶事
  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译过《吉檀迎利》(文言文,未发表)、《在加尔各答途中》(载《小说月报》12卷4号)、《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载《小说月报》22卷1号)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等等,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这本著作与他深厚的文学、翻译功底是分不开的。   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由北平中华乐社于1932年10月出版),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许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写到的他演奏、研习、教授音乐和谱曲的事都鲜为人知。他在广州文庙当佾生之前就开始研究音乐。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虽然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音乐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对英、德、法、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倾注的热情尤其多,他译的这十曲名歌就是一个佐证。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摇篮般底摆》之外,都是情歌。有写热恋时真挚而灼热的情感:“炙热的手互相执持。嘴唇颤动不息。微音优美直像歌乐,从我这里发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罢!》);有写恋人别后的相思:“野鸟在清唱,野花正在开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静如睡,虽然想见底欢乐可以消灭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归“(《罗鲁孟》);有写生活中的恋旧情结:“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不放在心里么?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和旧的时日么? 旧的时日,我爱,旧的时日,我们要为它喝一杯。“(《你能忘记旧时朋友么?》)。从他译的这十曲歌词和《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挚爱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间情怀。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没有丰富人生经历作基础,是很难想象他能译出如此雅致多情的世界名歌。对许地山而言,翻译也就是艺术的创作。所以许地山与他所敬佩的音乐家柯政和相会面后,谈起音乐教育,有着相同的见解,柯政和约他翻译西洋乐曲,他便一口答应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的《前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国,过摈榔屿,到华侨办底学校去找几位旧同事,我们已经别离十几年了。可是那学校所授底唱歌不但与十几年前一样,并且和我在小学时代所学底不差只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反都问我那里来底新的。这个越使我觉得非赶办音乐学校不可。可是我底 音乐兴趣虽然有,我底音乐底知识却够不上提倡,这事非专门家去做不可。“ 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许地山对普及音乐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介绍了好的西洋音乐作品。
翻译风格
  谈及此,我想引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中的一段话加以探讨:“这译本是依1912年麦美伦公司底本子译底。我并没有逐字逐句直译,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写出来。至于原文底辞句,在译文中时有增减,因为编译民间故事只求其内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余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译述这22段故事底动机,一来是因为我对“民俗学“ ( Folk-Lore)底研究很有兴趣,每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入底,多译些印度底故事。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必定很有帮助,二来是因为今年春间芝子问我要小说看,我自己许久没有动笔了,一时也写不了许多,不如就用两三个月底工夫译述一二十段故事来给她看,更能使她满足。“   看了这段文字我们不难体会许地山翻译的风格--朴素而真实,正如他的人一样。当然,翻译的风格是与翻译文本的文体息息相关,许地山对此是驾轻就熟的,《孟加拉民间故事》一书的翻译便是朴实的。这里另附一首许地山译的德国民歌,以此我们可领略他熟捻的翻译技巧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   夜曲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鸣。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西天一片云影,黑暗像要下临。停住罢!别走近来遮片刻底爱光阴,停住罢!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呜,是夜莺底幽呜,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地山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传播异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其译作《孟加拉民间故事》和《二十夜问》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西洋名歌的翻译也对中国普及音乐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落花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毕生从教,诲人不倦。他的早逝,确是文学界、学术界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他所热情倡导的“落花生精神“是难能可贵、深入人心的。他的译著也将永远烙渭生辉。
著作书目
  语体文法大纲 1921,生活   缀网劳蛛((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商人妇(短篇小说集)呵住,1925,商务   空山灵雨(散文集)1925,商务   无法投递之邮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学社   印度文学(论著)1930,商务   解放者(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道教史(上册,论著)1934,商务   春桃(短篇小说集)1935,生活   落华生创作选(短篇小说、散文)1936,上海仿古书屋   扶箕迷信的研究 1941,商务   萤灯(童话故事)1941,香港进步教育出版社   许地山语文论集 1941,香港新文学学会   国粹与国学(论著)1946,商务   杂感集 1946,商务   危巢坠简(短篇小说集)1947,商务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51,开明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2,人文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册)汇编,1923,燕大图书馆编纂处   落花生   达衷集 编纂,1931,商务      孟加拉民间故事 印度戴博诃利著,1929,商务   二十夜间 英国贝恩编,1955,作家   大阳底下降 英国贝恩编,1956,作家
译作年表
  1. 在加尔各苔途中 (泰戈尔著) 1921年4月 《小说月报》12卷4号   2. 可交的蝙蝠和伶俐的金丝鸟 1924年6月 《小说月报》15卷6号   3. 月歌 1925年6月《小说月报》16卷5号   4. 欧美名人底恋爱生活 1928年11月《小说月报》19卷11号12号   5. 孟加拉民间故事 1956年5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许地山的著作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
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