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李白《大鹏赋·并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 李白<<大鹏赋>>的全文是什么
- 大鹏赋 李白赏析
- 李白的大鹏赋原文
- 《大鹏赋》3-大鹏起飞(尥了个蹶子)
- 求李白大鹏赋的翻译.
- 谁有李白的《大鹏遇希有鸟赋》全文及注释,翻译请发一下.(别回答两个字“我有”)
李白《大鹏赋·并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鹏赋·并序原文: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着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征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像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余风所吹。溟涨沸渭,巖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慇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旸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大鹏赋·并序翻译
我过去在江陵拜会过司马承祯,他说我有仙风道骨,能够和我一起神游八方极远的地方,就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我安慰。这篇赋已经在世上流传,社会上经常能看到。但我并不满意这年轻时所写的未成熟的作品,感觉它还没有把宏大畅达的中心真正表现出来,中年就丢弃了它。等读《晋书》,看到阮宣子写的《大鹏赞》,自认为它很粗浅。于是又回想起当年写的《大鹏遇希有鸟赋》来,觉得它和世间流传的旧版本大多不相同。现在又存留手稿本,哪里敢说是传给大家,只是想给子弟们看看罢了。
这赋写道:庄子在漆园发挥他天赋的灵机,口吐不平凡的高论,发出广大旷远的奇言,从齐谐那里收集了非常怪异的事情,谈论北海里的大鱼,我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化成大鹏,本体就凝结成为浑混的胚胎。在海岛上脱去脊鳍,在天门张开羽毛。迅猛超过流往渤海的春天的河水,急骤胜过朝阳从树梢升起。显赫宇宙之间,高飞超过昆仑。每扇动一次翅膀,烟雾朦胧,沙土飞起,天色都昏暗下来。五岳因它而震动倒塌,百川因为它而冲破堤岸。
在大地上速奔,在太空翱翔,横飞云霄,穿越大海。激荡起三千里的波涛然后突然腾空而起,向着那九万里的高空疾飞而去。高耸的背脊就像巍峨的大山,扇动的翅膀就像纵横连绵的云。一会向左旋转,一会向右盘旋,顷刻之间消失了身影,眨眼之间又出现在天上。它以矫健的身姿穿越漫无边际的云空,飞经险峻的高山而到达天门。上下俯冲,摇动大海云气,扇动翅膀,传出震雷声声,星斗转移而上天震动,高山摇晃而大海倾翻。发怒,没有什么敢和它搏击;称雄,没有什么敢和它竞争。本来就能想像它的气势和大概的情形。
至于它爪子周围环绕着虹霓,眼睛里闪耀着日月般的光芒。飞舞盘旋,迅疾倏忽。喷口气,天地四方就会生出云彩;抖动一下羽毛,方圆千里之内就会飞起漫天雪花。从遥远的北方准备往南方飞行。有时挥动强健的翅膀以侧旋,有时腾起狂风而直飞。烛龙神口衔宝物为它照亮万物,闪电挥舞长鞭为它开路。三山在它看来就是几个土块,五湖在它眼里就是一杯水。它一动就会有神相应,它一飞就会有道相从。任公子看见它停止了垂钓,有穷氏不敢弯弓放箭。他们掷下鱼竿、丢弃箭杆,仰天看着它发出无奈的长叹。
至于它勇盛的姿态、雄壮的形象,像是一眼望不到边际,掩映着整个银河。向上摩蹭著苍天,向下覆盖著大地。开天的盘古瞪着眼,直愣愣地望着它不知如何是好,羲和靠在日头旁边发出声声叹息。八方荒远的地方都能感受到它盛大的气势,大半个天下都被它遮盖住了。它的胸脯对着太阳就挡住了白天,如同黑夜降临,一片模糊,什么东西都难以分辨。突然间身体翻飞而回转过来,立刻霞光普照,云雾也消散了。
然后,每过六个月的时间就它到海边歇息一次。忽然间,它高举奋飞,遮蔽了日月的光辉,从天而降时巨大的身形向下垂挂著。在广大无边的原野上休息,有时进入深广的湖水。它迅猛的气势喷射到的地方,大海翻腾奔涌;余风吹过的地方,高峻的山峦一片散乱。水神天吴看到后惊恐不安,海神海若畏惧得一动不敢动。头脑像山一样的巨鳌退避跑开,腾飞在大海上的长鲸往下游飞驰。至于其它的生物,有的把头缩进壳中,有的收缩鬣毛,恐惧得连看都不敢看大鹏一眼。我也没有料想它的神奇怪异能到这种程度,这大约是大自然所创造的吧。
大鹏难道能和那个呆在蓬莱岛上的黄鹄相比,让人去夸耀金饰装点的上衣和菊花做成的下衣?大鹏耻于学苍梧山上的凤凰,去炫耀自己羽毛上彩色的质地和美丽的花纹。这些禽鸟,有的早已经被神仙役使,有的长久而顺服地生活在护城河的小水沟中。精卫勤劳地衔著树枝填海,鶢鶋对着人们敬献的美酒发出悲哀的叫声。天鸡在蟠桃树上报晓,三足乌在太阳中发出光辉。它们不能在旷远无边的地方随心所欲地表现情性,为什么竟这样拘泥地固守常规呢?它们都不如优游自得的这只大鹏,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和大鹏相比。大鹏从不骄矜尊大而凶狠暴戾,每每顺应时宜,调整自己的行止。领悟道的根本以比较寿数多少,饮用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来充饥。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游戏,从容而安逸飞行;倚托南海一带炎热的岛屿,扬扬而自得。
不久,希有鸟看见了大鹏,它对大鹏说:「大鹏你真伟大啊,这真是让我高兴的事。我右边的翅膀能覆盖西方极远之处,我的左翼能遮挡东方极远之处。跨越疆域的界限,盘桓上天的纲维。以恍惚作为巢穴,把虚无当成场地。我呼唤你同游,你和我一起飞翔吧。」大鹏于是答应了它的要求,高兴地随它飞去。这两只鸟都已经飞上了辽阔的天空,而那些斥鷃一类的小鸟,因囿于自己的见识,而徒自对他们发出嘲笑。
大鹏赋·并序评析
他仿佛在迷茫中看见北冥天池中的巨鲲,随着大海的春流,迎著初升的朝阳,化为大鹏,飞起在空中。它一开始振动羽翅,便使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接着它便广袤的宇宙中翱翔,时而飞在九天之上,时而潜入九渊之下,那更是「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只见它「足系虹霓,旨耀日月。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它一会儿飞向北荒,一会儿又折向南极。烛龙为它照明,霹雳为它开路。三山五岳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泥丸,五湖四海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杯盏。古代神话中善钓大鱼的任公子,曾经钓过一条大鱼让全国人吃了一年,见了它也只好甘拜下风。夏朝时候有穷氏之君后羿,曾经射落过九个太阳,见了它也不敢引弓。他们都只有放下钓竿和弓箭,望之兴叹。甚至开天辟地的盘古打开天门一看,也目蹬口呆。至于海神、水伯、巨鳌、长鲸之类,更是纷纷逃避,连看也不敢看了。
李白《大鹏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从少年时代以来,一直在心头汹涌澎湃,而且越来越强烈的豪情逸致,读来令人感到极致的痛快。
李白赋中的大鹏出于庄子寓言。大鹏的形象,在庄子文中诞生,在李白赋中完成。从此,大鹏作为一个壮志凌云,博击万里的巨大形象,彪炳于文学史册。但庄子和李白写此形象的目的以及形象的内容却有许多差别。庄子写大鹏的目的,是说其与小小的斥鷃本无高下之分,庄子也未以大鹏自喻;李白则不然,他是以大鹏自比,寄托自己的远大志向。《大鹏赋》继承了庄、屈浪漫主义手法及杨、马、班、张排比铺陈的文风,开始形成李白自己独特的风格。
诗词作品: 大鹏赋·并序 诗词作者:【 唐代 】 李白 诗词归类: 【志向】
李白<<大鹏赋>>的全文是什么
《大鹏赋》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赋作。此赋作者以大鹏自况,把大鹏置于浩渺的天宇背景中,写其巨大威猛,无所拘束,自由自在的脱俗神采,并以黄鹄等俗鸟形象与之作对比,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从少年时代以来,一直在心头汹涌澎湃,而且越来越强烈的豪情逸致,充分体现了其摆脱现实羁绊、追求自由的理想。全赋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变化万千,恣肆而行,体现出一种豪放飘逸的风格。
大鹏赋(并序)
余昔于江陵1,见天台司马子微2,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3。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4。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5,未穷宏达之旨6,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7,鄙心陋之8。遂更记忆9,多将旧本不同10。今复存手集11,岂敢传诸作者12?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
南华老仙13,发天机于漆园14。吐峥嵘之高论15,开浩荡之奇言16。徵至怪于齐谐17,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18。脱鬐鬣于海岛19,张羽毛于天门20。刷渤澥之春流21,晞扶桑之朝暾22。燀赫乎宇宙23,凭陵乎昆仑24。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25,百川为之崩奔26。
尔乃蹶厚地27,揭太清28。亘层霄29,突重溟30。激三千以崛起31,向九万而迅征32。背嶪太山之崔嵬33,翼举长云之纵横34。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35,羾阊阖之峥嵘36。簸鸿蒙37,扇雷霆38。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39。
若乃足萦虹蜺40,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41。喷气则六合生云42,洒毛则千里飞雪43。邈彼北荒44,将穷南图45。运逸翰以傍击46,鼓奔飙而长驱47。烛龙衔光以照物48,列缺施鞭而启途49。块视三山50,杯观五湖51。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52,有穷不敢以弯弧53。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54,坱轧河汉55。上摩苍苍,下覆漫漫56。盘古开天而直视57,羲和倚日以旁叹58。缤纷乎八荒之间59,掩映乎四海之半60。当胸臆之掩昼61,若混茫之未判62。忽腾覆以回转63,则霞廓而雾散64。
然后六月一息65,至于海湄66。欻翳景以横翥67,逆高天而下垂68。憩乎泱漭之野69,入乎汪湟之池70。猛势所射,馀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71。天吴为之怵栗72,海若为之躨跜73。巨鳌冠山而却走74,长鲸腾海而下驰75。缩壳挫鬣76,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77。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78。天鸡警晓于蟠桃79,踆乌晰耀于太阳80。不旷荡而纵适81,何拘挛而守常82?未若兹鹏之逍遥83,无厥类乎比方84。不矜大而暴猛85,每顺时而行藏86。参玄根以比寿87,饮元气以充肠88。戏旸谷而徘徊89,冯炎洲而抑扬90。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91: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92,左翼蔽乎东荒93。跨蹑地络,周旋天纲94。以恍惚为巢95,以虚无为场96。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97,而斥鷃之辈98,空见笑于藩篱99。
大鹏赋 李白赏析
赏析:作者以大鹏自况,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从少年时代以来,一直在心头汹涌澎湃,而且越来越强烈的豪情逸致,充分体现了其摆脱现实羁绊、追求自由的理想。
创作背景
《大鹏赋》是李白早年曾遇到高道司马承祯,他说李白有仙风道骨。李白受宠若惊,于是写下《大鹏遇希有鸟赋》。过后,他觉得此赋不够理想,便记忆旧作,扩充新意,写成这篇《大鹏赋》。
赏析
作者把大鹏置于浩浩渺渺的天宇背景中,重点写其巨大威猛,任意而行,无所拘束,自由自在的脱俗神采,并以黄鹄、玄凤、斥鷃等俗鸟形象作对比,充分体现了其摆脱现实羁绊,追求自由的理想。大鹏这个形象,正是李白个性和人格的生动再现,也是其精神追求和理想的形象化身。
李白的大鹏赋原文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这两种说法,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并且,都有资料和历史考证,让人相信哪种,真是左右为难。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大鹏赋》3-大鹏起飞(尥了个蹶子)
乃蹶(juě)厚地,揭(jiē)太清。亘(gèn)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yè)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gòng)阊阖(chānghé)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书接上回。
这么大的鸟,要飞起来可不容易!咱得设计设计。
学老鹰捉小鸡,人家那是飞起来之后俯冲,咱这不是还没飞起来嘛?得另想办法。
话说,在还是鱼的时候,看到岸上有个野驴,有一只长臂老猴跳在它背上,戏耍它。驴子左突右蹬,终究不能甩开老猴。猛然间,驴子前蹄收起,后腿发力,驴身跃于空中,等前蹄甫一落地,后蹄于空中猛的一弹,将老猴弹出;待后蹄落地,再次猛蹬,整个驴身向前窜出老远,从而远离老猴。此招式甚为精妙,今,某用之矣!白头三描述一通,累得额头冒汗,隔壁老吴弹其一个暴栗,说:就是个“尥蹶子”。
起式有了,目标也明确:“直冲太清”,上到太清仙境之高度。(道教有所谓三清:玉清、上清、太清。太清乃天之最高处,也是老子呆的地方。如果能见到他,打个招呼也好。)
从海面至太清,要穿过低空的层层云雾,再穿过什么对流层、平流层等等,方能升至太虚圣境,也不算太高,大概有九万里吧。
只见此大鹏蹶地纵身,腾身而起,贴着海面回旋,不断以翅膀扑击水面,扰动海水,激起海风阵阵;海风逐渐聚积增强,旋转不绝而向上涌起,直连太空,此风谓之“扶摇”。
于是,大鹏拱起如泰山般巍峨的脊背,舒展开如苍云般绵延的双翅,借扶摇之势,忽而左旋,忽而右转;悠忽间没了身影,刹那间又现身于天宇。纵横驰骋,于汗漫九垓(gāi)之处显露夭矫身姿,未见卢遨。又冲至西天威严之阊阖门,不见玉皇而折返。
鼓动鸿蒙之气,扇出雷霆之音。头顶上斗转星移,脚底下山摇海啸。
环眼怒发,无人敢与搏击;当空称霸,何人前来争斗?
你想想,你想想,那得是什么样的气势,什么样的情形?我李白反正是描述不出来。
2022.04.13 泉城居士白头三
求李白大鹏赋的翻译.
白以大鹏自喻或寄托政治的诗赋,人格力量别具一格,他人莫比,傲立天地,颇具特色。这与他的人生理想、精神风貌、对现实的认同、生命的关注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分不开的,当然也与唐王朝社会的文化氛围紧密关联,与诗人独特的社会生活经历也不无关系。从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来说,大鹏形象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活脱脱的“足萦虹霓,目耀日月”的艺术化身,让人经久不忘。更重要的是李白把大鹏作为理想与抱负的寄托,赋予大鹏遏绝云端、气冲霄汉的人格力量,使李白忧国忧民、关注民生的无比激情在大鹏形象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一)“济苍生、安黎元”抱负的呐喊
李白大鹏的人格力量充分反映了他那种心雄万丈,积极入世的政治理想。先秦以来,“诗言志”已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民族特点,反映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要求。无论是《大鹏赋》还是其前身《大鹏遇稀有鸟赋》,都写作于李白尚未投入政治活动之前,以鲲鹏展翅,鹏程万里的大鹏作为心中的偶像,表现了他不懈的理想追求。在后来李白相关的大鹏诗赋中,依然跳动着李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热忱之心。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曾对自己的理想作出描述:“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很显然,李白政治理想是高远的,是符合他所处的时代要求的。他的志向是济苍生、安社稷、救黎民、傲宰臣,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定富庶。这种蓝图他在《赠徐安宜》、《赠清漳明府侄》等诗文中都有相当精彩的表述,对和平宁静、官清民勤、政闲刑轻、男耕女织、教化有效的环境治理都有极其强烈的企盼。李白这种理想人格,即使在政治出路遇到坎坷和阻塞之后不但没有减退,而且如同电光石火,更加熠熠生辉,这就是李白最可贵之处,也是昂然而上的大鹏精神在李白身上的真实写照。
(二)“平交王侯”思想的真实凸现
李白大鹏的人格力量还渗透到他的诗歌思想内容中,即便是对统治阶级中那些有地位、有权势的人物,也不表现得象一般人那样恭恭敬敬,而是狂傲不驯。他曾自称:“出则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就是说,他出入官场和那些王公贵族交往从不卑躬屈膝,不屈己求荣。这种平交王侯的思想,经常与他不贪爵禄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交织在一起,既体现在他的行动上,也凸显在他的大鹏诗赋中。如前所述,李白非常喜欢《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在他的《大鹏赋》、《上李邕》、《临路歌》等作品中,不但以大鹏自比,抒发其壮阔胸怀和宏伟抱负,还挥斥那些权贵和庸俗之辈为学鸠、斥安鸟,由此产生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非凡气概。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白大鹏精神象征中本身就饱含着“平交王侯”的深刻思想内涵,也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经典特色。
(三)“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理想的破灭
李白大鹏之志所展现的人格魅力是崇高无比的,但同时也带有当时历史的局限。李白投身社会不久就敏锐地看到现实的黑暗,心中幽怨积升。他的大鹏理想与现实之间堆积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他就向往建立一个道家主张的返朴归真的社会。值得一提的是,李白的理想信念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并不愿意消极避世,隐遁终身,而是积极应世,追求功名。为此,他还采取了不同凡响的方式,不象当时一般士人那样靠科考进入仕途,而是通过交游干谒、退隐山林,以谋令名,希图盛会风云,一步登天,出将入相,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旦功成名就,就悄然身退,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统一到一起。这是支配李白一生的主导思想,也无不打上《庄子·逍遥游》大鹏形象的烙印。为此,李白除崇拜管仲、诸葛亮外,还非常钦佩范蠡、鲁仲连、张良等历史人物。应当指出,主观上的追求并不等于客观现实,在唐王朝日趋黑暗的现实面前,李白这种个人理想是难以实现的,大鹏的美好夙愿只能残存在历史典籍中。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李白自身的悲剧。
谁有李白的《大鹏遇希有鸟赋》全文及注释,翻译请发一下.(别回答两个字“我有”)
大鹏遇希有鸟赋(大鹏赋)并序(卷一(一)一)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 其辞曰: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尔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像其势,髣髴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画,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後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馀风所吹。溟涨沸渭,巖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鼇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暘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解析: 李白在鄂州江夏(今武汉)期间,正值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要去朝南岳衡山途经此地。这司马承桢不但道行高深,而且博学能文,从武后以来即已屡次奉诏入京,封以官爵,屡辞不受。李白对此人早有祟敬之心,便特地前去拜访。司马承祯连日来客络绎不绝,宾客满座,但所求无非黄白之术,所谈无非俗套虚文,他只好勉强应付。正感疲倦之际,李白却给他带来一阵清风。这位青年公子风神特异,与众不同。身如清松,目若闪电。接谈之间,更觉此人天资聪颖,识见过人。便看定李白说:“君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但又说:“观君眉宇之间英气勃勃,言谈之间,不忘苍生社稷,毕竟志在匡济。以你之才识,当此开元盛世,自是鹏程万里。待你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事毕,再到天台山来找我吧。“年轻人看着道士的白须,现出不解的脸色。司马承祯将麈尾一拂,笑道:“岭上白云,松间明月,无往而不相逢。“年轻人恍然大悟,说道:“功成,名遂,身退--这正是晚生的素志。“便高高兴兴拜谢而去。 李白回到住处,一连数日,回味着司马承祯对他的指点和赞扬,不禁飘然有凌云之概,于是胡思乱想。他一会儿想起《神异经》中所说的昆仑山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他一会儿想起《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鲲鹏。他觉得司马承祯好像是希有鸟,自己则好像是鲲鹏。只有希有鸟能认识鲲鹏,也只有鲲鹏能认识希有鸟。因此李白便开始构思《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来又干脆改为《大鹏赋》。 他迷茫中看见北冥天池中的巨鲲,随着大海的春流,迎着初升的朝阳,化为大鹏,飞起在空中。它一开始振动羽翅,便使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接着它便广袤的宇宙中翱翔,时而飞在九天之上,时而潜入九渊之下,那更是“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只见它“足系虹霓,旨耀日月。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它一会儿飞向北荒,一会儿又折向南极。烛龙为它照明,霹雳为它开路。三山五岳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泥丸,五湖四海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杯盏。古代神话中善钓大鱼的任公子,曾经钓过一条大鱼让全国人吃了一年,见了它也只好甘拜下风。夏朝时候有穷氏之君后羿,曾经射落过九个太阳,见了它也不敢引弓。他们都只有放下钓竿和弓箭,望之兴叹。甚至开天辟地的盘古打开天门一看,也目蹬口呆。至于海神、水伯、巨鳌、长鲸之类,更是纷纷逃避,连看也不敢看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