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慎思笃行作文800字(博学话题作文高中生)_笃行_博学_作文
本文目录
- 博学话题作文高中生
- 走出一片新天地作文800字
- 关于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的作文
- 有关敦厚重礼,博学笃行的作文650
- “厚德 慎思 笃行”为话题的作文
- 关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议论文500字以上,今晚10点之前,很急,急!谢谢
- 知与行议论文800字
- 关于笃行的作文八百字
- 简述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的含义2000字作文
博学话题作文高中生
博学多才的人,每每在事业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誉,贡献也比一般人要突出,受人爷慕。博学多才的人愈多,社会就会愈进步。滚滚洪流要靠涓涓细流汇成,渊博的知误用是靠长年苦学的积累。让我们不断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为明天的博学作准备吧!
(1)引言
博学多才的人,每每在事业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誉,贡献也比一般人要突出,受人爷慕。博学多才的人愈多,社会就会愈进步。
滚滚洪流要靠涓涓细流汇成,渊博的知误用是靠长年苦学的积累。让我们不断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为明天的博学作准备吧!
(2)事实论据
名人与博学
东汉王充,自幼好学,因家贫无钱买书。他每天在洛阳书店里站着读书,年复一年苦学不辍,把《汉书.艺文志》上所列的六艺、诸子、诗赋、生命书、术数、方技等6类书,共一万余卷,只要当时存世的,他几乎全读过,“遂通博百家之言”,成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论衡》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清代的曹雪芹,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同时代人称赞他“诗笔有奇气”。他又是出色的画家,尤其画石。在他的名著《红楼梦》中,涉及的知识面包括医学、心理学、音乐、诗词、地理、建筑、服饰、园林艺术、风俗、烹调等。可见曹雪芹非凡的才气和渊博的知识。
南北朝的祖冲之,是著名的数学家,他推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因此日本有位数学家曾建议把圆周率改称“祖率”。他对王码文历法和机械也很有研究,他编制了《大明历》,测定了回归年的天数,即两年的冬至点之间的时间,跟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结果只差50秒钟。他创造了“水推磨”、“千里船”、“指南车”。他还是一位研究经书和诸子百家学说的学者,注释过《老子》、《易经》、《论语》、《孝经》等书。
郭沫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字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著名学者。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提出了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文学革命”的主张。《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一系列拉学论著,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青铜时代》、《十批判书》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哲学人物,颇多创见。郭沫若一生著述丰富除了创作许多诗歌、小说、剧本,写了许多历史、哲学、政治论文以外,还翻译了许多世界名著。《沫若文集》有17卷之多。郭沫若的渊博多才,是终生勤学苦读的结果。
毛泽东,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他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知识渊博,为世人所共和。毛泽东一生嗜好读书。少年时代到处借书读,青年时代是图书馆的常客。战争年代戎马倥偬,他也常手不择卷。解放后进入北京,身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日理万机,他仍读书不辍。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9月,他先后从北京各大图书馆借阅的图书近二千余种,五千余册。就在他逝世前两年的1974年,借阅的图书就近六百种、一千一百册。在毛泽东的臣室里、睡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到处都放着书。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嗜好。
走出一片新天地作文800字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走出一片新天地作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马克思说:“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跪着,站起来吧!”奈何我们只为伟人铺设红毯?为何不曾想过自己潇洒走一回红地毯?
跪在伟人的脚下,连伟人走过的脚印,扬起的尘土都好似明亮神圣,又何以谈起与伟人并肩?我们又为何不站起,与伟人平视;我们又为何不用自己的创新,去超越伟人?为何不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古人云“明辨之,审问之,慎思之,博学之,笃行之。”而我更要说,为何不创新之?
最初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是神灵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生物的雏形。而达尔文却坚持否认神创论,经过了多年的努力编撰的《物种起源》,提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一直到如今的人的.进化历程。若不是一代一代的科学家通过创新,不断改进进化学说,我们又怎么会明白物种进化的奥妙?若不是科学家大胆提出假设和质疑,不跪倒在前人错误的言论上,用创新站起来,他们又怎么会在生物学历史上站出最精彩的篇章!
孙中山是中华名国临时大总统,尽管任职时间仅有一百多天,但是他却不愿跪倒在封建习俗之下,而是站起来。站在救人民于水火的高台上,大声喊出废除封建制度,实行改革。若是没有他这般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又会经历怎样的封建习俗沦陷!是他的勇于创新,是他的勇敢站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鲁迅不愿跪在封建文学之下,大力倡导白话文;袁隆平不忍坐视百姓饥寒交迫而不顾,研制了杂交水稻。可想而知,没有了通俗的白话文,没有了大量增产的杂交水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正是他们敢于站起来,用创新超越了自我。
建筑家在孩子们随意搭建的积木中,创新,一幢构造精彩的高楼巍然耸立;服装设计师从人们随意的搭配中,创新,捕捉灵感,一件款式流行的服装风行一时。他们敢于创新,他们站在伟人的面前,是创新让他们找到了人生的定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是创新让他们站出了新天地。
红毯只为自己而铺,站起来为自己喝彩,走出一片新天地!
关于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的作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题记 初次看到这个题目真的不知道怎么写,用心体会了一段时间终于明白了期间的含义。我们 是炎黄子孙,秉承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任重而道远。我们传承古仁人的志誓,只为中华的文明。我们的文圣,一代师表,孔子重学。而学,最重要的是德。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无德比无才跟更可怕。就像二战时期的毒气战,那是聪明的人类发明的。人类是多么的有才,但那些毒气害死的都是人类。现在一些发达的汽车在公路上横冲直撞,就因为聪明的有才的人类自以为有保险,出了事有保险担着。呵,在才的后面掩盖着是那磨灭的德。做学问,更重要的是修身。使自己变得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仁人。 为人为事三思而后行。90后的我们在成年人,老年人眼中是任性的,是放纵的。我们也因为我们的放纵,我们的任性做过不少后悔的事。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也许一是的冲动自己会高兴点,但事情过后往往伴随的是后悔,是后悔莫及!因为冲动,在云长败走麦城,惨遭杀戳之后,作为兄长,作为一国之君的刘备,不是励精图治,以图大业,而是逞一时之快,欲扫平东吴为弟复仇。结果呢?还不是被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弄得个,白帝城托孤。如果昭烈帝慎思,不任着性而来,有可能统一三国的是他,而不是司马家族。 笃行,是要求学子们学有所用。如果只是空洞的学习课本知识,而不去亲身实践,那我们学的只是死知识。那是一种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的知识。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谈何治天下。天下之大,良才何多,真正能治理天下,真正能修身之后治国平天下能有几人。学生在学,弦歌一堂;毕业以后,要成为社会栋梁。不仅要学知识,学本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出来;只学不做,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行”,优秀的品德,学到的东西,才能显现出来。“行”,是我们“学”的 最终目的和归宿点。 古今成大事者,若不是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若能做齐几项,人的一辈子,也不枉过。而人生之路上的伴随必为厚德慎思笃行。
有关敦厚重礼,博学笃行的作文650
“爱众亲仁,博学笃行”是我们学校现在的校训,而在这之前“爱国、荣校、勤奋、诚实”是我校的校训我校广大师生、教职工正是在这八字民政精神的鼓舞下一直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从而学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学校的发展“爱众亲仁,博学笃行”的校训应运而生。
“爱众亲仁”语出《论语.雪儿》,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内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而众而亲仁。”孔子用这句话来告诫弟子:“一个有道德、有品德、有德行的人,首先必须爱人重人,不爱人者不成其为人,更不能成为仁人”,这就是孔子倡导的仁者爱人。“爱众亲仁”是立身办学的最高境界,它是我校教职工治学工作、教书育人的根本出发的,也是我们求学的初衷。
“博学笃行”是对“爱众亲仁”的方法论回答,它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它是在告诉我们要博学,要有一颗博大和宽容的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兼容并包,从而你才能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它还要求我们做到“审问,慎思,明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笃行”,“博学”做到了,“笃行”实现了,爱众亲仁才能实现,才不至于让它只是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爱众亲仁,博学笃行”作为我校的新校训就是为了铸造一种特立独行的学术思想和流经与百世的大学精神,也是我校“为国分忧,为民解愁”办学传统与特色的具体体现。希望我们大家都能以“爱众亲仁,博学笃行”的新校训为向导勤奋学习,我相信通过我们新校训“爱众亲仁,博学笃行”的引导,我们的明天,我们学校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
“厚德 慎思 笃行”为话题的作文
在我心中,带出一个好班级,教好一门课程,就是我的从教理想。这其中,带好一个班级,是重心。班级教育,在我的心中至关重要!因此,从我步入教坛那天起,我就对我所接的班级、对我的班主任工作充满了遐想。我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厚德博学 慎思 笃行”,并能认真去做。
《易·坤》说:“君子以厚德载物”。还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把“厚”和“德”联系在一起,谓“厚”“德”者可以“载”。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才能承载天下的重任,担负起宏大的事业。古人非常重视“德”,他们把“德”,看成是和天地乾坤一样的大事情。我们今天提倡“文明修身”,“德”,就是其中的核心内涵。这里的“德”,包含了许多内容,包括“诚”、“信”、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品格、志向、趣味等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全社会人才的重要任务,而班级又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特别要强调一个“德”字。做人,离不开“德”;身正为师,德高望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厚”其“德”都应该视为“修身”最重要的一环。
“博学”一词,源出于孔子的《论语》。《论语·雍也》篇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对“博学”,古人也是非常重视的。学生到大学是来学习的,老师讲授知识,培养学生,中心也是围绕一个“学”字。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名份和实质都是一个“学”字。“博”有“大”的意思,“广”的意思,“通达”、“多闻”、“丰富”、“渊博”的意思。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使“学问”“渊博”,都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慎思,就是审慎求真,不要人云亦云,要识别良莠,明辨是非,永做头脑清醒的明白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学问既要有“学”作功底、为基础,又要靠自己独立的“思”使学问枝繁叶茂。如果说,在“学”的方面要多一点虚心的态度,那么,在“思”的方面倒是可以提倡大胆一点。把学与思两方面结合起来,才是治学之正道。
“笃行”一词,源出于《礼记·中庸》。“笃”是“笃厚”、“真实”、“真诚”、“忠诚”的意思;“行”,就是去做,去身体力行。人的一生,修身、问学、处事、从业,或者说大点、高点,如古人所谓,就是立德、立功,立言,都包括行,也都必须行。而凡行,不用力气,不下功夫,便难以有成,甚至不可能有成。“用力气”、“下功夫”就是“笃行”。行的目标愈高愈大,愈是如此。
在“德”厚、“学”博,从实际求得真理和正解以后,更重要的一层,是去做。学生在学,弦歌一堂;毕业以后,要成为社会栋梁。不仅要学知识,学本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出来;只学不做,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行”,优秀的品德,学到的东西,才能显现出来。“行”,是我们“学”的目的和归宿点。
学海无涯,教海无边!班级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更是一门充满吸引力的艺术。它在呼唤着我们去努力探索,它在召示着我们去不断地创新
关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议论文500字以上,今晚10点之前,很急,急!谢谢
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知与行议论文800字
行动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知识的验证,这是我一直崇高的真理。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便是我所推崇的无上箴言。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大意是:广泛的学习,详细的询问,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慎重地思考,做出准确的辨析,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实践。此句说的不正是知与行的关系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讲的是求知的过程,“笃行”是要求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就要学会;问,就要弄懂;思,就要有所得;行,就要执着。从认识到实践,不断努力,就会不断增涨才智和能力。
这也是一种知与行的关系。先知而后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亲身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记得刚上初中时,一时间不适应这种快节奏,制定了很多学习计划,希望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但制定了却没能去做,学习自然不会进步。后来,爸爸发现了这种情况,便向我讲了这条格言。他说:“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种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让知与行结合起来。知是行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行又会进一步促进知的深入发展,只有这样才会更快的进步。”爸爸的一番话,不仅使我醒悟,也因此让我喜欢上了这条格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发现了很多人因为做到“力行”、“审问”而有所成就。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使墨家成为春秋著名的学派。自古以来,也有很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各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无数实例证明:那些仅仅靠书本获得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在当今社会中,知识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取得成就。而得到知识最有效的方法除间接经验外,还可在实践中获得。
从现在开始,我就要按我喜爱的格言去做。努力学习各个科目,做到广泛的学习;节约每一分每一秒,少与同学打闹,多看一些各种领域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要主动问老师,请教同学,弄懂为止;对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要用自己的大脑加以分析,独立地思考,不盲目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对任何事物都要有自己的看法;对待知识要辨析地想,找出不同的意思。无论要实现这些事情有多难,我都会一如既往下定决心做下去。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我们排斥虚伪、拒绝空想、亲身行动,得到最正确的结论,获得丰富的知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才是最正确的方法。知与行,知识与行动,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与亲身实践、积极行动相结合,才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光辉灿烂,使中华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在我们当今社会中熠熠生辉。
关于笃行的作文八百字
慎思笃行,厚积薄发
森林中有一种鸟,它一辈子只唱一次歌,但它们的歌声却是天籁之音。——麦考琳《荆棘鸟》
生活在车水马龙的都市,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极尽索取,对金钱和权力的疯狂追求,迫使我们加快生活的脚步,我们像是“磁铁”,只知一个方向,我们像是“扁舟”,随波逐流,就像迷失方向的海燕,只顾风雨兼程。
生活的原味在于点滴的积累,我们必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会
让自己静下来,沉静是思考人生的最佳方式,静下来思考的价值往往比疲于奔命更加有效。放慢脚步,沉淀出生活中最为本真的一面,有时你会发现生活中所热衷的
种种原来是如此的可笑。静下来积累是一种超脱物外的气度,更是一种涵养。学会放慢生活的步调,学会在慢中积累,在静中反思,在沉默中爆发出掷地有声的绝
响。
无论是漫步于瓦尔登湖畔的梭罗,还是闭门三月的闻一多;无论是在艰苦中忍受的克里玛,还是只能做“深水鱼”的索尔仁尼琴。在他们身上我们既能看到慢
的哲学,又能看到大智大勇的情感爆发,梭罗的筑屋独处,远离喧嚣,在沉静中积累终成《瓦尔登湖》,当闻一多带着全身的恶臭走出房门之时,人们殊不知他已经
经过知识最纯洁的洗礼。爱国诗人克里玛的忍受最终见证了晨曦的到来,而索尔仁尼琴,用他那尖锐的笔锋见证了帝国大厦的崩塌……他们是蒺藜,他们是锐角,黑
暗中最嘹亮的锐角。同时,他们也是沉默的隐忍者,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经历厚重的积累,才能使自己的呼喊更加有力。
因此,慢并不是一种劣习,相反,慢能使我们更加周全地思考;慢也不是谨小慎微,而是在一次大胆尝试前的积累。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一辈子都在做大事,而是一辈子有一件大事足矣。只有在慢的过程中,积累才成为可能,而长期的积累则是爆发的动力和必要的条件。当余秋雨忙
着张罗着自己大师的名号,当官僚们热衷于进修高校学历的时候,当“少年老成”的童星在电视机面前侃侃而谈的时候,我不禁要问,中国这是怎么了,从文化界到
政界再到娱乐圈无不弥漫着急进的气息,社会再度不安起来,又开始了躁动不安,这于近代化之前又有何不同。正如鲁迅所说:“有明一代,以剥皮始,亦以剥皮
终。”人们在生活中把原属于自己沉静的文化外衣剥个精光,剩下是行尸走肉的躯体以及无可挽回的精神堕落。物质的近代化无法把人们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带回来,
这是何等的悲哀。我们要学会静下来,慢下来,厚积薄发才能奏出天籁之音。
简述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的含义2000字作文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