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夏介绍?立夏的节气特点 立夏的节气有什么特点_立夏_节气_夏季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立夏节气 立夏 节气 夏季

本文目录

  • 二十四节气立夏介绍
  • 立夏的节气特点 立夏的节气有什么特点
  • 二十四节气:立夏
  •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有什么含义吗
  •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 2022年立夏节气是哪一天 公历2022年05月05日
  • 2022年立夏节气是几月几号哪天立夏代表夏天来了吗
  • 立夏节气的古诗句
  • 2021立夏节气是什么时候星期几
  • 2021年立夏是哪一天 立夏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立夏介绍

二十四节气立夏介绍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更是干支历辰月的结束以及巳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立夏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四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阴阳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1节气起源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 (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2史料记载

  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3气候特点

  节气气温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

  雨水特点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

立夏的节气特点 立夏的节气有什么特点

1、立夏是指太阳到达黄经45°时,时逢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

2、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

3、立夏时节青蛙开始耻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4、立夏节气前后,南方地区南部刚进入夏季,华南其余地区的气温为20℃左右,属暮春时节。只有华南地区的低海拔河谷地区,早在4月中旬就能感受到夏季的燥热,在立夏时节气温已达24℃以上。

二十四节气: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里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夏字是“大”的意思,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在气候学上,日平均温度在10度以下为冬季,日平均温度在10度以上至22度以下为春季或秋季,日平均温度在22度以上为夏季。
      2021 年 5 月 5 日 20时 25分,标志着进入到癸巳月。
      立夏的三候为: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立夏后第一个五天蝼蝈鸣,蝼咕和蝈蝈开始鸣叫,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地下越冬。清明后在地表活动,5月上旬~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如果没有鸣叫,古人认为将有涝灾。
蝼蛄是多种地栖性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总称,俗名耕狗、拉拉蛄、等,蝼蛄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各地,此类昆虫身体梭形,前足为特殊的开掘足,雌性缺产卵器,雄性外生殖结构简单,雌雄可通过翅脉识别(雄性覆翅具发声结构)。

蝼蛄也是一味中药,它的药性质,性味咸,寒。入胃、膀胱经。功能利水通便。可用于治疗水肿、石淋、小便不利、瘰疬、臃肿恶疮等。

蝼蛄在民间还有很强大的食用,主要油炸为主,撕去短翅膀,下油锅炸至金黄,撒上细盐。带有一点点泥土味道,口感脆,没什么昆虫特别味道,可能蛋白质不多,和蚕、马蜂、竹虫的味道差不多。
一候的植物:稠李,落叶乔木,蔷薇目蔷薇科稠李属植物,花期四月到五月。

北亚、北欧均有分布,耐寒性强。春观其花,秋观红叶和果实,是良好观赏树。叶子可入药,有镇咳祛痰之功效。果含蛋白质,糖等,可鲜食或加工。还是优质木材和蜜源植物。
第二个五天蚯蚓出,天气热了,地气足了,蚯蚓从地里爬出了地面。蚯蚓没有按时爬出来,古人认为后宫宠妃谋害皇后。
蚯蚓别称:地龙、曲鳝等,环节动物属爬行种动物,有“生态系统工程师”的美称。

蚯蚓是分解者,对于人类来说,它可以分解掉人类生产的有机垃圾,使其变成无机物,供植物等利用。
蚯蚓还可以作饲料、食品和药材,对人类的益处很大。
二候的植物:钝叶杜鹃,又名石岩,常绿灌木,花期三月到五月。原产日本,耐热不耐寒。观赏植物,是做花篱和盆景的优良材料。
第三个五天王瓜生,别名钩、藈菇《尔雅》性味苦,性寒,入心、肾经。天气热时,瓜开始长出来,如果王瓜没有按时长出,意味着贵族将会受贫。
王瓜是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它主要生长于山坡疏林中或灌丛中,在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均有分布。

王瓜的主要功效有:清热,生津,消瘀,通乳。主治消渴,黄疸,噎膈反胃,经闭,乳汁不通,痈肿,慢性咽喉炎。
三候的植物:泡桐,又名白花泡桐。原产于中国,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落叶乔木,三月到四月先叶开放,速生树种,春天白花满树,花、叶、果根均可入药,木材可以制造家具、乐器和造制纸的良好材料。
药用上,古时对药用也有记载,如《本草纲目》(1578年)记述:“桐叶……主恶蚀疮著阴,皮主五痔,杀三虫。花主傅猪疮,消肿生发。”医学上发现泡桐的叶、花、木材有消炎、止咳、利尿、降压等功效。
立夏的民俗:
一、迎夏
帝王会引领大臣到郊外,穿红衣坐红车,迎接夏天。
二、斗蛋或者吃蛋
三、吃豆饭
将豌豆和糯米蒸饭吃或者是将五彩豆(红豆、黄豆、青豆、黑豆、绿豆)和糯米一起蒸饭吃。
四、称秤
大家在立夏这天,称秤,一边称一边说些吉祥话,寓意着祝福。
五、疰(zhu)夏绳
将五彩线系在小孩手腕上,寓意消灾避难。
六、忌坐门槛
在古代时,门槛都是大木头做的,门槛因为埋在土上,夏天地气上升,门槛上湿气重,所以不能坐。同时,有句俗语:“夏不坐石,冬不坐木”。也是同理,在这些季节里,木和石的湿寒很容易进入体内。
立夏需要注意的衣食住行及事项:
一、衣
      天气渐暖已经进入夏季,我们需要注意防晒,同时需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二、食
      在中医五行学说里,心属火,心主血,心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因此夏季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
      夏季正好是各种绿色蔬菜上市时,木生火,可以吃绿色蔬菜,多食果蔬,增加维生素的摄取。
      也可以多食:桂圆粥(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
      荷叶粥(荷叶1张、粳米100克)
      三白饮(白茅根50克、白木耳15克、白糖10克,代茶喝)
      三豆饮(绿豆100克、赤豆50克、白扁豆30克、煮烂代茶饮)
      三黄饮(黄豆50克煮熟、黄瓜、蜂蜜) 
      四君子汤(健脾补气)
三、住
      夏季多开窗通风,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家里多摆放些鲜花,让我们的心情愉快。
      也可以点一些薰香,夏季蚊虫多,除了防蚊虫,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心情舒畅,心安于夏。
四、行
      夏天的繁盛的季节,运动是非常适合的,各种运动都可以,运动中需要注意适量为好。
      大家要晚睡早起有助于健康。我们感应天地的按排,珍惜时间,多多利用白天的时间。让我们如同草木一样繁盛起来。
五、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
      立夏时节,阳气升腾,温差变化大,老年人应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感冒的发生。夏主心,心为君主之官,心主喜,喜欢喜悦快乐的情绪,加上上半年为阳气生发之时,要抒发助阳气为主,让心情愉悦,如遇不开心之事,可以到发泄出来,不要压在心里。
      这个节气正好听一曲古琴曲《石上流泉》,正好应了这个节景。正如曲名一样,初夏的清泉,潺潺流过清青石上,青石上流清泉,让我们心头清凉安舒。
      石上流泉初见于明代的《琴谱正传》。存谱为八段。关于它的作者,有伯牙或刘涓子等说法,并不可信。乐曲表现了碧涧泠泠、枕流漱石的意趣。
    二十四节气代表的是气候变化、降水量变化,而易经六十四卦代表的是自然规律的总结,按照上古时候人们的想法,两者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甚至有对应关系,我们可以从每一种节气中对照查找出某些卦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与六十四卦之间的联系。
      立夏对应的卦是:既济卦、益卦,这两个卦都是上卦。
      既济卦: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经;济,成也。既济就是事情已经成功,但终将发生变故。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既济卦》象征成功:此时功德完满,连柔小者都亨通顺利,有利于坚守正道;开始时是吉祥的,但如有不慎,终久必导致混乱。
      益卦:利于有所前往,利于涉越大河。
      从卦象看,风骤则雷迅,雷激则风烈,两相助益,所以卦名为“益”。从卦义看,损上益下,益下则本固,实际上是下益上亦益,所以卦名为“益”。益卦上体为巽,巽为木,木可济川,所以言“利涉大川”。
      卦辞言“利往”,又言“利涉”,意在告诫在主动争取可获益的情况,若有济变之机,便当奋力以求,不可坐失良机。
      立夏是一个万物当立的节气,一年之中最为繁荣的节气,我们做人做事应上天的按排,珍惜时光好好努力。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有什么含义吗

1、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

2、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有三侯,一候蝼蝈鸣,二侯蚯蚓出,三候王瓜生。主要习俗有迎夏仪式、尝新活动、斗蛋游戏、立夏“秤人”等。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节气由来已久,每一个节气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立夏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有很多悠久的习俗,以下分享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1

  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时节中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建始也;夏,假也,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立有开始的意思,因此立夏便代表着夏天的开始,同时也表示即将告别春天。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天文学上,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总之,“立夏”只是夏天快要到来的预告,并不是意味着“入夏”。气象学对于入夏的标准是:若一个地方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才能确定为夏季开始。

  “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可能进入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春季,在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这时候甚至才刚刚进入春季。因此在立夏,南方能够感受到气温不断升高,而北方虽然气温适宜然而干燥的气候还是会令人觉得不适。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2

   立夏在公历几月

  立夏一般在阳历五月份。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5月5日-7日之间,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太阳到达黄经45°时。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意义是什么

   预示着季节的转换

  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古文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植物生长茂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气温开始平稳上升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

  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3

   立夏的气象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夏节气的到来作为夏季的开始。立夏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而在气候学中,夏季是指春季过后气温上升到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22℃以上的时段。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农历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不能适用全国各地。那么在这“立夏”节气来临之际,全国不同地域什么时候能迎接万紫千红的夏季呢?

  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的始日划分为夏季开始,由常年(指多年平均)夏季开始日期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的西沙、中沙、南沙诸岛四季皆夏。4月上旬夏季漫步来到雷州半岛。“五一”节,暑夏进入江西,湖南南部。“六一”前首都北京也已入夏。6月底,夏天才姗姗来到黑龙江省的中部地区,再向北去,天气过凉,按照22℃指标就没有夏天了。因此,这里也就是夏季脚步的终点,有夏区的尽头。

  我国西部地区,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都在5月份始有夏热,但拔海接近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4月份就早早进入夏天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广大地区,由于海拔很高,夏季特别凉爽,例如西宁、拉萨、昆明等都已达不到夏天的温度了。

   立夏的习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产生如果科学的解释就是太阳到达了黄赤交角的45度,一旦看到了这个节气就标志着夏天的开始。每一个重要的日子都会相应的举行一些让人铭记的活动,因此立夏时也有迎夏仪式,虽然发展到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古时候的天子祭祀炎帝和祝融,但是人们庆祝的心愿还是没有改变。

   称人活动

  这个有趣的活动据说是起源于三国时代,阿斗被孙夫人抚养,她会在赵子龙面前给阿斗称体重,每一次的周期就是根据立夏来估定,然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情况,发展到现在,立夏称人有的是悬挂在大树上,而且很多情况下是给老人和小孩称。这是一种民间风俗,成为了人们游戏的一种。

   斗蛋游戏

  相比于其他的节气和节日,立夏的活动相对比较实用,这个简单的游戏就是首先大人用丝线编成蛋的形状,然后放进事先煮熟的鸡蛋或者鸭蛋,然后就是被挂在小孩子脖子上了,因为是斗蛋,所以会在蛋上绘画图案,人们互相来比较画的内容。

2022年立夏节气是哪一天 公历2022年05月05日

   2022年立夏节气是哪一天

  2022年立夏节气时间:公历2022年05月05日 。2022年立夏农历日期:壬寅(虎)年四月初五号。每年立夏的时间段都在5月的初,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立夏这个时间段万物生长炎热,气温也变得更高了,雷雨也变得比较多,所以对于万物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适合活动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植物非常的茂盛动物,也活动比较频繁,而且因为是雨季比较多的时候。所以我们也能够感觉到周围的雨水非常充沛,夏天的雷雨天气还可以给我们降温。

   立夏三候

  蝼蝈鸣:可听到蜊蜊在田间的呜叫声。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蚯蚓出:看到蚯蚓掘土。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王瓜生: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

   立夏的介绍

  立夏作为夏天的第1个节日,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非常浓重的意义,它代表着我们夏天的正式开始也代表着我们气温马上进入了一个比较炎热而又酷暑的时候,我们需要做防晒以及平常的调养,这些都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特别重要的,否则很容易中暑。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2022年立夏节气是几月几号哪天立夏代表夏天来了吗

2022年立夏节气是几月几号哪天?

2022年立夏节气:2022年5月5日(农历四月初五),星期四;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关于立夏,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

立夏代表夏天来了吗?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关于立夏是不是夏天到了,气象学和天文学划分标准不一。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然而,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并不算夏天到来了。

立夏节气的古诗句

关于立夏节气的古诗句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立夏节气的古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立夏》

  宋代: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山中立夏即事》

  明代:蔡汝楠

  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

  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

  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

  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作者:文天祥朝代:宋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永遇乐·夏至》

  宋·史浩

  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

  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

  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夏至後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

  长卿

  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

  《夏至》

  宋·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

  宋·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夏至》

  宋朝·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立夏前二日作》

  作者:陆游朝代:宋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

  作者:陆游朝代:宋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

  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嬾斗旗枪。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

  作者:司马光朝代:宋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

  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朝中措》

  宋代:管鉴

  一年春事到酴醿。何处更花开。

  莫趁垂杨飞絮,且随红药翻阶。

  倦游老矣,肯因名宦,孤负衔杯。

  寄语故园桃节,明年留待归来。

  《立夏》

  宋代: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日南风大作》

  宋代:项安世

  堤边树子最无情,恰则春归第一程。

  舞向南风浑不住,叶间羞损旧啼莺。

  《立夏》

  宋代:薛澄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

  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

  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

  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

  《立夏》(其一)

  宋代:方回

  小楼欲不怕泥行,春半曾无十日晴。

  老眼看花如隔雾,只消卧听卖花声。

  《立夏》(其二)

  宋代:方回

  今年草草过清明,春莫曾无十日晴。

  担上牡丹犹许见,城中浑不识莺声。

  《立夏》(其三)

  宋代:方回

  青梅未了已朱樱,春尽曾无十日晴。

  稍欲出城问蚕麦,生愁城外杜鹃声。

2021立夏节气是什么时候星期几

2021立夏节气是什么时候?

农历: 二零二一年 三月 廿四 (阴历)
公历 : 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 金牛座 (阳历)
(辛丑年(牛年)三月廿四,距离2021年立夏还有37天)
每一年的立夏都是同一天吗?
每一年都可能不一样。 立夏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日子,一般在5月6日,或者前后,立夏节气最早在战国年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节气预示着季节开始由春天向夏天转换,是一年四季中夏天开始的日子,此时温度升高,草木繁茂,大地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立夏有哪些习俗?

2021年立夏是哪一天 立夏节气介绍

1、2021年立夏的日期:2021年05月05日。

2、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

3、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有三侯,一候蝼蝈鸣,二侯蚯蚓出,三候王瓜生。主要习俗有迎夏仪式、尝新活动、斗蛋游戏、立夏“秤人”等。

4、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