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长生殿》和《桃花扇》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 《桃花扇》与《长生殿》为什么一起被誉为传奇创作双峰
- 阅读《长生殿》和《桃花扇》,谈谈“南洪北孔”二人特点
- 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 同样是古典戏曲,为何说《长生殿》不及《桃花扇》
- 《桃花扇》和《长生殿》的作者
- 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异同
- 洪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有什么样的地位
《长生殿》和《桃花扇》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清代康熙年间,洪A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先后问世,将昆腔传奇创作推向了高峰。洪訑,杭州钱塘人。孔尚任,曲阜人。戏曲史上二人被称为”南洪北孔”。《长生殿》和《桃花扇》可谓集前人传奇成就之大成,它们既有苏州派作家作品深刻的现实性,又有历史抒情剧作家作品浓郁的抒情性;既有风情喜剧中的男女爱情描写,又把爱情与政治结合了起来,使爱情剧有了新高度。艺术上来讲,两个剧结构排场精妙,文辞音律完美,堪称空前绝后的佳作。这两个剧之后,清代虽然剧作数量很多,但是已经没有轰动剧坛的巨作。
《桃花扇》与《长生殿》为什么一起被誉为传奇创作双峰
《桃花扇》与《长生殿》一起被誉为传奇创作双峰。实际上以今天的审美和评判标准而论,《桃花扇》写时代准确深入,写爱情激烈深刻,从政治标准、文学标准两方面来看,都要比《长生殿》更出色更动人。
阅读《长生殿》和《桃花扇》,谈谈“南洪北孔”二人特点
1、“南洪”洪升:
洪升诗以清新整饬见称于时,诸体兼备,七古才情缛丽,五古朴直沉郁,而近体律绝多清新飘逸,诸体中尤擅五律。
洪升诗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的,笔者将其概括为四点:“少用典故、格律规整”、“诸体兼备、尤擅五律”、“语浅情挚、感慨遥深”、“用字精炼、语句柔美”,前两点更多涉及格式方面的内容。
2、“北孔”孔尚任:
孔尚任的作品关注现实,同情民生疾苦,除此之外,孔尚任的作品还直面自我,抒发性情。孔尚任创作特点的第二个方面是“意到笔随,立意新奇”。孔尚任的诗词创作都是随性而起,并不是无病呻吟。一词一句都表达了他的真情实感。
扩展资料
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升(南方浙江杭州人)创作的《长生殿》和孔尚任(北方山东曲阜人)创作的《桃花扇》,是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他们因此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两剧的作者都以其剧作肇祸,一个革除了监生资格,一个罢了官,而当时许多人还是对这两部剧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很高的赞赏。
清康乾时期,政治清明,商品经济发达,日趋至治,昆剧演出急管繁弦,盛极一时,而曲坛却流于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等艳情故事的渲染,老套新翻,传奇创作千篇一律,生气索然。
这时,“南洪北孔“犹如两颗慧星,划过长空,卓然而立,超迈群伦,成为登上传奇现实主义创作艺术巅峰的两个不朽的艺术典范。
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孔尚任的个人身份与《桃花扇》表达家国情怀而非个人爱情的因素密切相关。长生殿》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著名的爱情故事。
桃花扇》由44出戏组成,大致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出 “听草 “到第十二出 “慈缘“,阐述了侯方域与李香君从相识到相爱,从相依到被迫分离的情节;同时,也诠释了以侯方域和阮大铖为代表的府会成员之间的斗争,造成了阮大铖权倾朝野时他与李香君的爱情悲剧。
作者洪升以笔触在人们对李隆基识别高位嫔妃玉镯的悲剧感的同时,将两个人的生活渗透与时代变迁相结合,特别是关于一个庐山政治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展示,使观众在为李隆基和玉镯的爱情或哭或笑的同时,又为唐玄宗的傲慢奢华和阶级矛盾激化带来的时代变化,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怀念。
虽然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也与时代变迁中的政治形势交织在一起,但《长生殿》的双线结构更多的是把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放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中。通过历史大潮不可抗拒的变化,起到衬托作用。反映了在现实面前脆弱不堪的爱情,给了两个人最真切的感受。
随着马嵬驿杨玉环的甜蜜消失玉陨,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在时代背景的衬托下,更有几分无奈,几分不由自主。桃花扇》由44出戏组成,大致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出 “听草 “到第十二出 “慈缘“,阐述了侯方域与李香君从相识到相爱,从相依到被迫分离的情节;同时,也诠释了以侯方域和阮大铖为代表的府会成员之间的斗争,造成了阮大铖权倾朝野时他与李香君的爱情悲剧。
同样是古典戏曲,为何说《长生殿》不及《桃花扇》
《长生殿》不及《桃花扇》的最大原因就是主题的不同。《长生殿》多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桃花扇》宣扬的是正直刚强,明大义的气节。所以二者是有区别的。
《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除时期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充分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在民族的动荡和反抗后,人们决定不能像明朝时期那样发展,决定总结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两部伟大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出世了。所以这两部作品也是那个时期的主导作品倾向。
《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独宠杨贵妃,沉迷美色。为了博贵妃一笑,千里送荔枝。后来由于唐明皇荒废朝政,导致安禄山起兵谋反,朝中大臣以死进谏。要唐明皇刺死贵妃,贵妃死后,唐明皇日夜思念不断地祈求上天。后来上天被打动,让唐明皇和贵妃得以重逢,二人相守相知永不分离。
《长生殿》的作者洪升是非常有才华的,他借这部作品体现出了,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剧本是围绕政治主题写的,也体现出了唐明皇和贵妃忠贞不渝的爱情。可以说是剧本中具有双标题。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既想体现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美好爱情,又想体现出她是祸国殃民的统治者。二者不够协调,主题没有融合好,可能这也是《长生殿》不及《桃花扇》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剧中讲述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李香君个人物形象体现出了女性的光彩照人,巾帼不让须眉,具有正确爱情观形象。通过戏剧表演出了,当时明末的腐朽和朝廷的昏庸,歌颂了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高尚情操。它以“一生一旦”为纲领终而达到创作目的。无论是从思想还是艺术欣赏的角度上看,《桃花扇》都能称的上是明清戏曲的压轴之作。
《桃花扇》和《长生殿》的作者
洪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又号南屏樵者,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七年(1668)入国子监肄业,终身未入仕。康熙十二年(1673)作《沉香亭》传奇,后改写为《霓裳舞》。至二十七年,又重取更订之,易名《长生殿》。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在清圣祖孝懿温诚仁皇后佟佳氏大丧期间于寓所演出,被言者所劾,革去国子监学生籍,一时株连达五十人左右,时人诗云:“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翌年在浙江乌镇失足落水而亡。他是和孔尚任齐名的剧作家,作品有传奇《长生殿》,杂剧《四婵娟》一种传世,另有《锦绣图》待考。其余作品均佚。今人章培恒著有《洪升年谱》。
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异同
《长生殿》和《桃花扇》的相同点都是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的。
一、主题思想不同
1、《长生殿》:该剧的主题是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描写,反映唐代开元、天宝时期的社会历史生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悲剧。围绕这一主题还表现了其他方面的思想,首先是流露了强烈的国破家亡之恨,如剧中《弹词》、《私祭》两出。其次是表现了爱国思想。
2、《桃花扇》:描写了一个朝代的灭亡,造成这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不是某一个人的过失,承担最后悲剧结局的也不是一个人,而面临悲剧命运进行抗争的也不只有一个人。
二、创作背景不同
1、《长生殿》:故事来自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史实。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在安史之乱以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并经常为文人的创作所采用。晚唐的诗人白居易就写过长诗《长恨歌》,同时的陈鸿写过传奇《长恨歌传》,这些都是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
2、《桃花扇》:明亡后,孔尚则闲居曲阜老家,与同族的孔贞璠、孔尚达以及贾凫西等遗老,不时来往,时常聚在一起痛饮狂歌,抒发忧乱之慨。再加上孔尚任的岳父秦光仪经常向孔尚任讲述弘光遗事,终于使孔尚任萌发了创作《桃花扇》的动机。
三、后世影响不同
1、《长生殿》:该剧写成后,清宫内廷尝演此剧,北京的聚和班、内聚班等班社都以演此剧而闻名,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2、《桃花扇》:在抗日战争时期,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的卖国汉奸汪精卫之流。1964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
洪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有什么样的地位
清代康熙年间,洪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先后问世,将昆腔传奇创作推向了高峰。戏曲史上二人被称为“南洪北孔”。《长生殿》和《桃花扇》可谓集前人传奇成就之大成,它们既有苏州派作家作品深刻的现实性,又有历史抒情剧作家作品浓郁的抒情性;既有风情喜剧中的男女爱情描写,又把爱情与政治结合了起来,使爱情剧有了新高度。艺术上来讲,两个剧结构排场精妙,文辞音律完美,堪称空前绝后的佳作。这两个剧之后,清代虽然剧作数量很多,但是已经没有轰动剧坛的巨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