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李白性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 凤吹笙曲古诗翻译及赏析
-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有凤来仪兮,见则天下安宁“ 什么意思
- 十五岁博览群书十五岁学击剑十五岁行万里路始李白哪句诗里的
李白性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李白的性格有双重性,既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他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这种性格的集中体现。但他也有干谒求官的一面,“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种马屁拍得也是很有水平的。但即使干谒求人,李白也不是摧眉折腰低眉顺眼的,字里行间充满自信,让人看了不舒服,所以他的干谒之路并不顺利。他骨子里还是傲慢的。那么他的傲慢无礼的性格究竟从何而来呢?
我们说一个人的性格或者说本性是有两个方面构成的:先天环境和后天教育。
1.他出生在碎叶,属于西域地区,据考证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那里的人很少读书,不受儒家思想束缚,自由豪放,李白的生母就是碎叶人,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少数民族。李白骨子里就有放荡不羁的基因。
2.李白父亲是四川人,四川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在李白以前一千多年的时候即在蚕丛鱼凫的时代。李白父亲时三星堆金沙滩文化应该还有遗存,还会影响到那时的人们。李白父亲也能受到那种文化的影响。虽然我们今天还不知道哪种文化的内容,但绝对不是儒家文化。李白父母给他的基因就不是儒家文化,流传给他的就是放荡不羁。
3.唐朝就不是一个拘于礼教的时代,李世民杀兄逼父,李治娶父亲的才人为妃,李隆基霸占儿媳妇不但没有遭到非议,还被后人歌颂。可以想见当时的社会风尚如何。
李白五岁就开始受教育,他学习一开始不努力,后来看到“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就开始努力学习了,看他的聪明劲儿,应该学习不错。但他学的是什么呢?
他自己说“五岁诵六甲”,六甲是什么书呢?有人说是唐朝的识字课本。李白五岁读识字课本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显然不是。六甲是天干地支知识,现在讲的花甲纪年,女人怀孕叫身怀六甲,都是这个意思,诵六甲就是可以凭生辰推断八字的知识。李白读的不是儒家著作而是道家甚至是道教的知识,他一生都走在一心向道的道路上。
李白《凤吹笙曲》诗中说:“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其《感兴八首》 (之五)亦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吟松风,泛瑟窥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炼金骨”,就是炼丹。由此看来,李白十五岁就有了较深的道教信仰。
李白20岁时接受了道教的灌顶仪式,正式成为了一名小道士。他写道:“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这里的“结发”,指当时男子20岁的代称;“扶我顶”和“受长生”是李白初入道的仪式。他受的“长生”,是指道教的“长生箓”,只有虔诚的入道者方可获得。
李白25岁出蜀,他在江陵与茅山宗传人、年近八十的高道司马承祯不期而遇。司马承祯不仅道行深厚,而且文采飞扬,出口成章。他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是道家最高的褒奖语,李白一听十分兴奋,当即写就《大鹏遇稀有鸟赋》一诗,以“大鹏”自比,以“稀有鸟”比司马承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数日后,司马承祯与李白辞别,此后二人再没有相见过。
李白30岁那年,李白结识了玄宗之胞妹、著名女道士玉真公主。
李白45岁接受道篆,正式加人道士行列。李白终于在齐州的道教寺院紫极宫被反剪双手,走上法坛,向神灵忏悔自己的罪过,从高天师手中接过朱笔写在白绢上的“道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道士。
5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携其妻宗夫人也南奔江西庐山。宗夫人乃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非常崇尚道教,她在庐山与奸相李林甫入道的女儿也是道士的李腾空颇有交往,常去探看。李白曾有《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相送,其一云:“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诗中的云母,即为炼丹药物之一,庐山盛产,以水碓捣炼,舂成细末可服用。55岁的李白,还在想着炼丹,可见他沉溺道教已是很深了。
由于李白父亲可能是逃到西域的罪人,活着就是发配到西域的罪犯,所以李白没有科举考试的资格。他也就不用去学习儒家经典了。儒家那一套礼仪制度,做人原则,忠恕仁义,温良恭俭让他都不懂。他学习的就是道家无为自然的学问。
李白一生没受过正规的儒家教育,儒家那一套仕途经济他根本不懂,怎么能甘居人下呢?所以他的性格是道家的或者说是老子庄子的教育。
道家是不承认权威的。儒家和佛教都会要求人们去相信他的权威观念。就是形成某种信仰;而道家则恰好相反,首先要求你的就是必须要能破除对于一切权威观点的迷信,对于所有权威不迷信、不盲从。所以李白向往一切平等的人际关系。即使是皇帝也是一样,“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道家的思想,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开放,非常包容的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人要与身边的自然,要与这个世间的一切融为一体。他的这种开放,对于一个人来说,那会没有束缚,就是没有思想上的束缚,一个人要有开阔的眼界,要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这天地之间。人与自然的统一或者说天人合一,就是李白信奉的哲学,也成就了李白的性格。
凤吹笙曲古诗翻译及赏析
《凤吹笙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前言】
《凤吹笙曲》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元丹丘所写的`一首送别诗。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载)元丹丘应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之邀,共同访道,自其隐居处东蒙山西入长安,途经兖州治城瑕丘,李白为他饯别,作此诗,时间约在是年秋冬。全诗共十六句一百一十二字,惜别之情深切动人。
【注释】
1、仙人:本谓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
2、“始闻炼气餐金液”二句:炼气,通过调息、行气等方法锻炼自身内在的精气。餐金液,《抱朴子·金丹》: “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也。”玉京,道家所谓天庭。王琦注:“《灵枢金景内经》:下离尘世,上界玉京。注云:玉京,无为之天也,三十二帝之都。”此代指唐之京都长安。二句所谓:开始闻说你在蒙山炼气功、服丹液,现在你又说要朝赴长安
3、凤笙:喻指所送之人元丹丘
4、讵堪闻:犹岂可闻或不可闻的意思
5、此地:此指送别之地,喻指治城瑕丘。未忍分:即不忍分别
【翻译】
仙人十五岁就爱吹笙,笙响如同昆丘的彩凤鸣叫。也听说你会炼气餐金液,现在又传说你马上要上长安朝拜皇上。玉京长安有迢迢几千里路之遥,凤笙一去,何时能回?怕是难以再见。绛唇一启,便是叹息,叹息你的离去,纤指一举,便奏出凄凉的离别琴调,充满惋惜。此时惜别,那堪听闻离别之音;此地相看,那堪见此分别之颜。不如来它一曲全真清吹,高歌仙曲,声响绿云。绿云和着紫气一起飞向函谷关,寻仙访道应去河南的缑氏山。你可别学那个很会吹笙的王子晋,一遇到神仙浮丘公就一去不还,我还想见你呢。
【鉴赏】
这当是李白写给元丹丘的一首送别诗。《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作《凤吹笙曲》。《全唐诗》题下注云:“一作《凤笙篇送别》”。王琦注云:“此诗是送一道流应诏入京之作。所谓‘仙人十五爱吹笙’,正实指其人,非泛用古事。所谓‘朝天赴玉京’者,言其入京朝见,非谓其超升飘举。旧注以游仙诗拟之,失其旨矣。”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于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并谓:“此送一道流应诏(当为应玉真公主之邀)入京之作,其人当为元丹丘,其时约在本年岁末。”此说大致可从。此诗对仗工整,平仄合律,天然自成而又缠绵悱恻。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有凤来仪兮,见则天下安宁“ 什么意思
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有神鸟凤凰将要来了,见到了就会天下太平安宁。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出处:先秦·佚名《诗经·大雅·卷阿》。释义: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
“凤凰于飞”原意为凤与凰在空中相偕而飞,一般用来祝福婚姻新人的生活幸福美满。本是用于婚礼的祝词,后来却由于周璇的著名同名歌曲而家喻户晓。
“有凤来仪”出处:先秦·佚名《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箫韶为舜制的音乐。指箫韶之曲连续演奏,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仪,配合。凤凰为传说中的贵鸟,后多用以比后妃。另外,还有一个意思是有凤凰来到这里栖息。古代以龙凤为配偶,所以此题有歌颂元妃省亲之意。
扩展资料
类似的提及凤凰的诗句还有:
1.《凤求凰》两汉·司马相如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译文:有位俊秀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可惜那美人啊不在东墙邻近。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何时能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
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携手同在一起。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无法与你比翼偕飞、百年好合,这样的伤情结果,令我沦陷於情愁而欲丧亡。
2.《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唐·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译文: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3.《凤吹笙曲》唐·李白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译文:仙人十五岁就爱吹笙,笙响如同昆丘的彩凤鸣叫。也听说你会炼气餐金液,现如今又传说你马上要上长安朝拜皇上。玉京长安有迢迢几千里路之遥,凤笙一去,何时能回?怕是难以再见。绛唇一启,便是叹息,叹息你的离去,纤指一举,便奏出凄凉的离别琴调,充满惋惜。
此时惜别,那堪听闻离别之音;此地相看,那堪见此分别之颜。不如来它一曲全真清吹,高歌仙曲,声响绿云。绿云和着紫气一起飞向函谷关,寻仙访道应去河南的缑氏山。你可别学那个很会吹笙的王子晋,一遇到神仙浮丘公就一去不还,我还想见你呢!
4.《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5.《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宋·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译文:帘内清亮的歌声助兴着帘外的酒宴。虽然能听见那可爱新颖而美妙的歌声,却看不见歌女那如花的面容。牙板拍节声如同珍珠落玉盘,振动的梁尘不知不觉落入晶莹碧透的酒杯。
那歌声,时而如凤凰对唱时的美妙欢快声,时而又如孤凤如泣如诉的哀怨声,响遏行云。座席上的青年男子已被这歌声深深打动,已然销魂。
十五岁博览群书十五岁学击剑十五岁行万里路始李白哪句诗里的
出自《李太白全集》中的《与韩荆州书》
原文如下: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chou二声)曩(nang)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mou)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bi)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zhen)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mo)猷(you)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lu),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要看具体的,你可以百度一下《与韩荆州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