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通史有哪几部(“二十四史”指哪24部纪传体史书)_史记_纪传体_史书

本文目录

  • “二十四史”指哪24部纪传体史书
  • 最著名的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是哪几本书
  • 纪传体史书有哪几部
  • 纪传体通史有哪些【除了史记,通志,通史之外】
  • 最早的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是那几本书
  • 纪传体通史的代表作
  • 纪传体通史有哪些【除了史记,通志,通史】
  • 属于纪传体通史的有哪些

“二十四史”指哪24部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后世通常所说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
序号
书名
作者
卷数
1
史记
汉·
司马迁
130
2
汉书
汉·
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120
4
三国志
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征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最著名的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是哪几本书

编年体:《史记》、《资治通鉴》。

国别体:《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史记》、《二十四史》。

编年体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纪传体史书有哪几部

纪传体史书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新唐书》、《宋史》、《辽史》、《金史》等。

纪传体史书举例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

史书体例有哪些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等。

2.国别体:以国(诸侯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亮派史。(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镇燃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5.纪事本末,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集中叙述。

纪传体通史有哪些【除了史记,通志,通史之外】

中国自史记以来的封建王朝正统史书 都是纪传体 即所谓的二十四史 除了史记还有
《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别人问过的

最早的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是那几本书

1.编年体。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著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
《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还有《竹书记年》等。

纪传体通史的代表作

《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分五大部分,共计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是一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它是我国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著作。
它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它所记载的地理范围,西至中亚,北至大漠,南至越南,东至朝鲜、日本,把通史的时空界限第一次扩大到前所未有的范围。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因全书以《本纪》和《列传》为其主体,故被称之为纪传体,《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是一部组织相当严密、内容极其宏富的百科全书式通史。把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适应。本纪,主要是以能左右天下大势的代表人物为主体,连续而集中地记述了夏、商、周三代到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大事,以反映朝代的兴衰和更迭。表,以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形象、直观,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便于阅读。书,主要记载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各项典章制度的发展过程,具有专史的性质。世家,记载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对社会起过突出作用的人物及大事。列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物传记,按人物性质排列立传,另一类是对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的记载,涉及中外关系史和国内民族关系史。这五种体裁各自独立,又交织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记述人类社会史的体系。以后所有的正史,都毫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著作形式,被简称为“纪传体”史书。
其内容,可谓博极天地,囊括古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民族、民俗、宗教;构成社会的各个阶层,皇帝、贵族、官吏、将士、学者、游侠、卜者、农工、商贾等等,都得到了较全面而深刻的反映。《史记》反映生活面不仅广博,而真实可靠,向以“信史”著称。此即史家所乐道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在史学和文学方面的价值成为后世的光辉典范。其中的十表和八书是集中表达古今之变的篇章,表的序文概括了古今之变的大势,八书主要论述各项典章制度的发展变化。“综其终始”、“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承敝通变”,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基本写法,“综其终始”和“原始察终”就是把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国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著作。
司马迁在著作《史记》时,在选材上最重视真实的原则。他所收集的材料都经过严格的考证,主要来自于先秦的史籍和司马迁游历时的所见所闻。
《史记》充分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史记》中有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对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对一些爱国英雄的热情赞扬和肯定。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史记》在描写上十分精彩,大至壮烈的战争场面描写,小至微妙的人物心理描写,都能得到生动的展示。特别在人物的塑造上,《史记》所重点描写的上百个历史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同时,司马迁还注意通过人物的活动和际遇,去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状况。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的思想,但他并不承认儒家的独尊地位,同时还接受了各家特别是道家的思想,在《史记》中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所以《史记》著成之后,并没有立即流行,甚至遭到了一些封建正统文人的批判。到唐朝中叶以后,《史记》开始广泛流传,韩愈、柳宗元等把《史记》当作古文的典范加以提倡。
我们来读《史记》,基本上是从史学和文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史记》既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巨著,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真是当之无愧。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取自《谍记》《五帝系谍》《尚书 》《秦记》《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马兵法》《春秋历谱谍》《春秋 (史书)》《国语》《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纪传体通史有哪些【除了史记,通志,通史】

《十通》是书名带《通》字的十部大书的总称。唐代杜佑撰《通典》后,有南宋郑樵撰《通志》、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清乾隆时官修的《续通典》、《清朝通典》、《续通志》、《清朝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加上前面『三通』,称为『九通』。一九二一年,浙江南浔刘锦藻撰成《清朝续文献通考》,始有『十通』之名。
《十通》是一套有关我国历代典章制度的大型工具书,共计二千七百多卷,内容广博,规模宏大。有了它,就能基本上掌握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方面的资料,更便于了解各项制度的沿革。它无疑是文史工作者和单位图书馆、数据室的必备工具书。
--------------------------------------------------------------------------------

属于纪传体通史的有哪些

属于中国正史的二十四史为纪传体通史,它们是:
书名 成书时代 作者
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2 汉书 东汉 班固
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6 宋书 南朝 梁沈约
7 南齐书 南朝 梁萧子显
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 北齐书 唐朝 李百药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13 隋书 唐 魏征等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17 新唐书 宋朝 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20 宋史 元朝 托克托等
21 辽史 元 托克托等
22 金史 元 托克托等
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4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