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打油诗(有关雨的顺口溜趣味打油诗(2))_重阳_重阳节_打油诗

本文目录

  • 有关雨的顺口溜趣味打油诗(2)
  • 关于重阳节的打油诗句
  • 描写天气寒冷的打油诗
  • 重阳节祝福打油诗自创
  • 中央台主持人关于重阳节诗句
  • 关于重阳节的打油诗
  • 九月初九庆重阳(打油诗)
  • 腊月二十五到正月十五的打油诗有吗
  • 九九重阳敬老人打油诗

有关雨的顺口溜趣味打油诗(2)

  有关雨的顺口溜五
  一头温柔,

  如处子般的娇羞蓦然停留,

  只因你在向我招手看到你玉立的身姿,

  惊艳的感觉瞬间爬上我心头,

  我真希望这无意的邂逅在此刻永远停留。
  有关雨的顺口溜六
  西风吹雨声索索,

  这双大腿没下落。

  朝来出榜在街头,

  借与有裤人家着。

  春雨滑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煞一群牛。
  秋雨诗句顺口溜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 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 重阳节 。

猜你喜欢:

1. 有关青春幽默的顺口溜

2. 天气变化顺口溜

3. 有关祝福的顺口溜

4. 有趣顺口溜关于鱼

关于重阳节的打油诗句

1.关于重阳节的打油诗

九九又重阳,

难见爹和娘。

白发搔更短,

聊发少年狂。

网上友如云,

相互问暖凉。

虚拟胜实在,

实事如虚妄。

廉颇尚能饭,

谁愿知其详。

昨日重阳

昨夜初擎杯

忽闻是重阳

友情半杯饮

出门奔老娘

妻女携果蔬

还揣葱蒜姜

城南又一聚

慈母笑脸扬

己身知天命

时问子端详

焉知尚有老

岂可径自张

感念生养恩

教诲习应常

登高非观景

俯首寄衷肠

九九重阳赏菊花,手插茱蓃幸福家.

菊黄蟹肥品酒日,琥珀香醇敬爹妈.

嫣红姹紫唱旧曲,婀娜多姿舞新纱.

秋来佳节喜相逢,满月窃笑小荆钗.

重润响朱弦,

阳子思归日。

快意风雨会,

乐孙挟珠弹。

2.关于重阳节的打油诗

九九又重阳, 难见爹和娘。

白发搔更短, 聊发少年狂。 网上友如云, 相互问暖凉。

虚拟胜实在, 实事如虚妄。 廉颇尚能饭, 谁愿知其详。

昨日重阳昨夜初擎杯忽闻是重阳友情半杯饮出门奔老娘妻女携果蔬还揣葱蒜姜城南又一聚慈母笑脸扬己身知天命时问子端详焉知尚有老岂可径自张感念生养恩教诲习应常登高非观景俯首寄衷肠九九重阳赏菊花,手插茱蓃幸福家. 菊黄蟹肥品酒日,琥珀香醇敬爹妈. 嫣红姹紫唱旧曲,婀娜多姿舞新纱. 秋来佳节喜相逢,满月窃笑小荆钗.重润响朱弦,阳子思归日。快意风雨会,乐孙挟珠弹。

3.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律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知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望天王降诏道,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 郑谷《菊》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版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权。 ——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5.关于重阳节的诗句(要整首的)

1、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译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

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2、采桑子·九日

清代: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6.关于重阳的诗句

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

描写天气寒冷的打油诗

1、 李师中《和李明叔理定道中》

原文选段:

门外初寒江气白,岭头多雨晓痕青。

释义:

门外已经开始变冷了,江水之上冒着白气,山顶雨下的很多还有很多绿色植物的痕迹。

2、 张耒《泛宛溪至敬亭祠送别》

原文选段:

南国初寒候,扁舟远客心。

释义:

南方的天气以及开始变冷了,一叶扁舟带走了远方的客人。

3、 苏辙《十日二首》

原文选段:

酒经重九尚残卮,雨送初寒问箧衣。

释义:

重阳节之后还剩下一点点的酒,下雨之后天气开始变冷,我翻箱倒柜找衣服御寒。

扩展资料: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

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打油诗正如爱因斯坦给卓别林的信中写道:“你的电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而显得同样伟大。

重阳节祝福打油诗自创

打油祝酒重阳日??
枫红是思念,重阳亦久久。
秋菊迎霜傲,远眺东山东。
我立东山巅,遥念齐鲁天。
寒空风凄紧,飞鸟相语还。
我立东山巅,不恋岱宗秀。
日影催昏黄,子夜又拂晓。
郁郁青青木,疏疏密密风。
情情脉脉水,琴琴瑟瑟调。
出门三天了,再游息上几天吧。本来我是不知道今天重阳节的,只因有你啊,灵性即发,劣诗一首,言表心喜。
我本红尘心,何必苦修身。
阴阳有昏晓,圆缺见日月。
我是老虎下山一张皮,每天下午我妈都给我消息,叮三嘱四,说我不顾形象。哈哈,随心所欲吧,这几天也是小阳春天气,适合登山远道。行人来往匆匆,我笑过、哭过、累过、倦过、苦过、痛过、甜过、爱过、恨过、生过、死过,尘世间自然是千丝万缕难分晓,但我心境如水,无怨无悔。懊恼我是没有的,偶尔的忧伤还是有必要的,它能创我伤痕,它能教我启智,我在感时伤怀的路上不过是睁眼闭眼,柳暗与花明的邂逅还是要继续追寻爱与美的寄托。执一份希翼吧,有你的时候,都是晴天,连眼泪的酸涩也让人怜惜,你该把它斟满酒杯,随后一饮而尽,这样你的心灵永远不会干涸、空乏,这就是笑与泪。
我本想说的更多,但忘却的更多,只言片语,犹见心喜。继续脚下行旅者的步调吧,夜来时把它凝成诗歌。近几天不能写长文了

中央台主持人关于重阳节诗句

1.关于重阳节诗句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2.关于重阳节的诗句(要整首的)

1、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译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

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2、采桑子·九日

清代: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3.关于重阳节的打油诗

九九又重阳,

难见爹和娘。

白发搔更短,

聊发少年狂。

网上友如云,

相互问暖凉。

虚拟胜实在,

实事如虚妄。

廉颇尚能饭,

谁愿知其详。

昨日重阳

昨夜初擎杯

忽闻是重阳

友情半杯饮

出门奔老娘

妻女携果蔬

还揣葱蒜姜

城南又一聚

慈母笑脸扬

己身知天命

时问子端详

焉知尚有老

岂可径自张

感念生养恩

教诲习应常

登高非观景

俯首寄衷肠

九九重阳赏菊花,手插茱蓃幸福家.

菊黄蟹肥品酒日,琥珀香醇敬爹妈.

嫣红姹紫唱旧曲,婀娜多姿舞新纱.

秋来佳节喜相逢,满月窃笑小荆钗.

重润响朱弦,

阳子思归日。

快意风雨会,

乐孙挟珠弹。

4.关于重阳节的诗歌名句

1、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唐代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4、唐代王勃的《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5、唐代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6.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古诗

1、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2、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3、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5、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6、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7、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7.有关重阳节的诗词歌赋

1、《九日言怀》 唐·令狐楚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2、《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3、《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4、《重阳》 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5、《重阳日访元秀上人》 唐·司空图

红叶黄花秋景宽,醉吟朝夕在樊川。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

别画长怀吴寺壁,宜茶偏赏霅溪泉。归来童稚争相笑,何事无人与酒船。

关于重阳节的打油诗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月初九庆重阳(打油诗)

九月初九又重阳,

桂花菊花共飘香。

崇敬长辈佳节至,

千年美德万古扬。
注:古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现在我国法律规定为崇敬长辈日,百善孝为先,行孝须及时。请儿女们记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请回家看看父母!!!(今年九月初九正好星期六,初十星期天。)

腊月二十五到正月十五的打油诗有吗

春节 正月初一
古称:元旦、、元朔、首祚等(“正”即正月之“正”)
俗称“过大年”
民谣
腊七 腊八 粥儿甜 除尘去旧迎新年
二十三 到小年 糖瓜祭在灶王前
二十四 祖院祀 拜早年用香钱
二十五 贴大福 福到门前敬圣贤
二十六 贴春联 春联祝贺幸福年
二十七 备新衣 新衣正装禄寿齐
二十八 贴窗花 寓义吉祥大家发
二十九桌上有 糕点素果心意久
旧年三十侯新年 守岁得饺子盛满盘
新年首日大初一 “一元初始”建佳期~
有关诗句
田家元旦-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
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
冬至节 12月22日前后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元宵节 正月十五
上巳节 三月初三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 4月5日前后
端午节 五月初五 
七夕节 七月初七
中元节 七月十五
中秋节 八月十五
重阳节 九月初九
寒衣节 十月初一
下元节 十月十五
腊八节 腊月初八
祭灶节 腊月廿三或廿四
除夕 腊月廿九或三十
详细的发不完。其实自己百度 中国传统节日就能出现了。。。

九九重阳敬老人打油诗

九九重阳敬老人打油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扩展资料:

重阳节习俗: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